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押題密訓試卷

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押題密訓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專門從事教育工作,著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教育家是(  )。

  A.馬卡連柯

  B.贊可夫

  C.蘇霍姆林斯基

  D.凱洛夫

  2.我國古代啟蒙讀物《三字經》述及“昔孟母,擇鄰處”,體現的是(  )。

  A.遺傳素質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B.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C.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D.成熟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3.侯老師將樂於助人的李可的照片貼在班級的光榮榜上.這種品德教育方法對其他學生來說屬於(  )。

  A.榜樣示範法

  B.說服教育法

  C.品德評價法

  D.情感陶冶法

  4.面向全體學生,抓好每一個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  )。

  A.整體性

  B.基礎性

  C.內化性

  D.綜合性

  5.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採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6.在一天的教學活動結束後,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並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這種教學研究方法是(  )。

  A.反思日記

  B.詳細描述

  C.職業發展

  D.行動研究

  7.一年級的小王,在吃了路邊小吃後,發生中毒現象,教師應採取的正確處理方法是(  )。

  A.首先通知家長,並詳細講述中毒情況

  B.教師可先根據病情采取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物

  C.應帶學生到室外,吸入新鮮空氣和氧氣.保持呼吸道通暢

  D.報告給校長

  8.小芳的媽媽可以一邊織毛衣一邊看電視.小芳媽媽的這種注意活動屬於(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有意後注意

  D.無意後注意

  9.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受到強化.從而在自己身上也產生了類似的強化效果,班杜拉稱這種現象為(  )。

  A.自我強化

  B.內部強化

  C.替代性強化

  D.負強化

  10.通過他人講述、看書或看電影來了解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危險性,而不必親自去體驗其難以承受的後果,這是(  )。

  A.參與性學習

  B.替代性學習

  C.接受

  D.模仿

  11.老師帶領學生去貧困地區的學校看望當地學生.併為他們捐獻衣服,這體現了(  )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樣示範

  C.實際鍛鍊

  D.品德評價

  12.小亮每次看到白色毛茸茸的物體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害怕,心跳過快,手心出汗,不敢靠近。小亮的症狀屬於(  )。

  A.強迫症

  B.恐懼症

  C.抑鬱症

  D.焦慮症

  13.依據課程層級的不同,古德萊德提出了五種類型的課程。據此,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方案和教材屬於(  )。

  A.領悟的課程

  B.理想的課程

  C.正式的課程

  D.經驗的課程

  14.中世紀捷克傑出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學論》中指出,“應該儘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面前,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等。”這提示我們教學應貫徹的教學原則是(  )。

  A.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

  A.結構主義學習理論

  B.多元智能理論

  C.行為主義理論

  D.聯結主義學習理論

  16.(  )的教學程序一般要經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階段。

  A.嘗試教學模式

  B.情境教學模式

  C.自學輔導教學模式

  D.六因素單元教學模式

  17.據班裡學生反映新來的數學老師講課脫離教材內容.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對此作為班主任的楊老師積極和數學老師進行溝通,班主任楊老師的做法體現了(  )。

  A.班主任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實施者

  B.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管理者

  C.班主任是班級各種教育力量的協調者

  D.班主任是班級普通的一員

  18.徐老師在教學中.先是利用大班上課系統地向學生傳授教學的基本知識,而課後又利用小班跟學生探討、研究知識中典型性、突破性的試題,最後,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徐老師利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制

  B.分組教學

  C.現場教學

  D.特朗普制

  19.為了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周老師對本班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持續觀察、記錄、反思,最後給出評價。周老師所運用的評價方法是(  )。

  A.安置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形成性評價

  20.把課程編制分為確定教育目標、選擇學習經驗、組織學習經驗、進行課程評價四大步驟,主張以教育目標為中心來編制學校課程的學者是(  )。

  A.施瓦布

  B.布魯納

  C.博比特

  D.泰勒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l0分。共30分)

  21.簡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階段。

  22.簡述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

  23.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與侷限性。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

  24.材料:

  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從三個班中將成績排名後六位的學生抽出來.組成了一個18名的班級,心理學家對這18名學生進行智力測驗,發現每一名學生智商都在正常範圍之內。於是要求這18名學生的任課老師對他們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分析他們在學業上失敗的原因。第二。上課提問時.難度適當。第三,對回答問題正確的同學給予鼓勵,回答錯誤的同學給予肯定並耐心糾正錯誤答案。第四,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第五,要求教師使用各種媒體增加學生的興趣。後來。這18名同學在半年以後學習大有進步.已經不再是差生。

  問題:

  (1)談談這些學生進步的原因。(10分)

  (2)教師應該如何教育後進生?(10分)

  25.材料:

  小雪的母親逢人便誇她的女兒多麼聰明,在班上學習總是前幾名,而且,在書畫、歌詠比賽中獲得了市裡的一、二等獎,可謂多才多藝。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與同學相處不好,同學關係緊張。由於小雪多才多藝,學習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較富有,她時常瞧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學。在學習上,如果有同學向她請教問題,她會隨口說:“這問題太簡單了。”當看到別人的穿著一般時,她也會說:“這衣服太不好了,買件貴點兒的穿吧。”她就是這樣,給人的感覺彷彿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時自己做錯事了,也不承認,還多方辯解,甚至有時為了獲得榮譽還弄虛作假。

  問題:

  (1)材料反映的是什麼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10分)

  (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如何矯正該心理現象。(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3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美術。)

  26.請認真閱讀下文,並按要求作答。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隻嗡嗡嗚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雲,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

  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mi)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樹汁流經樹幹,就像血液流經我們的血管一樣。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溪流河川中閃閃發光的不僅僅是水.也是我們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個倒影,反映了我們的經歷和記憶;那潺潺的流水聲,迴盪著我們祖輩的親切呼喚。河水為我們解除乾渴,滋潤我們的心田,養育我們的子子孫孫。河水運載我們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滿載著我們的希望。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印第安人喜愛雨後清風的氣息,喜愛它拂過水麵的聲音,喜愛風中飄來的松脂的幽香。空氣對我們來說也是寶貴的,因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嘆息。同樣,空氣也會給我們的子孫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嚐風經過草地後的甜美味道。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沒有了動物,人類會怎樣?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

  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 臨到人類身上。

  告訴你們的孩子,他們腳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遺灰,土地存留著我們親人的生命。像我們教導自己的孩子那樣。告訴你們的孩子,大地是我們的母親。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你們要像我們一樣熱愛它,照管它。為了子孫後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我們深知: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押題密訓試卷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該文本的寫作特點。(10分)

  (2)如何指導高年段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20分)

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押題密訓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等著作。他的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

  2.【知識點】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

  【答案】B。

  【解析】孟母擇鄰是為了選擇一個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體現的是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3.【知識點】德育方法

  【答案】A。

  【解析】榜樣示範法是用榜樣人物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優異成就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法。李可就是侯老師為其他學生樹立的榜樣。

  4.【知識點】素質教育的特點

  【答案】A。

  【解析】素質教育的整體性是指素質教育是教育全員性和全面性的統一,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抓好每一個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5.【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

  【答案】C。

  【解析】在教育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題幹表述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主導作用的體現。

  6.【知識點】反思的方法

  【答案】A。

  【解析】布魯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即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和行動研究。。反思日記是指在一天教學工作結束後,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並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7.【知識點】小學生安全教育

  【答案】B。

  【解析】如遇兒童發生中毒現象,應首先清除毒物。口服中毒者可根據病情采取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物。

  8.【知識點】注意的分類

  【答案】C。

  【解析】有意後注意,是指事前有預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轉化而來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注意。有意後注意既不同於一般的無意注意,即它仍然是自覺的,有目的的;又不同於一般的有意注意,即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或不需要明顯的意志努力)。

  9.【知識點】替代強化

  【答案】C。

  【解析】替代性強化是指學習者通過觀察他人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而受到強化。

  10.【知識點】學習的類型

  【答案】B。

  【解析】替代性學習即觀察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並沒有外顯的操作。

  11.【知識點】德育方法

  【答案】C。

  【解析】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方法即為實際鍛鍊法。

  12.【知識點】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答案】B。

  【解析】恐懼症是指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恐懼。小亮屬於恐懼症中的單純恐懼症。

  13.【知識點】古德萊德的課程分類

  【答案】C。

  【解析】美國著名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正式的課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

  14.【知識點】教學原則

  【答案】B。

  【解析】直觀性教學原則是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誇美紐斯的觀點正是直觀性原則的體現。

  15.【知識點】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

  【答案】B。

  【解析】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著七種相對獨立的智力:①語言智力;②邏輯—數學智力;③視覺—空間智力;④音樂智力;⑤身體—動覺智力;⑥人際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種智力都有其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個人身上的組合方式不同。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並不能只看某一方面。而是要全面評價。

  16.【知識點】教學模式

  【答案】B。

  【解析】情境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採用“情境教學”,一般說來,可以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進行。

  17.【知識點】班主任的角色

  【答案】C。

  【解析】班主任是各科任教師與班級學生關係的協調者。為了使班級教育效果得到優化,班主任必須定期組織科任教師進行教育會診。幫助科任教師瞭解認識班級和學生.楊老師的做法體現了班主任扮演協調者的角色。

  18.【知識點】教學組織形式

  【答案】D。

  【解析】特朗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它是美國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這種教學形式把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和個別教學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

  19.【知識點】教學評價的類型

  【答案】D。

  【解析】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周老師的做法屬於形成性評價。

  20.【知識點】泰勒原理

  【答案】D。

  【解析】在八年研究的基礎上,泰勒撰寫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於1949年出版,這是50年代美國課程論方面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他把課程編制分為確定教育目標、選擇學習經驗、組織學習經驗、進行課程評價四大步驟。

  二、簡答題

  21.【知識點】操作技能的形成

  【參考答案】

  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包括四個階段:

  (1)操作定向:也稱作操作的認知階段,即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和程序的要求,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的過程。

  (2)操作模仿:學習者通過觀察,實際再現特定的示範動作或行為模式。

  (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依據其內在聯繫聯結起來,固定下來,並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4)操作熟練: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行達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

  22.【知識點】講授法運用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

  (1)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系統、全面;既要使學生獲得可靠知識.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啟發。在講授中善於詰問並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使他們的認識活動積極開展,自覺地領悟知識。

  (3)講究語言藝術。力圖語言清晰、準確、簡練、形象、條理清楚、通俗易懂,講授的音量、速度要適度,注意音調的抑揚頓挫;以姿勢助說話,提高語言的感染力。

  (4)要組織學生聽講。

  23.【知識點】班級授課制

  【參考答案】

  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有效地擴大了教育規模,促進了學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於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

  (3)有助於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4)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切磋、交流。

  班級授課制的侷限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不利於對學生因材施教.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獨立性、創新精神等方面的發展。

  (3)以“課”為基本的教學活動單位,某些情況下會割裂內容的整體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間的合作。

  三、材料分析題

  24.【知識點】後進生教育

  【參考答案】

  (1)這些學生的進步主要在於學習動機的增強。

  首先,教師通過正確的結果歸因激勵學生產生學習動機。通過智力測驗這些學生智力都在

  正常,因此學習失敗並非在於能力而在於努力程度.由此產生通過努力獲取成功的動機。

  其次,教師通過難度適當的提問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景。教師要通過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再次,教師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對學生進行獎勵和表揚.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最後,教師通過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之後,才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意願,促使他們進步。

  (2)後進生通常指那些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暫時落後、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要做好後進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應注意如下幾點:

  ①關心愛護後進生,尊重他們的人格。

  ②培養和激發其學習動機。

  ③提供範例,增強其是非觀念。

  ④根據個別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25.【知識點】小學生自我中心心理

  【參考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典型的小學生的自我中心現象,自我中心是現在小學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它阻礙了小學生的正常交往。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們在家庭中處在中心的地位.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也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別人服從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評判周圍的事物.不能客觀地評價別人和自己。

  (2)要矯正小學生的自我中心心理,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①幫助小學生認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樹立改變自我的信心和決心。

  ②給予家長必要的指導,尋求家長的合作,使小學生擺脫形成自我中心的環境。

  ③在家庭中逐步改變小學生的自我中心,採用行為轉變方法,如厭惡法、代幣法等。

  ④結合實際生活,指導小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⑤指導和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提高自我認識能力,使其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接近現實。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調整自己,形成健全統一的個性。

  ⑥培養小學生的集體意識,認識集體規則,培養集體榮譽感.學會在集體中與同伴和睦相處。

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押題密訓試卷

  四、教學設計題

  26.【參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演說稿。整體結構採用了總分總的段落形式。文章描寫採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作者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語言優美、內涵豐富.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熱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嗡嗡、麋鹿、駿馬、雄鷹、潺潺、松脂、嬰兒、眷戀”等8個詞語。能夠正確朗讀課文,理解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集體探討與分小組朗讀的形式,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通過探究發現總分總的文章結構,學習與積累準確、生動的語言。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這片土地的神聖.體會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理解人類與自然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3)新授環節設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2.分小組交流主要內容,瞭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3.圍繞“神聖”。理清文章脈絡,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聖”講了哪些內容?

  (1)1~3自然段: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

  (2)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3)9~11自然段: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係,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二、研讀課文,初步理解“神聖”

  1.老師:正如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聖”這個詞語。那麼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邊讀邊勾畫邊寫感受。

  2.交流表現“神聖”的詞句。重點理解以下語句,並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瞭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係.也預示著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有多麼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老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麼神聖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第一段: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聖潔。

  4.接著以同樣的方式學習後面的段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