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節、地官節,民俗稱之為“七月半”, “七月半”其實最早原本是古代人民祭祀先祖的節日。

中元節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農事豐收時祭和祖先崇拜。

"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節、地官節,民俗稱之為“七月半”, “七月半”其實最早原本是古代人民祭祀先祖的節日。

中元節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農事豐收時祭和祖先崇拜。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在古代,七月是民間初秋,此時農作物成熟,,民間要祭祀先祖,用新收穫的稻米等祭供,把時令果木先上供給祖先,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向祖先報告秋成,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節、地官節,民俗稱之為“七月半”, “七月半”其實最早原本是古代人民祭祀先祖的節日。

中元節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農事豐收時祭和祖先崇拜。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在古代,七月是民間初秋,此時農作物成熟,,民間要祭祀先祖,用新收穫的稻米等祭供,把時令果木先上供給祖先,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向祖先報告秋成,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古代的祖先崇拜是祭祖行為的來源。

《史記.禮書》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祭祀祖先是因為古人相信,血濃於水血脈相連,先祖後代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祖先雖然已經變成了鬼神,但靈魂可以降福禍於子孫,於是他們虔誠地祭祀祖先,以求祖先的福佑。

"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節、地官節,民俗稱之為“七月半”, “七月半”其實最早原本是古代人民祭祀先祖的節日。

中元節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農事豐收時祭和祖先崇拜。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在古代,七月是民間初秋,此時農作物成熟,,民間要祭祀先祖,用新收穫的稻米等祭供,把時令果木先上供給祖先,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向祖先報告秋成,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古代的祖先崇拜是祭祖行為的來源。

《史記.禮書》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祭祀祖先是因為古人相信,血濃於水血脈相連,先祖後代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祖先雖然已經變成了鬼神,但靈魂可以降福禍於子孫,於是他們虔誠地祭祀祖先,以求祖先的福佑。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所以,在古代,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祈福。

七月半的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道教的說法。

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唐代之時,國姓為李,自認為老子李耳的後代,推崇道教,故而道家在唐代十分興盛,而道教的中元節也開始興盛開來,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沿用到今天。

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節、地官節,民俗稱之為“七月半”, “七月半”其實最早原本是古代人民祭祀先祖的節日。

中元節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農事豐收時祭和祖先崇拜。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在古代,七月是民間初秋,此時農作物成熟,,民間要祭祀先祖,用新收穫的稻米等祭供,把時令果木先上供給祖先,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向祖先報告秋成,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古代的祖先崇拜是祭祖行為的來源。

《史記.禮書》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祭祀祖先是因為古人相信,血濃於水血脈相連,先祖後代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祖先雖然已經變成了鬼神,但靈魂可以降福禍於子孫,於是他們虔誠地祭祀祖先,以求祖先的福佑。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所以,在古代,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祈福。

七月半的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道教的說法。

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唐代之時,國姓為李,自認為老子李耳的後代,推崇道教,故而道家在唐代十分興盛,而道教的中元節也開始興盛開來,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沿用到今天。

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古人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祭祀,祭祀文化在中華大地是源遠流長,融合了道教、佛教、民俗三種文化,其影響十分深遠。可以說,現在世界上,只要有華人聚集的地方,都是祭祖的文化傳統。

然而,隨著時代演化,很多地方都認為七月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這種是因為:據說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時恰恰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陽氣盛極而衰,陰氣顯現,在這一天地獄大開,放出鬼魂,所以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節、地官節,民俗稱之為“七月半”, “七月半”其實最早原本是古代人民祭祀先祖的節日。

中元節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農事豐收時祭和祖先崇拜。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在古代,七月是民間初秋,此時農作物成熟,,民間要祭祀先祖,用新收穫的稻米等祭供,把時令果木先上供給祖先,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向祖先報告秋成,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古代的祖先崇拜是祭祖行為的來源。

《史記.禮書》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祭祀祖先是因為古人相信,血濃於水血脈相連,先祖後代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祖先雖然已經變成了鬼神,但靈魂可以降福禍於子孫,於是他們虔誠地祭祀祖先,以求祖先的福佑。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所以,在古代,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祈福。

七月半的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道教的說法。

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唐代之時,國姓為李,自認為老子李耳的後代,推崇道教,故而道家在唐代十分興盛,而道教的中元節也開始興盛開來,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沿用到今天。

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古人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祭祀,祭祀文化在中華大地是源遠流長,融合了道教、佛教、民俗三種文化,其影響十分深遠。可以說,現在世界上,只要有華人聚集的地方,都是祭祖的文化傳統。

然而,隨著時代演化,很多地方都認為七月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這種是因為:據說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時恰恰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陽氣盛極而衰,陰氣顯現,在這一天地獄大開,放出鬼魂,所以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後世逐漸變成,整個農曆七月都是“鬼節”,閻王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把鬼放出來到陽間覓食,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最後一天,,群鬼返回陰間,鬼門關閉。所以也衍生出很多七月半的禁忌。

例如:七月不可結婚、不可購屋、不可搬家等。

七月半不可偷吃祭品,不可喊名字、不可游泳、不可亂看、不可晚上晒衣服、不可熬夜、不可撿路邊的錢,不可輕易的回頭,不可不能隨地勾肩搭背、不可一個人晚上拍照、不可玩碟仙、不可筷子插在飯中央等等。

這是其實都是源於文化傳統和薰陶,以及人們對不可知事物的敬畏。

"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節、地官節,民俗稱之為“七月半”, “七月半”其實最早原本是古代人民祭祀先祖的節日。

中元節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農事豐收時祭和祖先崇拜。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在古代,七月是民間初秋,此時農作物成熟,,民間要祭祀先祖,用新收穫的稻米等祭供,把時令果木先上供給祖先,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向祖先報告秋成,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古代的祖先崇拜是祭祖行為的來源。

《史記.禮書》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祭祀祖先是因為古人相信,血濃於水血脈相連,先祖後代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祖先雖然已經變成了鬼神,但靈魂可以降福禍於子孫,於是他們虔誠地祭祀祖先,以求祖先的福佑。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所以,在古代,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祈福。

七月半的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道教的說法。

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唐代之時,國姓為李,自認為老子李耳的後代,推崇道教,故而道家在唐代十分興盛,而道教的中元節也開始興盛開來,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沿用到今天。

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古人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祭祀,祭祀文化在中華大地是源遠流長,融合了道教、佛教、民俗三種文化,其影響十分深遠。可以說,現在世界上,只要有華人聚集的地方,都是祭祖的文化傳統。

然而,隨著時代演化,很多地方都認為七月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這種是因為:據說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時恰恰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陽氣盛極而衰,陰氣顯現,在這一天地獄大開,放出鬼魂,所以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後世逐漸變成,整個農曆七月都是“鬼節”,閻王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把鬼放出來到陽間覓食,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最後一天,,群鬼返回陰間,鬼門關閉。所以也衍生出很多七月半的禁忌。

例如:七月不可結婚、不可購屋、不可搬家等。

七月半不可偷吃祭品,不可喊名字、不可游泳、不可亂看、不可晚上晒衣服、不可熬夜、不可撿路邊的錢,不可輕易的回頭,不可不能隨地勾肩搭背、不可一個人晚上拍照、不可玩碟仙、不可筷子插在飯中央等等。

這是其實都是源於文化傳統和薰陶,以及人們對不可知事物的敬畏。

七月半到了,中元節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祈福;佛教則著重於普渡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

後期的“七月半”習俗,可以說是道教、佛教與世俗的融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