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雕塑 藝術 美術 建築 《收藏·拍賣》雜誌 2017-06-15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安德魯•羅傑斯(Andrew Rogers)

安德魯•羅傑斯(Andrew Rogers),澳大利亞最傑出的雕塑家之一。作品在國際上廣受好評,被眾多澳洲、美洲和歐洲的私人和公共機構收藏。在上個月開幕的第57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安德魯•羅傑斯帶去了他的作品。一組帶著鋼鐵元素,結合著曼妙“舞姿”的雕塑,抽象又柔美,以獨特地面貌在威尼斯的Palazzo Mora,驚豔眾人。

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名當代大地藝術家,創作了享譽全球的大地藝術作品——《生命的節奏》(Rhythms of Life)。該作品在地球上形成了一系列石雕,項目涉及超過7500人,分佈全球多個國家。如今已是七旬老人的羅傑斯,在藝術創作上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從早年從事繪畫,再轉入雕塑領域,後又遍及七大洲,在廣袤的大地上呈現自己的藝術表達……羅傑斯以一種前衛又返璞歸真的手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藝術之路。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 從繪畫轉向雕塑,創造並捕捉人類的本質 |

安德魯•羅傑斯(Andrew Rogers)於1947年,出生在澳大利亞。他的雕塑作品遍佈全球,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廣場和建築物中都可以見到。童年時代安德魯•羅傑斯對建築結構非常著迷,只要橡皮泥、粘土、木頭燈這類東西到手,他總能夠創造出結構特別的東西。中學期間,發生了一件改變他命運的事情,藝術家約翰•布拉克(John Brack)出現在他的生命中,很快,他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得以跟隨約翰•布拉克學習,羅傑斯迅速在繪畫藝術上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並在商業上尤為成功。

但也許是兒時對建築、空間結構的情結,讓他未在繪畫領域繼續走下去,而是漸漸地轉向了雕塑藝術。那是在1967年,他在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看到“羅丹與他的同時代”展覽,並因此觸動,開始對雕塑產生了極大的熱情。經過多次訪問巴黎羅丹博物館後,安德魯•羅傑斯決定從繪畫轉向雕塑。“雕塑的過程,讓我學會認識或者說意識到物體之間的差異,澄清對比的重要性。而後,最終決定創造並捕捉人類的本質,創作作品。”

或許如他的話中指出的那樣,他決定轉向雕塑,主要起源在於羅丹藝術對他的直觀衝擊。比起在畫布上面揮灑描繪,“雕塑是心靈的表達,而不是技術上的應用。” 他說道。法國雕塑家羅丹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他早期雕塑作品包括《一號》(1989)和《二號》(1990),都意在向雕塑大師羅丹致敬。與羅丹風格最為相似的是《城市生活》(1995),這是一組由五個超大體積的裸體人物組成的雕塑作品,極具震撼力。

隨著他的雕塑功力漸入高峰,安德魯•羅傑斯找到了自己的風格。通過各種材料比如青銅、不鏽鋼、聚酰胺等,以各種雕塑技巧,呈現其作品的抽象性。他的大部分雕塑作品多為表現事物本身的情緒或運動,充滿了隱喻和概念。“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是我喜歡用雕塑作品來表現的。比如這次在威尼斯藝術展上展出的大型雕塑《我們,我是》(We are,I am)就是探索個體和群體之間的關係。作品由8個青銅不鏽鋼材料組成,每一個單獨的青銅作品就代表“個人”,全部則是一個整體。從它們的外表看,都具有粗獷的外表,螺旋的紋理,扭曲的姿勢,它們相似但又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件青銅作品的內部都是高度鍍金的,這蘊含著人類個體思想是獨特的,璀璨的並且極具重要性。”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我們,我是》由青銅器打造,內外鍍上了金色,扭動的金屬被組合焊接的方式呈現一種“舞蹈”身姿。

安德魯•羅傑斯提到,這一系列作品是用隱喻的方法,呈現人類的雙面性,粗糙的帶著紋理的外表代表著人類的身體,而細膩的內部反映了人類思想的內在和個人內心世界。被問及為何這一系列作品數量為“八”的時候,他巧妙地回答,“八是一個組合,就像你們中國的文化中,‘八’象徵著財富與吉祥, 我覺得偶數“八”能夠呈現一種和諧,這是為何我做八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說起來,羅傑斯與中國淵源頗深。2006年,安德魯•羅傑斯的大地作品《生命的節奏》系列,在中國的嘉峪關“安家落戶”。作品取自他早期同名雕塑作品。他在我國嘉峪關長城第一墩景區南側山體上,總共創作的3幅作品,現成為長城的一處重要人文景觀。在決定來中國創作大地藝術的時候,他獨自前往嘉峪關考察了幾個月。那裡廣闊的戈壁地貌,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絢麗多姿的人文景觀吸引了他。最終決定利用嘉峪關作為他在中國的大地藝術創作點。此項創作花費了約100萬元人民幣,安德魯•羅傑斯個人出資約80萬,嘉峪關有關部門出資20萬。中國政府甚至為表示對他藝術創作的支持,調出了750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與他共同參與了創作。如今,《生命的節奏》除了中國,還遍佈在以色列、美國、土耳其、智利、尼泊爾、玻利維亞、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的大地上。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他早期的雕塑作品《生命的節奏》是一件極具漢字線條感的作品,安德魯•羅傑斯彷彿對中國書法有所瞭解一般,將草書的飄逸感和舞蹈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條直線下降到另外一條直線,然後被一個橫掃的斜線劈開,球體則超然物外的平衡著整個線條,這可以看出安德魯•羅傑斯在雕塑技藝上的爐火純青。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舞蹈系列

| 從雕塑迴歸大地,作品就地取材 |

對安德魯•羅傑斯來說,從雕塑藝術到大地藝術並非偶然,相反是個必然之路。“我在雕塑之路上行走了三十多年,當然我從未想過要離開,我也沒有離開過。雕塑世界和大地藝術世界,對我而言,他們兩者之間沒有界限。只是創作的主體不同而已。前者是自然中的物質為媒介進行創作,後者則是以自然本身進行創作。”他表示。

的確如此,安德魯•羅傑斯只是在將雕塑用的材料進行了轉移,由原來的丙烯酸、青銅、不鏽鋼等,轉移到了土地上。因而表達的情感自然不會消失。

說到大地藝術,它的英文名為Land Art,又被翻譯為地景藝術,或大地景觀建築,也常常被稱為“Earthworks”或“Earth Art”。早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大地藝術就開始出現在歐美的藝術思潮中。當時的西方社會經濟繁榮,工業文明極其發達,但不少藝術家卻痛心於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危機。受到環境保護運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呼籲以藝術的形式迴歸自然。於是一批藝術家用大地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在廣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壘築堤岸、或潑濺顏料遍染荒山等。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化石

在被問及大型的大地藝術作品會否給環境帶來影響時,羅傑斯說道:“當然,要讓大地藝術對生態環境造成零影響,那是不太可能的。但這些年來,我個人所有的藝術作品,無論雕塑還是大地藝術,都是純天然、‘有機的’,他們全部取自大自然。”

安德魯•羅傑斯的的第一件大型大地藝術作品,始於1999年。他在以色列的阿拉瓦沙漠創作的了名為“To Life(Chai)”的大地藝術作品。這件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羅傑斯解釋說:“我個人認為‘To Life(Chai)’是極具歷史意義的,首先幾乎全部的取材都是在當地的自然中。我們在沙漠中找到石頭,是從乾涸的古老水床上取走的。這些石頭與周圍環境本身就有自然的聯繫。這絕對是天然材料,這種就地取材的大地雕塑作品,形式是新穎的。想象一下,這些石頭已經在地面上滾了幾千年。”

緊接著,第二年,他開始了為他最大的大地藝術作品《生命的節奏》做準備工作。安德魯•羅傑斯表示這一系列作品,最開始是從古老的納斯卡線汲取的靈感。羅傑斯說:“我樂於嘗試重新使用那些本來存在於地面上的東西,將其重組成一件藝術品。這個過程令我很著迷,我認為也容易讓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整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即行為藝術。”

在問到命名其作品的原因時,他解釋“首先這個符號是我的第一件當代抽象藝術作品。貫穿主體的那一條線,它代表了一個人的一生,象徵生命的進程,彎曲則代表我們受到的挫折或各種影響,球體則表示我們所處的角色或位置,同時圓圈也表示生命的意義。”的確如此,生命的節奏就如同人類手上的曲線,起承轉合如同生與死、別與離、成長與破壞、愛與恨。用安德魯羅傑斯的話說,岩石和土地是我們地球的生命基礎,也是我們地理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岩石也是人類整個歷史所固有的,從人類文明的開始就是非常重要,比如在石器時代,無論是狩獵還是居住,石頭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元素。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失重

| 從個體到群體,許多人為許多人創造的藝術 |

除了就地取材,安德魯•羅傑斯也喜歡邀請當地居民參與進來,這是他創作的一部分。那些巨大的大地藝術作品,往往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通常是數百名的當地人協助藝術家工作,他們既是藝術參與者也是觀眾。“他們大部分不會英語,只能說當地的方言。所以有時候也需要翻譯來進行溝通。”這些當地人,在土耳其是建築車隊,在中國解放軍人,在玻利維亞是當地農民,在非洲則是當地的遊牧民族,他們形成了一條長長的人類“鏈條”,以手傳遞著將石頭放置到當地創作現場,並按照安德魯羅傑斯的想法有序的堆放起來,用安德魯羅傑斯的話來說,“我的大地藝術作品,應該可以說許多人為許多人創造的藝術,他們是全球的作品。”

每當羅傑斯完成一件大地藝術作品,都便會留在原址等待著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對它們進行瓦解和重塑。這些作品都矗立在一些起伏寬闊的曠野、或荒涼貧瘠人煙罕至的沙漠之地,譬如中國的戈壁,肯尼亞的草原、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尼泊爾的山區、愛爾蘭的北極高地等。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元素 美國猶他州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美國加州葡萄園的雕塑作品

“沙漠是原始的環境,他們對我而言就像大型空白畫布一樣,可以讓我自由雕塑。”他解釋。被問及選擇這樣一個廣大偏遠的空間,是否是為了讓作品更原始保留時。他表示“我們是從空間和時間的相互作用中來定義我們的存在。所以我的大地藝術作品自然需要一個凸顯其存在的空間。”因此,他的作品選擇地形具有特殊意義,他們大部分在偏遠地區尚未發生城市化的地區。

大地藝術在藝術門類中不同雕塑,它尤其“年輕”。安德魯•羅傑斯將當地人列入其創作過程中的行為,對大地藝術而言也是全新的。“我們與當地人一起工作,時常與他們交流,瞭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以及他們想要向後代展示的東西。溝通了解對方的歷史和文化,這在我看來對創作一件大地藝術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參照當地地形地貌共同創作藝術,凸顯了藝術、自然和個人需要彼此之間的關係,並在藝術創作中發揮各自的作用。“我相信歷史和文化對於人們來說至關重要,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不斷前進的世界,但人性不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過去的價值對我們來說今天很有價值。”安德魯羅傑斯不時強調。

安德魯羅傑斯,雕塑大地的寬廣胸懷

融化觀念

因此,羅傑斯僅僅是用大地進行了創作,他更進一步通過歷史、文化等因素來延伸藝術作品的背景,充滿人文關懷,不僅僅是影響了全球各地的環境,也昇華了人與人之間交流。正如他所說,“參與我的藝術作品創作的當地人,將來會去世,但其子孫還會延續,他們存在的時候,假設我的這件大地藝術作品還存在,那麼可能會指著這件大地藝術作品對人說,‘我的祖父就曾參與過這件作品。’並講述一個故事。” 的確是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藝術之間的關係。羅傑斯將藝術,歷史,考古,宗教和文化等融合為一個複雜的單位,植入他的大地藝術作品中。通過大地這個載體,使它們再現可見,他讓人們思考,讓人們回憶。

文/ 李姜苒

圖/由受訪者提供

今日編輯 / 雨葭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收藏/拍賣》雜誌現進駐媒體平臺有: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網易藝術、新浪微博、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大粵藝術、一點資訊、雅昌藝術網、時代財經APP等主流媒體平臺,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體傳播矩陣。

歡迎邀請加入更多媒體平臺!如想商務合作,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scpm200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