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難以忘記你容顏 二十年 二十個名字 二十部電影 勾勒出世界電影的大格局
新民印象
1/21 上海國際電影節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成為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在24年裡見證了太多的驚喜,過往20屆盛會,百餘座金爵獎盃,數千名影視工作者,超萬部影片,匯聚一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世界電影盛會。謝晉、伊莎貝爾·於佩爾、鞏俐、李安、郭柯宇、山田洋次、米歇爾·比高利、安德魯斯·威爾遜、巴瑞·萊文森、伊利·曼佐……過往二十多年裡,他們的身影勾勒出世界電影大時代。
2/21 謝晉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會主席代表作:《芙蓉鎮》(中國) 提起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創辦,就不得不提謝晉,因為他既是倡導者,又是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早在20世紀80年代,謝晉與張駿祥、徐桑楚、白楊、秦怡、吳貽弓等電影藝術家就提出“辦箇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節”。1993年10月7日至14 日,謝晉領銜大島渚等七位評委,評選出了五座金爵獎。謝晉歡喜地說:中國終於有了世界性的電影節
3/21 郭柯宇 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代表作:《紅櫻桃》(中國) 葉鷹執導的“紅色題材”電影《紅櫻桃》,成了1995年最“紅”的國產電影。首先,是源於該片創造了5000多萬元的票房紀錄,並與《陽光燦爛的日子》《紅粉》等影片在票房上超過了幾部“進口大片”,讓觀眾重新拾起對國產電影的信心。其次,在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斬獲最佳女主角獎,讓年僅17歲的郭柯宇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國際影后。
4/21 米歇爾·比高利 第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在第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72 歲高齡的意大利演員米歇爾·比高利憑藉電影《旅伴》中的科西莫一角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該片通過一個對待生活和工作隨意性極強的女孩卡拉跟蹤年事漸高的大學教授科西莫所引發的生活不幸,來反映不務正業的女青年在歷經世事後,重新找回自我的精神渴求。米歇爾·比高利將這位年老且記憶力逐漸衰退,常常會忘記自己住址的大學教授的脆弱
5/21 山田洋次 第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最佳導演 代表作:《新的旅程》(日本) 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執導的電影《新的旅程》(又名《學校3》)在那一年從19部參賽片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對社會的驚人洞察力,對現實人物的精準描寫,是導演山田洋次最為“真實的價值”,因為他的影像帶給了觀眾無限的精神慰藉——不分國籍和種族。
6/21 丹尼爾·奧圖 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代表作:《下崗風波》(法國) 在片中,丹尼爾·奧圖扮演的弗朗索瓦·皮尼翁是一個生活的失敗者,想要尋短見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新鄰居,重獲生活的信心。無論是備受讚譽的成名作《戀戀山城》中詭計多端的農場主,還是問鼎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今生情未了》裡性格內斂、隱忍的史蒂芬,以及摘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7/21 霍建起 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最佳影片 代表作:《生活秀》(中國)在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電影《生活秀》連奪“三座”金爵獎——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陶紅)、最佳攝影(孫明),一舉刷新了前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紀錄。 評委會主席李前寬在答記者問題時也透露了評獎的“內幕”:無記名投票的結果,9個評委有8張選票投《生活秀》。”
8/21 安德魯斯·威爾遜 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代表作:《校園規則》(瑞典) 該片的導演米凱爾·哈弗斯特羅姆可謂慧眼識英才,從數百名年輕演員中挑中年僅23歲的安德魯斯·威爾遜,給出的理由竟然是,他有一雙“兼具天使與魔鬼特質、炯炯有神的雙眸”。
9/21 蔣雯麗 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 代表作:《立春》(中國) 蔣雯麗對電影的評選標準是什麼呢?她一臉親和地說:“說實話,可能和各位一樣,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判定的,我是偏好藝術片的,所以評判標準一定是要有很高的藝術性。”
10/21 李安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華語電影海外貢獻獎 代表作:《臥虎藏龍》(中國臺灣) 在以“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關係”為主題的圓桌論壇會議上,李安談到“他們三段式的敘事方法很有霸氣,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思維模式,而不是把民族自尊心擋在前面,研究透了之後我們再去尋找自己的特色。用中國文化為他們樹起一面鏡子,對照並且讓他們審視自己,這才是我在好萊塢的立足之道。”
11/21 陳凱歌 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會主席 代表作:《霸王別姬》(中國) 在遴選獲獎影片的時候,陳凱歌在把握“國際”“接軌共同價值觀”時,還不忘關注新人。頒獎典禮上,作為代表的陳凱歌獻上全體評委致詞,表示“電影節的作用絕對不在於誰得了什麼獎,而是造成了一個氣氛,電影節起到一個蚯蚓的作用,逐漸構築起一個適合長苗的土壤。”
12/21 高群書 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會大獎 代表作:《千鈞一髮》(中國)《千鈞一髮》可以說是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匹名副其實的黑馬,這部小成本電影最終奪得本屆電影節金爵獎的評委會大獎及最佳男演員獎。甚至,眾多媒體記者和影評人還為其沒能獲得金爵獎而鳴冤叫屈。《千鈞一髮》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緊緊聚焦“民間排爆手”老魚連拆11顆土製恐怖炸彈的驚心全過程。
13/21 伊莎貝爾·於佩爾 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傑出藝術電影貢獻獎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法國) 聰明的於佩爾沒有讓自己處於一種被挖掘的被動狀態,她既能和辦事挑剔的戈達爾愉快合作《受難記》,也能理解性格古怪的皮亞拉在《情人奴奴》裡的歇斯底里。
14/21 劉傑 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最佳導演 代表作:《碧羅雪山》(中國) 劉傑導演的《碧羅雪山》成了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大贏家,一舉獲得了評委會特別嘉獎、最佳音樂、最佳導演和評委會大獎四個獎項。這部影片,獲得了“渾濁洪流中的一汪清泉,讓我們找到了最真誠的愛”的評委會評語。從上海國際電影節看來,劉傑確實可以自稱為得獎殺手。《碧羅雪山》之後,劉傑又回到了金爵獎的舞臺,他導演的《德蘭》榮獲金爵獎
15/21 巴瑞·萊文森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會主席 代表作:《雨人》(美國) 我們也許對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巴瑞·萊文森的名字有些陌生,但他執導的《雨人》《早安越南》卻是好萊塢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這個老派而經典的好萊塢導演以一股溫潤的氣場展現了美國本土式的溫情、幽默和現實,他只希望在不疾不徐、不溫不火的美國故事裡,講述他對人性的無限思索。
16/21 彭磊 第十五上海國際電影節 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 代表作:《樂隊》(中國) 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設立於2004年,致力於發掘與扶持亞洲電影的新生力量。與金爵獎的主競賽單元相比,“亞洲新人獎”更傾向於挖掘亞洲電影的新面孔。《樂隊》講述了一個漂亮女孩接觸搖滾樂的“心路歷程”,電影真實展示出了中國青年在面對西方文化衝擊時所表現出的矛盾和困惑。
17/21 伊利·曼佐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 代表作:《嚴密監控的列車》(捷克) 這位捷克新浪潮大師的到來,續寫了上海和東歐的電影往事。伊利·曼佐在1965年加入布蘭杜夫電影公司,拍攝了首部電影《深海珍珠》。1968年伊利·曼佐根據捷克小說家赫拉巴爾的短篇小說《嚴密監控的列車》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69年他的《失翼的雲雀》被捷克當局禁播。
18/21 鞏俐 第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會主席 代表作:《紅高粱》(中國) 2014年,鞏俐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第一位女評委會主席。這位霸氣而美麗的電影節女王這樣評價電影節對於電影人的意義:“一個成功的電影節,不會用金錢去平衡一個藝術作品的價值,我們在這裡沒有票房的困惑,也沒有一些輿論的干擾。我們能在這裡感受到作為電影人的充分自由和平等,以及受到的尊敬。”
19/21 讓·呂克·戈達爾 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致敬大師 代表作:《電影史》(法國)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用讓·呂克·戈達爾的作品回顧展——“未完成的電影史” 致敬了電影誕生120週年的重要節點。當年展映回顧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戈達爾1988-1998年間受電視臺委託拍攝的一系列關於電影史的紀錄片《電影史》。與其說這是一部紀錄片,不如說是戈達爾寫給電影的一本自白書。
20/21 埃米爾·庫斯圖裡卡 第十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會主席 代表作:《地下》(塞爾維亞) 庫斯圖裡卡的電影永遠充斥著狂歡馬戲團的魔力。庫斯圖裡卡在薩拉熱窩拍攝的《爸爸出差時》使他聲名鵲起,該片收穫了1985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從美國回到祖國後,庫斯圖裡卡拍攝了《地下》,影片分三個時期講述了20世紀後半葉南斯拉夫人的苦難歷程,彙集了他所能夠嘗試的所有電影元素。
21/21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致敬大師 代表作:《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德國) 德國新電影四傑中只有他既是演員也是導演,只有他是羞赧與暴戾的矛盾體,只有他把電影和生活混雜在一起並最終為此殉道。今年上影節的“大師致敬”單元將聚焦德國電影大師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並展映其6部經典作品。
2017-06-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