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桂鬆

鄧等等 秦腔 文化 豫見文化 豫見文化 2017-09-13

劉桂鬆,出生于山東省鄆城縣黃堆集鎮,成長在鉅野。1952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原鉅野縣山東梆子劇團團長,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山東戲劇家協會會員,鉅野縣第九、十屆人大常委會常務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梆子的傳承人之一,是在該劇種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桂鬆

山東梆子又名“高調梆子”、“硬銅梆子”,簡稱 “高調”或“高梆”,是發源于山東中、西部的主要劇種之一,因其表演風格粗獷,動作大方,唱腔高亢激昂,極富地方特色而深受群眾歡迎,被人們戲稱為“捨命梆子腔”。新中國成立以前,地處魯西南的鉅野縣曾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山東梆子班社,人稱“三百年江湖大姚班”,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由姚綏遠創建,班內人才濟濟,是當地最大的山東梆子演出團體,能演三百多出戲,各時期山東梆子代表演員多出在大姚班。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桂鬆

很多著名的演員都以能在大姚班裡唱戲為榮。大姚班早期藝人較著名的演員有“大麻子”張學為、“嶽十”嶽東鵬、後期有“竇發”竇朝榮、“丁三”丁憲文、“立楞”宋玉山等等。有的藝人去世多年,觀眾仍然能記住他們的名字。如“傅七的刀,吳丈的腰、潑嘴老鴰唱的高”、“金鼎、銀鳳、玉蜜蜂”、“花蝴蝶子滿天飛”、“金馬駒子銀鈴鐺,不跟立楞一硌晃”等等,直到今天還在百姓中流傳。孔府檔案中還有“賞立楞錢四千文”的記載。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桂鬆

劉桂鬆的父親劉雲亭,藝名“劉三”,是大姚班後期主要演員,位列大姚班“四大青衣”之一(其他三位指姜玉明、時維立、任振江),成名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曾與著名演員竇朝榮配戲,因其身段優美,表演大方、唱腔獨具一格而享譽一方。代表劇目有《老羊山》、《反西唐》、《天賜祿》、《雙官誥》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