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卻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大學 西安交大 建築 交通 西部網 西部網 2017-10-12

作為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卻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前言 | Preface

從城市意義的視角, 西安許多學府已是城市的文化景觀。好不誇張的說,西安的美,有一半就是來自大學。

換個角度來說,若西安沒有這麼多的大學,它會是怎樣?除了“古董”建築之外,近百年來改變西安城貌的,就是大學裡的建築和鬱鬱蔥蔥的校園。不過,作為全國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竟然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西安的美一半來自大學 | University】

大學,西安最重要的文化地標,是古都文化內涵和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西安一般的美,就來自大學。

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用“123456”介紹西安時,這樣說:“西安有65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120多萬人,每年畢業生近30萬人。”高等教育規模,在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武漢。大學,給西安這座古都帶來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和智力資源,也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科科研、教育的核心力量。

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作為擁有高等學府最多的城市,西安尚沒有一個以大學命名的地鐵站——這個不太尋常。

作為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卻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所以,我們就花費了一些功夫,統計了中國高校最多五個城市的地鐵站名。整體來說,大學入地鐵站名的情況補充如下:

南京的比例最高,達到九個,佔比約為7%;北京和上海這兩座超級都市,目前開通地鐵站點超過了三百多個,入地鐵站名分別為五個和三個,佔比大概為0.8-1%。在這裡面,西安佔比為“0”——一個都沒有。若算上2018年要開通的地鐵四號線,西安地鐵站點將達到100個左右,依舊是〇。

作為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卻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其實,從西安地鐵的識別符號來看,無論是地鐵LOGO的設計,還是書法體字的運用,都頗為讓人眼前一亮。

地名,是城市一張活生生的名片。未來,地鐵將成為特大城市最主流的交通工具,它的影響和傳播層面無以復加。也就是說,地鐵站名不僅要給乘客提供方位指示,同時還肩負一個重要的使命:宣傳這個城市的文化、歷史、地標和傳統。

所以,拋開“鳳城1-12路”和“高新1-6路”這些地名的梗。西安地鐵站名,是否可以為大學留下一些印記?

【我們的一些建議 | University】

目前,西安已形成“開通三條線(1、2、3號線)、在建三個項目(4號線、5號線一期、6號線一期)、開工三個項目(6號線二期、9號線<臨潼線>、1號線二期)”的建設格局。

未來,西安規劃有二十餘條地鐵。這意味著,未來西安將擁有三百多公里、三百多個站點的地鐵。如果今日再不加以考慮大學入站名,高校雲集的西安,很有可能“掛零”(目前,規劃中只有七號線郵電學院站和臨潼線的大學城站)

由於地鐵二號線穿越中軸線,沿途大學悉數未入站名。這裡,我們來看看地鐵五號線——這條備受關注的路線:

作為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卻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首先,它是西安最長“上天入地”的地鐵,達八站;第二,總長度45.37公里,換乘站多達十二個,最多換乘線路之一。第三,因穿越友誼路法桐大道,成為爭議最大的路線。

這條地鐵,還穿越了西安三座著名的百年學府: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可是,地鐵站點上沒有它們的名字:“和平村-阿房宮-西窯頭-漢城南路-新桃園-高新四路-勞動南路-邊家村-黃雁村-南稍門-文藝路-李家村-太乙路-興慶路-青龍寺-岳家寨-榮家寨-長鳴路-月登閣-三殿村-紡織城火車站”

當然,這條線路上,還相當多村落的站名:和平村、西窯頭、邊家村、黃雁村、李家村、岳家寨、榮家寨、三殿村……

安遠、永寧,寓意深遠而美好

作為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卻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作為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卻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那麼,如果我們能夠及時認識到大學對這座城市的重要性,站在歷史和文化的角度,著眼於西安的長遠發展和構建科教文之城的目標,在對地鐵站命名過程中,多考慮將途徑大學的地鐵站儘可能以大學入名,同時形成一個命名原則,從而體現西安對大學的重視、對文化的重視。

我們不希望,西安的地鐵名中,有著全國佔比最高以“村、寨、莊”入名的現狀……

作為擁有最多高校的城市之一,西安卻沒有一座地鐵站為它命名

是的,十三朝的古都, “在西安要輕輕地走路,一不小心,將驚動一位帝王的夢。” 可是,城市又從來都是包羅萬象的。

西安很多地名,講起來都有很多的故事。城市,又是歷史和發展的疊加的過程。這中間,地名既有千年的傳承,也有不斷的演變……從名字中,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抱負、信念、嚮往和追求,它不僅僅只是地鐵站名。

文=聶海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