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上市後首份財報:GMV同比增近一倍、但營收環比負增長 能否繼續保持先發優勢?

每經記者 劉洋 每經編輯 王麗娜

雲集上市後首份財報:GMV同比增近一倍、但營收環比負增長 能否繼續保持先發優勢?

6月4日,有“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之稱的“雲集”(NASDAQ:YJ),發佈上市後首份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雲集一季度GMV達68億元(約合10億美元),同比增長93.7%。同時,一季度,雲集實現總營收33.86億元(約合5.03億美元),同比增長53.2%。與此同時,該季度,雲集亦實現盈利,淨利潤為1686.2萬元。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方面,雲集GMV及總營收均呈現較為高速的增長;另一方面,其總營收相較於2018年四季度,則出現環比負增長,為-24.19%。

此外,在電商線上流量觸頂的背景下,雲集上市也讓一眾電商看到S2B2C模式及會員制電商的想象空間,不僅阿里推出“淘小鋪”一類項目,同時,貝店、環球捕手等同類玩家也摩拳擦掌,在此境況下,雲集能否依舊保持先發優勢?

GMV增速較強 但營收環比負增長

作為雲集上市後的業績“首秀”,在此次披露的財報中,雲集GMV實現較為迅猛的增長。財報顯示,一季度,雲集GMV達68億元,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35億元,同比增長近一倍。不過,相較於2017年、2018年雲集GMV433.33%、136.46%的同比增速,其增速似乎有所放緩。

雲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肖尚略將GMV增長,主要歸功於三方面:會員數量的增長,商城業務模式的實施及完善供應鏈。

雲集方面表示,截至3月31日,其交易會員數已達710萬人,累計會員人數為900萬人。在2018年12月31日時,雲集會員為740萬,這就意味著,一季度,雲集會員數增長了160萬。

為保持會員人數的增長,一季度,雲集銷售及營銷費用(sales and marketing)達2.63億元,而2018同期該項費用僅為1.66億元,同比增長58.1%。對於該項費用的增長,雲集方面表示,一方面因為會員基數增長而導致會員管理費用增加,另一方面則用以進行品牌及商業推廣。

而商城則是雲集的新業務。記者瞭解到,今年年初,雲集對商品運營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對第三方開放平臺,在自身特賣業務基礎上,新增超市和商城兩大業務板塊——其中,超市主要圍繞“吃”和民生消費品;商城則圍繞“穿”,與品牌旗艦店進行合作。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曹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啟動雲集商城,一方面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更為豐富的商品供給,使得會員的選擇多樣化;另一方面,側重“穿”也可以與超市業務的“吃”形成互補,解決用戶的長尾需求,適應消費升級的大勢。

在營收方面,一季度,雲集總營收為33.86億元(約合5.0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2.10億元,同比增長53.2%。不過,2018年四季度,這一數據為44.66億。換言之,雲集今年一季度的營收環比呈現不小的負增長。

業內人士指出,第四季度由於“雙11”、聖誕及元旦等節日,電商營收較好,而次年一季度的相關數據,往往有所回落。

對於雲集GMV之所以超過營收的同比增速,曹磊則認為,關鍵在於雲集對產品組合方面,更加註重自有品牌和新興品牌,這兩類產品利潤率較高,因此,可提高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外界對於雲集的關注點之一,不過此前就財年維度看,雲集一直呈現虧損狀態。

行至2019年一季度,雲集獲得淨利潤1686.2萬元,2018年同期尚虧損近億元,而去年四季度,雲集的淨虧損則達856.6萬元。

雲集實現盈利,此前有所徵兆。根據招股書,從2016年到2018年,雲集分別實現淨虧損2466.8萬元、1.06億元和5632.6萬元,可以說,2018年時虧損已有所收窄。

雖然該季度實現盈利,但其運營利潤(income from operations)的表現則不及2018年四季度。2019年一季度,雲集運營利潤為16.8萬元,而去年四季度,該數據為246.9萬元。不過,相較於2018年同期虧損7780.7萬元,2019年一季度的表現已較為良好。

能否保持先發優勢?

在線上獲客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以拼多多、雲集等為代表的社交電商異軍突起,成為繼傳統平臺型電商、自營型電商外,不可忽視的另一股“新勢力”。

具體到雲集,其商業模式一度受到爭議,甚至被質疑為傳銷。在質疑聲中,雲集向主打S2B2C的會員制電商轉型。

不過,即便這一新模式中,雲集在招股書中坦承,“新的法律、法規或政策也可能在未來頒佈,但並不能保證我們目前的商業模式將完全符合新的法律、法規或政策。如果我們的商業模式在未來被發現違反,我們將不得不做出調整我們的商業模式或停止我們的某些商業活動,有關政府當局可以沒收任何非法收益並處以罰款,這將對我們的業務產生重大不利的影響。”

與此同時,雲集的上市,也讓一眾玩家看到會員制、S2B2C模式的吸引力所在。5月22日,阿里便推一款名為“淘小鋪”的產品,定位為“人人能參與的社群化電商”,這也是阿里旗下第一款社交電商App。與雲集類似,淘小鋪採用S2B2C模式,但並不主打會員制。

與此同時,與雲集採取相似模式的貝店、環球捕手等也在暗暗發力。今年5月,貝店就披露8.6億元融資,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一眾知名機構參投。

“從結構上來說,複製雲集模式的企業很多。”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包括貝店在內,約有幾百家企業在做同樣的事情。雲集的優勢在於先發優勢,不過,在這一模式下,行業目前還談不上差異化和技術壁壘。

而針對巨頭推出類似的產品,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社交電商無疑是當下的風口,巨頭擁有較為發達的供應鏈體系、強大的金融服務、物流及大數據作支撐,擁有其他社交電商不可比擬的優勢,其推出同類產品,主要目的還是牽制對手、瓜分新興業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該業內人士還指出,每個平臺都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關鍵還在運營,正如拼多多崛起之後,主打同類模式的平臺很多,但終究目前只有一個拼多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