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期間京東遭境外機構聯合競爭對手惡意做空 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電子商務 京東 一號店 馬雲 科技大搖籃 2017-06-14

馬上又到了618年中大促這個重要關頭,咱們百姓關注的是買買買,而電商們則在緊張地佈局,尤其是京東阿里這兩個巨頭,每年這時候都要上演“貓狗大戰”。然而,在這個重要日子來臨前,京東卻被境外資管機構惡意做空,那麼背後的真想到底是怎樣的,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北京時間6月14日消息,近期,新加坡畢盛資產管理公司發佈了一份針對京東的做空報告。不過小編想說這已經是該機構第二次發佈針對京東的做空報告,而且都是趕在618這個重要關頭,真的讓人不得不產生聯想,是不是京東老對頭阿里與該機構聯手搞什麼陰謀,想要坑一坑京東這個勁敵呢?

真相一:京東佈局合理,盈利高效可期。

京東之前以3c起家,但現在已經做到全渠道第一的中國最大家電零售商,而且在快消品市場上也大展拳腳,在服裝品類也展現良好勁頭。3c產品具有高單價,毛利額高等特點,減去固定的每單配送成本,可實現輕鬆盈利;

而京東的家電品類,在2016年的家電零售規模已經超過蘇寧,成為全渠道第一的中國最大家電零售商;

在快速消費品這個品類上,京東收購1號店,和永輝合作,在消費品上和天貓超市大打價格戰,就是為了取得這一品類的渠道優勢。在這個階段京東主要看的是增長而不是盈利,畢竟要和阿里爭奪這塊大蛋糕嘛;

618期間京東遭境外機構聯合競爭對手惡意做空 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在服裝市場,京東成立了大服裝事業部,這是目標明確要攻佔阿里最強的部分了。據京東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第一季度京東的淨利潤為14億元人民幣,盈利高效,能力完全沒問題!

真相二:京東自建物流成為大殺器

而京東物流現在已經成立了子公司,依靠自建物流,讓京東在競爭激烈的電商行業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國內最大的自營B2C電商平臺。

因京東良好的快遞服務,很多人成為了死忠粉,馬雲曾說絕不碰物流,但現在也忙著組建菜鳥聯盟來對抗京東的自建物流。目前的京東逐步向低線城市的滲透,那麼自建物流又在三四線城市成為殺手鐗,良好的用戶體驗可以幫助京東更好的贏得這些市場。

618期間京東遭境外機構聯合競爭對手惡意做空 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而和第三方物流合作,前期可以降低成本,但隨著國內消費升級的推進,低線城市的消費者也更看重服務和體驗的時候,第三方物流完可能就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真的不得不感嘆,京東的自建物流真的是一大利器,短時間其他電商平臺真的難以超越。

真相三:京東在中國市場有著區別於亞馬遜的模式

一味拿京東和亞馬遜比較是不明智的,京東就是京東,有著適合國情的運營模式。雖然亞馬遜有AWS,但卻沒有自己的配送網絡,而京東恰恰相反,只能說明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發展的選擇不同,放大亞馬遜的長處,從而得出京東高估值、無前景的結論本身就是荒謬的。

業內人士也說了,對於京東這樣一個高速增長且穩健提升的公司,市場自然會給出公正的估值判斷。

小編想說,618期間的這個小插曲其實並不能撼動京東,就在該報告發布之後,京東股價出現小幅調整,最終在北京時間14日凌晨4時報收於39.27美元,不跌反微增0.13%。去年6月份,該機構發佈的做空報告曾導致京東股價大跌超過8%,而在此後一年內,京東實現了年度盈利,股價也最高衝破了43.8美元大關,市值逼近600億美金。說明投資者們根本不認同報告觀點,國內外想搞事的大兄弟們可以歇歇了。

有趣的是,整個報告在國內並沒有引起多大轟動,也對京東沒有任何的影響,但是網絡上缺出現了圍繞這份報告,誇大其詞的“新聞”,截個圖,大家感受一下。

618期間京東遭境外機構聯合競爭對手惡意做空 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618期間京東遭境外機構聯合競爭對手惡意做空 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看到這樣聳人聽聞的新聞,也是讓小編大吃一驚,還好現在的網友都是有判斷力的,這幾條“新聞”下面的評論,網友表示一如既往的看好京東,為啥呢?服務好啊!

618期間京東遭境外機構聯合競爭對手惡意做空 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