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科交會資源加快推進技術轉移

大學 經濟 清華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惠東發佈 2017-07-16

23日,首屆科交會的分會場活動“中國高校技術轉移聯盟年會”在惠州市會展中心舉行。現場,多位權威專家學者組成最強大咖陣容,共同探討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機制和新路徑。

當日上午,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在致辭中說,當前的惠州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黃金期”、跨越發展的“關鍵期”,正在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奮力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為廣東實現“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目標多作貢獻。要實現上述目標任務,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是最基本的要素,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驅動發展是最有力的支撐。此次中國高校技術轉移聯盟在惠州召開年會,為惠州全面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提供“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難得機遇。希望聯盟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科技優勢,積極與惠州企業深入交流、對接合作,努力實現科技成果的經濟社會價值,促進更多科研成果在惠州落地生根、發揮效益。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在致辭中說,中國高校技術轉移聯盟成立於2016年10月,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00餘家設在高校的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為主組建,為地方、企業和學校的對接、發展提供服務。在下來的工作中,希望高校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建立完善高校內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立良好的產學研生態,積極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體系,為支撐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有效成果。

高校在國家科研中扮演著何種角色?教育部科學技術司高新技術處處長張建華指出,中國科技創新主要由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研發機構三支隊伍構成。其中,高校既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是知識創新體系的主體,同時高校又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擁有者,是產業和企業技術創新的源泉。高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不但可以提高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聲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和服務,還能獲得合理回報,架起與企業連接的橋樑。

北京化工大學原副校長、中國高校技術轉移聯盟理事長陳冬生表示,過去一年聯盟在產學研對接方面發揮了顯著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方面仍然存在著科研成果所有權不明晰、初期融資困難、與資本市場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

陳冬生希望,接下來,聯盟繼續助推科技教育,協助搭建更多區域合作平臺和科技產業的孵化平臺。再則,聯盟將依託科交會及其廣泛資源,繼續積極發揮樑紐帶作用,成為政府、企業、高校聯繫的重要渠道,有效促進人才、科技、資本等創新要素流動。

按照工作計劃,聯盟將建立高校所轄技術轉移中心的問卷調查數據庫,以便了解各高校技術轉移中心所存在的共性問題,為高校產學研發展提供策略上的建議。

此外,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趙輝在現場介紹“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的情況,並詳解系統填報細則及注意事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