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創新人才,大學生必須培養的8種基本能力你有嗎

大學 家庭教育 數學 文學 情商與成長 2017-06-24

情商與成長每週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籍,本週為大家推薦《唯思想不可隨波逐流》。為什麼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創新人才,大學生必須培養的8種基本能力你有嗎

鄧曦澤著

閱讀提示: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創新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這個問題,或許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想過。

你的看法是否跟很多人一樣,認為應試教育、高考制度、不良考核評價和選拔機制、大學精神的喪失等,是中國教育的主要問題?的確,這些問題都是制約因素。但是,這些是問題的全部嗎?非也。其實,上述問題主要涉及的是“如何學”和“如何考”的問題,而比之更基礎、更重要的“學什麼”和“考什麼”,卻鮮有關注。人們認為,“學什麼”、“考什麼”的問題,已經解決。其實非也。對“學什麼”、“考什麼”的規劃,還存在嚴重缺陷,且更糟糕的是,這個問題並未引起足夠重視。中國人不喜歡爭論和分歧,其實,這並不是壞事,它至少說明問題已被人們關注。最糟糕的是問題尚未被提出來,也就無所謂分歧,而問題更不可能解決。

無論是培養創新型傑出人才還是常規人才,都要進行能力訓練,而學校教育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但是,學校教育應該培養哪些能力即“學什麼”這個基礎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在各種能力中,有些能力是基本能力,應該為各個專業的學生所掌握(專業能力不是本文的討論對象)。在

如何培養創新人才?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尋找產生創新人才所需的充分條件。如果找不到充分條件(因為有些條件不是可控的,如靈感),那就尋找最接近充分條件的條件,並首先尋找必要條件。培養創新人才需要許多條件,這些條件包括社會條件與個人條件。社會條件如制度鼓勵、公正選拔等。個人條件則包括道德與知識兩大方面,而這兩大方面又由許多具體條件構成。這些個人條件也就是能力。無論多麼傑出的人才,他都必須以一些基本能力為創新的基礎。如果大學教育對基本能力缺乏合理規劃與有效訓練,就意味著無法培養創新人才。而認識到這一問題,可以使教育改革更有針對性和明確性。

以下是大學生必備的8種能力。

(1)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任何人都應該掌握的。作為大學生,他應該接受規範的語言能力訓練。一是日常語言。此項能力訓練學生準確、清楚、條理、精煉地表達一件事情與自己的看法,包括日常語言的口頭表達、書面寫作、常用文牘的寫作。二是文學語言訓練。此項能力訓練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學寫作技巧,能用文學語言創作一些簡單的作品。此項能力的實用功能是在現代生活的緊張節奏下,讓人們通過文學舒緩壓力。三是學術語言訓練。此項能力訓練學生嚴格、系統、準確、清楚、精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將理由組織為一個系統,知道寫簡單學術論文所需要的語言風格。在學術語言中,語言和心態都要冷靜,要避免日常語言和文學語言中容易出現的模糊表達。

(2)發現問題的能力。許多創新都因好問題、新問題的刺激而來。發現問題的能力包括問題意識(即對事物可疑之處充滿敏感)和對問題的表述能力(準確表述為疑問句)。發現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問題意識與每個人的直覺很相關,但它仍然是可訓練的。這種訓練主要是以具體案例(例題+練習)來訓練問題意識、發現和表述問題的能力。我們的教育不是不重視發現問題的能力,但這種重視只是口頭和口號的,很少有具體的訓練和案例。這種重視是宣傳而不是教育,也不是訓練。但是,西方的教育就很重視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在學英語時,我們經常有這樣的訓練:對句子的畫線部分提問,改為疑問句;或者給出一個文本(一段或多段),問學生該文本討論的是什麼問題,而備選項就是幾個疑問句。似乎鮮有人注意到,這是西方教育對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我們應該學習這種非常具體的訓練方式,而不是假大空。

(3)數學能力。現代數學使經驗的、特殊的論述與結論具有普遍性、嚴格性、系統性和預測性,提高了人類預測和利用世界的能力。數學的功能不僅表現在計算上,還有助於人們培養嚴格的思維。所以,不論對什麼學科,基本的數學訓練都是必要的。目前,文科生的數學訓練還需要增加一些內容、提高一些難度。

(4)邏輯推理能力。19世紀末以來,邏輯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並表現出強大功能。邏輯學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七大基礎學科之一,第一是數學,第二就是邏輯學。當代大學生只學點以三段論為主的邏輯遠遠不夠,還應該掌握一階邏輯,並掌握其他某些邏輯的基礎知識。

(5)自然語言推理能力。自然語言推理是功能強大且適用範圍廣泛的推理工具、理論建構工具和應用工具。它不但適用於專業研究,更廣泛適用於日常生活。即便在專業研究中,學者們基礎和主要的思維工具還是自然語言。自然語言推理不僅可以使人們的日常表達更嚴格、系統、準確、清楚和精煉,而且可以運用於專業研究。人們的直覺與靈感也多以自然語言為媒介顯現出來。一切數學和邏輯都可以還原為自然語言,但反之則不然。提高自然語言推理能力,可以極大提高思維的嚴格性和敏銳性。在當今,數學和邏輯已成為規範的專門學科,但由於自然語言自身的離散性和多義性,使它遠未達到規範的專門學科的程度。正因為自然語言推理有價值且薄弱,所以應當加強。

數學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自然語言推理能力,這三大推理能力包括了人的主要思維工具——符號與自然語言。掌握三種推理能力,就全面掌握了人類思維的基本推理形式。推理就是要在事物之間建立因果關係,推理能力越強,就越容易由A而知B,越容易建立理論系統,對事物的認識也就越具有普遍性、嚴格性、系統性和預測性,從而大大降低認識事物的成本或提高認識事物的收益,進而使事物更能被有效利用,為人服務。

(6)方法論訓練。任何人做任何事,不論自覺與否,總要考慮該尋找、選擇什麼方法解決問題,並要考慮方法的有效性,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有明確的方法論自覺。方法論先行於問題的解決過程(包括研究過程),方法論對了,過程和結論未必可靠;但若方法論錯了,過程和結論肯定不可靠。正確的方法論是正確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所以,對方法論的自覺有助於更迅捷、有效地找到正確的方法論,而這種自覺表現為能夠明確表述自己將要採取的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論訓練不需要單獨開設課程,可以與發現問題的能力訓練合併,開設“問題與方法”這門課程。

(7)文獻檢索能力。人們做事,都不是從頭開始,而是基於前人積累的文明成果。文獻檢索能力訓練學生如何尋找對自己有用的成果,避免從頭開始,做無用功。概言之,文獻檢索能力在於讓學生儘快知道前人在他要解決的問題上做了什麼,如何做的,有效性如何,自己應該從哪裡開始,應該拋棄或借用前人的哪些工作。有效性就是說,前人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哪些問題得到了局部解決。

(8)調查能力。確立了問題後,只有調查才能獲得相關事實、數據與初始條件,才能針對地解決問題(文獻檢索屬於間接調查)。調查能力與應用能力直接相關,對於經驗性學科尤其重要。對調查能力的培養,應分為調查方法與實際調查兩方面,後者就是通過實際調查寫一份調查報告。這裡只強調了調查能力的重要性,而沒有提及實驗能力。對於實驗能力,本文更傾向於將之作為理工科的重要專業能力。

以上八項能力構成一個能力訓練模塊。其實,在目前大學教育中,這些能力都存在,但分散在各個專業,而沒有形成一個完整模塊,從而作為所有專業的大學生都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例如,大多數專業的學生都沒有受過發現問題的能力與方法論的專門訓練,調查能力訓練也普遍不足,後者導致他們不善於有效捕獲經驗現象和發現問題。此外,理工科對文學語言、自然語言推理能力的訓練較為缺乏;文科學生則普遍缺乏數學、邏輯與自然語言推理這三大推理能力訓練。

當然,說上述八項能力是基本能力,並不意味著只有這八項才是基本能力,但是,這八項基本能力對於學習知識、進行知識生產及科學有效地解決問題都是非常基本的。掌握了這些能力,可以大大克服專業限制,拓展學生思維,既可以幫助學生科學有效地解決常規問題,也可以作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如果這些基本能力都不能有效掌握,就會在處理一些並不難處理的問題時遇到基本能力缺陷所產生的障礙,且構成創造性人才培養的障礙。

訓練這些基本能力大約需要25個學分,但這不意味著需要增加25個學分的課程。因為有些能力訓練已有規劃,如數學、大學語文,而有些能力訓練也不需另增設課程。例如,語言能力訓練仍可以放在大學語文中進行,大學語文原來的許多內容都可以沿用,只不過訓練重點有所轉移,應加強語言能力的訓練;調查能力的訓練也不需要增加學分,仍在社會調查這門課程完成,但需要提高專業性;文獻檢索能力本來各專業都有涉及,但也需要提高專門性。大多數專業非常需要增設的課程是邏輯學、自然語言邏輯、問題與方法這三門。而對於沒有開設數學或開設了數學但過於簡單的某些專業,則還需要增設數學或增加數學的內容。同時,還有一些課程可以精簡。所以,訓練這些基本能力,大體不用增學分總量。

雖然本文主要考察大學階段的基本能力訓練,但並不意味著這些基本能力要從大學才開始訓練。實際上,其初級部分應下貫到中小學,進行專門訓練,並體現在高考中,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優化國民的知識結構,提升其思維層次和基本技能。

當然,無論是培養創新人才還是常規人才,僅僅強調基本能力訓練是遠遠不夠的,但沒有完整的基本能力訓練卻是嚴重缺陷。由於基本能力訓練的缺乏,許多人的發展都受到嚴重製約。既然當前大學教育(及中小學教育)對基本能力還缺乏某些必要訓練,那麼,教育改革就應對症下藥,明確、具體地針對基本能力訓練作改進,這不失為漸進地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

我們這個時代,出於前所未有的大轉型時期。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教育方式,都跟傳統大為不同。從國外反饋的信息看,尤其是從海外華人學者反饋的信息看,我們所接受的教育跟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們跟接受過世界先進教育的人競爭,可能很快就會落敗。如果我們的教育實現轉型和升級,我們也很容易被下一代淘汰。雖然這對國家民族是幸事,對個體來說卻是悲哀。為了更好地勝出或避免被過快淘汰,我們需要自我訓練,提高自己。而改善基本能力訓練,可以極大地開闊你的視野,提高你發現問題的敏銳度和思維的嚴謹性。這不但對你的專業有很大幫助,並且對創業、生活都有很大幫助。

同時,你對自己的改變,也是對下一代的改變。我們不但要有為自己而學習的理念,還要有為下一代而學習的理念。不管你是否已為人父母,樹立為下一代讀書的理念都是很重要的。由於我們這個時代處於大轉型時期,並且學校教育並不如意,所以,你可以向你的孩子傳播先進理念,對他進行啟蒙。你不需要對孩子講高深的東西,關鍵是要在某些方面給予啟蒙,打開思維的窗戶。譬如,如何提問,小學三年級就可以進行訓練。再如,有些初步的思維訓練,在小學也可以進行。在美國,小學三四年級就進行科學思維和方法論訓練。破殼是最難的。為孩子打開那些思維之窗後,他就可以形成相關意識,比較容易自我學習、提高,直至超越我們。我們被下一代超越,是我們的幸運。這樣,我們的基因才會越來越強大,並加速強大。

本文摘自《唯思想不可隨波逐流》(鄧曦澤著,東方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你需要培養哪些基本能力》內容有刪減。)

本文編輯:十六

關鍵詞標籤: 家庭 教育 成長

購書鏈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