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每月2000元夠花嗎?溫州高校學生生活費微調查'

"


"


大學生每月2000元夠花嗎?溫州高校學生生活費微調查


"


大學生每月2000元夠花嗎?溫州高校學生生活費微調查


大學生每月2000元夠花嗎?溫州高校學生生活費微調查


溫州網訊 開學沒多久,“一大學新生向父母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費被拒”的新聞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為此展開討論,大學生每個月究竟要花多少生活費?錢大多花在哪裡?男女生的消費側重是否不同?近日,記者對溫州高校大學生展開了調查。

348名學生參與調查七成花銷2000元以內

“現在上大學了,每個月生活費只有2000元,是不夠花的……”據紅星新聞報道,那名大一女生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生活費,遭到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一個月2000元生活費不夠花?其實不然。上週,記者對溫州多所高校大學生髮起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數據348份,男生121人,女生227人,其中大二以上的學生佔比96.55%,說明絕大部分參與調查的大學生都是已經經歷大學生活的老生了。數據顯示,90.8%的學生每個月花費3000元以下,其中每月花1000~2000元的學生佔比59.48%,近六成學生覺得2000元生活費是夠用的。20.69%學生每月花費2000~3000元,甚至有37個學生比較節省,每月花費在1000元以內,佔比10.63%。不過,每月生活費達到4000元以上的也有19人,看來每月高消費的大學生也是存在的。

為此,就讀於溫州商學院的李同學認為,每月生活費多少視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而定,不能攀比。“家裡條件好的話,多給孩子一點生活費,可能買雙鞋就會花去三五千元,身邊這樣的同學也有。如果家庭條件一般,就少給一點生活費,管住溫飽就可以了。”

“我女兒剛上大一,她說一個月生活費要1500元,我也就給了1500元,不夠再加幾百元還是可以的。”一位大一新生的家長在網上分享了女兒的生活費標準。經過調查,大部分大學生家長也認為每月1000~3000元,大學生足夠花了,而3000元以上的生活費則有點高了。

調查中發現,近八成大學生認為父母給的生活費是夠花的,甚至有39.08%的學生每月生活費還有結餘。

購物聚餐等消費佔大頭男女生消費側重不一樣

記者來到溫州某高校,隨機詢問了幾名大學生:如果只吃食堂的話,吃得省一點,一天大概要多少錢?

一女生說:“只吃食堂,中飯加晚飯,大概20多元吧。”一男生則說:“我喜歡吃肉,一天三餐都在食堂吃,共40元。”可見大學食堂一天的花費並不算高。調查顯示,63.51%的同學認為如果都只在大學食堂吃飯,每月花費在500元~1000元之間。但只吃食堂,花費也有高低的,23.28%的同學認為光吃食堂也要1000元~2000元,而10.06%的同學每月食堂花費只用500元即可。

溫州醫科大學一男生表示,光吃食堂一個月飯錢1000元左右是夠的,但自己做不到天天吃食堂,“很膩味啊”。

那麼,大學生最大的開銷是什麼呢?是外出改善伙食的花費嗎?

調查顯示,有購物支出的學生在所調查總人數中的佔比最大,其次才是在外就餐。排在後面的是社交、戀愛、網絡與通信費用等。而且在購物上,男生和女生所花費的側重點也不一樣。男生更喜歡買遊戲裝備,女生則喜歡買衣服、化妝品。不過男生在書籍等知識用品上比女生更捨得花錢,幾乎高出10個百分比。自然在人情社交戀愛方面,男生也花費更大(男生女生消費重點請看圖表)。

“女孩子本來就喜歡購物,我對買買買比較捨得。對吃也不是說不重視,但吃多了要減肥,你懂的。”就讀於溫州大學的陳同學笑著說,她一個月的生活費大概六成用來購物,四成用來吃飯。

而溫州大學的林同學說,他一個月會拿出1000元用於購買遊戲裝備:“100元抽一次遊戲皮膚,連抽10次可以免費送1次,所以我一般會直接買10次。”

旅行、健身、追星、養貓……調查中還發現,現在不少大學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三成學生不做“伸手黨”近六成有過賺錢經歷

雖然有69.83%大學生的生活費都是父母給的,但是,也有不少大學生意識到自己不能老做“伸手黨”,25.29%同學的生活費部分是父母給、部分是自己勤工儉學所得。因生活費不夠,再向父母伸手要的只佔調查人數的8.91%。生活費全部是勤工儉學或創業賺來的只有12個人,畢竟大學生還是以讀書為主。

在問到“對父母提供生活費怎麼看”這件事上,幾乎每個同學都說很感謝家長,“給了當然要感謝,給少了也不能怪父母”。同時也有同學提到,如果自己有更多的需求,會勤工儉學。“大學生也成年了,總做‘伸手黨’向父母要錢,有時候覺得過意不去。”

做家教、在超市或餐飲店等企業打工、當微商、運動會當裁判、校內活動幫忙、當助教,甚至在酒吧駐唱,調查中顯示,57.47%的溫州大學生有過賺錢經歷,而且花樣百出,可見只要肯動腦、動手,社會上賺錢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有教育專家表示,大學生生活費的多少與當前社會總體的消費水準、社會風氣息息相關。作為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提倡健康的消費觀。而作為學生,則要根據自身條件,適度調整規範自己的消費觀。

從小不跟孩子談錢很可怕

劉娜

大一女生索要4500元生活費,到底是高還是低,並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必道德綁架。但文中有兩句話讓人驚心,第一句透露出了“你有錢,你該給我”的理所當然,第二句透露出“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攀比虛榮。這兩種心理,才是這個事件表象之下最致命的問題。

為人父母,我們有沒有和孩子好好談過錢?我們的孩子,到底有著怎樣的金錢觀?

小時候,你不和孩子好好談談錢。長大後,孩子可能要了你的命。

那些在全球擁有巨大財富量的大佬們,都非常注重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

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教導孩子們每一分錢都該用在需要的地方;IBM前董事長托馬斯·約翰·沃森,要求兒子從上初中起,就做好每週零錢的支出計劃;洛克菲勒對5個子女的零花錢極其吝嗇,要做家務獲得,還要老實交代每筆錢的用途……

而我們普通人,甚至包括一些窮人,又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深圳10歲的女童,把父母辛苦攢下的200萬買房錢,全部打賞給喜歡的男主播;渭南32歲的兒子,為了騙保發橫財在父母碗裡下了毒,直至把父母毒死……

我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錢從何處來,到底怎麼用,如何才算真正地擁有財富,也壓根兒不清楚,父母、我和金錢,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

很多父母甚至覺得,談錢是對親子關係的傷害,是對血脈親情的褻瀆,會讓孩子看低自己。

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應該如實地告訴我們的孩子:

金錢不是天上掉的,而是雙手掙的。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渴望更多錢沒有錯,錯的是心術不正。

你的野心,要配得上你的能力。能力配不上野心時,就要悶頭趕路,努力學習,錘鍊本領,好好掙錢。

錢很重要,但沒有你的命重要。任何以性命為代價的錢,都不要去碰。

來源:溫州都市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