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材料及測試

引言:電動汽車是以電驅動為基礎的、安全、經濟、清潔的綠色交通工具,在能源、環境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和競爭力,而且能夠方便地採用現代控制技術實現其機電一體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電機驅動系統是電動汽車的動力源,是決定汽車運行各項性能指標的主體與內在根據。目前,電動汽車電機主要有直流電機、感應電機、永磁無刷電機以及開關磁阻電機等。


1.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

1.1 直流電機

早期開發的電動汽車多采用直流電機,其控制裝置簡單,成本低。電動汽車最常採用的是他勵直流電機和串勵直流電機。但由於直流電機存在換向器和電刷,它們之間有機械磨損,需要定期維護。換向器和電刷之間的機械損耗、接觸損耗以及電損耗使得直流電機的效率較低。直流電機在現代高性能電動汽車上的應用正在較少,但仍有一些電動汽車在應用,例如,東京大學UOT電動汽車,馬自達公司BANGO電動汽車,意大利菲亞特公司900E/E2電動汽車,我國的陸駿電動汽車。

1.2 永磁無刷電機

永磁無刷電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正弦波電流的永磁同步電機,另一類是具有矩形脈衝波電流的無刷直流電機。兩種電機,轉子都是永久磁體,電機轉子不需要電刷和勵磁繞組,通過定子繞組換相產生旋轉轉矩。

永磁無刷電機可靠性高,輸出功率大,與相同轉速的其他電機相比具有體積小,質量輕,便於維修,高效率,高功率因數等特點。

由於轉子沒有勵磁繞組,無銅耗,磁通小,在低負荷時鐵耗很小,因此,永磁無刷電機具有高的“功率/質量”比,可以高速運轉,同時由於沒有轉子的磨損且定子繞組是主要的發熱源,易於冷卻。轉子電磁時間常數小,電機動態特性好,極限轉速和制動性能都由於其他類型電機。但永磁無刷電機的功率範圍較小,一般最大功率為幾十千瓦,同事在高溫、振動和過高電流作用下,會發生磁性衰退現象,降低永磁無刷電機的性能。

內嵌永磁體無刷直流電機是一種新型的無刷電機,這種電機在轉子鐵芯上開有與極數相同的燕尾槽,將永磁體嵌入其內,永磁體與相鄰的鐵芯凸極構成一個磁極,這種電機同時具備無刷直流電機和串勵直流電機的特性。通過調節超前導通角,可以實現恆功率運行,通過優化控制超前角還可以優化電機的效率,從而得到較寬的恆功率運行區以及較高的效率。

豐田汽車公司的Prius,本田汽車公司的CIVIC,Nissan的Altra,我國一汽集團、東風汽車的混合動力轎車、同濟大學燃料電池轎車,比亞迪E6等採用的都是永磁同步電機。除Tesla 外,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電動汽車與混動汽車大多采用了稀土永磁同步電機,稀土永磁同步電機代表了汽車廠商的主流選擇。

1.3 開關磁阻電機

20世紀80年代,研究者就開始設計用於電動汽車驅動的開關磁阻電機。與傳統的交流電機不同,開關磁阻電機為雙凸極結構,並且只在定子上安裝有集中勵磁繞組,轉子上既沒有永久磁鐵,也沒有繞組。開關磁阻電機結構簡單堅固,可靠性高,質量輕,便於維修,成本低,同時效率可達到85%~93%,轉速可達到15000r/min以上。但存在噪聲和轉矩波動問題,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受到限制。

電機主要組成及材料電機主要由定子(固定部分)、轉子(旋轉部分)構成,定子和轉子的主要材料為鐵心(通常為硅鋼)和繞組組成,在電動汽車中廣泛應用的永磁無刷電機由永磁體充當轉子,而直流電機還含有電刷和換向器部件。另外還包括電動機附件:端蓋、風扇、罩殼、機座和接線盒。

2. 電機主要組成及材料

2.1 鐵芯材料硅鋼

鐵芯材料無取向硅鋼片是驅動電機的關鍵材料,其性能影響了驅動電機的驅動特性和服役表現。硅鋼一般含0.5~4.5%的硅,嚴格控制碳、氮(質量分數均小於50×10-6),有時還需加入高Al含量來保證其優異的磁性能特別是低的鐵損。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對採用的電工鋼片有以下要求

(1)為提供高扭矩用於啟動,電工鋼必須有高的磁感;

(2)為提高能源轉換效率,電工鋼在中低磁場下有高磁感和高頻下的低鐵損;

(3)高轉速下,要求使用高強度電工鋼具有高強度,特別對於永磁驅動電機,磁極鑲嵌於轉子中,保證轉子的強度至關重要;

(4)縮小轉子和定子之間的間隙可以有效提高磁通密度,要求電工鋼薄片具有良好的衝片性

(5)高的疲勞壽命。電動汽車所用的電工鋼片,既是要求磁性能的功能材料,也是要求強度和疲勞性能的結構材料。

驅動電機要求的電工鋼片要較傳統無趨向電工鋼強度高200MPa。由於電工鋼的超低碳含量以及冷軋後需進行再結晶退火,一般情況下無法通過相變和位錯強化機制進行強化。為了防止磁滯時效,也無法進行間隙原子固溶強化。因此只能通過代位原子固溶強化和析出強化。

由於日本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處於全球領先位置,與其驅動電機配套的無取向硅鋼片已經可以工業化生產,且生產技術趨於成熟。而這一關鍵材料在我國尚不能夠工業化生產,依然主要依靠進口。目前武鋼正在進行高強度無取向電工鋼的工業試驗,鋼鐵研究總院已開始在實驗室通過模擬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試製高強度無取向電工鋼。

2.2 永磁材料

高的矯頑力才能保證電機輸出所需的磁動勢,使電機工作點靠近最大磁能積,充分利用磁鋼的能力;高的剩餘磁化強度,能確保電機有較高的轉速,大的輸出扭矩和大功率;高的內稟矯頑力,可保證電機較強的過載、退磁及抗老化、抗低溫能力;高的磁能積,磁能積越高,表示永磁體在電機中實際運行的工作係數越好。汽車行業對於釹鐵硼等永磁材料的需求量將不斷增長,永磁材料用於汽車電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汽車電機需要永磁材料每輛將超3kg。

2.2.1 鐵氧體永磁材料

非金屬永磁材料,電機中常用的有1962年發現的鋇鐵氧體(BaO6· Fe2O3)1965年發現的鍶鐵氧體(SrO·Fe2O3),二者磁性能接近。鍶鐵氧體的Hc值略高於鋇鐵氧體,更適合在電機中應用。主要優點包括矯頑力高(Hc範圍128~320 160kA/m)、價格便宜、不含稀土元素及貴金屬成分、比重相對較小(4.6~5.1g/cm3)、退磁曲線(或曲線中很大一部分)接近直線,回覆線基本與退磁曲線的直線部分重合,不需要進行工作性能穩定處理。其缺點是剩磁感應不大(0.2~0.44T)、磁能積(BH)最大僅為6.4~40kj/m3;環境溫度對磁性能的影響較大、剩磁溫度係數αBr為-0.18~-0.20%/K-1,αHjc的溫度係數為0.4~0.6%/K-1,易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αHjc為正值,其矯頑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所以必須進行最低環境溫度下的最大去磁工作點的校核計算,以防止在低溫時產生不可逆退磁。該材料一般適合設計成扁平狀。鐵氧體原料為FeO3和金屬鹽類(碳酸鹽、硫酸鹽等)及添加劑(高嶺土Ca2O3)等。經處理,再混合、預壓、預熱、粉碎成一定粒度,在0.7T以上磁場中取向,然後在1200~1240℃下燒結1~2小時成型。

2.2.2 鋁鎳鈷合金

鋁鎳鈷合金是由鋁鎳鐵合金發展來的,目前我國能製造的鋁鎳鈷合金的型號主要由LNG34,LNG52,LNGJ32,LNGJ56等。由於鋁鎳鈷的主要特點是高Br、低Hc的永磁材料,其相對磁導率在3以上,所以在具體應用時,其磁極須做成長柱體或長棒體,以儘量減少退磁場作用。鋁鎳鈷磁體本省矯頑力低,所以在使用過程中應嚴格禁止任何鐵器接觸鋁鎳鈷永磁材料,以避免造成永磁體局部退磁而使磁路中磁通分佈發生畸變。

鋁鎳鈷磁體的優點是溫度係數小,而且因溫度變化而發生的永磁特性的退化也較小,但該材料硬而脆,加工困難。

鋁鎳鈷永磁體用在電機中,必須裝配好以後充磁。此類電機定子轉子拆開後重裝,還必須再充磁,否則力矩和功率會大大降低。其原因是矯頑力低,拆開時永磁體嚴重退磁。

2.2.3 釤鈷

釤鈷稀土永磁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新型金屬磁性材料。釤鈷具有優良的磁性能,其剩磁可以達到0.85~1.14T,矯頑力可以達到480~800kA/m,最大磁能積達到120~210KJ/m3。釤鈷的退磁曲線基本為一條直線,回覆線與退磁曲線重合,抗去磁能力很強;溫度係數較低,居里溫度高,磁穩定性優良,使用溫度高。釤鈷永磁材料非常適合用於製造高性能的永磁電機,但由於含有較多的戰略性金屬鈷和非常稀少的金屬釤,因此原料非常昂貴,只在要求電機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特殊場合才考慮使用。

2.2.4 釹鐵硼

釹鐵硼於1983年研製成功。磁能積最大可達400kJ/m3是鐵氧體的12倍,是鋁鎳鈷的8倍,是釤鈷的2倍,剩磁和矯頑力很高。釹在稀土中含量是釤的十幾倍,資源豐富,鐵、硼價格便宜,不含戰略物資鈷,因此釹鐵硼永磁材料的價格比稀土鈷永磁材料便宜很多。

釹鐵硼永磁材料的缺點是居里溫度較低(310-410℃);溫度係數較高,αBr可達-0.13%/K-1,αHjc可達-0.6~-0.7%/K-1,因而在高溫下使用時磁損失較大。由於含有大量的鐵和釹,所以容易鏽蝕。使用普通的釹鐵硼永磁材料,必須要校核永磁材料的最大去磁工作點,以增強其可靠性。

釹鐵硼由於磁能積高,可以提高氣隙磁通密度,減少電機線圈匝數,使電機的上升時間加快,伺服性能好。釹鐵硼容易氧化,應提高密度以減少殘留氣隙來提高抗腐蝕能力,同時在表面塗敷保護層。

由於我國擁有世界80%以上蘊藏量的釹礦資源,因此在價格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性價比大幅提升,使質優、價廉的釹鐵硼永磁直流電動機在產業化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也促進永磁無刷直流電動機的性能與結構迅速發展。

2.3 電刷和換向器材料

直流電機是在交流電機的基礎上,通過換向器和電刷對電樞繞組電流的換向來實現的。因此電刷是直流電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流電機用於導入導出電流的重要的滑動接觸件,起到了過渡和中轉的作用。

在直流電機中石墨類電刷使用較為普遍,石墨類電刷主要有三種,即石墨電刷、電化石墨電刷、金屬石墨電刷。石墨電刷電阻高,電阻率在80Ωmm2/m以上,但硬度較低,常用於換向並不困難的中小型電機。電化石墨電刷電阻率居中,常適用於換向高速換向困難的電機。金屬石墨電阻率較小,耐磨性較差,常用於速度不太高的低壓大電流電機。換向器的材料是銅合金,如鎘銅、銀銅等。

目前,電動車主要採用無刷電機。無刷電機與有刷直流電動機相比具有以下二方面的優勢。

(1)壽命長、免維護、可靠性高。在有刷直流電動機中,由於電機轉速較高,電刷和換向器磨損較快,一般工作1000小時左右就需更換電刷。另外其減速齒輪箱的技術難度較大,特別是傳動齒輪的潤滑問題,是目前有刷方案中比較大的難題。所以有刷電機就存在噪聲大、效率低、易產生故障等問題。因此無刷電機的優勢明顯。

(2)效率高、節能。因無刷直流電動機沒有機械換向的磨擦損耗及齒輪箱的消耗,以及調速電路損耗,效率通常可高於85%,但考慮到實際設計中的最高性價比,為減少材料消耗,一般設計為76%。而有刷直流電動機的效率由於齒輪箱和超越離合器的消耗,通常在70%左右。

2.4 電機外殼

汽車電機在工作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傳熱係數是對電機外殼最重要的一個要求。電機在製作過程中,涉及部件之間的焊接,焊接接頭質量對電機外殼的質量影響很大。另外由於電機外殼材料經常處在風吹雨淋、反覆熱循環和週期振動等工作條件下,同時電機外殼收到流動冷卻液一定的腐蝕,因此還要求電機外殼材料耐腐蝕性能強,並有良好的疲勞性能。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銅和鋁合金材料製成的自循環水冷卻電機外殼。

2.5 繞組線材料

電動汽車電機繞組線主要採用銅漆包線,漆包線由導體和絕緣層兩部分組成,裸線經退火軟化後,再經過多次塗漆,烘焙而成。漆包線要具備機械性能,化學性能,電性能,熱性能四大性能。

3. 電機材料的測試

3.1 硅鋼測試

磁學性能:測試鐵損值、磁感應強度。依據標準GB/T13789單片電工鋼片(帶)磁性能測量方法 或GB/T3655電工鋼片(帶)磁、電和物理性能測量方法。

力學性能:抗拉強度、伸長率。依據標準GB/T228 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工藝特性:疊裝係數,彎曲次數。分別依據標準GB/T 19289 GB/T2522和GB/T235檢測。

組織結構測試:利用X射線衍射(XRD)和電子背散射衍射技術(EBSD)測試硅鋼取向,利用掃描電鏡測試、透射電鏡測試和力學性能測試對硅鋼固溶強化研究提供實驗支持。

化學成分測試:採用輝光放電質譜法(GDMS)和碳硫試驗儀測試硅鋼中C、N等雜質的含量。

3.2 永磁材料測試

磁性能:測試永磁體的退磁曲線和回覆線。可得到材料的剩磁,矯頑力,內稟矯頑力,磁能積,回覆磁導率等一系列參數。可採用退磁曲線測試儀,磁滯回線測試儀,依GB/T 3217進行測試。測試永磁體磁性能溫度係數,依據GB/T24270-2009測試。

力學性能:永磁體的拉伸性能、斷裂韌性、高周疲勞性能測試。環境實驗:永磁體的耐腐蝕試驗。

化學成分測試: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ICP-AES)法測定永磁體中元素的含量,採用GDMS法測試永磁體中的雜質含量。

組織結構測試:採用XRD和EBSD測試磁體晶體取向。採用SEM和TEM對磁體的主體相、晶界析出相和析出相的微區成分、尺寸、分佈等進行分析測試,為磁體改進和開發新磁體提供依據。採用SEM測試對磁體的防護塗層的微區成分、厚度等信息。

3.3 電刷和換向器材料測試

電性能:測試導電率,接觸電壓降,電流密度。依據IEC60413測試。

力學性能:測試硬度,摩擦係數和耐磨性(50小時磨損)。依據IEC60413測試。

3.4 電機殼體材料測試

力學性能:斷裂韌性測試、焊接強度測試。

環境實驗:耐高溫試驗,耐腐蝕試驗。

熱學性能:導熱係數測試。

無損檢測:鑄造殼體和焊縫的宏觀組織缺陷檢測。

3.5 漆包線檢測

漆包線檢測方法標準主要有GB/T4909、GB/T4074、GB/T5584、GB/T3953、GB/T3952、GB/T6108。

漆包線的產品標準:GB/T6109、GB/T7095。

機械性能測試:伸長率測試、回彈角實驗、拉伸力測試、彎曲力測試、耐刮性實驗。

耐熱性能測試:熱老化試驗、熱衝擊試驗、耐熱軟化擊穿試驗。

電氣試驗:直流電阻、擊穿電壓、漆膜連續性、針孔試驗。

耐化學試驗:測試耐酸、耐鹼、耐鹽霧、耐潮溼、耐油、耐溶劑、耐冷媒、耐輻射性能。

「知識」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材料及測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