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難覓?他告訴你如何成為物流企業想要的那顆“紅蘋果”!

到底去哪家物流企業更有前途?

幹哪個崗位比較吃香?

哪個地方的工資更高?

畢業季剛過,這些問題成為畢業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而此時,其實老師們也懸著一顆心,看到手裡剛統計完的就業數據,他們在反覆思索:

我們學校培養的人才到底水平咋樣?

教學設備跟的上嗎?

課程設置合不合理?

課堂方式需不需要改?

這是畢業生、老師們每年都考慮的問題。9月15日,由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17物流/電商人才就業風向標&長風智慧學習V2.0應用研討會在京舉行。

人才難覓?他告訴你如何成為物流企業想要的那顆“紅蘋果”!

會上,來自科研院校、物流企業的眾多專家、企業代表紛紛就物流人才問題發表看法。

本次會議不僅發佈了2017長風智慧學習V2.0,還重磅推出了《2017中國職業院校物流人才就業風向標》、《2017中國職業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就業風向標》,從職場最搶手的人才、行業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兩方面介紹了研究成果。

企業需要的是“紅蘋果”

① 供需矛盾在哪?“如果把人才比如為一顆蘋果,那在校的學生可能還只是一顆‘青蘋果’,而企業需要的則是‘紅蘋果’。”中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陽認為,作為用人單位,面對越來越緊俏的物流人才市場,對物流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的確,當前物流業蓬勃發展,人才培養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最大短板和隱憂。經過大學正規培養的人才得不到有效利用,企業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這種現象加劇了物流人才培養的供需矛盾。”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清東表示,這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

一是,技術、模式迭代越來越快,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造成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適崗性要求越來越高,但問題是企業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去“慢慢”培養人才。

二是,我國物流人才培養存在培養定位偏低等問題。大部分學生到了企業後主要從事的是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致使人才快速轉崗流失。

而(原)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姜超峰認為,師資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矛盾點。比如現在很多師資對物流行業運行情況並不十分關注,他們關注的更多是論文、學術報告、研究課題等,因為,這些才是他們“進步的階梯”。

② 培養目標落伍?會上有專家認為,目前,大部分院校的物流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定位落伍,培養目標過於寬泛等問題。

比如,大部分院校仍將物流人才培養定位於倉儲、運輸、第三方物流等傳統物流企業從事物流操作、管理的技能型或應用型人才,而對電商物流人才、冷鏈物流人才、物流數據人才等企業缺口較大的人才有針對性培養的院校十分稀少。

“當前,我國的物流進入到精益化的時代,未來物流業最需要的是專業化、國際化、互聯網化程度更高的人才。因此,物流教育非常需要前瞻性,比如,如果五年前我們可以預見電商、“一帶一路”發展如此迅速,那境外物流集散人才的需求就不會如此緊張了。”姜超峰強調。

未來企業缺啥人?

“工業4.0”時代,人和機器共存已成必然,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的基層崗位必將逐步被機械取代,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將從事更具“智慧”的腦力勞動,對人的要求也因此更高。那麼物流行業未來到底缺什麼樣的人呢?

人才難覓?他告訴你如何成為物流企業想要的那顆“紅蘋果”!

記者在《2017中國職業院校物流人才就業風向標》發佈會現場瞭解到,未來物流行業的人才需求將主要分佈在六大方面:

① 智慧供應鏈管理人才。未來供應鏈管理人才將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既要懂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應用與供應鏈的新技術,又要掌握供應鏈的智能決策、智能採銷、智能運營等管理技術。據統計,僅2017年上半年,人才市場上企業對供應鏈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就達到8.8萬人,預計2020年,將超70萬人。

② 物流大數據人才。智慧供應鏈管理下的物流依賴於對大量信息、數據的採集、分析、處理和即時更新。會上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大數據人才缺口將達到200萬。

③ 智慧物流技術研發人員。無人機、智能穿戴設備等智慧物流設備研發人才,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平臺研發人才、軟硬件技術結合的複合型人才等物流技術研發人才缺口。

④ 移動互聯網營銷和運營人才。菜鳥網絡、貨車幫、壹米嘀嗒、卡行天下等平臺型物流企業逐漸走向成熟。因此,在移動互聯網和“分享經濟”時代,競爭和企業管理也將從粗放型走向精細化,需要大量具備移動互聯網思維的精細化營銷和運營人才。

⑤ 冷鏈物流人才。前不久,交通運輸部預計到2020年將初步形成全程溫控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因此,冷鏈物流人才的需求隨之提高,冷鏈物流人才需瞭解製冷技術、物聯網技術、、包裝技術、儲存保鮮技術、視頻加工技術等。

⑥ 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國際物流人才。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之下,順豐等企業加快了國際化發展佈局,隨之而來的事對跨境電商物流、國際貨代等國際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

“青蘋果”如何逆襲?

① 產教融合是方向。“中國未來的人才教育不僅僅是學校,而是要與企業融合起來才是方向。” 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會上認為。

一是,重視基礎工作,比如絡捷斯特就在應用型的基礎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二是,重視現實的需求和協同。

三是,重視學生心理教育。

四是,教育和社會的銜接。這方面就是要把職業教育裡的基礎知識型和技能型、專業型的教育分開進行,這樣社會上的企業去承擔一部分教育責任。

② “長風智慧學習V2.0”能否切中要害?“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用技術去驅動學習的變革,這是我們的工作理念。”絡捷斯特技術總監蘇兆河強調說,在這樣的理念之下,近六年中我們在智慧學習的路上做了很多探索。

人才難覓?他告訴你如何成為物流企業想要的那顆“紅蘋果”!

到底什麼是智慧的學習?

“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以人為本,人、環境、內容的高度融合的一個過程。”蘇兆河表示,具體而言,就是在理論、標準的支撐下,我們的長風智慧學習從內到外主要劃分成三個層次,最中心的就是學習者,用技術、用功能為學習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另外,在智慧學習的框架下,我們全面引入了智慧化的技術,比如,面向學習場景的自動感知與適應技術,面向學習內容的組織與重構技術、面向學習活動進度的跟蹤與分析技術以及評價與支持技術,這就是我們為學習者從一般學習向智慧學習所搭建的橋樑。

而本次提出的長風智慧學習V2.0學習體系,我們也稱之為“五好”的學習體系,即好標準、好課程、好場景、好活動、好人才。

據悉,絡捷斯特長風智慧學習V2.0創造性的提出了物流VR/AR教育雲+端的服務模式,不只關注環境搭建,更加關注教學與實訓內容。利用VR/AR技術將教學與實訓內容立體互動化,定製化打造一系列全沉浸認知、環幕互動實訓、AR增強認知、VR設計實訓等教學與實訓內容,涵蓋倉儲、運輸、港口、物流安全、物流文化、物流設備、倉庫佈局及海運地理等內容,同時支持海量內容的拓展。

(現代物流報記者 楊雲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