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時代,大數據和新技術將賦能供應鏈升級

新零售時代,大數據和新技術將賦能供應鏈升級,由消費者定義業務能力和數字技術,基於數據賦能全域商業獲取長續競爭優勢,通過場景、互動、連接、體驗來提高品牌黏性,創造新客群、新需求和新服務。

阿里京東都在強調數據,作為平臺的雙方想要拿到數據最重要的就是連接更多品牌方,將對方線上和線下數據直接收入囊中。

唯一能確定的是,大數據恰恰是做新零售的核心法寶。

零售業態雖然一直在變化,但其不變的本質才是我們在戰略層面需要去關注的。關注效率與體驗的優化,尋求科技的賦能,是大家最需要關注的東西。

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計劃,計劃與計劃之間都是相互關聯、密切配合的。這種關聯有可能是不同層級的,有上一層計劃才會有下一層計劃,例如財務計劃和銷售計劃;也有可能是同層級的,例如需求計劃和供應計劃。

新零售時代,大數據和新技術將賦能供應鏈升級

無視這種關聯性,將導致計劃之間缺乏協調、計劃數字之間產生矛盾。因此,我們需要清晰地構建計劃之間的關聯性,將一個個獨立的計劃有機地串起來。

在這些相互關聯的計劃之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兩個主要的協同計劃,它是我們內外協同的主線。一個是內部協同計劃,例如S&OP;另一個是外部協同計劃,例如CPFR、MD、CPR、DSD等。通過內外協同計劃,我們可以把前述計劃串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唯一的共識計劃數據,並讓信息在這個有機體裡順暢地流動。

其次,需要構建計劃之間的“轉換器”

每個計劃職能都有其對應的輸入和輸出,這些輸入和輸出就好比我們架設的自來水管道,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有的粗有的細,有的需要過濾,有的可以直接飲用。為了更好的適配各種類型的計劃模塊,作為計劃管理者我們需要搭設連接計劃的“轉換器”。

如果我們只是底層計劃的管理者,更側重於執行而不是協同,那麼我們通常只需要把連接上下游的“轉換器”搭建好即可。但是,如果我們是負責高階計劃或協同計劃的管理者,則需要對全鏈路的計劃設置“轉換器”,與相關計劃管理者確定好計劃拆解、轉換和合並的邏輯,並盡最大可能通過IT系統將其固化下來,以減少協同計劃的工作量。

新零售時代,大數據和新技術將賦能供應鏈升級

另外,這個計劃數字的轉換過程也會被運用在計劃和預測的“what-if”假設分析中。例如,假設本月會有五千萬的銷售額,將其拆解到配送計劃,本月則會有約十萬單的配送量,運力恰好能滿足;拆解到倉儲計劃,會有約三萬平的倉容需求,會有爆倉風險;拆解到生產計劃,需要生產三十萬個產品,需要補充招聘兩百個作業員……經過模擬,我們得出結論,因為投入成本過高導致無法取得盈虧平衡,我們需要將銷售目標下調至四千萬,重新拆解模擬計算一遍,以確保利潤目標的達成。

這種通過反覆計算和驗證的過程就是“what-if”的假設分析,在計劃管理中十分常見。如果沒有前述的“連接器”和“轉換器”,整個過程就好比盲人摸象,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運算的結果與實際情況會有很大的偏差。

最後,需要構建計劃之間的“調節器”

計劃和預測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哪怕是擁有最先進算法的軟件,或是最有經驗的計劃員,都不可能用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連接器”和“轉換器”來面對所有的計劃場景。因此,我們需要搭建計劃的“調節器”。

計劃的調節器,是通過實時的數據監控,對計劃執行的效果進行轉換、彙總、分析、調整和重新分拆。

不同的計劃模塊有彼此不同的計劃顆粒度和計量單位,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局部的偏差可能會對全局造成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前述的連接器和轉換器進行轉換和彙總。並在不同的計劃層級上對差異部分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總體計劃進行調整,重新分解分拆傳遞到各個模塊進行執行。

新零售時代,大數據和新技術將賦能供應鏈升級

優秀的“調節器”具備實時監控、週期調整的能力。實時監控確保了對計劃執行效果的掌控,而週期性調整避免了頻繁變動對計劃體系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衝擊,能夠將計劃本身所產生的波動降到最低。

計劃工作是供應鏈管理中最複雜、最細緻也是最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之一,在數字的分分合合中,確保數字的一致性、計劃的準確性、供應鏈的協調性、計劃變動的靈活性,對計劃體系和計劃管理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唯有通過構建合適的“連接器”、“轉換器”和“調節器”,才能將供應鏈上紛繁複雜的計劃模塊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最終讓所有人都能夠以各自不同的視角面對整齊劃一的計劃體系。

數據行業一直秉承著一個理念:在“假設數據都是可獲取的”基礎上,思考問題。隨著整個社會數據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以及人與物之間的高度互聯,以前很多信息的盲點被快速解開。由不同領域積累下的數據形成的“大數據”漸露端倪,這其實是一個數據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一“大數據”具有無限潛能,足以讓人工智能催生各種智能場景,這只是零售的一個開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