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大學 鄧稼先 趙忠堯 氫彈 原子彈 夜狼文史工作室 2018-11-27

鄧稼先這個名字,大家都熟悉。

簡單的說,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發明的大功臣。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鄧稼先】

他的貢獻和榮譽——

人們都知道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他的一生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上世紀祖國最艱苦的歲月裡,鄧稼先默默無聞的始終活躍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著中國的不少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1982年,鄧稼先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又有兩次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雖然他在1986年不幸逝世,但祖國沒有忘記他的豐功偉績,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後人稱為“兩彈元勳”。

他去美國留學——

1941年夏,高中畢業的鄧稼先考入了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考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攻讀理論物理。他是一位學霸級留學生,僅用一年多時間修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被譽為“娃娃博士”。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鄧稼先的博士照】

當時新中國剛成立,國家需要人才,他拿到學位後的第9天,便啟程回國。在這短短9天中,既有其導師真誠挽留,也有美國官方阻撓,可這一切都沒有讓他停下歸國的腳步。

他回國為祖國做出重大貢獻——

沒有豪言壯語,有的是為祖國奉獻的實際行動和滿腔熱忱。鄧稼先在34歲時調入二機部剛成立的核武器研究所,從此隱姓埋名為國家的核武器事業傾盡畢生心血。1964年10月16日,當羅布泊的戈壁荒漠上升騰起中國人都熟悉的那一朵巨大蘑菇雲時,當時沒有多歲人知道簽署原子彈總體計劃書的正是這位年僅39歲的國士一般的人物(鄧稼先擔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研製的理論設計工作)。

【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位成功的中國科學家,他是怎樣煉成的呢

他祖上家學源遠流長——

鄧稼先能夠成為一位偉大的中國科學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賦,還跟他的家庭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首先,是他的祖上鄧石如(1743—1805),安徽懷寧人,年輕時就很努力學習和做事,經過刻苦鑽研,鄧石如在歷史上留下較大名聲,他被譽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

他父親以及父親的同事和小夥伴——

正因為家學深厚,出身於翰墨世家,所以,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1892年到1973年),字叔存,在民國時期已經是一位傑出的美學家,而且是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之一。他與同時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享有“南宗北鄧”之美譽,在我國現代美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鄧以蟄曾經是當時的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哲學系的教授。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鄧以蟄】

也許冥冥之中有什麼淵源,鄧以蟄與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是多年之交。後來,楊武之的兒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鄧以蟄的兒子如果不是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在美國獲取諾獎應該是有可能的,即便沒有獲取諾獎,但他在理科方面的貢獻也是驚世駭俗的。

鄧以蟄四個子女,鄧稼先排行第三,鄧稼先出生8個月以後,隨母親和兩個姐姐來到北平(即北京);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讀至高一(因抗日戰爭,崇德中學在1939年停辦)。這三年,他在英文、數學、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崇德中學,與高他兩班的楊振寧成為好友。

他的基礎教育是在國內——

七七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軍進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華都撤向南方,鄧以蟄身患肺病,全家滯留下來。1940年5月,鄧稼先未讀完高二,途徑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達昆明,在昆明升學補習班學習。9月,進入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讀高中三年級至畢業。

1941年,鄧稼先進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成立於抗戰極端困難時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併而成),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以良好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抗日戰爭勝利時,他拿到了畢業證書。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老照片:國立西南聯大】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京大學教職工聯合會主席。之後,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滿懷著一腔報國的熱情,他毫不猶豫的乘坐“威爾遜總統號”遠洋船,重返祖國的懷抱……

他的核物理方面的啟蒙老師是趙忠堯——

趙忠堯是新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趙忠堯院士】

1931年,趙忠堯學成回國後到清華大學擔任物理系教授。趙忠堯開設了中國首個核物理課程,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趙忠堯與他的老師葉企孫一起,啟迪並培養了後來為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才,其中就有鄧稼先和楊振寧以及李政道等。

鄧稼先的妻子,是一位知名女高知、教授、博導——

她的名字:許鹿希。

1928年8月生於上海,1953 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之後留校在解剖學教研室任教,先後被聘為講師、副教授、教授,是北京醫科大學較早確認的博士生指導教師之一,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成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因工作突出曾經當選為九屆政協委員。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老照片:鄧稼先一家四口】

鄧稼先的岳父,早年研究放射性物理學學者、新中國著名人物——

許德珩(1890~1990),原名許礎,字楚生,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愛國人士、政治活動家、教育家、學者,九三學社創始人和傑出領導者。早年參加毛澤東發起組織的新民學會,青年時代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時是著名學生領袖,起草《五四宣言》。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畢業於里昂大學,後入巴黎大學,師從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學,1925年與勞君展結婚。1927年回國,曾任武漢第四中山大學教授、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祕書長、代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水產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許德珩副委員長】

鄧稼先的岳母,早年著名社會活動家、研究放射性物理學學者、教授——

勞君展女士,湖南省長沙人,五四運動期間,任長沙學聯宣傳部長,創辦《女界鍾》雜誌,加入毛澤東創建的新民學會。1919年秋考入上海東南大學。同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入里昂大學專攻數學,算是一位女學霸。1926年畢業於巴黎大學。與許德珩結婚之後,曾經工作於居里夫人的鐳研究所,成為其親密助手。建國後,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教育部參事,九三學社第二屆中央理事、第三至五屆中央常委、北京市分社副主任委員。是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著有《微積分教程》。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許德珩與勞君展年輕時合影】

鄧稼先的姐夫,光譜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等高校教授——

鄭華熾教授,新中國的一位難得的科學家。1903-1990。出生地廣東省中山縣,畢業於南開大學。是一位光譜學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國利用光譜學探討物質結構的先驅者之一。對紅外吸收光譜和紫外吸收光譜,尤其對同位素效應的研究,成效卓著。執教50餘年,曾任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教授,為培養我國的科技人才做出了貢獻。

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家子都是有了不起的風雲人物

【鄭華熾教授】

結束語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學校,也離不開家庭和社會。

同時,親近的人對每個人的成長,應該有著極大鼓勵、鞭策和影響作用。

這正是“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的道理。

當然,一個人的成才、對社會做出貢獻,更離不開祖國召喚和時代的需求。

這也是“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相互作用的辯證道理。

21世紀的人才成長,同樣需要——

學校、家庭和社會綜合培養,同時需要祖國召喚和時代需求!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懸疑大師/文(原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