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

(說歷史的女人——第871期)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的武則天,作為女兒之身,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口誅筆伐,除了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羅列的十大不赦之罪外,誅殺太子、偽鑿洛水白石,偽造《大雲經》等都成了千百年來對她唾棄詬病的話題。至於武則天誅殺太子之說,李弘雖然死的蹊蹺,但究竟是否被其母武則天所害,一直是千古之謎。而廢太子李賢被武則天授意丘神積逼死一說,似乎也已蓋棺定論。李賢雖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流傳千年的罪惡翻了案,究竟是哪樁罪惡?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

(說歷史的女人——第871期)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的武則天,作為女兒之身,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口誅筆伐,除了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羅列的十大不赦之罪外,誅殺太子、偽鑿洛水白石,偽造《大雲經》等都成了千百年來對她唾棄詬病的話題。至於武則天誅殺太子之說,李弘雖然死的蹊蹺,但究竟是否被其母武則天所害,一直是千古之謎。而廢太子李賢被武則天授意丘神積逼死一說,似乎也已蓋棺定論。李賢雖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流傳千年的罪惡翻了案,究竟是哪樁罪惡?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李賢是武則天親生的第二個兒子,生於唐永徽五年(655年)十二月十七日。李賢自幼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之才,二十餘歲便以超凡才學,主領朝內知名大儒註釋,並親筆點評晦澀難懂的《後漢書》,而深受其父唐高宗的喜愛和賞識。但是,恃才傲物是文人的通病。他與母親武則天隔閡漸深的根本原因,還要從李賢的伴讀、沛王府修撰王勃說起。

王勃這個人絕對是神童級的才子,史稱“唐初四傑”之一,少年得志,得以擔任沛王李賢府中修撰,李賢與其交由深厚,不分彼此。但是王勃少年輕狂,自侍文采出眾,便不分場合,肆意顯擺,在一次李賢和兄弟英王李顯鬥雞賭博之時,王勃賣弄文采,給李賢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章雖然辭藻華麗無比,王勃卻沒有因此成為唐王朝文壇殺伐驍勇的戰鬥雞,卻成了一隻在高宗李治震怒之下,以“挑唆王子間隙”為由而被逐出沛王府的落湯雞。

王勃才華橫溢,文采斐然,處事卻疏於宅闊,少有謀略,和這樣一個情商低下的人相處久了,李賢的性格里自然少不了身秉傲骨、鄙世驕物、不會來事兒、過分敏感、自尊心和報復心太強等性格缺陷,並在接下來的事件中屢吃大虧。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賢與武則天母子隔閡的起因,是從一個叫明崇儼的術士開始的。

高宗時期有一個叫明崇儼的方士,此人據說法力無邊,不但治好了高宗的頭疼病,還能在酷夏時節作法,搞來陰山之雪為高宗驅暑,在朝堂上深得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寵信並遷升正諫大夫。但是明崇儼得到二聖寵信的同時,也不免膨脹起來,在武則天面前口無遮攔、肆意評價王子們的長相,他曾對武后說“英王李顯貌似太宗、最有王者之風,又說相王李旦相貌尊貴、也堪大任,唯獨太子李賢形貌猥瑣、不堪承繼”。

明崇儼的此番言論正好佐證了有關李賢身世的一個傳言,宮裡時常傳聞李賢乃姨母韓國夫人所生,明崇儼把其他幾個王子說的相貌俊秀,唯獨把自己說成個醜八怪,這不是明擺著說自己“基因”有問題嗎?李賢那顆玻璃般的自尊心受到重創,無形中對武則天產生了莫名的懼怕、排斥與怨恨,從此鬱鬱寡歡,在東宮包養男妓,整日借酒澆愁。

李賢對母親武則天始終不溫不火,不巴結、不靠近,在封建社會崇尚禮儀、孝道的宮廷裡,肯定做出過很多被母親“挑理兒”的不懂事兒行為,否則武則天也不會給他送《少陽政範》和《孝子傳》為訓誡,以責備他不懂為人子之道。

武則天似乎半拉眼珠子瞧不上李賢,令李賢惶惶不可終日,他把自己失寵於母后,歸罪於愛嚼舌頭的明崇儼,一不做二不休,遂命男妓趙道生將明崇儼殺死。

"

(說歷史的女人——第871期)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的武則天,作為女兒之身,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口誅筆伐,除了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羅列的十大不赦之罪外,誅殺太子、偽鑿洛水白石,偽造《大雲經》等都成了千百年來對她唾棄詬病的話題。至於武則天誅殺太子之說,李弘雖然死的蹊蹺,但究竟是否被其母武則天所害,一直是千古之謎。而廢太子李賢被武則天授意丘神積逼死一說,似乎也已蓋棺定論。李賢雖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流傳千年的罪惡翻了案,究竟是哪樁罪惡?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李賢是武則天親生的第二個兒子,生於唐永徽五年(655年)十二月十七日。李賢自幼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之才,二十餘歲便以超凡才學,主領朝內知名大儒註釋,並親筆點評晦澀難懂的《後漢書》,而深受其父唐高宗的喜愛和賞識。但是,恃才傲物是文人的通病。他與母親武則天隔閡漸深的根本原因,還要從李賢的伴讀、沛王府修撰王勃說起。

王勃這個人絕對是神童級的才子,史稱“唐初四傑”之一,少年得志,得以擔任沛王李賢府中修撰,李賢與其交由深厚,不分彼此。但是王勃少年輕狂,自侍文采出眾,便不分場合,肆意顯擺,在一次李賢和兄弟英王李顯鬥雞賭博之時,王勃賣弄文采,給李賢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章雖然辭藻華麗無比,王勃卻沒有因此成為唐王朝文壇殺伐驍勇的戰鬥雞,卻成了一隻在高宗李治震怒之下,以“挑唆王子間隙”為由而被逐出沛王府的落湯雞。

王勃才華橫溢,文采斐然,處事卻疏於宅闊,少有謀略,和這樣一個情商低下的人相處久了,李賢的性格里自然少不了身秉傲骨、鄙世驕物、不會來事兒、過分敏感、自尊心和報復心太強等性格缺陷,並在接下來的事件中屢吃大虧。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賢與武則天母子隔閡的起因,是從一個叫明崇儼的術士開始的。

高宗時期有一個叫明崇儼的方士,此人據說法力無邊,不但治好了高宗的頭疼病,還能在酷夏時節作法,搞來陰山之雪為高宗驅暑,在朝堂上深得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寵信並遷升正諫大夫。但是明崇儼得到二聖寵信的同時,也不免膨脹起來,在武則天面前口無遮攔、肆意評價王子們的長相,他曾對武后說“英王李顯貌似太宗、最有王者之風,又說相王李旦相貌尊貴、也堪大任,唯獨太子李賢形貌猥瑣、不堪承繼”。

明崇儼的此番言論正好佐證了有關李賢身世的一個傳言,宮裡時常傳聞李賢乃姨母韓國夫人所生,明崇儼把其他幾個王子說的相貌俊秀,唯獨把自己說成個醜八怪,這不是明擺著說自己“基因”有問題嗎?李賢那顆玻璃般的自尊心受到重創,無形中對武則天產生了莫名的懼怕、排斥與怨恨,從此鬱鬱寡歡,在東宮包養男妓,整日借酒澆愁。

李賢對母親武則天始終不溫不火,不巴結、不靠近,在封建社會崇尚禮儀、孝道的宮廷裡,肯定做出過很多被母親“挑理兒”的不懂事兒行為,否則武則天也不會給他送《少陽政範》和《孝子傳》為訓誡,以責備他不懂為人子之道。

武則天似乎半拉眼珠子瞧不上李賢,令李賢惶惶不可終日,他把自己失寵於母后,歸罪於愛嚼舌頭的明崇儼,一不做二不休,遂命男妓趙道生將明崇儼殺死。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雖然史書上記載,多是明崇儼被盜賊所殺,而凶手一直逍遙法外,而李賢殺人嫌疑最大,但史書上始終含糊其辭、躲躲閃閃,或者高宗和武則天出於對李賢的包庇,讓史官塗改了這段案情也未可知。但是《資治通鑑·高宗本紀》記載了這樣一段趙道生的供詞:“道生又款稱太子使道生殺崇儼。”

由此推斷,李賢主使刺殺明崇儼應該是可信的,而當時高宗與武則天沒有對李賢深究,不能不說對李賢也是非常偏愛和包庇的,武則天也不像李賢想象的那麼壞。但李賢接下來的做法卻令武則天無比震怒,動了殺機。

680年,武則天派人在李賢的東宮馬房裡搜出數百具鎧甲,便作為謀反憑證,欲將李賢處死。後得高宗求情,李賢被廢為庶人,貶往巴州。

"

(說歷史的女人——第871期)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的武則天,作為女兒之身,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口誅筆伐,除了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羅列的十大不赦之罪外,誅殺太子、偽鑿洛水白石,偽造《大雲經》等都成了千百年來對她唾棄詬病的話題。至於武則天誅殺太子之說,李弘雖然死的蹊蹺,但究竟是否被其母武則天所害,一直是千古之謎。而廢太子李賢被武則天授意丘神積逼死一說,似乎也已蓋棺定論。李賢雖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流傳千年的罪惡翻了案,究竟是哪樁罪惡?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李賢是武則天親生的第二個兒子,生於唐永徽五年(655年)十二月十七日。李賢自幼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之才,二十餘歲便以超凡才學,主領朝內知名大儒註釋,並親筆點評晦澀難懂的《後漢書》,而深受其父唐高宗的喜愛和賞識。但是,恃才傲物是文人的通病。他與母親武則天隔閡漸深的根本原因,還要從李賢的伴讀、沛王府修撰王勃說起。

王勃這個人絕對是神童級的才子,史稱“唐初四傑”之一,少年得志,得以擔任沛王李賢府中修撰,李賢與其交由深厚,不分彼此。但是王勃少年輕狂,自侍文采出眾,便不分場合,肆意顯擺,在一次李賢和兄弟英王李顯鬥雞賭博之時,王勃賣弄文采,給李賢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章雖然辭藻華麗無比,王勃卻沒有因此成為唐王朝文壇殺伐驍勇的戰鬥雞,卻成了一隻在高宗李治震怒之下,以“挑唆王子間隙”為由而被逐出沛王府的落湯雞。

王勃才華橫溢,文采斐然,處事卻疏於宅闊,少有謀略,和這樣一個情商低下的人相處久了,李賢的性格里自然少不了身秉傲骨、鄙世驕物、不會來事兒、過分敏感、自尊心和報復心太強等性格缺陷,並在接下來的事件中屢吃大虧。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賢與武則天母子隔閡的起因,是從一個叫明崇儼的術士開始的。

高宗時期有一個叫明崇儼的方士,此人據說法力無邊,不但治好了高宗的頭疼病,還能在酷夏時節作法,搞來陰山之雪為高宗驅暑,在朝堂上深得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寵信並遷升正諫大夫。但是明崇儼得到二聖寵信的同時,也不免膨脹起來,在武則天面前口無遮攔、肆意評價王子們的長相,他曾對武后說“英王李顯貌似太宗、最有王者之風,又說相王李旦相貌尊貴、也堪大任,唯獨太子李賢形貌猥瑣、不堪承繼”。

明崇儼的此番言論正好佐證了有關李賢身世的一個傳言,宮裡時常傳聞李賢乃姨母韓國夫人所生,明崇儼把其他幾個王子說的相貌俊秀,唯獨把自己說成個醜八怪,這不是明擺著說自己“基因”有問題嗎?李賢那顆玻璃般的自尊心受到重創,無形中對武則天產生了莫名的懼怕、排斥與怨恨,從此鬱鬱寡歡,在東宮包養男妓,整日借酒澆愁。

李賢對母親武則天始終不溫不火,不巴結、不靠近,在封建社會崇尚禮儀、孝道的宮廷裡,肯定做出過很多被母親“挑理兒”的不懂事兒行為,否則武則天也不會給他送《少陽政範》和《孝子傳》為訓誡,以責備他不懂為人子之道。

武則天似乎半拉眼珠子瞧不上李賢,令李賢惶惶不可終日,他把自己失寵於母后,歸罪於愛嚼舌頭的明崇儼,一不做二不休,遂命男妓趙道生將明崇儼殺死。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雖然史書上記載,多是明崇儼被盜賊所殺,而凶手一直逍遙法外,而李賢殺人嫌疑最大,但史書上始終含糊其辭、躲躲閃閃,或者高宗和武則天出於對李賢的包庇,讓史官塗改了這段案情也未可知。但是《資治通鑑·高宗本紀》記載了這樣一段趙道生的供詞:“道生又款稱太子使道生殺崇儼。”

由此推斷,李賢主使刺殺明崇儼應該是可信的,而當時高宗與武則天沒有對李賢深究,不能不說對李賢也是非常偏愛和包庇的,武則天也不像李賢想象的那麼壞。但李賢接下來的做法卻令武則天無比震怒,動了殺機。

680年,武則天派人在李賢的東宮馬房裡搜出數百具鎧甲,便作為謀反憑證,欲將李賢處死。後得高宗求情,李賢被廢為庶人,貶往巴州。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要說李賢蓄意謀反,筆者以為不太可能,但他為防止被武則天陷害,武裝自衛力量則是完全可能的,尤其是殺了明崇儼之後,雖然武后並未深究,但誰知道哪天再把此事翻將出來?到那時決不能坐以待斃,自衛還是必須的。

而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封建社會,父母責罰子女,子女就是再有冤屈,也是不可以還手的,否則就是忤逆不孝之罪,是十惡不赦的。李賢即便沒有謀反之心,為防父母責罰而圖謀自衛,這種行為,絕非孝子所為。

但史書對李賢多做如下評論:“唐年鈞德,章懷最仁,凶母畏明,取樂於身。”(《舊唐書·高宗諸子列傳》)。史稱李賢是個品德高尚的孝子,無非是順應了後世“褒李、貶武”的一貫潮流而已。

歷代“褒李、貶武”的話題羅列了很多武則天令人不齒的罪惡行為,其中罪大惡極的有兩宗罪:命人鑿“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投入洛水,謊稱她稱帝是順上天的旨意,此為欺天第一宗罪;命其面首薛懷義、法明等人偽造《大雲經》,說自己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有沙門十人偽撰大雲經,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舊唐書·卷六·則天皇后本紀》),此為辱佛第二宗罪

“一罪欺天、二罪辱佛”,足以把武則天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一千多年了。可所謂“欺天”之罪自古有之,從“陳勝王”的鯉魚,到漢高祖的“白蛇”,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以“天意”蠱惑百姓,為自己稱孤道寡披上合法外衣的人。男人們假託天意造反成功就成了真命天子,而武則天“鑿白石”就犯了欺天之罪,無非是對女人當皇帝不服不忿罷了。而偽造經文的“辱佛”之罪是真的嗎?

684年,武則天派酷吏丘神積前往巴州調查李賢是否再有圖謀不軌行為,李賢在丘神積囚禁之下,被迫自殺。李賢到底是怎麼死的?武則天心毒殺子?丘神積酷刑逼供?還是另有原因?

筆者在此不予揣度。但是關於武則天偽造《大雲經》的“辱佛之罪”,卻早在李賢死前的682年,就為其母洗清了,詳情若何?且往下看。

武則天一生好佛,這是歷史公認的,早在672年四月,就命人在洛陽龍門石窟雕刻盧舍那大佛,後世皆稱此佛是“根據武則天自己的形象”雕刻而成,其實此話甚為偏頗,武則天修建此佛,應該是根據《大雲經》裡對“淨光天女”的描述產生的靈感。各位看官可能要問,《大雲經》不是後來武則天委派薛懷義、法明等人在白馬寺偽造的嗎?其實不然!

武則天根本就沒有偽造經書,而《大雲經》本名叫《大方等無想經》,早在200多年前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就已經從天竺傳到中國了。根據《大正藏》記載,十六國北涼時期,天竺人曇無讖譯有12佛經,《大方等無想經》(又稱《大雲經》)便是其中之一。

《大雲經》把“淨光天女”擺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經中提到:淨光天女曾聽過《大涅槃經》,後來在釋迦佛在世的時候以凡胎降生到人間,再次悟到了佛法深義而成為女國王。基於這個與女人有關的佛門故事,武則天對《大雲經》情有獨鍾,不但自己潛心研讀,還要求子女們時常誦唸。

關於武則天命人偽造《大雲經》之說,早在宋代便有學者提出疑問,而近代學者也多認為武則天命薛懷義等人撰造的是,給經文註解的《大雲經疏》,而不是《大雲經》,《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將其撰人稱為“撰疏僧”便可佐證。這些對武則天“辱佛之罪”鳴冤的呼聲都是來自唐朝以後甚至近代。而在唐朝,甚至在武則天稱帝之前,就有人給她“鳴冤叫屈”了,這個人就是被武則天逼死的廢太子李賢。

在四川省旺蒼縣木門鎮木門寺附近,有一處唐朝歷史遺蹟,名曰“晒經石”。相傳682年,李賢流放巴州的路上,途經旺蒼縣木門寺並留宿幾日,因旅途所帶經書受潮,便與木門寺住持方丈一起在此石上翻晒經書,遂得名“晒經石”。當時李賢曾有詩以記:“明允受謫庶巴州,身攜大雲樑潮洪。晒經古剎順母意,堪嘆神龍雲不逢。

詩中所提“大雲”即《大雲經》,是武則天最喜愛的佛經,也是王子們必修的佛門經典。李賢的這首詩寫於682年,此時的薛懷義還沒有登上歷史舞臺,詩中所提“大雲”剛巧驗證了《大雲經》在武則天時代以前就已經有了,史稱《大雲經》為武則天授意薛懷義在白馬寺偽造之說,自然不攻自破。

"

(說歷史的女人——第871期)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的武則天,作為女兒之身,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口誅筆伐,除了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羅列的十大不赦之罪外,誅殺太子、偽鑿洛水白石,偽造《大雲經》等都成了千百年來對她唾棄詬病的話題。至於武則天誅殺太子之說,李弘雖然死的蹊蹺,但究竟是否被其母武則天所害,一直是千古之謎。而廢太子李賢被武則天授意丘神積逼死一說,似乎也已蓋棺定論。李賢雖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流傳千年的罪惡翻了案,究竟是哪樁罪惡?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李賢是武則天親生的第二個兒子,生於唐永徽五年(655年)十二月十七日。李賢自幼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之才,二十餘歲便以超凡才學,主領朝內知名大儒註釋,並親筆點評晦澀難懂的《後漢書》,而深受其父唐高宗的喜愛和賞識。但是,恃才傲物是文人的通病。他與母親武則天隔閡漸深的根本原因,還要從李賢的伴讀、沛王府修撰王勃說起。

王勃這個人絕對是神童級的才子,史稱“唐初四傑”之一,少年得志,得以擔任沛王李賢府中修撰,李賢與其交由深厚,不分彼此。但是王勃少年輕狂,自侍文采出眾,便不分場合,肆意顯擺,在一次李賢和兄弟英王李顯鬥雞賭博之時,王勃賣弄文采,給李賢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章雖然辭藻華麗無比,王勃卻沒有因此成為唐王朝文壇殺伐驍勇的戰鬥雞,卻成了一隻在高宗李治震怒之下,以“挑唆王子間隙”為由而被逐出沛王府的落湯雞。

王勃才華橫溢,文采斐然,處事卻疏於宅闊,少有謀略,和這樣一個情商低下的人相處久了,李賢的性格里自然少不了身秉傲骨、鄙世驕物、不會來事兒、過分敏感、自尊心和報復心太強等性格缺陷,並在接下來的事件中屢吃大虧。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賢與武則天母子隔閡的起因,是從一個叫明崇儼的術士開始的。

高宗時期有一個叫明崇儼的方士,此人據說法力無邊,不但治好了高宗的頭疼病,還能在酷夏時節作法,搞來陰山之雪為高宗驅暑,在朝堂上深得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寵信並遷升正諫大夫。但是明崇儼得到二聖寵信的同時,也不免膨脹起來,在武則天面前口無遮攔、肆意評價王子們的長相,他曾對武后說“英王李顯貌似太宗、最有王者之風,又說相王李旦相貌尊貴、也堪大任,唯獨太子李賢形貌猥瑣、不堪承繼”。

明崇儼的此番言論正好佐證了有關李賢身世的一個傳言,宮裡時常傳聞李賢乃姨母韓國夫人所生,明崇儼把其他幾個王子說的相貌俊秀,唯獨把自己說成個醜八怪,這不是明擺著說自己“基因”有問題嗎?李賢那顆玻璃般的自尊心受到重創,無形中對武則天產生了莫名的懼怕、排斥與怨恨,從此鬱鬱寡歡,在東宮包養男妓,整日借酒澆愁。

李賢對母親武則天始終不溫不火,不巴結、不靠近,在封建社會崇尚禮儀、孝道的宮廷裡,肯定做出過很多被母親“挑理兒”的不懂事兒行為,否則武則天也不會給他送《少陽政範》和《孝子傳》為訓誡,以責備他不懂為人子之道。

武則天似乎半拉眼珠子瞧不上李賢,令李賢惶惶不可終日,他把自己失寵於母后,歸罪於愛嚼舌頭的明崇儼,一不做二不休,遂命男妓趙道生將明崇儼殺死。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雖然史書上記載,多是明崇儼被盜賊所殺,而凶手一直逍遙法外,而李賢殺人嫌疑最大,但史書上始終含糊其辭、躲躲閃閃,或者高宗和武則天出於對李賢的包庇,讓史官塗改了這段案情也未可知。但是《資治通鑑·高宗本紀》記載了這樣一段趙道生的供詞:“道生又款稱太子使道生殺崇儼。”

由此推斷,李賢主使刺殺明崇儼應該是可信的,而當時高宗與武則天沒有對李賢深究,不能不說對李賢也是非常偏愛和包庇的,武則天也不像李賢想象的那麼壞。但李賢接下來的做法卻令武則天無比震怒,動了殺機。

680年,武則天派人在李賢的東宮馬房裡搜出數百具鎧甲,便作為謀反憑證,欲將李賢處死。後得高宗求情,李賢被廢為庶人,貶往巴州。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要說李賢蓄意謀反,筆者以為不太可能,但他為防止被武則天陷害,武裝自衛力量則是完全可能的,尤其是殺了明崇儼之後,雖然武后並未深究,但誰知道哪天再把此事翻將出來?到那時決不能坐以待斃,自衛還是必須的。

而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封建社會,父母責罰子女,子女就是再有冤屈,也是不可以還手的,否則就是忤逆不孝之罪,是十惡不赦的。李賢即便沒有謀反之心,為防父母責罰而圖謀自衛,這種行為,絕非孝子所為。

但史書對李賢多做如下評論:“唐年鈞德,章懷最仁,凶母畏明,取樂於身。”(《舊唐書·高宗諸子列傳》)。史稱李賢是個品德高尚的孝子,無非是順應了後世“褒李、貶武”的一貫潮流而已。

歷代“褒李、貶武”的話題羅列了很多武則天令人不齒的罪惡行為,其中罪大惡極的有兩宗罪:命人鑿“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投入洛水,謊稱她稱帝是順上天的旨意,此為欺天第一宗罪;命其面首薛懷義、法明等人偽造《大雲經》,說自己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有沙門十人偽撰大雲經,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舊唐書·卷六·則天皇后本紀》),此為辱佛第二宗罪

“一罪欺天、二罪辱佛”,足以把武則天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一千多年了。可所謂“欺天”之罪自古有之,從“陳勝王”的鯉魚,到漢高祖的“白蛇”,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以“天意”蠱惑百姓,為自己稱孤道寡披上合法外衣的人。男人們假託天意造反成功就成了真命天子,而武則天“鑿白石”就犯了欺天之罪,無非是對女人當皇帝不服不忿罷了。而偽造經文的“辱佛”之罪是真的嗎?

684年,武則天派酷吏丘神積前往巴州調查李賢是否再有圖謀不軌行為,李賢在丘神積囚禁之下,被迫自殺。李賢到底是怎麼死的?武則天心毒殺子?丘神積酷刑逼供?還是另有原因?

筆者在此不予揣度。但是關於武則天偽造《大雲經》的“辱佛之罪”,卻早在李賢死前的682年,就為其母洗清了,詳情若何?且往下看。

武則天一生好佛,這是歷史公認的,早在672年四月,就命人在洛陽龍門石窟雕刻盧舍那大佛,後世皆稱此佛是“根據武則天自己的形象”雕刻而成,其實此話甚為偏頗,武則天修建此佛,應該是根據《大雲經》裡對“淨光天女”的描述產生的靈感。各位看官可能要問,《大雲經》不是後來武則天委派薛懷義、法明等人在白馬寺偽造的嗎?其實不然!

武則天根本就沒有偽造經書,而《大雲經》本名叫《大方等無想經》,早在200多年前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就已經從天竺傳到中國了。根據《大正藏》記載,十六國北涼時期,天竺人曇無讖譯有12佛經,《大方等無想經》(又稱《大雲經》)便是其中之一。

《大雲經》把“淨光天女”擺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經中提到:淨光天女曾聽過《大涅槃經》,後來在釋迦佛在世的時候以凡胎降生到人間,再次悟到了佛法深義而成為女國王。基於這個與女人有關的佛門故事,武則天對《大雲經》情有獨鍾,不但自己潛心研讀,還要求子女們時常誦唸。

關於武則天命人偽造《大雲經》之說,早在宋代便有學者提出疑問,而近代學者也多認為武則天命薛懷義等人撰造的是,給經文註解的《大雲經疏》,而不是《大雲經》,《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將其撰人稱為“撰疏僧”便可佐證。這些對武則天“辱佛之罪”鳴冤的呼聲都是來自唐朝以後甚至近代。而在唐朝,甚至在武則天稱帝之前,就有人給她“鳴冤叫屈”了,這個人就是被武則天逼死的廢太子李賢。

在四川省旺蒼縣木門鎮木門寺附近,有一處唐朝歷史遺蹟,名曰“晒經石”。相傳682年,李賢流放巴州的路上,途經旺蒼縣木門寺並留宿幾日,因旅途所帶經書受潮,便與木門寺住持方丈一起在此石上翻晒經書,遂得名“晒經石”。當時李賢曾有詩以記:“明允受謫庶巴州,身攜大雲樑潮洪。晒經古剎順母意,堪嘆神龍雲不逢。

詩中所提“大雲”即《大雲經》,是武則天最喜愛的佛經,也是王子們必修的佛門經典。李賢的這首詩寫於682年,此時的薛懷義還沒有登上歷史舞臺,詩中所提“大雲”剛巧驗證了《大雲經》在武則天時代以前就已經有了,史稱《大雲經》為武則天授意薛懷義在白馬寺偽造之說,自然不攻自破。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結語】對於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一生功過是非,歷來貶多褒少,史學家們往往對這位“大逆不道”的女人,戴著有色眼鏡,將其過錯放大、甚至歪曲事實的成分是有的。武則天出於政治目的,把《大雲經》重新加以註釋,是為了加深佛經裡對“女國王”故事的普及性,讓人做個《疏》而已,可卻被詬病她的人扣上“辱佛”的罪名被唾罵了一千多年。但是作為封建社會第一個敢與男權叫板的女人,武則天似乎並不在意別人說什麼,正如她為自己死後所立的無字碑那樣,是非功過,全由後世去評價吧……

而反觀被她“逼死”的李賢,史料上多見同情憐憫之詞,但實際上,發生在這一對母子身上的很多事件至今撲朔迷離,即便李賢身上有太多的毛病,李家唐朝的史官也會大筆一揮、予以刪除或篡改,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此樁母子疑案的確有太多存疑之處:明崇儼究竟被誰所殺?李賢府中搜出鎧甲,為什麼史料上都含糊其辭、不了了之?為什麼武則天以《孝子傳》等書籍訓教兒子?李賢真是“章懷最仁”的孝子”、武則天真是“凶母畏明”的惡母嗎?而最終李賢之死,真的是武則天絕情置兒子於死地,派丘神積把李賢逼死的?那麼上官婉兒為什麼在丘神積動身前往巴州之後,就隨後追到巴州呢?雖然上官婉兒趕到的時候李賢已死,但是身為武則天的貼身祕書,沒有武則天的旨意,婉兒是不可能私自離開皇宮的,是武則天派她去的?目的又是什麼?

不論李賢死因若何,也不論與武則天母子關係到底如何,武則天被後世詬病的“辱佛之罪”,早在李賢死前,就已經替母親留下了千年以後洗白翻案的詩篇,也算是冥冥之中對母親所行的最後一次孝子之道,也算在母親陵前那座矗立千年的無字碑上,刻寫了一段平反鳴冤的證據吧。(文/說歷史的女人·張問)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

2、《舊唐書》

3、《新唐書》

4、《大正藏》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