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數據之源,上海能否成為中國大數據之都?

大數據 雲計算 經濟 基金 趣味科技 2017-04-06

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上海擁有2400萬實有人口數據、190萬戶法人單位數據、1.5萬條政府數據資源目錄、21萬個數據項、3900萬就診人群健康檔案、4800萬張交通卡、每天30GB交通流量數據、亞洲第二的證券交易額、世界第一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最大的醫聯數據共享系統……

不僅如此,在國家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中,上海在智能終端普及、光纖發展、寬帶速率、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等指標上也多次位列全國第一。正是以上種種,讓上海在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上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匯聚數據之源,上海能否成為中國大數據之都?

在大數據的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上海認定的唯一一個大數據產業基地,上海市北高新園區以其國家級大數據示範應用綜合試驗區的特殊身份,受到了國內大數據產業相關人士的格外關注。那麼近年來上海在大數據發展方面進行了哪些佈局?市北高新園區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又開展了哪些工作?大數據產業的市場前景如何?上海會成為未來的中國大數據之都嗎?圍繞著以上種種問題,趣味科技記者對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芹羽女士進行了採訪。

作為上海大數據產業基地的負責人,劉芹羽在工作中積極推動了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浪潮雲服務總部等一批雲計算大數據領域龍頭企業在大數據產業基地的先後落地。與此同時,她還圍繞上海市大數據發展總體規劃,按照“五位一體”的大數據產業鏈生態發展佈局,積極打造“交易機構+產業基金+創新基地+發展聯盟+研究中心”的產業生態系統。

隨著上海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進入實質階段,劉芹羽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匯聚大數據企業、技術、人才、資金等各類要素的過程中,盡最大可能發揮產業基地的基礎支撐作用。從“海納百川”中得到啟發,劉芹羽和同事們認為,大數據並不單純是數據的歸集,而是有著自己的源頭、系統性和完整性,因此將“匯聚數據之源,讓力量由此而起”作為了自己的理念。

匯聚數據之源,上海能否成為中國大數據之都?

劉芹羽透露,在為基地構建大數據產業發展生態圈的過程中,主要圍繞的是以下六大核心要素:

一、產業載體。產業載體是大數據企業最終的物理承載空間,而園區內由老工業區轉型遺留下的工業廠房承重能力高、電力設備和光纖設備配套齊全,因而在改建數據中心、佈局雲計算大數據產業時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園區也順勢提出了“載體定製化”的理念,以量身定製的硬件設施和空間佈局,來匹配雲計算和大數據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二、龍頭企業。在定位上,園區通過引入具備雲計算、大數據領先技術,擁有行業數據資源、數據挖掘能力及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不斷夯實基地的產業鏈基礎,並形成集聚態勢。這一方面是為了實現科研力量在園區的集聚,支持龍頭企業積極承接國家部委有關大數據的重點任務;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促進龍頭企業對數據資源、先進技術的開放共享,鼓勵小微企業的技術和模式創新,形成“以大帶小”的良性循環。截至目前為止,園區已經吸引了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浪潮集團雲計算服務總部、華院數據、金棕櫚、晶贊科技、科眾恆盛、數據港等一大批優秀企業落戶。

三、智力資源。作為新興產業,大數據迫切需要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智力資源進行產學研聯動,以提供突破關鍵技術和解決方案。為此上海成立了市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園區也與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上海交大健康產業研究院、斯坦福大學等科研院所在前瞻研究、科研項目、專業人才等多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探討,希望可以以此彙集大數據領域的監管機構、企業、行業專家等各方力量和數據資源,探索行業大數據相關標準制定和交易規則等方面的先行先試,促進上海大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未來園區還將與更多院校、科研機構對接並建設“大數據學院”,為大數據企業輸送專業對口人才。

四、行業組織。上海大數據聯盟目前已擁有超過500家註冊會員,並形成了“魔方”大數據系列活動品牌。園區利用聯盟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作用,依託聯盟的影響力整合資源,先後主辦或協辦了上海(靜安)國際大數據論壇、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創新應用論壇、中國首個專業化AI大賽BOT大賽、上海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SODA)及其系列賽事、2016中國(上海)大數據產業創新峰會等大型論壇賽事,以及大數據產業京滬合作發展沙龍、四新經濟主題沙龍“大數據專場”、魔方大數據系列論壇等多場活動,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五、產業基金。依託以雲計算、大數據為特色的國家級專業孵化器,園區內形成了從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的全生命週期大數據孵化體系,並且正在與社會資本共同發起成立大數據領域的產業基金,構建覆蓋企業不同生命週期需求的投資體系,形成“孵化+融資”、“基金+基地”的服務優勢,為大數據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資本支持。

六、政策突破。上海“五個中心”和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為數據分析和利用提供了廣泛的市場,以及更加優越和寬容的政策環境。園區將利用好優越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在政策突破方面做好文章。圍繞產業基地的發展,靜安區政府將設立1億元的專項資金和2億元的政府引導基金,從大數據產業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品牌建設、企業發展、示範項目、人才培養等七個方面,共計十八條措施,給予配套支持。園區也聘請了專業的市場顧問,及時掌握大數據行業的市場信息,與政府聯動,積極爭取數據開放、人才引進、資質審批等方面政策在基地的突破和先行先試,讓園區成為上海大數據產業發展核心資源的集聚地和政策的聚焦地。

匯聚數據之源,上海能否成為中國大數據之都?

劉芹羽還表示,2017年為了全力打造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上海還將重點推進實施“七大工程”:

1、利用大數據應用,創新自貿區市場主體服務和事中事後動態監管,實施服務監管提升工程;

2、聚焦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交易流通,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實施創新創業突破工程;

3、推動城市安全、環境監測、食藥品安全等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提升城市管理和市場監管水平,實施社會治理創新工程;

4、實現大數據在醫療、教育、交通、旅遊、就業等領域的應用支撐,實施民生服務保障工程;

5、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實現跨領域、跨行業的數據融合和協同創新,實施數據驅動融合工程;

6、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能力的產品研發和應用服務型企業,形成一批垂直領域大數據應用解決方案,成立一批大數據開放創新中心,支持一批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實施產業集聚發展工程;

7、加強長三角區域和長江經濟帶的大數據合作,推動大數據產業優勢佈局和聯動發展,實施開放合作協同工程。

“在上海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園區將發揮大數據產業基地在引領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作用。”劉芹羽說道,“我們相信,上海會成為未來的中國大數據之都,而市北高新園區則將成為‘數據之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