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森股份營收淨利雙降債務增12億 控股股東施財技累計套現逾10億

迪森股份 能源 技術 長江 新能源 常州 中國經濟網 2019-05-23

來源:長江商報

被控股股東頻繁倒騰的迪森股份(300335.SZ)經營業績欠佳,而控股股東卻賺得盆滿缽滿。

迪森股份於2012年上市,自稱是一家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2014年至2018年,公司實施了大規模併購,耗資13億元,主營業務擴展至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工業鍋爐製造、家用壁掛爐製造三大業務板塊。

然而,進入2018年,迪森股份經營業績接連下滑。當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7.76億元、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同)1.6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56%、24.12%。今年一季度,二者降幅擴大至超40%。

備受關注的是,迪森股份上述併購全部依賴舉債,導致公司債務急劇增長。在今年3月完成6億元可轉債發行之後,其流動性仍然不是很充足。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公司由馬革等三名自然人聯合創立,共同構成公司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但三人各自持股比例較低,公司股權較為分散。近期,公司推出“反惡意收購”措施,市場猜測其存在控股權爭奪風險。

不僅如此,上市6年來,三名實控人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向迪森股份高溢價出售資產等途徑實施套現,其中部分資產繫上市公司早年出售的資產。據長江商報記者粗略估算,上市以來,三名實控人累計套現金額超過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高薪技術企業,2017年、2018年,其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為2.68%、2.79%,均未達到3%的標準。

一季度營收淨利降幅均超40%

大肆擴展之後,迪森股份經營業績接連大幅下降。

今年前三個月,迪森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同比下降43.56%,淨利潤3287.87萬元,同比降幅也達到48.7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為2077.54萬元,2018年一季度為6165.31萬元,降幅達66.3%。

對於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降幅均超40%,迪森股份解釋稱,公司順利完成B端裝備生產基地搬遷,B端裝備受此影響有所回落。同時,受上年同期家用壁掛爐“煤改氣”業務業績基數較高影響,今年一季度存在回落壓力。

實際上,迪森股份去年經營業績也不理想。2018年全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7.76億元,同比下降7.56%,淨利潤1.62億元,降幅為24.12%,扣非淨利潤1.52億元,降幅為29.1%。

迪森股份曾在發佈2018年度業績快報時解釋,報告期內,公司完成對常州鍋爐有限公司收購,積極推進B端裝備生產基地搬遷,短期內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壓力。同時,家用壁掛爐“煤改氣”市場實施政策調整為“以氣定改”,“煤改氣”市場迴歸理性,使得報告期業績存在回落壓力。

分季度看,2018年四個季度,迪森股份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7億元、3.49億元、4.68億元、4.81億元,對應的淨利潤為6413.23萬元、2666萬元、5816.7萬元、1267.8萬元,扣非淨利潤為6165.31萬元、2352.95萬元、5777.93萬元、879.81萬元。

對比發現,除了去年二季度營業收入較低外,其他三個季度相差不大,但四季度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明顯大幅下降。這些數據似乎說明,經營業績下降與政策調整關係並不大。

備受關注的是,此前迪森股份還實施了系列資產收購。

Wind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至2016年,迪森股份相繼收購了迪瑞華森70%股權、迪森設備100%股權、廣州中瑞53%股權、瑞迪租賃5%股權等10家公司,其中規模較大兩筆為迪森家鍋100%股權、世紀新能源51%股權,二者收購價依次為7.35億元、3.67億元。2018年,公司又以4200萬元完成了對常州鍋爐100%股權收購。

上述收購合計耗資13.11億元。至此,迪森股份產業拓展至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工業鍋爐製造、家用壁掛爐製造三大板塊。

藉助標的業績貢獻,2016年、2017年,迪森股份營業收入為10.61億元、19.21億元,增幅為25.8%、81.09%,淨利潤為1.12億元、2.14億元,同比增長235.68%、90.45%。

債務猛增12億

大肆併購並未帶來盈利能力提升,反而是債務大幅攀升。

迪森股份有馬革、李祖芹、常厚春三人創立,但股權較為分散,或許因通過發行股份方式危及控制權,上述收購全部採用現金支付,為此,公司不得不頻頻舉債。

債務數據顯示,2015年底,迪森股份貨幣資金9.58億元,債務中僅有1億元短期借款。然而,截至今年3月末,貨幣資金為9.44億元,而短期借款為7.1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0.98億元、長期借款1.21億元、應付債券4.03億元,合計為13.34億元。僅過3年,債務增加了12.34億元。

備受質疑的是,在迪森股份舉債與併購過程中,實控人頻頻趁機套現。

2014年、2016年,迪森股份收購的迪森設備、迪森家鍋合計耗資81353萬元。這些收購,交易對方為Devotion,而Climate持有Devotion的100%股權,常厚春、李祖芹、馬革3人合計持有Devotion96.96%股權。Devotion於2014年3月完成私有化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

這意味著,兩筆交易均為向控股股東、實控人購買資產,而這兩項資產均是迪森股份出售給Devotion的。

2002年12月19日,迪森股份作價1709.35萬元將中央熱水機業務資產出售給迪森設備,後者在交易前一個月設立。

2004年4月,迪森股份又將迪森家鍋75%股權作價3120萬元出售給Devotion,後者隨即將剩餘25%股權收入囊中。

時隔12年,迪森股份又分別回購兩項資產,不同的是,收購價暴增。以迪森家鍋為例,截至2015年底,其淨資產為1.25億元,而交易價為7.35億元,增值率高達4.88倍。這一價格較12年前的億元出售價增長了6.35億元。

出售與回購,如此倒騰的好處是,不僅僅是標的超高增值率,控股股東成功實現了套現。粗略估算,三名實控人套現7.89億元。

此外,三名實控人還在二級市場上大肆套現。2016年9月,三人合計減持1000萬股,套現1.55億元。去年,實控人之一馬革4次減持,合計套現0.65億元。

綜上所述,三名實控人累計套現約10.1億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