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
"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白酒行業裡有個段子:一個電商平臺一天能賣出10瓶飛天茅臺,那麼該電商平臺周銷量能達到多少?

答案還是10瓶。

一週7天,一天有貨,其他6天斷貨。

這是電商平臺與品牌白酒的相處現狀,表面上郎有情妾有意,實際上幾無存在感。

資深白酒行業經銷商董孺對《稜鏡》表示,經過多年發展,白酒企業已經非常依賴原有的產銷體系,“它們當然想搭上互聯網的車,但白酒自身的特點讓它們很難擺脫傳統的渠道商,而且它們很警惕電商的渠道霸權。”

可電商平臺不願放棄這個五千億規模的市場。原因並不複雜,阿里巴巴和京東起家時分別以服飾、食品與3C著稱,經過多年發展,大多數消費品行業都已和電商達成深度結合,白酒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漏網之魚。

更重要的是,白酒的用戶群體(以60後、70後為主體的中年男性)與電商平臺的現有用戶群體(80後、90後為主體的家庭負責採買的女性)重疊性很低,這讓已經逼近流量天花板的電商平臺趨之若鶩。

在多年博弈中,白酒行業已與電商行業達成部分妥協。目前白酒的網絡銷售模式往往以品牌自營商城加傳統渠道商第三方開店,以及垂直酒類電商平臺三種模式為主:

其中,品牌自營商城除極少數投入大量資源運營之外,其他基本仍以品牌形象、價格展示為主。據《稜鏡》瞭解,一些品牌白酒的自營商城甚至只有程序員、銷售人員、財務人員,人數不足10人,這種運營水平還處於15年前的B2B 1.0年代。

真正在電商平臺上開店賣酒的往往是酒企默認的傳統渠道商。這又存在一定風險,茅臺、五糧液等品牌都曾向電商平臺進行投訴這些合作伙伴。

這是為何?

酒類電商,起大早趕晚集

"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白酒行業裡有個段子:一個電商平臺一天能賣出10瓶飛天茅臺,那麼該電商平臺周銷量能達到多少?

答案還是10瓶。

一週7天,一天有貨,其他6天斷貨。

這是電商平臺與品牌白酒的相處現狀,表面上郎有情妾有意,實際上幾無存在感。

資深白酒行業經銷商董孺對《稜鏡》表示,經過多年發展,白酒企業已經非常依賴原有的產銷體系,“它們當然想搭上互聯網的車,但白酒自身的特點讓它們很難擺脫傳統的渠道商,而且它們很警惕電商的渠道霸權。”

可電商平臺不願放棄這個五千億規模的市場。原因並不複雜,阿里巴巴和京東起家時分別以服飾、食品與3C著稱,經過多年發展,大多數消費品行業都已和電商達成深度結合,白酒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漏網之魚。

更重要的是,白酒的用戶群體(以60後、70後為主體的中年男性)與電商平臺的現有用戶群體(80後、90後為主體的家庭負責採買的女性)重疊性很低,這讓已經逼近流量天花板的電商平臺趨之若鶩。

在多年博弈中,白酒行業已與電商行業達成部分妥協。目前白酒的網絡銷售模式往往以品牌自營商城加傳統渠道商第三方開店,以及垂直酒類電商平臺三種模式為主:

其中,品牌自營商城除極少數投入大量資源運營之外,其他基本仍以品牌形象、價格展示為主。據《稜鏡》瞭解,一些品牌白酒的自營商城甚至只有程序員、銷售人員、財務人員,人數不足10人,這種運營水平還處於15年前的B2B 1.0年代。

真正在電商平臺上開店賣酒的往往是酒企默認的傳統渠道商。這又存在一定風險,茅臺、五糧液等品牌都曾向電商平臺進行投訴這些合作伙伴。

這是為何?

酒類電商,起大早趕晚集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在中國電商的萌芽期,白酒行業可稱身手矯捷。

例如,洋河進入電商領域甚至比阿里巴巴成立還早一年;再如,2006年,主營進口葡萄酒、烈酒等的菸酒在線和中國葡萄酒資訊網設立的C2C模式“葡萄酒e店”先後上線運營,此時阿里雙十一尚未誕生;而在雙十一初年,酒仙網宣告成立,隨後酒類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頭。

電商的渠道成本和運營成本相比線下渠道更低,但對白酒的價格體系衝擊較大,同時電商渠道不受地域限制,而白酒傳統線下渠道的地域分割規範嚴格。

這些現實問題讓雄心勃勃的白酒電商玩家遇上“新秀牆”:品牌白酒更願把貨提供給能夠一次性大量買斷貨源的大渠道商,同時也不願接受竄區域供貨,渠道商想嘗試電商新玩法,但無疑擺脫不了品牌白酒的限制。

還是一道“新秀牆”是物流體系和白酒用戶實時需求完全無法匹配:最早電商的主營品類有圖書、服飾等,相對配送容易;後期的家電、3C產品等,儘管較重或怕磕碰,但相對單價較高,配送成本也可以接受;白酒則往往為玻璃瓶灌裝,重量大且易碎,配送成本很高。

此時的電商行業正處於和資本的蜜月期:燒錢、換規模、再燒錢。熬過去,鯉魚躍龍門,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熬不下去,如彗星般飄散於夜空,凡客、麥考林。

酒類電商最終發現,自己連熬的資格都沒有:凡客可以拿到李寧29元的低價服飾並以此續命,酒仙網卻不可能拿到打折的茅臺、五糧液。因為大量壓貨的李寧需要快速銷售回款,茅臺、五糧液每年的產量幾乎固定,根本無需降價促銷。

這些客觀問題都讓新興白酒電商的盈利能力遭受嚴峻挑戰,不得不在互聯網外另闢蹊徑。比如,很多白酒網站在電商渠道之外開設線下冠名店,同時以在媒體上打廣告的模式進行電話銷售,電視銷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模式之一。

早起的酒類電商平臺未能坐上風口。

一項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7年,網購規模擴大近27倍,社會零售總額佔比提升近10倍,而白酒行業網購佔比至今不足5%。

"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白酒行業裡有個段子:一個電商平臺一天能賣出10瓶飛天茅臺,那麼該電商平臺周銷量能達到多少?

答案還是10瓶。

一週7天,一天有貨,其他6天斷貨。

這是電商平臺與品牌白酒的相處現狀,表面上郎有情妾有意,實際上幾無存在感。

資深白酒行業經銷商董孺對《稜鏡》表示,經過多年發展,白酒企業已經非常依賴原有的產銷體系,“它們當然想搭上互聯網的車,但白酒自身的特點讓它們很難擺脫傳統的渠道商,而且它們很警惕電商的渠道霸權。”

可電商平臺不願放棄這個五千億規模的市場。原因並不複雜,阿里巴巴和京東起家時分別以服飾、食品與3C著稱,經過多年發展,大多數消費品行業都已和電商達成深度結合,白酒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漏網之魚。

更重要的是,白酒的用戶群體(以60後、70後為主體的中年男性)與電商平臺的現有用戶群體(80後、90後為主體的家庭負責採買的女性)重疊性很低,這讓已經逼近流量天花板的電商平臺趨之若鶩。

在多年博弈中,白酒行業已與電商行業達成部分妥協。目前白酒的網絡銷售模式往往以品牌自營商城加傳統渠道商第三方開店,以及垂直酒類電商平臺三種模式為主:

其中,品牌自營商城除極少數投入大量資源運營之外,其他基本仍以品牌形象、價格展示為主。據《稜鏡》瞭解,一些品牌白酒的自營商城甚至只有程序員、銷售人員、財務人員,人數不足10人,這種運營水平還處於15年前的B2B 1.0年代。

真正在電商平臺上開店賣酒的往往是酒企默認的傳統渠道商。這又存在一定風險,茅臺、五糧液等品牌都曾向電商平臺進行投訴這些合作伙伴。

這是為何?

酒類電商,起大早趕晚集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在中國電商的萌芽期,白酒行業可稱身手矯捷。

例如,洋河進入電商領域甚至比阿里巴巴成立還早一年;再如,2006年,主營進口葡萄酒、烈酒等的菸酒在線和中國葡萄酒資訊網設立的C2C模式“葡萄酒e店”先後上線運營,此時阿里雙十一尚未誕生;而在雙十一初年,酒仙網宣告成立,隨後酒類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頭。

電商的渠道成本和運營成本相比線下渠道更低,但對白酒的價格體系衝擊較大,同時電商渠道不受地域限制,而白酒傳統線下渠道的地域分割規範嚴格。

這些現實問題讓雄心勃勃的白酒電商玩家遇上“新秀牆”:品牌白酒更願把貨提供給能夠一次性大量買斷貨源的大渠道商,同時也不願接受竄區域供貨,渠道商想嘗試電商新玩法,但無疑擺脫不了品牌白酒的限制。

還是一道“新秀牆”是物流體系和白酒用戶實時需求完全無法匹配:最早電商的主營品類有圖書、服飾等,相對配送容易;後期的家電、3C產品等,儘管較重或怕磕碰,但相對單價較高,配送成本也可以接受;白酒則往往為玻璃瓶灌裝,重量大且易碎,配送成本很高。

此時的電商行業正處於和資本的蜜月期:燒錢、換規模、再燒錢。熬過去,鯉魚躍龍門,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熬不下去,如彗星般飄散於夜空,凡客、麥考林。

酒類電商最終發現,自己連熬的資格都沒有:凡客可以拿到李寧29元的低價服飾並以此續命,酒仙網卻不可能拿到打折的茅臺、五糧液。因為大量壓貨的李寧需要快速銷售回款,茅臺、五糧液每年的產量幾乎固定,根本無需降價促銷。

這些客觀問題都讓新興白酒電商的盈利能力遭受嚴峻挑戰,不得不在互聯網外另闢蹊徑。比如,很多白酒網站在電商渠道之外開設線下冠名店,同時以在媒體上打廣告的模式進行電話銷售,電視銷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模式之一。

早起的酒類電商平臺未能坐上風口。

一項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7年,網購規模擴大近27倍,社會零售總額佔比提升近10倍,而白酒行業網購佔比至今不足5%。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酒企擔憂電商渠道霸權

2013年後,白酒電商本該迎來一個最好的發展期。

當時高層出臺限制三公消費政策,造成白酒業嚴重產能過剩,這是一個電商介入的最好機會,它們擅長提升效率、降低運作成本。

大多數此前蟄伏的酒類電商此時拿到重要融資:截至2015年5月,酒仙網融資總額達到14.3億元,其中僅在2014、2015兩年時間,酒仙網拿到的融資便超過10億元;1919在2014年登陸新三板,從掛牌到2016年,合計融資約3.13億元……

可是,資本加持下的酒類電商還是搞不定品牌白酒,尤其是頻繁的價格戰讓茅臺們產生憂慮。

2015年雙十一,白酒電商平臺忽然大打出手。當晚9點,酒仙網宣佈10萬瓶飛天茅臺699元不限量銷售,隨後1919與購酒網宣佈提供10萬瓶售價469元的425ml五糧液。

僅以當時飛天茅臺的出廠價819元計算,酒仙網虧損超過千萬,但其銷量卻從過去幾年的電商行業第一下滑至第二,獲得冠軍的是當日銷量1.57億元的1919,當然,1919虧得更多。

此前一年的雙十一情況大致相同,酒仙網大約損失兩千萬元,其他三家主要平臺總計損失大約五千萬元。

賠了本,卻連吆喝都沒有賺到,還引發白酒品牌反彈,茅臺、郎酒等酒企紛紛發聲“封殺”酒類電商,甚至開出罰單。

電商平臺的思路是,價格戰帶來高流量,高流量帶來高銷量,“如果有足夠的貨,我們還能賣得更多。”品牌白酒的考慮是,高端白酒永遠都不可能有“足夠的貨”,緊俏的貨源和穩定的價格對於企業的利潤率至關重要。

“白酒企業不會允許這種價格戰,因為高端白酒本身就是‘買到就賺到’的產品,怎麼能允許渠道破壞價格體系?”白酒傳統渠道供貨商李荷對《稜鏡》表示。

熟悉白酒品牌運作模式的李荷進一步說,白酒品牌對電商的擔憂還包括兩個價格戰的附屬品:定製款與二選一。

2012年電商史上最慘烈的價格戰開打,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宣佈在大家電領域向國美蘇寧宣戰,國美蘇寧隨即迎戰,表示價格只會比京東更低,三方甚至互派價格監督員進行監督,允諾只要比對方高就立刻降價。

一些家電廠商為此做出妥協。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當時家電廠商為各個電商平臺做了不同的定製商品,比如冰箱上的電子屏,給京東的是LED的,給蘇寧的是液晶的,給國美的可能是個其他不同形狀的,每個產品的編碼僅最後一位不同,自然無法進行比價。”

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價格戰讓品牌白酒提高警惕。在它們看來,電商平臺之間的不正當競爭背後,是渠道霸權主義,相對強勢的高端白酒不願意也不可能參與到這些平臺的競爭。

“在白酒領域,品牌方的掌控力遠強於渠道方,而且要一直強於渠道方。”李荷說。

電商巨頭依舊窮追不捨

電商平臺依舊窮追不捨,這一次,綜合類電商巨頭高調參戰。

2016年開始,天貓、京東、唯品會、蘇寧等國內大型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白酒領域,而且不滿足於零售領域。

以蘇寧為例,旗下快消集團與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2019 年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將在生產銷售、營銷資源整合、會員精細化運營、品牌聯合推廣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天貓方面同樣表示,正在與重要合作伙伴1919進行價籤改造工作。

2016年時,1919就已採用電子價籤,天貓希望把它升級為帶有內容屬性和交互功能的數字化工具。消費者掃電子價籤後,可以進入1919的天貓旗艦店,看到商品的立體介紹甚至一段小微視頻,由此電子價籤就變成了一個增加品牌傳播、提升客戶黏性的內容入口。

一些原有的酒類垂直電商陸續開始佈局線下店賦能模式。

1919電商公司總經理李孟龍曾對外介紹,1919主營業務實際是通過託管直管店收取管理費,類似於酒店行業的運營管理服務輸出,已經不單是依靠賣酒賺取經銷差價;

由京東集團投資並授權的京東酒世界則將目光瞄向線下,將京東在品牌、技術、供應鏈和金融方面的優勢賦能線下菸酒店,提升從酒廠到銷售終端的供應鏈效能和消費者體驗;

酒類垂直電商酒仙網旗下的B2B業務可以向餐飲店、便利店、KTV等直接供貨,取消層層加價,降低零售終端酒水採購成本、提高效率。

上述佈局背後,是電商平臺對傳統零售行業的再改造。

一位傳統品牌銷售商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普及前,很多品牌商並不知道自己的貨在什麼地方:“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線上(電商)和線下的貨並不互通,數據不融合。線上還好說,線下的貨往往堆在渠道商的倉庫裡,直到年底才發現這個貨並沒有賣出去。”

2016年10月13日,馬雲在雲棲大會發表主題演講時談道:“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

隨後京東提出“無界零售”的概念,蘇寧則提出“智慧零售”,國美打出了“共享零售”新戰略。

近年來,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線上線下結合、新零售、社交拼團等模式已成為電商領域新寵,白酒行業又慢了一個身位。但當茅臺宣佈招商電商平臺、京東牽手郎酒、阿里巴巴入股1919,白酒行業和電商平臺的結合似乎又讓人有了更多遐想。

尤其是白酒行業意味著大量新增用戶,依舊是電商巨頭的重點拉攏對象。

資料顯示,目前消費主力80後對白酒保持中性態度,最喜歡啤酒,其次是洋酒;60後、70後則偏好傳統的黃酒、白酒,與養生、消費習慣相關;90後最愛洋酒、葡萄酒,對傳統的白酒、黃酒較為厭惡。

而在國內的主流電商平臺上,60後、70後並不是最主要的用戶群體。經過測算髮現1919與天貓用戶重合度不超過5%,“這對彼此都是增量。”李孟龍曾如此表示。

不過,對於茅臺、五糧液等品牌白酒來說,電商渠道霸權主義的陰影一直存在,並非一兩個新零售概念可以消弭。

"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白酒行業裡有個段子:一個電商平臺一天能賣出10瓶飛天茅臺,那麼該電商平臺周銷量能達到多少?

答案還是10瓶。

一週7天,一天有貨,其他6天斷貨。

這是電商平臺與品牌白酒的相處現狀,表面上郎有情妾有意,實際上幾無存在感。

資深白酒行業經銷商董孺對《稜鏡》表示,經過多年發展,白酒企業已經非常依賴原有的產銷體系,“它們當然想搭上互聯網的車,但白酒自身的特點讓它們很難擺脫傳統的渠道商,而且它們很警惕電商的渠道霸權。”

可電商平臺不願放棄這個五千億規模的市場。原因並不複雜,阿里巴巴和京東起家時分別以服飾、食品與3C著稱,經過多年發展,大多數消費品行業都已和電商達成深度結合,白酒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漏網之魚。

更重要的是,白酒的用戶群體(以60後、70後為主體的中年男性)與電商平臺的現有用戶群體(80後、90後為主體的家庭負責採買的女性)重疊性很低,這讓已經逼近流量天花板的電商平臺趨之若鶩。

在多年博弈中,白酒行業已與電商行業達成部分妥協。目前白酒的網絡銷售模式往往以品牌自營商城加傳統渠道商第三方開店,以及垂直酒類電商平臺三種模式為主:

其中,品牌自營商城除極少數投入大量資源運營之外,其他基本仍以品牌形象、價格展示為主。據《稜鏡》瞭解,一些品牌白酒的自營商城甚至只有程序員、銷售人員、財務人員,人數不足10人,這種運營水平還處於15年前的B2B 1.0年代。

真正在電商平臺上開店賣酒的往往是酒企默認的傳統渠道商。這又存在一定風險,茅臺、五糧液等品牌都曾向電商平臺進行投訴這些合作伙伴。

這是為何?

酒類電商,起大早趕晚集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在中國電商的萌芽期,白酒行業可稱身手矯捷。

例如,洋河進入電商領域甚至比阿里巴巴成立還早一年;再如,2006年,主營進口葡萄酒、烈酒等的菸酒在線和中國葡萄酒資訊網設立的C2C模式“葡萄酒e店”先後上線運營,此時阿里雙十一尚未誕生;而在雙十一初年,酒仙網宣告成立,隨後酒類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頭。

電商的渠道成本和運營成本相比線下渠道更低,但對白酒的價格體系衝擊較大,同時電商渠道不受地域限制,而白酒傳統線下渠道的地域分割規範嚴格。

這些現實問題讓雄心勃勃的白酒電商玩家遇上“新秀牆”:品牌白酒更願把貨提供給能夠一次性大量買斷貨源的大渠道商,同時也不願接受竄區域供貨,渠道商想嘗試電商新玩法,但無疑擺脫不了品牌白酒的限制。

還是一道“新秀牆”是物流體系和白酒用戶實時需求完全無法匹配:最早電商的主營品類有圖書、服飾等,相對配送容易;後期的家電、3C產品等,儘管較重或怕磕碰,但相對單價較高,配送成本也可以接受;白酒則往往為玻璃瓶灌裝,重量大且易碎,配送成本很高。

此時的電商行業正處於和資本的蜜月期:燒錢、換規模、再燒錢。熬過去,鯉魚躍龍門,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熬不下去,如彗星般飄散於夜空,凡客、麥考林。

酒類電商最終發現,自己連熬的資格都沒有:凡客可以拿到李寧29元的低價服飾並以此續命,酒仙網卻不可能拿到打折的茅臺、五糧液。因為大量壓貨的李寧需要快速銷售回款,茅臺、五糧液每年的產量幾乎固定,根本無需降價促銷。

這些客觀問題都讓新興白酒電商的盈利能力遭受嚴峻挑戰,不得不在互聯網外另闢蹊徑。比如,很多白酒網站在電商渠道之外開設線下冠名店,同時以在媒體上打廣告的模式進行電話銷售,電視銷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模式之一。

早起的酒類電商平臺未能坐上風口。

一項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7年,網購規模擴大近27倍,社會零售總額佔比提升近10倍,而白酒行業網購佔比至今不足5%。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酒企擔憂電商渠道霸權

2013年後,白酒電商本該迎來一個最好的發展期。

當時高層出臺限制三公消費政策,造成白酒業嚴重產能過剩,這是一個電商介入的最好機會,它們擅長提升效率、降低運作成本。

大多數此前蟄伏的酒類電商此時拿到重要融資:截至2015年5月,酒仙網融資總額達到14.3億元,其中僅在2014、2015兩年時間,酒仙網拿到的融資便超過10億元;1919在2014年登陸新三板,從掛牌到2016年,合計融資約3.13億元……

可是,資本加持下的酒類電商還是搞不定品牌白酒,尤其是頻繁的價格戰讓茅臺們產生憂慮。

2015年雙十一,白酒電商平臺忽然大打出手。當晚9點,酒仙網宣佈10萬瓶飛天茅臺699元不限量銷售,隨後1919與購酒網宣佈提供10萬瓶售價469元的425ml五糧液。

僅以當時飛天茅臺的出廠價819元計算,酒仙網虧損超過千萬,但其銷量卻從過去幾年的電商行業第一下滑至第二,獲得冠軍的是當日銷量1.57億元的1919,當然,1919虧得更多。

此前一年的雙十一情況大致相同,酒仙網大約損失兩千萬元,其他三家主要平臺總計損失大約五千萬元。

賠了本,卻連吆喝都沒有賺到,還引發白酒品牌反彈,茅臺、郎酒等酒企紛紛發聲“封殺”酒類電商,甚至開出罰單。

電商平臺的思路是,價格戰帶來高流量,高流量帶來高銷量,“如果有足夠的貨,我們還能賣得更多。”品牌白酒的考慮是,高端白酒永遠都不可能有“足夠的貨”,緊俏的貨源和穩定的價格對於企業的利潤率至關重要。

“白酒企業不會允許這種價格戰,因為高端白酒本身就是‘買到就賺到’的產品,怎麼能允許渠道破壞價格體系?”白酒傳統渠道供貨商李荷對《稜鏡》表示。

熟悉白酒品牌運作模式的李荷進一步說,白酒品牌對電商的擔憂還包括兩個價格戰的附屬品:定製款與二選一。

2012年電商史上最慘烈的價格戰開打,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宣佈在大家電領域向國美蘇寧宣戰,國美蘇寧隨即迎戰,表示價格只會比京東更低,三方甚至互派價格監督員進行監督,允諾只要比對方高就立刻降價。

一些家電廠商為此做出妥協。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當時家電廠商為各個電商平臺做了不同的定製商品,比如冰箱上的電子屏,給京東的是LED的,給蘇寧的是液晶的,給國美的可能是個其他不同形狀的,每個產品的編碼僅最後一位不同,自然無法進行比價。”

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價格戰讓品牌白酒提高警惕。在它們看來,電商平臺之間的不正當競爭背後,是渠道霸權主義,相對強勢的高端白酒不願意也不可能參與到這些平臺的競爭。

“在白酒領域,品牌方的掌控力遠強於渠道方,而且要一直強於渠道方。”李荷說。

電商巨頭依舊窮追不捨

電商平臺依舊窮追不捨,這一次,綜合類電商巨頭高調參戰。

2016年開始,天貓、京東、唯品會、蘇寧等國內大型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白酒領域,而且不滿足於零售領域。

以蘇寧為例,旗下快消集團與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2019 年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將在生產銷售、營銷資源整合、會員精細化運營、品牌聯合推廣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天貓方面同樣表示,正在與重要合作伙伴1919進行價籤改造工作。

2016年時,1919就已採用電子價籤,天貓希望把它升級為帶有內容屬性和交互功能的數字化工具。消費者掃電子價籤後,可以進入1919的天貓旗艦店,看到商品的立體介紹甚至一段小微視頻,由此電子價籤就變成了一個增加品牌傳播、提升客戶黏性的內容入口。

一些原有的酒類垂直電商陸續開始佈局線下店賦能模式。

1919電商公司總經理李孟龍曾對外介紹,1919主營業務實際是通過託管直管店收取管理費,類似於酒店行業的運營管理服務輸出,已經不單是依靠賣酒賺取經銷差價;

由京東集團投資並授權的京東酒世界則將目光瞄向線下,將京東在品牌、技術、供應鏈和金融方面的優勢賦能線下菸酒店,提升從酒廠到銷售終端的供應鏈效能和消費者體驗;

酒類垂直電商酒仙網旗下的B2B業務可以向餐飲店、便利店、KTV等直接供貨,取消層層加價,降低零售終端酒水採購成本、提高效率。

上述佈局背後,是電商平臺對傳統零售行業的再改造。

一位傳統品牌銷售商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普及前,很多品牌商並不知道自己的貨在什麼地方:“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線上(電商)和線下的貨並不互通,數據不融合。線上還好說,線下的貨往往堆在渠道商的倉庫裡,直到年底才發現這個貨並沒有賣出去。”

2016年10月13日,馬雲在雲棲大會發表主題演講時談道:“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

隨後京東提出“無界零售”的概念,蘇寧則提出“智慧零售”,國美打出了“共享零售”新戰略。

近年來,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線上線下結合、新零售、社交拼團等模式已成為電商領域新寵,白酒行業又慢了一個身位。但當茅臺宣佈招商電商平臺、京東牽手郎酒、阿里巴巴入股1919,白酒行業和電商平臺的結合似乎又讓人有了更多遐想。

尤其是白酒行業意味著大量新增用戶,依舊是電商巨頭的重點拉攏對象。

資料顯示,目前消費主力80後對白酒保持中性態度,最喜歡啤酒,其次是洋酒;60後、70後則偏好傳統的黃酒、白酒,與養生、消費習慣相關;90後最愛洋酒、葡萄酒,對傳統的白酒、黃酒較為厭惡。

而在國內的主流電商平臺上,60後、70後並不是最主要的用戶群體。經過測算髮現1919與天貓用戶重合度不超過5%,“這對彼此都是增量。”李孟龍曾如此表示。

不過,對於茅臺、五糧液等品牌白酒來說,電商渠道霸權主義的陰影一直存在,並非一兩個新零售概念可以消弭。

電商巨頭:茅臺虐我千百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