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蘇寧相繼被爆“無牌髮卡”京東成正面示範

電子商務 攜程 京東 投資 號外觀察 2017-06-11

繼用“單用途預付卡”迴應支付業務無照經營後,面對市場一波又一波的質疑,攜程再也沒有給出像樣的解釋,此舉被業內解讀為“理屈詞窮”。

無獨有偶,近日鎮江蘇寧廣場也被爆出違規發放多用途預付卡“週年慶限量黑卡”,該公司的迴應同樣是“該卡為單用途預付卡”。

到底什麼樣的卡才屬於真正的單用途卡?京東E卡似乎給出了最好的打開方式。

而那些借單用途預付卡之名行多用途預付卡之實的行為,也已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重視,近日滬京等多地監管層都表示將對此加強監管。

攜程禮品卡VS蘇寧黑卡

無支付牌照VS有牌照

攜程無牌經營支付業務事件還在發酵,蘇寧最近又被爆出類似事件。鎮江蘇寧廣場推出的“週年慶限量黑卡”被指涉嫌違規發放多用途預付卡。

根據鎮江蘇寧廣場的宣傳資料,只需要充值3000元即可在蘇寧廣場的商戶進行任意消費(特例商戶除外)。

而調查顯示,該商場有眾多商戶入駐,如該“週年慶限量黑卡”能夠在不同法人的多家商戶進行資金結算消費,則符合人民銀行規定的必須取得支付牌照的情形。對此,蘇寧的迴應與攜程如出一轍,同樣是“此次的黑卡屬於單用途預付卡,不需要第三方支付牌照。”

攜程和蘇寧的迴應都旨在用“單用途預付卡”之名掩蓋自己需要交代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即在未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情況下,公司是否在交易雙方中起到了資金轉移的作用?

嚴格說來,蘇寧與攜程的問題性質也並不完全一樣。蘇寧本身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還持有安徽省“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牌照,即安徽華夏通支付有限公司。但此次髮卡的地區是江蘇省鎮江市,已經超出了安徽省的範圍,所以被認為是超範圍違規發放預付卡。

而攜程則是完全在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違規開展多用途預付卡業務。

事實上,攜程打金融“擦邊球”早有黑歷史。

2013年,理財市場各種“寶”大行其道的時候,攜程網也按捺不住推出了一款名為攜程寶的產品。不過在攜程寶的宣傳中,攜程網似有刻意迴避攜程寶為預付卡的事實,錯把折扣當收益,並用年化收益等金融術語吸引投資者,該做法引發市場廣泛質疑,攜程當時就被指“披著預付卡的外衣做著基金的事,或涉嫌違規集資”。

隨後的2014年,攜程又一款金融產品程漲寶橫空出世,毫不意外的,在“年化率、保底、封閉期”廣告詞的背後,該產品並沒有對接基金等產品及相應金融機構,換句話說,依然還是預付卡。換湯不換藥的行為自然又為攜程惹來質疑無數。

有觀察者稱,隨著支付牌照日益緊俏、價格水漲船高,攜程在買與不買中錯過了一次次最佳機會,到了今天也只得吞下無牌經營的苦果。

攜程禮品卡VS京東E卡

多用途卡VS單用途卡

攜程和蘇寧攪渾了單用途預付卡的一池春水,使得人們對單用途卡的正確打開方式產生懷疑。而事實上,互聯網公司並非沒有規範操作的榜樣,比如京東E卡。

按照京東的官方說法,京東E卡是由京東商城發行的、可用於購買京東自營商品的、經預付卡備案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自營商品是指頁面顯示有“京東自營”或者購卡溫馨提示第三方的商品,商品編號為6位或者7位數,但出版物、全球購、虛擬產品、部分團購、節能補貼及搶購商品、投資金銀類、奪寶島和第三方賣家商品不在此內。

在簡介中,京東著重強調了該卡的“單用途預付卡”身份,並嚴格指出了“自營”範圍。此外,京東還強調,其E卡不能用於購買京東平臺上的機票,這也避免了京東E卡的跨企業使用。

而反觀攜程“涉事”的禮品卡簡介,僅指出,該卡是攜程獨家發行的預付卡,全國通用,可用於在攜程快捷安全地支付各類產品訂單。目前有“任我行”和“任我遊”兩種類型的禮品卡。

直到被律師舉報事件發生之後,在攜程的官方簡介裡,也並未明確指出其“單用途預付卡”性質。

而該卡使用範圍包括預付酒店、自由行套餐(機+酒、景+酒)、旅遊保險、郵輪、簽證、機票、旅遊、預付門票、團購、用車等,顯然涉及多家法人。雖然強調“部分機票、部分門票、部分用車產品不適用於禮品卡”,仍不能改變其跨企業使用的事實。

所以相對於京東E卡,攜程禮品卡的“單用途預付卡”身份,可謂是既無名又無實。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越來越多的違規預付卡發行事件,監管層已有所注意。

有媒體稱,目前,“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已作為2017年立法預備項目,相關部門表示要為規範預付卡消費提供法治保障,改變消費者手握“糟心預付卡”的現狀。

而近期北京市、上海市、西安市等地商務局在將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專項檢查。在檢查階段,商務主管部門要引導企業合規髮卡、防範資金風險、排除潛在風險。

5月17日,根據北京金融局網站消息,處置違規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商務部、工商總局也提示,嚴密防範利用預付消費進行違規集資。

此外,浙江、江蘇等地已出臺地方性法規,為預付卡消費設置髮卡門檻,建立“冷靜期”、“反悔權”制度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