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坊間傳聞都說光緒帝載湉能夠入繼大統,是因為生母醇親王福晉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才勝過堂兄載澂、被慈禧強行指定承繼咸豐帝,登上皇帝之位的。

史實真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哦!光緒能夠當選皇帝,根本和姨媽慈禧沒有關係,只因為他的對手載澂自己太作死,讓載湉成為當時最合適的人選而已。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清國的承嗣危機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十九歲的同治帝載淳崩於養心殿,雖然載淳擁有一後四妃,身後卻並沒有留下一男半女,隨著他的過世,也標誌著乃父咸豐一系絕嗣,帝國的高層得選擇一個宗室子繼承皇位。

早在同治帝病重對外宣佈的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三之時起,到同治帝駕崩的十二月初五,清國最少有一個月的時間考慮繼承人的問題,絕不會像坊間傳聞的那樣、同治帝駕崩後匆匆幾個小時內確定載湉繼位。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清代的立嗣原則是:“其子有婚而故,應為其子立後。若支屬內實無昭穆相當可為其子立後之人,而其父又無別子者,應為其父立繼,待生孫以嗣應為立後之子。”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某人結婚後早亡,就應該給某人立後,假如宗族內實在沒有適合的人選立為某人之後,這個某人的父親又沒有其他兒子,就應該先為某人之父立嗣,等到這個嗣子生孩子後再立為某人之子。

同治帝是大婚之後駕崩的,很符合這條立嗣的規矩,那就為他選擇嗣子過繼吧!過繼立嗣,肯定要按照親疏關係在小宗同昭穆之中來選擇嗣子,“先盡同父同宗,次及大功,小功,緦麻,如俱無,方許擇立遠房及同姓為嗣。”

為同治帝立嗣失敗

為同治帝立嗣,首先要考慮他的同父弟,眾所周知,同治帝的二弟早已經夭折,他的父親咸豐帝並沒有其他兒子存世,只有按照親疏關係往同祖父以內範圍尋找。

道光帝一共有九子,長子隱志郡王奕緯早亡;次子順和郡王奕綱、三子慧質郡王奕繼幼年夭折;老四就是咸豐帝;老五惇勤親王奕誴出繼給仁宗子敦恪親王綿愷;老六恭忠親王奕訢;老七醇賢親王奕譞;老八鍾端郡王奕詥早亡;老九孚敬郡王奕譓,無子。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在同治十三年,道光帝諸子有後的唯有奕緯、奕誴、奕訢、奕譞、奕詥五人。其中奕緯本無子,過繼宗室子載治(乾隆-永瑆-綿懿-奕紀-載治)為嗣子,載治在同治帝崩時一共生育四個兒子,但前三個均夭折,唯有第四子溥倫,才剛出生幾個月。

老五奕誴雖然有子,但他本人已經過繼遠宗,可以直接排除掉,何況他的兒子們還沒有一個生出孩子能夠過繼給同治帝。

老六奕訢在當時也有兩個兒子,分別是載澂和載瀅,載瀅已經被過繼給早亡無子的老八弈詥,再說,不論是載澂還是載瀅,當時也沒有生出孩子呢!老七奕譞就更不用說了,長子載瀚夭折,次子載湉才四歲,孫子更沒影呢!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這麼捋下來可以發現,從宗法上講,唯有奕緯的嗣子載治之子溥倫是最合適過繼給同治帝的。

但是,溥倫有兩個不利因素,首先,他的父親屬於遠宗過繼近宗,在血緣上不被近宗認可;其次,就是他年齡太小,同治帝死時溥倫還沒有一歲,這樣小能不能建康長大還是兩說,如果他也像之前的三個哥哥一樣夭折,那怎麼辦?繼續為他立嗣?毓字輩的近宗還沒有幾個出生呢!

綜合各種因素,立溥倫風險太大,因此有人提出溥倫後,就被老五奕誴以“溥倫疏屬不可”否決。溥倫被排除,並不是因為慈禧想擅權,不願讓兒媳婦阿魯特做太后垂簾,實為溥倫不合適。

想一想,上頭有執政掌權的兩個婆婆,就算有合適過繼給同治帝的嗣子,也輪不到做兒媳婦的太后阿魯特去垂簾,可以參見北宋哲宗繼位祖母臨朝、嫡母向太后被透明的例子。

給咸豐帝立嗣的選擇

溥倫被排除後,同治帝同昭穆兄弟中就沒有其他選擇了,因此慈禧才說“溥字輩無當立者”,那就只能為咸豐帝立嗣,等嗣子生孩子再過繼給同治帝一途了。

給咸豐帝立嗣,選擇就比同治帝好一些,按照規矩,從同父兄弟中選擇,前面已經說過,老大奕緯之子載治是遠宗過繼來的嗣子,可以排除;老五奕誴也因為過繼出去在宗法上算遠宗,也排除掉;老六奕訢有倆兒子載澂、載瀅,不過載瀅已經過繼給八叔奕詥,算是奕詥的兒子;老七奕譞只有載湉。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按照清代的立嗣過繼習慣法,從血緣上講,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載澂、載瀅、載湉三個人。三個人和同治帝載淳都是同祖兄弟,血緣關係在當時是最親密的。

從身份上看,奕訢因為生母博爾濟吉特氏被追封孝靜皇后而獲得嫡子的身份,因此,載澂、載瀅兄弟在身份上比載淳高一點。

從年齡上看,載澂當年已經十七歲,載瀅十一歲,載淳四歲,從“國賴長君”的角度考慮,載澂、載瀅兄弟更合適,繼位後對政權更有利。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載澂出局的原因

為何具有更多優勢的載澂兄弟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呢?真的是因為慈禧為了繼續垂簾聽政作祟麼?

其實,還真和慈禧沒關係,載澂失去機會被出局是因為他自己的原因佔大半,父親奕訢的原因佔少半;載瀅失去機會則完全是因為生父的原因。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十七歲的載澂名聲一點都不好,“佻達自喜”,“年少縱慾,狂淫無度”,據說同治帝出宮鬼混就是載澂引誘的,同治帝死了,載澂也弄了一身不可言說的髒病苟延殘喘,他親爹都恨不得他趕緊死了。

這樣的長君誰敢迎立?況且載澂對同治帝的死還要負不可推卸的責任,兩位皇太后從情感上也不能接受這個毀了自己親兒子的罪魁禍首啊!

再說,載澂的父親奕訢那麼的強勢能幹,有嫡子身份,又是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對朝局的影響舉足輕重,這要再成了皇帝本生父,明朝的大禮議是妥妥會再現的兩宮太后會讓自己落到孝宗張皇后那樣的地步麼?到時候別說同治帝無嗣,連咸豐帝恐怕都沒有落腳地,因此,載澂、載瀅兄弟自然被排除。

他們兄弟被排除還有一個潛在原因,就是奕訢的子嗣不旺,43歲的奕訢在當時一共才生了四個兒子,還夭折兩個,一個出繼兄弟,載澂成為事實上的獨子,從奕訢在同治年間的生育率看,他還能生育的機率遠遠低於奕譞。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假如載澂過繼給咸豐帝,而奕訢沒有再生出孩子,那麼,入繼為嗣皇帝的生父絕嗣就是重大的禮制事件,可參考明代大禮議,明世宗因為生父絕嗣鬧了二十幾年,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這都是前車之鑑啊!清國高層怎麼會不考慮這些因素?

有人會說,可以讓載瀅歸宗啊!載瀅可以歸宗,那就會出現重新為他的嗣父奕詥立嗣的宗族問題,總之後續的麻煩事一堆。

最合適的載湉

載湉和兩位堂兄比較一下,就顯得非常合適,載湉的父親奕譞謙恭有禮、老實本分沒有野心,能力也平平,不存在老六那樣的威脅因素,況且老七還年輕,當年才35歲 ,正在生育高峰期,他的嫡福晉葉赫納拉氏當時也懷有身孕即將足月,他絕嗣的風險絕對比奕訢小的多。

雖然載湉的年齡小是硬傷,但也可以看成優點啊!小孩子才養的熟,小孩子才好教育!因此,綜合各種因素,載湉就成了最合適過繼給咸豐帝的人,並不是因為他的生母是慈禧親妹的緣故。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慈禧與妹妹的關係並不親密,載湉的生母醇親王福晉是一個嚴守三從四德禮儀的傳統女性,她對姐姐的各種行為極其看不慣,不待見姐姐身為寡婦還看戲什麼的,姐妹倆是各種不對付,醇親王福晉一共生育四個兒子,三個夭折,就養大載湉這一個,還被迫母子分離,醇王福晉對姐姐會有什麼心情可想而知了。

所以,載湉能夠入繼大統,是因為他是咸豐的親侄子,道光的親孫子的身份,立他也是最合適的,後續麻煩事最少的,因此,當時的近支宗室老五奕誴、老六奕訢、老九奕譓,對老七奕譞的兒子載湉入繼,都沒有異議,不能讓皇位傳承出自道光血脈之外,這才是兩宮太后和近支宗室的共同利益所在。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猴格說

關於光緒入繼咸豐,只能說,明朝的大禮議帶來的負面效果太大了,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清國高層把一切可能發生的都扼殺在萌芽裡,這才是載澂失去機會的最大原因,自己不爭氣是一,父親太厲害也是原因之一。

選擇載湉後,大臣們也極力避免大禮議事件再次發生,自然不會犯楊廷和的失誤,先過繼再入繼大統,程序不能錯咯!

兩宮太后的懿旨:“皇帝龍馭上賓,未有儲貳,不得已以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

翁同龢起草的同治帝遺詔:“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光緒帝繼位詔書:欽奉遺詔,衹遵兩宮皇太后懿旨,以朕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

再三重申,光緒帝是先入繼為咸豐帝之子,才依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繼承皇位的,就是先繼嗣,後繼統,在源頭上避免大禮議事件的再次發生。朱厚熜,你的過分嚇壞多少人啊!

光緒因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自己太作死

就是這樣。

世系圖系猴格自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後宮八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