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分家,引發了兩所高校的世紀紛爭

眾所周知,南京有兩所985大學。

俗稱為“南哪大”(南大)和“胡建大三本”(東大)。

多年來雙方中山路為界,達成了“一中(中央大學)各表”的原則。

首先解釋一下南大和東大。

在北方,很多人心目中,南大和東大一般指南開大學和東北大學。

在南方,很多人心目中,南大和東大一般指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

出了國門,在外面提到東大,一般是指東京大學,南大,一般是指南洋理工大學。

我們今天就探討一下南大和東大不得不說的故事。

一場分家,引發了兩所高校的世紀紛爭

一場分家,引發了兩所高校的世紀紛爭

1949年,在華夏史上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解放軍渡江戰役之後,中央人民政府定都北平(改名北京)。顯然,“國立中央大學”這個名字在此時就顯得比較另類了,取而代之的是換成了“南京大學”這個牌匾,歷史也因此而發生逆轉。

其實這已經不是它第一次改名字了,在這之前,它已經經歷了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等幾度易名,以上所有IP都是它在不同時期的叫法,但終歸來說,所屬權都是同一個學校。

1952年,是一個分解和誕生的年份。

這一年中國的大地上既雨後春筍般誕生了一大批高校,也悄無聲息的消失了一大批高校。在這一年,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包括1951合併進來的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進行了合併與分解,下面就是重點了。

兩校(準確來說是三校,中央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院)的文學院和理學院重新組建——(新)南京大學;

工學院主體重新組建——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

工學院其他部分重新組建——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

農學院重新組建——南京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

師範學院重新組建——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

林學院重新組建——南京林學院——南京林業大學;

等等。

一場分家,引發了兩所高校的世紀紛爭

而作為東南大學的前身南京工學院,就是在這次重組中誕生了,當時的中國大陸有四所這樣的學校,分別是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華中工學院,大連工學院。後來這些高校在80年代轉型中大多改名理工大學。

而當時南工院的師生都覺得不如一步到位,既然稱之為大學,就不要再帶“理工”的帽子了,何況,校史上本來就那麼多名字。

於是,東南大學便橫空出世了。

然而就在一切都已準備就緒之時,教育部卻打來電話,要求立即取消慶典,原因就在於當時南大的一些老教授對更名“東南大學”有意見,如果要開慶典,他們就準備上街抗議。

因為這根導火線,就點燃了南大和東大扯不清,理還亂的正統紛爭。

一場分家,引發了兩所高校的世紀紛爭

其實無論是南京大學,還是東南大學,源頭都在中央大學那一端,這一點沒有爭議,那麼紛爭出在哪呢?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清。

問題嘛,也不復雜,這就是大戶人家分家產,長子(新)南京大學繼承了父親的名號,美滋滋,次子東南大學繼承父親的宅子,爽歪歪,其他兄弟姐妹有鍋拿鍋,有碗拿碗,自然也都是皆大歡喜。假如當時南大既得到名字又得到房子,可能今天的正統之爭就沒那麼多話題好聊了。

你瞧,這個問題不就成了封建王朝儲君是立嫡還是立長的問題了嗎。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為正統所屬的問題,有一段時間兩個學校鬧得很不愉快,後來有人提議,既然如此,不如讓兩校合併,這樣不僅解決了歷史問題,還能嚇嚇清華北大。

此案一提,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響應。

於是,多年後發生了下面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場分家,引發了兩所高校的世紀紛爭

一場分家,引發了兩所高校的世紀紛爭

金陵古都,秦淮河畔,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相遇了…

“喲,這不南兄嗎,怎麼著,來緬懷秦淮八豔來啦…”

南京大學紅了臉,囁嚅道:

“少汙人清白,人家剛從夫子廟出來啦。”

“哈哈哈,”東南大學拍了拍南京大學的肩膀,粗獷地笑道:

“是真名士自風流,有啥不好意思的,八豔雖風塵女子,其才氣做派,倒是我輩鬚眉難及…何況這夜晚秦淮河的風光,流光溢彩,也煞是可愛。相逢不如偶遇,今日有幸與南兄相遇,不如你我僱一葉舟,去河面上一遊可好。”

原以為東南大學是工科院校,必然鄙俗不堪,南京大學本不想搭理。誰知竟說出這樣一篇錦心繡口的客套話,真是人不可貌相,對其頓生好感。與豪邁者相處,如飲醇酒,南京大學也不推辭,與東南大學一起夜遊秦淮。

“說起來,咱們可是一家人呀~”東南大學給南大倒了杯清茶,說道。

“聚散不過緣分,分合也不過時勢使然,這麼多年,我已經放下了,你又何必惦念呢。”南大呷了一口茶,淡淡地說道。

“確實,分合都不過時勢,只不過,你我是分,人家可都是合。這一加一減,浮沉榮辱,判若雲泥。”“想當年,我倆在一起的時候…”

“且住,什麼叫我倆在一起的時候,這話你嫂子可不愛聽。”

“我是說,國立中央大學時期,咱們可是亞洲第一,比現在的清華北大還闊。可如今呢,小弟不才,自然辱沒了先祖的門風,只混到個985的虛名,可南兄你呢,難道你就甘心當個華東五虎,永遠屈身北大清華之下不說,有時甚至還被浙江大學壓上一頭?”

“嗯…浙大還是蠻厲害的”南大苦笑道,“你沒看見知乎上,已經開始有人問,四川大學比我如何呢?”

“呸!什麼玩意兒…浙大不就多合併了幾個雜牌學校嗎,憑什麼跟南兄相提並論。至於川大,休說是南兄,就是小弟也敢跟他爭個短長。”

“兄弟,爭那些閒名幹嘛…還是這秦淮的水光燈影,最能遣懷。”

“不過呢,”東南大學將茶杯擱在一旁,正襟危坐,嚴肅地說道:

“像川大、浙大,確實通過合併壯大了自身實力,所謂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我老早就有一個想法,你看啊,咱們同出一源,原本就是一家,校區又挨著,你文理雙絕,冠絕華夏,我則在工科上稍有些建樹,咱們要是合併,哈哈,豈不可以恢復祖上雄風,為華夏世界一流名校建設建一大功。不瞞南兄,小弟連校名都想好了,就取咱東南大學的東,您那南京大學的南,豈不美哉?”

“聽起來挺有意思的嘛,”南京大學斜倚著身子,懶懶地說道:“合併後的校名,反正都各取一個字,咱們何不取東南大學的南,南京大學的京呢?”

東大自知此事不妥,有感而發道: 南兄,不如回到過去,以中央大學為名如何?

南大:此事值得商榷……

不久,此事震驚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某部長緊急找來兩校領導約談質問,你倆丫的吃了雄心豹子膽了是吧,是舊情不忘還是打算另立中央啊。

東大,南大面面相覷。

此事,便在輿論中終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