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誤導了寒門“貴子”

是誰誤導了寒門“貴子”

同事的孩子金榜題名的時候,她請假請客,外加旅遊,反正是所有高考後的親子模式她都做了一個完整。這不又要開學了,她們一家人準備再請幾天假親自開車送孩子去上大學。在這之前,她已經找我好幾次,因為她要借支工資為孩子買包買IPad,就只差沒送孩子去整容了。開學之前為孩子適當的買一些學習和生活用品無可非厚,但這位同事,感覺就是爆發了,帶著孩子逛專賣店,什麼當下流行的,時尚的,好的,她都為孩子準備買下來。讓我都有點晃忽,一向省吃簡用,不喜參加集體出遊,聚餐的人怎麼一下子出手這麼闊綽?她是豪門嗎?不,是確確實實,真真的寒門啊。

最可悲的教育,就是父母拼盡全力給孩子的所有,在孩子看來也只是將就。因為關係到位吧,在她們出發之前,我去相送。發覺孩子一身名牌,可也卻一直沉著個臉。同事小聲給我嘀咕,她要買的一款耳機,實在太貴,同事考慮到近來兩三個月的用度已經完完全全超支負荷,沒敢完全滿足她的要求,就讓孩子興致這樣了。盡使見了熟識的阿姨,也難得招呼。我不禁嘆惜!她的父母兩人加起來每月工資也不過一萬,為了孩子上學,考試,夫妻二人可謂拼盡所有,擔在孩子眼裡也不過如此。

是誰誤導了寒門“貴子”

我們七零後這一代人,大多也是吃過苦,受過窮的人。想當初我們上大學,幾乎都是成群結隊,或獨自遠行,誰又拿了多少值錢的東西在身上。我清楚的記得我有位同行去上大學的校友,坐火車硬座去大學報到的時候,兩支腳腫得路都無法走了,還是自已辦完了所有的入學手續和行李安放。那個時候,很少看見有家長送孩子上大學。為什麼現在我們家長在孩子面前就要竭盡所能給孩子最貴最好的教育和生活?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富養“。可是真正的富養並不是滿足孩子的所有物質要求,而是富在養精神,見識和自我的修養。

同事送孩子回來幾天,我總聽她在給孩子打電話,囑咐孩子這樣那樣,然後再一臉鬱悶的掛掉電話。當有另外同事問她孩子送走了,你孩子真行,考那麼一個好學校時,她又喜不自禁。這種虛榮心的滿足已經貫穿家長群中的很多人。她讓我想到了一個新聞裡所說,一個為生活奔波半輩子的賣菜的老奶奶,為了請孫子吃飯,特意選了一個好的店子,可是吃飯期間,孩子一直忙於打遊戲,而讓滿臉熱情的奶奶很尷尬。

是誰誤導了寒門“貴子”

我覺的所有這些,都不是愛孩子的最好教育,做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體貼父母的不易,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付出改變不如意的現狀。而不是歇盡所能,拼盡所有,去滿足孩子追求詩和遠方,父母卻在苟且的工作煎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