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地稅:讓改革“紅利”落地有聲

大眾汽車 創業 經濟 國內宏觀 河北新聞網 2017-05-19

“賺錢全裝自己腰包,國家給我們免稅。”近日,在橋東區大眾刻字社有限公司與肖天玲經理談到稅收政策時,她興奮地說這是現在她經常會和客戶說的一句話,也是創業近30年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去年以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在全國各行各業全面鋪開,新舊發展動能加速轉換,供給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張家口市地稅部門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進各項稅收改革,以稅收“減”法贏得了企業發展,也為張家口市經濟結構轉型助力做“加”法。

稅收減免普惠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也是創業就業的主渠道。市地稅局稅政科工作人員介紹,為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切實減輕企業稅負,近幾年來,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暫免徵收增值稅的月銷售額從2萬元提高至3萬元;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從3萬元躍升至30萬元,覆蓋所有小型微利企業。

大眾刻字社有限公司是張家口市最早的一批小微企業,經理肖天玲在1990年大學畢業時就自己創業,成立了該公司。“對我來說,辦公司要納稅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前年開始,地稅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說要辦理退稅,真沒想到交上去的錢又退了回來,在橋東區地稅局工作人員的輔導下,現在我們這種月銷售額不到3萬的小微企業不用再交稅。”肖天玲說。

橋東區地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該局通過精準宣傳、精準幫扶、精準減負、精準服務、精準問效“五個精準”的工作方法,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去年共減免各項稅款4944萬元。同時,對重點群體、殘疾人等創業就業的主體,也通過減免稅消除創業人員的後顧之憂。

“去年,我們已為全區應享受優惠政策的300餘戶小微企業辦理退稅手續,落實小微企業減免稅款74.3萬元,切實維護了納稅人合法權益,有效激發小微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宣化區地稅局工作人員表示,為確保政策全面落實,該局開通了退稅 “綠色通道”,退稅款及時返回企業,讓小微企業切實享受優惠政策帶來的好處。

定向施策匯聚創新新動能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新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一年來,稅務部門不折不扣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創業創新,切實降低企業稅負,充分釋放創業創新潛能,用減出來的“真金白銀”撬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匯聚起推動發展的新動能。

去年,多項鼓勵創新的稅收新政持續發力:2016年1月1日起,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研發活動範圍進一步放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進一步擴大,企業為獲得創新性、創意性、突破性的產品進行創意設計活動而發生的相關費用也可以稅前加計扣除;2016年1月1日起,企業股權獎勵和轉增股本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推廣至全國範圍內的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9月1日起,對符合條件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實施遞延納稅政策,同時降低適用稅率。政策優惠範圍進一步擴大,優惠政策針對的股權激勵方式也進一步拓寬等。

“我們企業之前是做機加工,2013年傳統煤炭行業利潤開始下滑,又趕上企業要搬遷進園區,當時企業經營一度陷入困難。就在快要放棄的時候,橋西區地稅的工作人員上門講解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政策、開納稅人輔導班,讓我們豁然開朗,有了轉型思路。”張家口動力機械有限公司財務經理李偉華說。原來只認為企業搞研發要花錢,通過地稅人員不斷地輔導,吃透了國家政策,原來企業搞研發除了能活能創新,還有國家政策扶持,能為企業省下一部分錢。2014年,他們公司與北京公司合作,在製作傳統工藝的同時,新研發加工生產新能源汽車發動機關鍵部件。現在,他們擁有十個專利、一個發明專利,產品出口加拿大。2016年,投入140萬研發項目,將享受研發加計扣除稅70萬元。

據瞭解,去年以來,市地稅系統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全市地稅系統在2016統計年度,共為全市各類納稅企業和納稅戶減免稅收1.78億元以上。(記者鄭媛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