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緣何德國專注精工製造,英意法專注於品牌文化價值創造?

在歐洲,緣何德國專注精工製造,英意法專注於品牌文化價值創造?

提起歐洲的四大經濟強國,人們總是能夠提起非常強大的精神,比如德國的汽車、家電、廚具等產品風靡全球,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稱得上精品當中的精品。而意大利、法國和英國的服裝、箱包、美妝用品卻能夠成為全球時尚精品和典範,香奈兒、Coach、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簡稱LV、愛馬仕(Hermes)、阿瑪尼(Armani)、巴寶莉(Burberry)等等也是聞名全球,成為各種頂尖名人的必備。

那麼,歷史上歐洲四大經濟強國是如何完成如此完美的經濟分工的呢?為什麼同樣處於歐洲的德國卻很少在以品牌和創意見長的服裝、箱包、美妝產品上取得成就呢?為什麼法、英、意三國在精細機械工業製造上比不過德國呢?

在歐洲,緣何德國專注精工製造,英意法專注於品牌文化價值創造?

原來,德國也是歐洲後發展起來的國家。當初由於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發起,使得英國製造成為歐洲乃至世界製造的標杆。於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先發展起來的歐洲各國,站上世界經濟的巔峰,這時候便形成很多強勢品牌。

而後知後覺的德國屬於歐洲後發展起來的國家,其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比較晚。當德國準備大力發展製造業的時候,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已經遠遠將其甩在身後。然而,德國經濟為了生存,便不得不與英法意三國爭奪市場,由於在品牌和創意設計上與三國差距明顯,消費者自然不會認可德國製造。出於生存的本能,德國製造起步階段便採取仿冒英法意著名品牌的產品。不得不佩服德國人的天才,即便核心技術能力弱於英國,但德國人仿冒出來的產品竟然看上去與英國製造一模一樣。但是顯然在品質上不如英國製造,不過德國人仿冒的產品價格極低,仍然能夠獲得一部分市場。

在歐洲,緣何德國專注精工製造,英意法專注於品牌文化價值創造?

然而長期仿造品牌貨終究還是會付出代價的。事情的導火索是英國謝菲爾德刀剪餐具狀告德國山寨刀剪。當時謝菲爾德人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刀剪餐具行銷歐洲,沒想到產品才上市不久,德國就有人搞出了仿冒貨,質量很次,價格很低,但看上去和謝菲爾德的產品一模一樣。

為此,當時世界第一經濟大國英國很生氣,便通過法令勒令德國企業,在出口德國製造的產品時,要在產品或包裝上標註“Made in Germany”,以此來區別其與其他國家產品的質量差別。

而在此之前,德國出口的山寨日用品,從鉛筆、紙張到箱包、手錶早已充斥各國市場,從此德國製造必須認真尋找屬於自己的經濟發展之路。

在歐洲,緣何德國專注精工製造,英意法專注於品牌文化價值創造?

這個時候,在受到歐洲品牌廠商的排擠之後,德國製造便經歷了非常痛苦的時刻,仿冒無以為繼,如何是好?痛定思痛,德國人開始下定決心生產製造屬於德國自己的品牌,與此同時,德國便在100多年前,也經歷了一次痛苦的供給側改革,最終德國人為自己選定了一個最難的方向,就是精工機械製造,期望以此來改變德國製造給予國際市場帶來的劣質形象。於是我們看到,現在德國奔馳、寶馬、大眾、西門子、博世等世界著名品牌揚威全球,就連好稱全球製造最高端的美國製造也不得不自甘德國製造之下。

這裡需要總結一下,裡邊有一個重要的德國精神。在山寨德國貨受到抑制的時候,德國製造並沒有選擇更易於製造的服裝、鞋帽、箱包、美妝類產品,因為在英法意三國強勢品牌已經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德國製造再怎麼精良,在這些日常快速和耐用消費品上,也無法體現出技術和品質特徵。在這條道路上,英法意利用品牌、創意、設計幾乎把德國製造的出路堵死,德國也不想在這些中低端製造上與三國死拼,於是便選擇了最難的機械製造的發展道路,也正是這一發展道路,才使得德國後來居上,領跑歐洲經濟。德國精神在德國製造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