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聰藝:紙包裝老牌企業“新掌門”的創新之路

大數據 物聯網 金融 財經 杭州網 2017-05-15
方聰藝:紙包裝老牌企業“新掌門”的創新之路

方聰藝 勝達集團總裁

中國包裝看浙江、浙江包裝看杭州、杭州包裝看蕭山。在蕭山,坐落著中國包裝領域的龍頭企業—浙江大勝達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勝達集團旗下核心產業)。“勝是高山不化千年雪,達為源泉長流百條溪”這正是滋養大勝達包裝成長的精神源泉。如今,這家以“十四把榔頭”起家的老牌企業已經傳承至第二代。

從最基層銷售員開始一路歷練至集團總裁。勝達集團新“掌門人”方聰藝說;“成功或許需要機遇,但更關鍵的是用心與專注”。豪爽又不失溫婉的方聰藝正以“創新、創效、創未來”理念與氣魄為這家傳統制造企業帶來新希望、新夢想。兩化融合、物聯網、“互聯網+”……象徵傳承的金鑰匙正在開啟勝達更精彩的未來。

記者:在一些人的觀念中,家族企業的繼承者一進公司勢必身居高位。據我所知,勝達集團是你父親一手創辦的。但你在公司的歷練確是從基層崗位做起,可以談談歷練過程中有哪些收穫嗎?

方聰藝:我畢業後並沒有直接來勝達集團,而是在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工作。後來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需要大批的有識之士的加入,所以我選擇“回家”,助力家族事業發展。小時候父母忙於公司的業務,放學之後我往往都是直接到工廠來。公司對我來說就像是我第二個家,它陪伴著我逐漸長大,我也看著公司一步步壯大起來。所以真的進入集團工作時,我並沒有疏離陌生的感覺。而唯一需要適應的大概就是工作角色的不斷轉換。

正如你所說,剛進勝達的時候,我是從最基層的工作開始做起的,在多個崗位上都磨鍊過。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銷售崗位對我的淬鍊。很多過程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銷售工作要面對性格迥異的客戶,與他們的周旋與交道,雖然辛苦但我卻學到了很多校園之外的商業經驗。

2000年初,一批外資、臺資企業在蕭山經濟開發區乃至杭州地區做得風生水起。其中不少公司的包裝都是我們提供的,而我就承擔著業務溝通的橋樑作用。初出茅廬的我,也經歷了挫折、苦悶,但現在回想起來,這正是我成長的難得養分。在與一些國際化大公司的業務交往中,我也看到了我們與人家的差距,在做業務的同時,我其實也在不斷向他們學習先進的經營理念以及管理經驗。

記者:方總,聽說2013年你和哥哥正式繼承勝達集團時,你們的父親還為你們準備了特別的傳承儀式。我想這對你而言應該是終身難忘的一段經歷吧,可以談談其中的細節嗎?

方聰藝:是的,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傳承儀式。我清楚記得那天是2013年的1月28日。傳承大會的具體內容其實父親是瞞著我和哥哥準備的,直到現場儀式開始我們才真正知曉。父親為我們分別準備了頗具深意的傳承物:哥哥方能斌繼任董事局主席,得到的是金印章,象徵著權利的傳承;嫂子沈蕾成為監事局主席,交給她的是象徵傳承監督的金尺子;繼承總裁位子的我得到的則是一把金鑰匙,父親給我這把鑰匙,是希望我能用鑰匙為企業開啟全新的未來。我真的很感謝父親精心為我們準備的驚喜。我想父親舉辦這場儀式感很強的傳承大會的目的,不僅只是完成職位的交接,更是企業文化、精神的傳承。

記者:開啟未來的金鑰匙,這真的非常形象呢。方總可以聊聊繼任為集團“掌門人”後,為這個老牌企業帶來的新舉措嗎?

方聰藝:“實幹興企,創新強企,金融助企”是我們集團的發展戰略。紙包裝產業是我們的起家產業,隨著產業快速強大後,公司也走上多元化發展的集團化經營之路。新一屆的勝達集團決策層,通過縝密分析規劃,決定將紙包裝產業的發展,定義為集團發展的核心工作。因此這兩年我們企業重點所做的工作就是打造“精品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工廠、綠色工廠);全力推進兩化融合和物聯網的建設工作。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級政府支持:公司在獲得“浙江省兩化深度融合智能製造專項計劃示範項目”的同時又被國家工信部確定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其實我們早在2013年就已著手兩化融合工作。一方面是當地政府對我們有這方面的要求,也經常會做一些培訓與引導;另一方面,作為行業標杆,我們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也在不斷朝智能化、智慧化工廠方向邁進。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大勝達首先將“機器換人”確立為企業的主要任務之一,每年都會對原有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從大數據到互聯網+,從工業4.0到數字化工廠。我們正在謀篇規劃。2015年公司攜手中國最大的眾包服務交易平臺——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組建了杭州八戒印刷包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旨在探索製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之路,打通線上與線下資源的優化整合。

從父輩手上傳承事業,對我們兄妹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我們不否認企業能走多遠取決於領導力。我將與四千勝達人一道,去實現我們的勝達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