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蔡澈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和新技術領域。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等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以這些年的發展為基礎,中國在未來變革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蔡澈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和新技術領域。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等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以這些年的發展為基礎,中國在未來變革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他說:

“在智能互聯領域,我相信中國的技術發展是最前沿的。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開放平臺上的相關合作都在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共享出行領域,中國的發展十分顯著,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誕生於此。新能源汽車方面就更無需多言,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迪斯也直言,世界上沒有其他市場能夠像中國那樣迅速地向電氣化、數字化、網聯化和自動駕駛的方向轉變。在這些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將使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新的核心驅動力量。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蔡澈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和新技術領域。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等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以這些年的發展為基礎,中國在未來變革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他說:

“在智能互聯領域,我相信中國的技術發展是最前沿的。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開放平臺上的相關合作都在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共享出行領域,中國的發展十分顯著,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誕生於此。新能源汽車方面就更無需多言,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迪斯也直言,世界上沒有其他市場能夠像中國那樣迅速地向電氣化、數字化、網聯化和自動駕駛的方向轉變。在這些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將使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新的核心驅動力量。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沃爾夫斯堡年會期間,迪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還曾表示:

“中國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效率,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東西。在中國和美國一樣,也有一些互聯網巨頭設定了標準。同樣,新興企業和移動服務供應商也極為敏捷,極具創造力。

互聯網創新精神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德國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紛紛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了中國這片熱土上。

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萎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汽車製造商一直依賴中國市場實現增長。

如今,中國市場面臨著持續下滑的風險,令人對這些公司在華擴張計劃產生了質疑。

的確,中國汽車市場在經過20多年的增長後,首次出現回落。特別是美中關稅之爭在消費者中產生不安情緒,推遲購買決定。此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令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降溫。彭博社也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以及經濟增長放緩,打壓了消費者的信心。

不過,大眾、戴姆勒和寶馬仍表示樂觀,對中國政府的刺激計劃信心滿滿: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在中期內再次增長,潛力遠未消耗殆盡。

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蔡澈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和新技術領域。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等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以這些年的發展為基礎,中國在未來變革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他說:

“在智能互聯領域,我相信中國的技術發展是最前沿的。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開放平臺上的相關合作都在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共享出行領域,中國的發展十分顯著,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誕生於此。新能源汽車方面就更無需多言,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迪斯也直言,世界上沒有其他市場能夠像中國那樣迅速地向電氣化、數字化、網聯化和自動駕駛的方向轉變。在這些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將使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新的核心驅動力量。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沃爾夫斯堡年會期間,迪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還曾表示:

“中國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效率,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東西。在中國和美國一樣,也有一些互聯網巨頭設定了標準。同樣,新興企業和移動服務供應商也極為敏捷,極具創造力。

互聯網創新精神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德國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紛紛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了中國這片熱土上。

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萎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汽車製造商一直依賴中國市場實現增長。

如今,中國市場面臨著持續下滑的風險,令人對這些公司在華擴張計劃產生了質疑。

的確,中國汽車市場在經過20多年的增長後,首次出現回落。特別是美中關稅之爭在消費者中產生不安情緒,推遲購買決定。此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令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降溫。彭博社也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以及經濟增長放緩,打壓了消費者的信心。

不過,大眾、戴姆勒和寶馬仍表示樂觀,對中國政府的刺激計劃信心滿滿: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在中期內再次增長,潛力遠未消耗殆盡。

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我們為不斷推進本土化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本土生產、本土研發等領域。我們致力於將更好的產品帶到中國市場,並持續對中國業務的未來發展抱有信心。”

4月16日的上海汽車展上,接任戴姆勒董事會主席的凱倫紐斯(Ola Källenius)對未來表示"謹慎樂觀":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蔡澈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和新技術領域。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等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以這些年的發展為基礎,中國在未來變革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他說:

“在智能互聯領域,我相信中國的技術發展是最前沿的。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開放平臺上的相關合作都在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共享出行領域,中國的發展十分顯著,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誕生於此。新能源汽車方面就更無需多言,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迪斯也直言,世界上沒有其他市場能夠像中國那樣迅速地向電氣化、數字化、網聯化和自動駕駛的方向轉變。在這些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將使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新的核心驅動力量。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沃爾夫斯堡年會期間,迪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還曾表示:

“中國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效率,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東西。在中國和美國一樣,也有一些互聯網巨頭設定了標準。同樣,新興企業和移動服務供應商也極為敏捷,極具創造力。

互聯網創新精神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德國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紛紛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了中國這片熱土上。

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萎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汽車製造商一直依賴中國市場實現增長。

如今,中國市場面臨著持續下滑的風險,令人對這些公司在華擴張計劃產生了質疑。

的確,中國汽車市場在經過20多年的增長後,首次出現回落。特別是美中關稅之爭在消費者中產生不安情緒,推遲購買決定。此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令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降溫。彭博社也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以及經濟增長放緩,打壓了消費者的信心。

不過,大眾、戴姆勒和寶馬仍表示樂觀,對中國政府的刺激計劃信心滿滿: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在中期內再次增長,潛力遠未消耗殆盡。

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我們為不斷推進本土化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本土生產、本土研發等領域。我們致力於將更好的產品帶到中國市場,並持續對中國業務的未來發展抱有信心。”

4月16日的上海汽車展上,接任戴姆勒董事會主席的凱倫紐斯(Ola Källenius)對未來表示"謹慎樂觀":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今年第一季度戴姆勒已經實現了增長,並預計今年全年都會上行。

凱倫紐斯還就中國新的刺激計劃表示:

"如果消費者獲得減稅,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不過,他同時表示,具體的效果還難以預測。但長期而言,他預計中國的增長率還將上升。隨著富裕程度的增加,他也認為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人有能力購買高檔車。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蔡澈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和新技術領域。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等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以這些年的發展為基礎,中國在未來變革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他說:

“在智能互聯領域,我相信中國的技術發展是最前沿的。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開放平臺上的相關合作都在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共享出行領域,中國的發展十分顯著,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誕生於此。新能源汽車方面就更無需多言,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迪斯也直言,世界上沒有其他市場能夠像中國那樣迅速地向電氣化、數字化、網聯化和自動駕駛的方向轉變。在這些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將使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新的核心驅動力量。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沃爾夫斯堡年會期間,迪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還曾表示:

“中國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效率,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東西。在中國和美國一樣,也有一些互聯網巨頭設定了標準。同樣,新興企業和移動服務供應商也極為敏捷,極具創造力。

互聯網創新精神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德國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紛紛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了中國這片熱土上。

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萎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汽車製造商一直依賴中國市場實現增長。

如今,中國市場面臨著持續下滑的風險,令人對這些公司在華擴張計劃產生了質疑。

的確,中國汽車市場在經過20多年的增長後,首次出現回落。特別是美中關稅之爭在消費者中產生不安情緒,推遲購買決定。此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令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降溫。彭博社也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以及經濟增長放緩,打壓了消費者的信心。

不過,大眾、戴姆勒和寶馬仍表示樂觀,對中國政府的刺激計劃信心滿滿: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在中期內再次增長,潛力遠未消耗殆盡。

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我們為不斷推進本土化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本土生產、本土研發等領域。我們致力於將更好的產品帶到中國市場,並持續對中國業務的未來發展抱有信心。”

4月16日的上海汽車展上,接任戴姆勒董事會主席的凱倫紐斯(Ola Källenius)對未來表示"謹慎樂觀":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今年第一季度戴姆勒已經實現了增長,並預計今年全年都會上行。

凱倫紐斯還就中國新的刺激計劃表示:

"如果消費者獲得減稅,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不過,他同時表示,具體的效果還難以預測。但長期而言,他預計中國的增長率還將上升。隨著富裕程度的增加,他也認為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人有能力購買高檔車。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首席財務官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也作出類似表態。中國是寶馬最重要的單一市場。該公司預計,儘管當前市場疲弱,未來仍將能售出更多汽車。彼得說:

"在這一度停滯的市場上,我們將增長5-10%,在某些領域贏得更大市場份額。"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蔡澈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和新技術領域。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等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以這些年的發展為基礎,中國在未來變革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他說:

“在智能互聯領域,我相信中國的技術發展是最前沿的。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開放平臺上的相關合作都在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共享出行領域,中國的發展十分顯著,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誕生於此。新能源汽車方面就更無需多言,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迪斯也直言,世界上沒有其他市場能夠像中國那樣迅速地向電氣化、數字化、網聯化和自動駕駛的方向轉變。在這些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將使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新的核心驅動力量。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沃爾夫斯堡年會期間,迪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還曾表示:

“中國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效率,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東西。在中國和美國一樣,也有一些互聯網巨頭設定了標準。同樣,新興企業和移動服務供應商也極為敏捷,極具創造力。

互聯網創新精神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德國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紛紛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了中國這片熱土上。

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萎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汽車製造商一直依賴中國市場實現增長。

如今,中國市場面臨著持續下滑的風險,令人對這些公司在華擴張計劃產生了質疑。

的確,中國汽車市場在經過20多年的增長後,首次出現回落。特別是美中關稅之爭在消費者中產生不安情緒,推遲購買決定。此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令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降溫。彭博社也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以及經濟增長放緩,打壓了消費者的信心。

不過,大眾、戴姆勒和寶馬仍表示樂觀,對中國政府的刺激計劃信心滿滿: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在中期內再次增長,潛力遠未消耗殆盡。

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我們為不斷推進本土化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本土生產、本土研發等領域。我們致力於將更好的產品帶到中國市場,並持續對中國業務的未來發展抱有信心。”

4月16日的上海汽車展上,接任戴姆勒董事會主席的凱倫紐斯(Ola Källenius)對未來表示"謹慎樂觀":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今年第一季度戴姆勒已經實現了增長,並預計今年全年都會上行。

凱倫紐斯還就中國新的刺激計劃表示:

"如果消費者獲得減稅,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不過,他同時表示,具體的效果還難以預測。但長期而言,他預計中國的增長率還將上升。隨著富裕程度的增加,他也認為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人有能力購買高檔車。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首席財務官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也作出類似表態。中國是寶馬最重要的單一市場。該公司預計,儘管當前市場疲弱,未來仍將能售出更多汽車。彼得說:

"在這一度停滯的市場上,我們將增長5-10%,在某些領域贏得更大市場份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作為中、低檔汽車製造商,大眾受到中國目前銷量下降的影響最大。不過,大眾中國總裁沃倫施泰因(馮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在上海汽車展開幕前一天便表示:

"我們看到輕微的信號,中國的市場狀況在未來數週、可能從下半年起將有所緩和。近來,中國市場比歐洲汽車市場表現得更不穩定。假設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能夠得到建設性解決,我們預計中國市場將會恢復整體穩定發展。"

車市下行的背後,中國市場新能源表現仍然搶眼,沒有其他國家比中國有更多新電動汽車註冊。

2018年,大約有110萬輛汽車(其中四分之一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和四分之三純電池電動車BEV),比前一年增加了80%。中國汽車整體市場的電動份額也達到了4.5%。

這裡的未來市場潛力巨大,特別是對於德國汽車行業也是如此。未來幾年,德國製造商將在許多領域推出眾多電動車型並投放市場。

對於這個全新的萬億級市場,電動車江湖還會再掀起怎樣一股腥風血雨呢?

來源: 幾何四驅

編輯:笑影

熱門圖書排行

☞粉絲最愛圖書排行

☞機械圖書排行

☞生產管理排行

☞設計軟件排行

☞最新上架

"

從剛剛結束的7月份來看,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似乎也不再給力。受6月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影響,7月新能源車銷量僅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7%,成為近兩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目前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投資熱。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總經理亞歷山大•瑪麗安的預測和路透社的分析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亞歷山大•瑪麗安預測

到2023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電動汽車的總支出將達到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

瑪麗安還表示,

汽車行業不斷增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投資的同時,也在尋求更多的聯盟和合作夥伴,以分擔更高的投資成本。

無獨有偶,英國路透社在今年1月份也做出了相仿的預測:

全球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總計投資30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4萬億元),用於電動汽車技術。

為電動汽車狂熱既不缺乏理由,也不缺乏真金白銀。

路透社特別分析了過去兩年中全球29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公佈的投資和採購預算,涵蓋了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和法國製造商。

這一項分析也帶來了有趣的結論:全球汽車行業預計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支出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73萬億元),其中45%的資金將投向中國!

  • 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投資910億美元將有570億美元用於電池,455億將用於中國。

  • 戴姆勒(Mercedes / Smart)投資42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電池,219.5億將流向中國。

  • 現代/起亞投資200億美元

  • 長安在中國本土市場獨家投資150億美元

  • 豐田投資135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用於電池。

  • 福特投資110億美元

  • 菲亞特克萊斯勒投資100億美元

  • 日產投資100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資於中國。

  • 雷諾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

  • 特斯拉投資100億美元其中,50億將用於電池,50億將流入中國。

  • 通用汽車投資80億美元

  • 長城僅在中國投資80億美元

  • 寶馬/ MINI投資65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用於電池,3.90億美元將用於中國。

  • GAC在中國投資65億美元

  • 江淮汽車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

  • Mahindra投資55億美元

  • 吉利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 上汽集團在中國投資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數字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計劃投資和採購資金。此外該分析還不包括汽車供應商、技術公司和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如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和電信,IT技術等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支出。

如果把這些都納入計算,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設計以及設備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一定會比路透社分析的預算還要高得多!

如果按國家來區分的話:

  • 德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近1400億美元其中約有720億流入德國本土,剩餘大部分資金流向中國。

  • 中國緊隨德國之後,投資額達570億美元,幾乎完全用於中國本土。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如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在電動汽車的投資可能與大眾、戴姆勒和通用等跨國合資夥伴匹敵甚至會超越後者。這些都是通過中國政府規定的配額、信貸和獎勵制度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帶來的。

  • 美國公司在電動汽車上花費390億美元- 其中340億美元用於國內項目,其餘用於中國。

  • 其他主要的電動車投資者包括日本(略低於240億美元),韓國(200億美元)和法國(略低於110億美元)——它們除日本外,資金流動集中在自己的國家。


縱觀世界,目前全球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總額約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73.80億元)。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大眾集團。而大眾又將近一半的資金投入了中國市場。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大眾集團全面電氣化計劃是最為雄心勃勃的,它樂觀地預計,到2025年,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混動車型。大眾計劃為其12個全球品牌旗下300款車型實現電氣化,其中包括奧迪和保時捷。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市場。這似乎代表了全世界的心聲。

2018年,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生產了1640萬輛乘用車,其中1120萬輛銷往海外。總體來說,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擁有"德國血統"。

同樣是2018年,德國體量最大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了1083萬輛新車,其中有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大眾在中國市場也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佔全球銷量的31.2%,並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的總和。

對於三大德國車企而言,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德國汽車製造公司在短短的9年裡,銷量從2010年的180萬輛到2018年超過510萬輛汽車,銷量增長了近2倍。僅2018年與2017年相比,產量就增加了5%。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佔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好成績也與德國的汽車大部分是在中國本土生產密不可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和文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的國家,必須要深深地紮根這個國家、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全部落地,才能壯大。

因此,無論是最早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大眾,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才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奔馳和寶馬,都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三家都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

戴姆勒一邊與北汽集團合作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一邊也繼續與比亞迪共同對騰勢加大投入。除了EQC外,戴姆勒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BMW品牌車型 — BMW iX3,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在2023年之前(原計劃是6年之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再看體量巨大的大眾集團,僅在未來兩年內,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

同樣是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好充足的準備。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寶馬CEO科魯格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的電氣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轉變,中國在使用車載智能、自動駕駛和信息安全等新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最前沿,在人工智能也處於領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庫。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蔡澈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和新技術領域。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等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以這些年的發展為基礎,中國在未來變革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他說:

“在智能互聯領域,我相信中國的技術發展是最前沿的。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開放平臺上的相關合作都在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共享出行領域,中國的發展十分顯著,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一就誕生於此。新能源汽車方面就更無需多言,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迪斯也直言,世界上沒有其他市場能夠像中國那樣迅速地向電氣化、數字化、網聯化和自動駕駛的方向轉變。在這些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將使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行業新的核心驅動力量。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沃爾夫斯堡年會期間,迪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還曾表示:

“中國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效率,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東西。在中國和美國一樣,也有一些互聯網巨頭設定了標準。同樣,新興企業和移動服務供應商也極為敏捷,極具創造力。

互聯網創新精神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德國的汽車製造商,他們紛紛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了中國這片熱土上。

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萎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汽車製造商一直依賴中國市場實現增長。

如今,中國市場面臨著持續下滑的風險,令人對這些公司在華擴張計劃產生了質疑。

的確,中國汽車市場在經過20多年的增長後,首次出現回落。特別是美中關稅之爭在消費者中產生不安情緒,推遲購買決定。此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令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降溫。彭博社也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以及經濟增長放緩,打壓了消費者的信心。

不過,大眾、戴姆勒和寶馬仍表示樂觀,對中國政府的刺激計劃信心滿滿: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在中期內再次增長,潛力遠未消耗殆盡。

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我們為不斷推進本土化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本土生產、本土研發等領域。我們致力於將更好的產品帶到中國市場,並持續對中國業務的未來發展抱有信心。”

4月16日的上海汽車展上,接任戴姆勒董事會主席的凱倫紐斯(Ola Källenius)對未來表示"謹慎樂觀":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今年第一季度戴姆勒已經實現了增長,並預計今年全年都會上行。

凱倫紐斯還就中國新的刺激計劃表示:

"如果消費者獲得減稅,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不過,他同時表示,具體的效果還難以預測。但長期而言,他預計中國的增長率還將上升。隨著富裕程度的增加,他也認為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人有能力購買高檔車。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寶馬首席財務官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也作出類似表態。中國是寶馬最重要的單一市場。該公司預計,儘管當前市場疲弱,未來仍將能售出更多汽車。彼得說:

"在這一度停滯的市場上,我們將增長5-10%,在某些領域贏得更大市場份額。"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作為中、低檔汽車製造商,大眾受到中國目前銷量下降的影響最大。不過,大眾中國總裁沃倫施泰因(馮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在上海汽車展開幕前一天便表示:

"我們看到輕微的信號,中國的市場狀況在未來數週、可能從下半年起將有所緩和。近來,中國市場比歐洲汽車市場表現得更不穩定。假設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能夠得到建設性解決,我們預計中國市場將會恢復整體穩定發展。"

車市下行的背後,中國市場新能源表現仍然搶眼,沒有其他國家比中國有更多新電動汽車註冊。

2018年,大約有110萬輛汽車(其中四分之一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和四分之三純電池電動車BEV),比前一年增加了80%。中國汽車整體市場的電動份額也達到了4.5%。

這裡的未來市場潛力巨大,特別是對於德國汽車行業也是如此。未來幾年,德國製造商將在許多領域推出眾多電動車型並投放市場。

對於這個全新的萬億級市場,電動車江湖還會再掀起怎樣一股腥風血雨呢?

來源: 幾何四驅

編輯:笑影

熱門圖書排行

☞粉絲最愛圖書排行

☞機械圖書排行

☞生產管理排行

☞設計軟件排行

☞最新上架

三千億美金,近一半投向中國!7月銷量首降並不影響電動汽車江湖

熱文推薦

  1. 2019第二屆汽車工藝師論文大賽徵文通知

  2. 第六屆中歐(德)製造業文化交流會暨參觀EMO2019歐洲機床展

  3. 國外車用汽油機先進技術研究現狀

  4. 一套令人震撼的汽車解剖圖:讓你對汽車結構瞭然於胸,輕鬆成為故障診斷專家

  5. 長城徐水智能工廠:286臺機器人打造VV5s的豪華與安全

  6. 中國車企在海外首個涵蓋四大生產工藝的整車廠,有多先進?

  7. 裝配一臺拆解的發動機,整個過程兩個字:專業!

  8. 中國汽車工業1-6月產銷大數據最新發布,降幅有所收窄,下降依舊高壓

  9. 汽車核心產業鏈全面潰敗,中國離汽車強國還很遠

  10. 5G:為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賦能(81頁高清PPT)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