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狄村是狄仁傑的故里,在太原市老城區南郊,村旁西北有狄母手植的槐樹,稱“唐槐”,並有“狄樑公故里”石碑。

狄仁傑墓位於洛陽城東十二公里的白馬寺旁,為一圓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兩方,較大的石方上書“有唐忠臣狄樑公墓”八字。據《彭澤縣誌》記載,狄仁傑任彭澤令期間,將囚犯免除死罪,囚犯以土在獄側積成小丘,稱為“縱囚墩”,後人就在這座“縱囚墩”上建立了狄公祠。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也因為狄仁傑名氣太大,世人為其留下了很多文學作品,清朝時期就存在的《狄公案》,很可能是目前描述狄仁傑破案最早的文學作品;西方有名的漢學家高羅佩所著的《大唐狄公案》,甚至,還被芝加哥大學加入到了學生的書單裡,成為學生必讀書目。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現今,關於他的文學作品就更多了,有票房可觀的電影《血濺畫屏》;有收視率俱佳的電視劇《武朝迷案》。《神探狄仁傑》全劇更是被分為了三部,多達一百八十餘集,可見,大家對狄仁傑喜愛之深。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其實,狄仁傑也是位政治權謀高手,但是,在文學作品中,對他政治才能描述得少之又少。與其他文學作品不同的是,狄仁傑依仗武則天的信任,最終將她扳倒了。說到這裡,我們則充滿著疑惑:為什麼狄仁傑要費盡心思扳倒武則天?他用了哪些驚人手段?

狄仁傑本是幷州太原人,經歷高宗和武則天兩個朝代,在武則天時期政治建樹達到頂峰。曾出任過幷州都府法曹、侍御史、大理丞、豫州刺史等諸多職務。狄仁傑多年來潛伏在武則天周圍,並且,藉此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最終,成功的扳倒了武則天,將大唐還與李氏王朝。

他這般謀劃深遠,手段高超,城府之深,令後人歎服不已。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狄仁傑家族世代為官,祖父狄孝緒,貞觀年間任職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職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科舉考試中舉,出任汴州判佐一職。當時,工部尚書閻立本受命出任河南地區道黜陟使,狄仁傑遭小人構陷被告到公堂,閻立本負責審理此案詢問真相。

審理期間,閻立本發現狄仁傑是個不可多見的人才,於是,便向皇上推薦,狄仁傑由此出任幷州都督府法曹。儀鳳年間,高宗執政狄仁傑深受器用,升任大理丞。狄仁傑盡職盡責、執法廉明,一年時間,就判了許多積壓已久的案子,涉及一萬七千多人,且沒有冤叛誤判案情發生。

自此,狄仁傑名聲大噪,成了大家認可,斷案如神、懲處奸惡的法官大人。為了維護封建法度,狄仁傑不怕冒犯一國之君,敢於向上諫言。儀鳳元年,即公元六七六年,時任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因失誤砍掉昭陵內一棵柏樹,高宗皇帝下令要殺了他。

狄仁傑認為罪不至死,便奏請收回旨意,令高宗很不愉快,再次下旨非殺了不可。狄仁傑勸阻皇上:“如果,因權善才一時失誤而誅殺他,千百年後,後人會認為您是明君還是昏君呢?”狄仁傑也表示:“不接旨行事,就是怕置皇上於不仁不義的境地。”

高宗這才幡然醒悟,於是,免去了權善才死罪。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自此,狄仁傑的社會聲望日漸提高,為表嘉獎,武則天賜他紫色長袍和猶龜綬,並用金色墨汁在紫色長袍上寫下“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字。公元六九七年十二月,即神功元年十二月,武則天將狄仁傑召回宮裡,任門下侍郎,協同鳳閣、鸞臺一同處理朝中政務,並加授他為從三品官員,同時,負責政務的上傳下達工作,並恢復其宰相一職。

這個時候,狄仁傑這位潛伏在武則天身邊最厲害的高級間諜,順利成為武則天執政期間的左膀右臂。

成語“唾面自乾”由來與歷史人物婁師德有關,意思是:“別人吐了唾沫在自己臉上,不要擦乾,應該讓其自己風乾。”往往比喻遭遇侮辱卻能極度隱忍的態度。

婁師德,出生於鄭州原武,字為宗仁,與狄仁傑同是唐朝宰相,性格較為隱忍。婁師德弟弟出任代州刺史時,特地來向他辭行,告別之際,兄弟二人對“唾面自乾”進行過討論。婁師德建議:“別人向你臉上吐唾沫,應該保持微笑,讓它自由風乾。如果擦掉, 別人會覺得失去快感,那那人還會繼續憎惡你。”

婁師德貴為當朝宰相,能往他臉上吐唾沫的人自然不多,至於他有沒有做到“唾面自乾”,我們不得而知了。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婁師德謙讓隨和、肚量大,被大家廣泛稱讚,後人更稱他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婁師德和狄仁傑二人同為當朝宰相,能力卻有所差別。狄仁傑在同類裡比較拔尖,婁師德要平庸很多。婁師德生性與人隨和,狄仁傑卻看不慣他能力平平卻能與自己平起平坐。

因此,狄仁傑欺負起他來更是不遺餘力。但是,任憑狄仁傑怎麼欺負,婁師德都不為所動,毫無怨言。外人反而看不下去,紛紛認為狄仁傑做得太過分了。狄仁傑向來高傲自大,自然沒有人敢從中調解。最後,還是武則天看不下去,親自出面做狄仁傑工作。

武則天執政時,某天散朝後留下狄仁傑,問他:“你知道為什麼我那麼重用你嗎?”狄仁傑回答道:“我做事向來不依靠別人,皇上能重用,想必一定是因為欣賞我的文章和品行”。狄仁傑的回答在武則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傑的語氣卻令她有些不快。

武則天喝了口茶,平靜地說道:“你只回答對一點,當初我對你不瞭解,提拔你也是有人推薦。”狄仁傑聽後,特別吃驚,內心充滿疑問:“究竟是誰推薦自己?”武則天則即使給他三次機會,甚至,再給他十次機會,他都猜不出來。

狄仁傑再問:“到底是何許人也?”武則天告訴他:“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得虧了婁師德當年多次推薦。”看著狄仁傑難以置信的表情,武則天命人將當年的奏摺櫃取來,讓狄仁傑打開一探究竟。 櫃子裡十多封推薦信,內容都是力薦狄仁傑,希望皇上對他委以重任。

而落款人均為:婁師德。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狄仁傑看後覺得無地自容,也感慨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全依仗婁師德的大力推薦。然而,自己非但沒有領情,還一直擠兌婁師德。婁師德也並沒有居功自傲,一直默不作聲地忍受著。想到這些,狄仁傑感到很諷刺,自己深深反思著這一路走來的歲月。

狄仁傑是個破案高手,深受朝廷認可。同時,他也是個敢於反對一切朝堂勢力的反對派。

某次,唐高宗前往汾陽宮視察情況,當地官員為了討好皇帝,提出開一條御道,狄仁傑堅決反對,最終,修建御道計劃被叫停。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皇上的寵幸行事乖張,朝廷上下都很怕他。唯獨狄仁傑絲毫不怕,逮到機會就彈劾他。儘管高宗刻意袒護,狄仁傑仍無所畏懼。最後硬是扳倒王本立,一時間朝堂上下一片肅然。

狄仁傑這般特立獨行,為他積攢了不少人氣,使得尚未登上帝位的武則天對他刮目相看。武則天登上皇位後,狄仁傑深受重用。

公元七零零年,即久視元年,狄仁傑升職內史(中書令)。

同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武則天觀看安葬舍利儀式。本就信奉佛教的武則天答應了邀請,狄仁傑立即跪到武則天馬前勸阻,告訴武皇:“佛是少數民族信奉的神,還不足以令當今天子屈從。這個胡僧如此詭計,想邀請陛下到兵車之地不妥當。”

於是,武則天收回旨意,下令中途折返。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同年秋天,武則天想要建造一尊浮屠雕像,預計費用高達數百萬,國庫財政不足,武則天則下令讓天下的僧侶佈施錢財來補足。狄仁傑上書規勸皇帝,如來佛祖設立佛教的本意是以慈悲為懷,又怎會勞人傷財,要些華麗的東西。如今水災旱災不斷,邊境尚不安寧。如此耗費人才物力,一旦某個地區突發災難,怎麼去拯救?狄仁傑再三勸說下,皇帝收回了旨意。

狄仁傑任職宰相期間,武則天對他信任有加,其他朝臣更是無可啟及。狄仁傑依仗武則天的親睞,常在朝堂上據理力爭,武則天也常常屈就聽他建議。

可以說,在武則天執政時期,狄仁傑的政治手段越發老練,連手段毒狠的來俊臣都不是他的對手。狄仁傑深受武則天器重,居宰相高位,此時,武承嗣也洋洋得意,朝廷上下,他唯一懼怕狄仁傑,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

武承嗣一直覺得狄仁傑是自己成為皇嗣路上最大的阻礙,於是,便指使來俊臣誣告狄仁傑謀反,將他逮捕入獄。當時的刑法規定:“犯人主動認罪可以減刑。”迫於無奈,狄仁傑只好認罪,狄仁傑用這招成功矇蔽了來俊臣,使來俊臣放鬆警惕。

在獄裡,狄仁傑趁獄史不注意的時候,將準備好的上訴書放入自己棉衣裡,請獄史告知家人領走。狄仁傑兒子隨即成功的將上訴書交到了武則天的手上,武則天親自召見狄仁傑,問他承認謀反原因。狄仁傑表示:“為了免於死在來俊臣的鞭下,才承認謀反。”於是,逃過一劫。

此事之後,武承嗣便成了狄仁傑的眼中釘。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並且,狄仁傑藉著武則天信任,在立儲時更是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武則天對狄仁傑親睞信任有加,很少直呼其名,常稱他為“國老”。狄仁傑年老後,武則天待他更是不錯,在朝堂上,特許狄仁傑不行跪拜之禮,還告誡朝中官吏,不是國家大事就不要勞煩狄公。狄仁傑在朝堂上地位甚高,無人可與之比肩,這也使得他對皇位繼承人有諫言權。

武則天侄子武承嗣一直想成為太子,始終在謀劃以達到目的。狄仁傑則大打親情牌,告誡武則天:“立太子事關重大,要考慮諸多因素,首要考慮自己。好的繼承人能按照自己的規劃來執政,還能在自己離世後受到供奉;繼承人選不好的話,則會導致目前一切被推翻,將來連自己的靈位都沒人供奉。所以,繼承人的最佳人選,必然是與自己血緣最親的兒子,只有親兒子執政,才會設太廟供奉自己,而侄子則不可能為姑媽立廟。”

這番說辭成功的打動了武則天,武承嗣成為皇儲的想法破滅,武則天兒子李顯順利的成為了太子。李顯成為太子,在體制上,狄仁傑也免於遭武承嗣的清算,李唐王朝更是由此完成了復辟。並且,狄仁傑生前藉著機會向武則天大力推薦荊州長史張柬之為宰相人選:“此人雖年老但足智多謀,是位宰相之才,將來也定能為國家鞠躬盡瘁。”張柬之升任司馬後,狄仁傑再次藉著機會向武則天推薦,張柬之最終順利的升任到了宰相。

可以說,張柬之是他成功在武則天身邊埋下的一顆定時炸彈,只是,武則天始終沒有察覺到罷了。

狄仁傑死前,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公元七零零年,即久視元年,狄仁傑病逝,武則天知道後,廢朝三日,悲慟感嘆“朝堂空也”,可見,狄仁傑在武則天心中地位之高。現流傳於世的狄仁傑著有文集十卷,《家範》一卷。此外,《全唐詩》、《全唐文》等文集還收錄有他的詩詞、奏疏、文告等作品。

隨著時間流逝,武則天也日漸衰老,朝廷局勢更是難以控制,張柬之看時機成熟,於神龍元年,發起了軍事政變,僅僅半個小時便一舉取下張昌宗、張易之二人人頭,政變取得勝利。不久後,唐中宗李顯繼位,李氏王朝重掌大局,狄仁傑先後被追封為司空、樑國宮。

後人點評這段歷史,認為相比於狄仁傑的老辣,武則天則顯得更單純,單純地相信狄仁傑,結果,才導致自己被扳倒。足智多謀的狄仁傑為了避免死後被清算,便借張柬之之手,成功的扳倒了武則天,恢復李唐大業。不論史書如何高度評價狄仁傑,也難以掩蓋他對武則天的背叛。

當然,對於狄仁傑談笑間便能使周朝毀滅的本領,世人甚是驚歎。

參考資料:

【《狄仁傑墓》、《大唐宰相世系表(狄氏)》、《新唐書·狄仁傑傳》、《舊唐書·狄仁傑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