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本身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收購過來的思略特工資國內起薪20W/年,本碩無差。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本身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收購過來的思略特工資國內起薪20W/年,本碩無差。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IBM諮詢 (GBS)國內起薪1W-1.3W。IBM 的 GBS 部門是原普華永道諮詢部門和 IBM 自身的諮詢部門合併而成。

3、安永

收購來的帕特儂和安永自身的諮詢部門業務上是分開管理的,帕特儂薪資遠高於安永自己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25W/年。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本身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收購過來的思略特工資國內起薪20W/年,本碩無差。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IBM諮詢 (GBS)國內起薪1W-1.3W。IBM 的 GBS 部門是原普華永道諮詢部門和 IBM 自身的諮詢部門合併而成。

3、安永

收購來的帕特儂和安永自身的諮詢部門業務上是分開管理的,帕特儂薪資遠高於安永自己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25W/年。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4、畢馬威

畢馬威諮詢應屆畢業生8K-9K,研究生9K-10K。其中,KPMG的GSG本科薪資為8.2K以上,研究生9.2K以上,均是一年15薪。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本身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收購過來的思略特工資國內起薪20W/年,本碩無差。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IBM諮詢 (GBS)國內起薪1W-1.3W。IBM 的 GBS 部門是原普華永道諮詢部門和 IBM 自身的諮詢部門合併而成。

3、安永

收購來的帕特儂和安永自身的諮詢部門業務上是分開管理的,帕特儂薪資遠高於安永自己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25W/年。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4、畢馬威

畢馬威諮詢應屆畢業生8K-9K,研究生9K-10K。其中,KPMG的GSG本科薪資為8.2K以上,研究生9.2K以上,均是一年15薪。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分鐘,看懂四大諮詢業務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Consulting 和Advisory 必然是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裡四大最熱門的兩個領域,也將是四大招聘的重頭。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本身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收購過來的思略特工資國內起薪20W/年,本碩無差。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IBM諮詢 (GBS)國內起薪1W-1.3W。IBM 的 GBS 部門是原普華永道諮詢部門和 IBM 自身的諮詢部門合併而成。

3、安永

收購來的帕特儂和安永自身的諮詢部門業務上是分開管理的,帕特儂薪資遠高於安永自己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25W/年。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4、畢馬威

畢馬威諮詢應屆畢業生8K-9K,研究生9K-10K。其中,KPMG的GSG本科薪資為8.2K以上,研究生9.2K以上,均是一年15薪。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分鐘,看懂四大諮詢業務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Consulting 和Advisory 必然是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裡四大最熱門的兩個領域,也將是四大招聘的重頭。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的諮詢業務Advisory/Consulting,在不同公司有各自的覆蓋範圍劃分,但共同的業務發展趨勢是與其他領域融合。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

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1. Consulting: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本身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收購過來的思略特工資國內起薪20W/年,本碩無差。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IBM諮詢 (GBS)國內起薪1W-1.3W。IBM 的 GBS 部門是原普華永道諮詢部門和 IBM 自身的諮詢部門合併而成。

3、安永

收購來的帕特儂和安永自身的諮詢部門業務上是分開管理的,帕特儂薪資遠高於安永自己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25W/年。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4、畢馬威

畢馬威諮詢應屆畢業生8K-9K,研究生9K-10K。其中,KPMG的GSG本科薪資為8.2K以上,研究生9.2K以上,均是一年15薪。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分鐘,看懂四大諮詢業務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Consulting 和Advisory 必然是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裡四大最熱門的兩個領域,也將是四大招聘的重頭。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的諮詢業務Advisory/Consulting,在不同公司有各自的覆蓋範圍劃分,但共同的業務發展趨勢是與其他領域融合。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

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1. Consulting: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來源於 Deloitte 官網)

主要業務:解決公司管理層面上的任何問題,從戰略諮詢到運營諮詢都有涵蓋

競爭對手:MBB 以及其他諮詢公司

2. Advisory:

Advisory工作類似於審計,你將向高層或中層管理人員提供報告和評價,這些報告可以從財務和會計建議,到更廣泛的交易和事件。不過重點是財務和個稅務,也會進行大量的SOX遵從性測試,以及風險管理評估。

Advisory通常幫助客戶定位企業內部存在的未知問題,並提出簡單的解決方案或建議。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本身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收購過來的思略特工資國內起薪20W/年,本碩無差。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IBM諮詢 (GBS)國內起薪1W-1.3W。IBM 的 GBS 部門是原普華永道諮詢部門和 IBM 自身的諮詢部門合併而成。

3、安永

收購來的帕特儂和安永自身的諮詢部門業務上是分開管理的,帕特儂薪資遠高於安永自己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25W/年。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4、畢馬威

畢馬威諮詢應屆畢業生8K-9K,研究生9K-10K。其中,KPMG的GSG本科薪資為8.2K以上,研究生9.2K以上,均是一年15薪。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分鐘,看懂四大諮詢業務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Consulting 和Advisory 必然是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裡四大最熱門的兩個領域,也將是四大招聘的重頭。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的諮詢業務Advisory/Consulting,在不同公司有各自的覆蓋範圍劃分,但共同的業務發展趨勢是與其他領域融合。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

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1. Consulting: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來源於 Deloitte 官網)

主要業務:解決公司管理層面上的任何問題,從戰略諮詢到運營諮詢都有涵蓋

競爭對手:MBB 以及其他諮詢公司

2. Advisory:

Advisory工作類似於審計,你將向高層或中層管理人員提供報告和評價,這些報告可以從財務和會計建議,到更廣泛的交易和事件。不過重點是財務和個稅務,也會進行大量的SOX遵從性測試,以及風險管理評估。

Advisory通常幫助客戶定位企業內部存在的未知問題,並提出簡單的解決方案或建議。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喜歡“搞事情”

德勤和普華永道相繼推出號稱取代審計工作的AI機器人,今年PwC審計崗,甚至沒有招Summer intern!

為什麼四大不招審計了?

有人說四大審計流年不利,有人說四大審計正重新崛起。

作為四大業務線中門檻相對較低的部門,不少同學會將審計作為理想的 Offer 或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但在開始四大審計求職規劃前,你是否真正地瞭解過這條業務線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1. 四大審計萎縮,或不及內資所?

近年來,外界唱衰四大審計的言論不絕於耳。

無論是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業務增長,還是其與內資所的競爭現狀來看,四大審計業務似乎都不容樂觀。

業務承接方面,在A股包括新三板上市,四大審計承接的業務較內資所十分有限。

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4家會計師事務所為2017年1-6月完成 IPO 的246家公司提供了審計服務。但承接數量上,前十名中都沒有四大,而是立信、天健、瑞華之類的內資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營收方面,四大審計收入雖呈增長態勢,但與總收入、諮詢線總收入增長率相比呈弱勢。

2. 或被 AI 取代,准入門檻提高

作為一個非常重複的工作,審計裡面 technical 的東西不是很多,剛入職前兩年的人會做很多抽憑、發函等重複性工作。

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至少是有取代可能性的。包括PwC、德勤在內的“四大”都宣佈將 AI 技術運用到審計領域。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從當前情況來看,AI發展不可逆,審計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雖不會被取代,但佔比肯定會下降。

此外,據四大內部人士介紹,出於降低成本與科技驅動的目的,四大正逐漸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如寫證函等(現在是實習生和低年級小朋友在做)外包給共享中心。

之後四大的基礎性工作會減少,審計類業務准入門檻會提高到 senior 級別,中低 level 的人也會減少。

做諮詢,四大是認真的

四大的審計呈弱勢,但諮詢強勢崛起,已經不是最近一兩年的新聞了。

以 Deloitte 為例,2017財年 Deloitte Consulting 營收為 $14.3billion,遠遠超過了 BCG 和 Bain:

BCG FY2017總營收為 $6.3 billion

Bain FY2017總營收為 $4.2 billion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諮詢正在依靠更為完整的諮詢業務線,再次與 MBB 分庭抗禮!

近幾年來,審計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且增長緩慢,而諮詢業務收費遠高於審計且回報率超高。

四大的增長重心重新回到諮詢,除了四大本身的諮詢部門,他們也在積極拓展戰略諮詢部門,比如:

PwC 收購了 Booz,因此有了 PwC Strategy&

Deloitte 收購了 Monitor,因此有了 Monitor Deloitte

EY 收購了 Parthenon,因此有了 EY Parthenon

KPMG有自己的戰略諮詢部門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在收購之後,這三家的綜合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Vault最新的諮詢公司排名,Deloitte 已經強勢升到第4名,僅次於MBB。

EY、KPMG、PwC分列7、8、12位,四大諮詢業務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Vault全球諮詢公司最新排名)

四大諮詢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MBB招聘名校情結相當嚴重,格外看重第一學歷。而且每年招聘數量少,MBB三家在2016-2018年3年時間加起來大概只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根據麥肯錫招聘官爆料:2017年北清復交投遞麥肯錫一家的簡歷數超過12000封。

這意味著平均一個線下筆試考點60-70人,在北清復交學校內部進行現場筆試,1小時內直接機器出分進入Pretalk環節,最後每一場能進入背靠背的Case環節的人數不超過10個。

淘汰十分殘酷,競爭實在激烈!

進入MBB的難度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大。

相比起MBB的競爭大,名額少,四大諮詢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但是四大也沒有那麼好進。

大多進入四大諮詢的也都是人大、浙大等985高校。而且Advisory不同部門的招人偏好也不一樣:

Operation Advisory不挑專業;

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需要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和投行很類似;

Risk Advisory對專業也沒有要求,但Prefer懂審計及information system的學生。

綜合來看,對於想要進諮詢行業的同學來說,四大諮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四大諮詢應屆生起薪不輸MBB

真實的四大諮詢,不僅工作強度低,薪酬還遠高於普通業務線!

那麼,傳聞連Intern的時薪都能達到近40美刀的四大Advisory部門,各個崗位的薪資究竟如何?

1、德勤

德勤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摩立特本科生起薪為1.8W,研究生起薪為2W。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本身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9K-10K,而收購過來的思略特工資國內起薪20W/年,本碩無差。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IBM諮詢 (GBS)國內起薪1W-1.3W。IBM 的 GBS 部門是原普華永道諮詢部門和 IBM 自身的諮詢部門合併而成。

3、安永

收購來的帕特儂和安永自身的諮詢部門業務上是分開管理的,帕特儂薪資遠高於安永自己的諮詢部門,國內起薪25W/年。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4、畢馬威

畢馬威諮詢應屆畢業生8K-9K,研究生9K-10K。其中,KPMG的GSG本科薪資為8.2K以上,研究生9.2K以上,均是一年15薪。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2分鐘,看懂四大諮詢業務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Consulting 和Advisory 必然是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裡四大最熱門的兩個領域,也將是四大招聘的重頭。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的諮詢業務Advisory/Consulting,在不同公司有各自的覆蓋範圍劃分,但共同的業務發展趨勢是與其他領域融合。

四大的 Service Line 總體來說可以分為:Audit/Assurance, Tax, Advisory, Consulting,而每一個 service line 下面另有分支。

因為中文都是諮詢,所以很多同學會混淆 Advisory 和 Consulting,這裡以 Deloitte 為例給大家做個區分:

1. Consulting: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來源於 Deloitte 官網)

主要業務:解決公司管理層面上的任何問題,從戰略諮詢到運營諮詢都有涵蓋

競爭對手:MBB 以及其他諮詢公司

2. Advisory:

Advisory工作類似於審計,你將向高層或中層管理人員提供報告和評價,這些報告可以從財務和會計建議,到更廣泛的交易和事件。不過重點是財務和個稅務,也會進行大量的SOX遵從性測試,以及風險管理評估。

Advisory通常幫助客戶定位企業內部存在的未知問題,並提出簡單的解決方案或建議。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四大審計輝煌不再,業務版圖大變化

(來源於 Deloitte 官網)

主要業務:專注於 Risk、Financial (IPO、M&A (更偏財務一點))、IT

競爭對手:投行、一些專注於交易諮詢服務的精品諮詢公司

Advisory的涵蓋面十分廣泛,而且四大每家公司的Advisory部門和業務都有所不同。主要的業務類型包括稅務諮詢、企業風險管理諮詢、企業財務諮詢。

Deloitte 的 Advisory 服務分為以下幾種:

Risk & Resilience

Regulatory

Forensics & Compliance

Financial Transactions

EY 的 Advisory 服務分為以下幾種:

Transaction Advisory Service

IT Risk and Assurance

Risk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wC 的 Advisory 服務分為以下幾種:

Management Consulting

Technology Consulting

Risk Consulting

Strategy Consulting (Strategy&)

除了Management Consulting之外的諮詢業務統稱為Advisory。

如果你想要進入四大、馬上要去四大實習的大二/大三學生、或者馬上就要畢業去四大工作的,真的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四大的業務版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