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就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於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

他經過一系列地提升後升任禮部尚書、內大臣。後來又任戶部尚書,是朝廷所倚重之臣,加上咸豐沉湎酒色,倦怠政務,而肅順才氣橫溢,勤於政事,咸豐便讓他代為處理朝內所有之重大事務,成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大臣,一時權勢傾天,而官員們亦趨炎附勢,形成了“肅黨”。

肅順的見識真是非一般人所比,他雖然生於滿族世家,但他很清楚滿人的毛病,並用公開宣揚自己對滿人的不滿, 他最早提出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對那些為此埋怨而彈劾他的人嚴懲不貸,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所以,後來當他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時,很多八旗子弟追逐著囚車打罵他。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就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於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

他經過一系列地提升後升任禮部尚書、內大臣。後來又任戶部尚書,是朝廷所倚重之臣,加上咸豐沉湎酒色,倦怠政務,而肅順才氣橫溢,勤於政事,咸豐便讓他代為處理朝內所有之重大事務,成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大臣,一時權勢傾天,而官員們亦趨炎附勢,形成了“肅黨”。

肅順的見識真是非一般人所比,他雖然生於滿族世家,但他很清楚滿人的毛病,並用公開宣揚自己對滿人的不滿, 他最早提出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對那些為此埋怨而彈劾他的人嚴懲不貸,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所以,後來當他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時,很多八旗子弟追逐著囚車打罵他。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為此,近代史學家黃浚評論:“肅順治事之猛,識別之精,不避權貴,尤不顧八旗貴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清朝自建國以來,統治者均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心在忖度漢臣,一直採取“重滿抑漢”的既定國策,漢人是很難做到總督、巡撫級別的大員,更別說出將入相了。

時太平天國亂起,八旗綠營之兵見之即潰,半壁江山淪陷,肅順提出應重用漢臣,並向朝廷推薦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漢族官員,對他們是禮儀有加,“平時與座客談論,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故文忠公之才略。”甚至到了咸豐皇帝病逝前,全國八大總督外加漕運、河道兩個總督,只有兩廣總督瑞麟是滿人,其餘各省總督都是漢人。在十五省巡撫中,又只有安徽巡撫英翰是滿人。

這不僅為平定太平天國打下了基礎,幫助清廷度過了太平天國這個難關,強行續命半個世紀。從這點可以說肅順居功至偉。並且,隨著一大批漢人官員登上歷史舞臺,以總督、巡撫的身份呼風喚雨,也同時為後來的“同光中興”造就了人才。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就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於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

他經過一系列地提升後升任禮部尚書、內大臣。後來又任戶部尚書,是朝廷所倚重之臣,加上咸豐沉湎酒色,倦怠政務,而肅順才氣橫溢,勤於政事,咸豐便讓他代為處理朝內所有之重大事務,成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大臣,一時權勢傾天,而官員們亦趨炎附勢,形成了“肅黨”。

肅順的見識真是非一般人所比,他雖然生於滿族世家,但他很清楚滿人的毛病,並用公開宣揚自己對滿人的不滿, 他最早提出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對那些為此埋怨而彈劾他的人嚴懲不貸,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所以,後來當他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時,很多八旗子弟追逐著囚車打罵他。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為此,近代史學家黃浚評論:“肅順治事之猛,識別之精,不避權貴,尤不顧八旗貴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清朝自建國以來,統治者均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心在忖度漢臣,一直採取“重滿抑漢”的既定國策,漢人是很難做到總督、巡撫級別的大員,更別說出將入相了。

時太平天國亂起,八旗綠營之兵見之即潰,半壁江山淪陷,肅順提出應重用漢臣,並向朝廷推薦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漢族官員,對他們是禮儀有加,“平時與座客談論,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故文忠公之才略。”甚至到了咸豐皇帝病逝前,全國八大總督外加漕運、河道兩個總督,只有兩廣總督瑞麟是滿人,其餘各省總督都是漢人。在十五省巡撫中,又只有安徽巡撫英翰是滿人。

這不僅為平定太平天國打下了基礎,幫助清廷度過了太平天國這個難關,強行續命半個世紀。從這點可以說肅順居功至偉。並且,隨著一大批漢人官員登上歷史舞臺,以總督、巡撫的身份呼風喚雨,也同時為後來的“同光中興”造就了人才。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著名文人王闓運對其評論道:“肅順之學術經濟,迥非時人之倫,軍書旁午時,廟謨廣運時,皆肅順一人之策,故能成中興之功。”

肅順在外交上也展示了清朝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他對英法聯軍一直是主張堅決抵抗,維持“天朝”尊嚴,對侵略者的過高要求不肯應允,甚至起而抗爭。當俄國將《璦琿條約》提交清廷時,他憤而擲於桌上,並給予痛斥。宣佈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並告訴俄國人,《尼布楚條約》“斷不能更改”。其“才識在滿大臣中實無其比”。但他的這種態度是基於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之上,缺乏基本的外交能力和對外看世界的眼光。

最典型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扣壓英國公使巴夏禮並押解進京。這種公然逮捕外國使節的做法不僅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過去從未有過,也是一起嚴重違反國際公約外交事件。最終此事導致了通州談判的破裂,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英法聯軍兵臨北京,火燒了圓明園。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就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於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

他經過一系列地提升後升任禮部尚書、內大臣。後來又任戶部尚書,是朝廷所倚重之臣,加上咸豐沉湎酒色,倦怠政務,而肅順才氣橫溢,勤於政事,咸豐便讓他代為處理朝內所有之重大事務,成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大臣,一時權勢傾天,而官員們亦趨炎附勢,形成了“肅黨”。

肅順的見識真是非一般人所比,他雖然生於滿族世家,但他很清楚滿人的毛病,並用公開宣揚自己對滿人的不滿, 他最早提出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對那些為此埋怨而彈劾他的人嚴懲不貸,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所以,後來當他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時,很多八旗子弟追逐著囚車打罵他。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為此,近代史學家黃浚評論:“肅順治事之猛,識別之精,不避權貴,尤不顧八旗貴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清朝自建國以來,統治者均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心在忖度漢臣,一直採取“重滿抑漢”的既定國策,漢人是很難做到總督、巡撫級別的大員,更別說出將入相了。

時太平天國亂起,八旗綠營之兵見之即潰,半壁江山淪陷,肅順提出應重用漢臣,並向朝廷推薦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漢族官員,對他們是禮儀有加,“平時與座客談論,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故文忠公之才略。”甚至到了咸豐皇帝病逝前,全國八大總督外加漕運、河道兩個總督,只有兩廣總督瑞麟是滿人,其餘各省總督都是漢人。在十五省巡撫中,又只有安徽巡撫英翰是滿人。

這不僅為平定太平天國打下了基礎,幫助清廷度過了太平天國這個難關,強行續命半個世紀。從這點可以說肅順居功至偉。並且,隨著一大批漢人官員登上歷史舞臺,以總督、巡撫的身份呼風喚雨,也同時為後來的“同光中興”造就了人才。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著名文人王闓運對其評論道:“肅順之學術經濟,迥非時人之倫,軍書旁午時,廟謨廣運時,皆肅順一人之策,故能成中興之功。”

肅順在外交上也展示了清朝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他對英法聯軍一直是主張堅決抵抗,維持“天朝”尊嚴,對侵略者的過高要求不肯應允,甚至起而抗爭。當俄國將《璦琿條約》提交清廷時,他憤而擲於桌上,並給予痛斥。宣佈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並告訴俄國人,《尼布楚條約》“斷不能更改”。其“才識在滿大臣中實無其比”。但他的這種態度是基於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之上,缺乏基本的外交能力和對外看世界的眼光。

最典型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扣壓英國公使巴夏禮並押解進京。這種公然逮捕外國使節的做法不僅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過去從未有過,也是一起嚴重違反國際公約外交事件。最終此事導致了通州談判的破裂,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英法聯軍兵臨北京,火燒了圓明園。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外交強硬態度在各個方面的表現,不僅使西方列強恨之入骨,也使統治集團中的妥協派視其為眼中釘。辛酉政變時,他們紛紛站到了奕一方,努力以奕取代肅順成為大清中樞人物。這樣,列強保證了在華利益的順利實現,妥協派保證了在統治集團中的穩固地位。

肅順雖然擅權,但他以鐵腕手段扭轉了社會和官場風氣。他嚴厲打擊貪汙腐敗,嚴懲瀆職失職的官員,手段凶狠,為此他幾乎得罪了朝野眾多官僚。早期維新運動領袖薛福成對其評價是:“屢興大獄,竊弄威福,大小臣工,被其賊害,怨毒繁興。”

“戊午科場案”爆發,大清內部腐敗之醜聞公開化,各地學子表示強烈抗議,輿論譁然,咸豐下令肅順徹查此事。大小官員數十人受到牽連,肅順將所有涉案之人全部處斬;肅順在戶部任職時,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戶部司員、商戶及滿族宗室數十家。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就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於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

他經過一系列地提升後升任禮部尚書、內大臣。後來又任戶部尚書,是朝廷所倚重之臣,加上咸豐沉湎酒色,倦怠政務,而肅順才氣橫溢,勤於政事,咸豐便讓他代為處理朝內所有之重大事務,成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大臣,一時權勢傾天,而官員們亦趨炎附勢,形成了“肅黨”。

肅順的見識真是非一般人所比,他雖然生於滿族世家,但他很清楚滿人的毛病,並用公開宣揚自己對滿人的不滿, 他最早提出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對那些為此埋怨而彈劾他的人嚴懲不貸,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所以,後來當他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時,很多八旗子弟追逐著囚車打罵他。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為此,近代史學家黃浚評論:“肅順治事之猛,識別之精,不避權貴,尤不顧八旗貴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清朝自建國以來,統治者均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心在忖度漢臣,一直採取“重滿抑漢”的既定國策,漢人是很難做到總督、巡撫級別的大員,更別說出將入相了。

時太平天國亂起,八旗綠營之兵見之即潰,半壁江山淪陷,肅順提出應重用漢臣,並向朝廷推薦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漢族官員,對他們是禮儀有加,“平時與座客談論,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故文忠公之才略。”甚至到了咸豐皇帝病逝前,全國八大總督外加漕運、河道兩個總督,只有兩廣總督瑞麟是滿人,其餘各省總督都是漢人。在十五省巡撫中,又只有安徽巡撫英翰是滿人。

這不僅為平定太平天國打下了基礎,幫助清廷度過了太平天國這個難關,強行續命半個世紀。從這點可以說肅順居功至偉。並且,隨著一大批漢人官員登上歷史舞臺,以總督、巡撫的身份呼風喚雨,也同時為後來的“同光中興”造就了人才。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著名文人王闓運對其評論道:“肅順之學術經濟,迥非時人之倫,軍書旁午時,廟謨廣運時,皆肅順一人之策,故能成中興之功。”

肅順在外交上也展示了清朝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他對英法聯軍一直是主張堅決抵抗,維持“天朝”尊嚴,對侵略者的過高要求不肯應允,甚至起而抗爭。當俄國將《璦琿條約》提交清廷時,他憤而擲於桌上,並給予痛斥。宣佈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並告訴俄國人,《尼布楚條約》“斷不能更改”。其“才識在滿大臣中實無其比”。但他的這種態度是基於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之上,缺乏基本的外交能力和對外看世界的眼光。

最典型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扣壓英國公使巴夏禮並押解進京。這種公然逮捕外國使節的做法不僅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過去從未有過,也是一起嚴重違反國際公約外交事件。最終此事導致了通州談判的破裂,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英法聯軍兵臨北京,火燒了圓明園。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外交強硬態度在各個方面的表現,不僅使西方列強恨之入骨,也使統治集團中的妥協派視其為眼中釘。辛酉政變時,他們紛紛站到了奕一方,努力以奕取代肅順成為大清中樞人物。這樣,列強保證了在華利益的順利實現,妥協派保證了在統治集團中的穩固地位。

肅順雖然擅權,但他以鐵腕手段扭轉了社會和官場風氣。他嚴厲打擊貪汙腐敗,嚴懲瀆職失職的官員,手段凶狠,為此他幾乎得罪了朝野眾多官僚。早期維新運動領袖薛福成對其評價是:“屢興大獄,竊弄威福,大小臣工,被其賊害,怨毒繁興。”

“戊午科場案”爆發,大清內部腐敗之醜聞公開化,各地學子表示強烈抗議,輿論譁然,咸豐下令肅順徹查此事。大小官員數十人受到牽連,肅順將所有涉案之人全部處斬;肅順在戶部任職時,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戶部司員、商戶及滿族宗室數十家。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反腐工作自然值得肯定,但晚清朝政已經相當腐敗,肅順如此凌厲反腐,無疑會樹敵太多。但他這一做法,革的卻是滿族特權階層的“命”,得罪了一大批滿族官員與貴族,肅順幾乎成為滿人的全民公敵。

特別是他重用漢人時,經常把瞧不起滿人的話掛在嘴邊,招致很多當權的滿清權貴們的忌恨,正是因為如此,慈禧博得了眾人的極大同情,滿蒙官僚無不感到肅順專橫跋扈、罪大惡極。

所以,當咸豐一去世,這些人都站在了慈禧一邊,這其中就包括僧格林沁、勝保、桂良、文祥等人,而這些人在“辛酉政變”中起了關鍵作用,隨著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被剷除,中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統治時期。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就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於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

他經過一系列地提升後升任禮部尚書、內大臣。後來又任戶部尚書,是朝廷所倚重之臣,加上咸豐沉湎酒色,倦怠政務,而肅順才氣橫溢,勤於政事,咸豐便讓他代為處理朝內所有之重大事務,成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大臣,一時權勢傾天,而官員們亦趨炎附勢,形成了“肅黨”。

肅順的見識真是非一般人所比,他雖然生於滿族世家,但他很清楚滿人的毛病,並用公開宣揚自己對滿人的不滿, 他最早提出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對那些為此埋怨而彈劾他的人嚴懲不貸,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所以,後來當他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時,很多八旗子弟追逐著囚車打罵他。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為此,近代史學家黃浚評論:“肅順治事之猛,識別之精,不避權貴,尤不顧八旗貴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清朝自建國以來,統治者均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心在忖度漢臣,一直採取“重滿抑漢”的既定國策,漢人是很難做到總督、巡撫級別的大員,更別說出將入相了。

時太平天國亂起,八旗綠營之兵見之即潰,半壁江山淪陷,肅順提出應重用漢臣,並向朝廷推薦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漢族官員,對他們是禮儀有加,“平時與座客談論,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故文忠公之才略。”甚至到了咸豐皇帝病逝前,全國八大總督外加漕運、河道兩個總督,只有兩廣總督瑞麟是滿人,其餘各省總督都是漢人。在十五省巡撫中,又只有安徽巡撫英翰是滿人。

這不僅為平定太平天國打下了基礎,幫助清廷度過了太平天國這個難關,強行續命半個世紀。從這點可以說肅順居功至偉。並且,隨著一大批漢人官員登上歷史舞臺,以總督、巡撫的身份呼風喚雨,也同時為後來的“同光中興”造就了人才。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著名文人王闓運對其評論道:“肅順之學術經濟,迥非時人之倫,軍書旁午時,廟謨廣運時,皆肅順一人之策,故能成中興之功。”

肅順在外交上也展示了清朝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他對英法聯軍一直是主張堅決抵抗,維持“天朝”尊嚴,對侵略者的過高要求不肯應允,甚至起而抗爭。當俄國將《璦琿條約》提交清廷時,他憤而擲於桌上,並給予痛斥。宣佈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並告訴俄國人,《尼布楚條約》“斷不能更改”。其“才識在滿大臣中實無其比”。但他的這種態度是基於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之上,缺乏基本的外交能力和對外看世界的眼光。

最典型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扣壓英國公使巴夏禮並押解進京。這種公然逮捕外國使節的做法不僅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過去從未有過,也是一起嚴重違反國際公約外交事件。最終此事導致了通州談判的破裂,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英法聯軍兵臨北京,火燒了圓明園。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外交強硬態度在各個方面的表現,不僅使西方列強恨之入骨,也使統治集團中的妥協派視其為眼中釘。辛酉政變時,他們紛紛站到了奕一方,努力以奕取代肅順成為大清中樞人物。這樣,列強保證了在華利益的順利實現,妥協派保證了在統治集團中的穩固地位。

肅順雖然擅權,但他以鐵腕手段扭轉了社會和官場風氣。他嚴厲打擊貪汙腐敗,嚴懲瀆職失職的官員,手段凶狠,為此他幾乎得罪了朝野眾多官僚。早期維新運動領袖薛福成對其評價是:“屢興大獄,竊弄威福,大小臣工,被其賊害,怨毒繁興。”

“戊午科場案”爆發,大清內部腐敗之醜聞公開化,各地學子表示強烈抗議,輿論譁然,咸豐下令肅順徹查此事。大小官員數十人受到牽連,肅順將所有涉案之人全部處斬;肅順在戶部任職時,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戶部司員、商戶及滿族宗室數十家。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反腐工作自然值得肯定,但晚清朝政已經相當腐敗,肅順如此凌厲反腐,無疑會樹敵太多。但他這一做法,革的卻是滿族特權階層的“命”,得罪了一大批滿族官員與貴族,肅順幾乎成為滿人的全民公敵。

特別是他重用漢人時,經常把瞧不起滿人的話掛在嘴邊,招致很多當權的滿清權貴們的忌恨,正是因為如此,慈禧博得了眾人的極大同情,滿蒙官僚無不感到肅順專橫跋扈、罪大惡極。

所以,當咸豐一去世,這些人都站在了慈禧一邊,這其中就包括僧格林沁、勝保、桂良、文祥等人,而這些人在“辛酉政變”中起了關鍵作用,隨著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被剷除,中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統治時期。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當然,不僅是現代,即便是當時或史書對肅順的評價都不高,總體來講是譭譽參半。他是個狠角色,得罪了太多的人,同兩宮皇太后也有很深的矛盾,還勸咸豐效漢武帝殺鉤弋夫人之事,將後來的懿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慈禧殺掉。最後對慈禧疏忽大意,丟了性命。

雖然咸豐最終沒有這樣做,但從中可以看出肅順與懿貴妃都是權欲極強的人,兩人早已經勢不兩立了。在咸豐死後,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與慈禧太后的矛盾更加激化。

“辛酉政變”的過程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但這結果是咸豐完全沒有想到的。肅順是能臣,當時不被待見的恭親王奕同樣也是幹練之臣,尤其是當時處理外事上,幾無人能出其右。如果當時能安排出“外事不決問恭王,內事不決問肅順”,我想,大清將是怎樣地一幅藍圖,至少比現實要好些吧。

在這場政變中,肅順是輕敵了,其實他對那西邊的太后還是有警覺的,也知道她會擇機對自己下狠手,不然他就不會慫恿咸豐效鉤弋之事了。但是,肅順總覺得按當時的情況,這慈禧還不可能對他下手,以後再尋找機會除掉不遲,而對於奕來承德與兩宮見面的後果,也沒引起太多的注意,心中只是在想,我手握兵權,你們能奈我何。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就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於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

他經過一系列地提升後升任禮部尚書、內大臣。後來又任戶部尚書,是朝廷所倚重之臣,加上咸豐沉湎酒色,倦怠政務,而肅順才氣橫溢,勤於政事,咸豐便讓他代為處理朝內所有之重大事務,成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大臣,一時權勢傾天,而官員們亦趨炎附勢,形成了“肅黨”。

肅順的見識真是非一般人所比,他雖然生於滿族世家,但他很清楚滿人的毛病,並用公開宣揚自己對滿人的不滿, 他最早提出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對那些為此埋怨而彈劾他的人嚴懲不貸,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所以,後來當他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時,很多八旗子弟追逐著囚車打罵他。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為此,近代史學家黃浚評論:“肅順治事之猛,識別之精,不避權貴,尤不顧八旗貴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清朝自建國以來,統治者均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心在忖度漢臣,一直採取“重滿抑漢”的既定國策,漢人是很難做到總督、巡撫級別的大員,更別說出將入相了。

時太平天國亂起,八旗綠營之兵見之即潰,半壁江山淪陷,肅順提出應重用漢臣,並向朝廷推薦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漢族官員,對他們是禮儀有加,“平時與座客談論,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故文忠公之才略。”甚至到了咸豐皇帝病逝前,全國八大總督外加漕運、河道兩個總督,只有兩廣總督瑞麟是滿人,其餘各省總督都是漢人。在十五省巡撫中,又只有安徽巡撫英翰是滿人。

這不僅為平定太平天國打下了基礎,幫助清廷度過了太平天國這個難關,強行續命半個世紀。從這點可以說肅順居功至偉。並且,隨著一大批漢人官員登上歷史舞臺,以總督、巡撫的身份呼風喚雨,也同時為後來的“同光中興”造就了人才。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著名文人王闓運對其評論道:“肅順之學術經濟,迥非時人之倫,軍書旁午時,廟謨廣運時,皆肅順一人之策,故能成中興之功。”

肅順在外交上也展示了清朝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他對英法聯軍一直是主張堅決抵抗,維持“天朝”尊嚴,對侵略者的過高要求不肯應允,甚至起而抗爭。當俄國將《璦琿條約》提交清廷時,他憤而擲於桌上,並給予痛斥。宣佈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並告訴俄國人,《尼布楚條約》“斷不能更改”。其“才識在滿大臣中實無其比”。但他的這種態度是基於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之上,缺乏基本的外交能力和對外看世界的眼光。

最典型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扣壓英國公使巴夏禮並押解進京。這種公然逮捕外國使節的做法不僅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過去從未有過,也是一起嚴重違反國際公約外交事件。最終此事導致了通州談判的破裂,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英法聯軍兵臨北京,火燒了圓明園。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外交強硬態度在各個方面的表現,不僅使西方列強恨之入骨,也使統治集團中的妥協派視其為眼中釘。辛酉政變時,他們紛紛站到了奕一方,努力以奕取代肅順成為大清中樞人物。這樣,列強保證了在華利益的順利實現,妥協派保證了在統治集團中的穩固地位。

肅順雖然擅權,但他以鐵腕手段扭轉了社會和官場風氣。他嚴厲打擊貪汙腐敗,嚴懲瀆職失職的官員,手段凶狠,為此他幾乎得罪了朝野眾多官僚。早期維新運動領袖薛福成對其評價是:“屢興大獄,竊弄威福,大小臣工,被其賊害,怨毒繁興。”

“戊午科場案”爆發,大清內部腐敗之醜聞公開化,各地學子表示強烈抗議,輿論譁然,咸豐下令肅順徹查此事。大小官員數十人受到牽連,肅順將所有涉案之人全部處斬;肅順在戶部任職時,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戶部司員、商戶及滿族宗室數十家。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反腐工作自然值得肯定,但晚清朝政已經相當腐敗,肅順如此凌厲反腐,無疑會樹敵太多。但他這一做法,革的卻是滿族特權階層的“命”,得罪了一大批滿族官員與貴族,肅順幾乎成為滿人的全民公敵。

特別是他重用漢人時,經常把瞧不起滿人的話掛在嘴邊,招致很多當權的滿清權貴們的忌恨,正是因為如此,慈禧博得了眾人的極大同情,滿蒙官僚無不感到肅順專橫跋扈、罪大惡極。

所以,當咸豐一去世,這些人都站在了慈禧一邊,這其中就包括僧格林沁、勝保、桂良、文祥等人,而這些人在“辛酉政變”中起了關鍵作用,隨著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被剷除,中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統治時期。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當然,不僅是現代,即便是當時或史書對肅順的評價都不高,總體來講是譭譽參半。他是個狠角色,得罪了太多的人,同兩宮皇太后也有很深的矛盾,還勸咸豐效漢武帝殺鉤弋夫人之事,將後來的懿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慈禧殺掉。最後對慈禧疏忽大意,丟了性命。

雖然咸豐最終沒有這樣做,但從中可以看出肅順與懿貴妃都是權欲極強的人,兩人早已經勢不兩立了。在咸豐死後,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與慈禧太后的矛盾更加激化。

“辛酉政變”的過程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但這結果是咸豐完全沒有想到的。肅順是能臣,當時不被待見的恭親王奕同樣也是幹練之臣,尤其是當時處理外事上,幾無人能出其右。如果當時能安排出“外事不決問恭王,內事不決問肅順”,我想,大清將是怎樣地一幅藍圖,至少比現實要好些吧。

在這場政變中,肅順是輕敵了,其實他對那西邊的太后還是有警覺的,也知道她會擇機對自己下狠手,不然他就不會慫恿咸豐效鉤弋之事了。但是,肅順總覺得按當時的情況,這慈禧還不可能對他下手,以後再尋找機會除掉不遲,而對於奕來承德與兩宮見面的後果,也沒引起太多的注意,心中只是在想,我手握兵權,你們能奈我何。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就是這一念之差,讓奕來承德借弔唁之名同兩宮密謀後,讓肅順咸豐的靈柩回去,並且丟掉了對與御林軍的控制權。相比於肅順的大意,奕和兩宮皇太后真是計劃周密,特別是年僅26歲的慈禧,的確有過人的智慧,隨著著名的辛酉政變的發生,肅順命歸黃泉。

在行刑時,肅順還真是一個很有骨氣的硬漢,他寧折不彎,誓死不跪,被打斷腿才行的刑,心中是滿滿地不服啊。

看來,這肅順還是書讀少了,他應該知道對競爭對手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無情,成大事者必定心狠手辣。臨刑前,曾經大紅大紫的肅順,用唐代杜牧的七絕《赤壁》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作為絕筆。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在埋怨咸豐皇帝不聽他的勸言,如果誅殺了西太后,哪裡還會發生這樣的事,如果自己心再狠一點,決策再果斷一點,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也。

"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商君抱憾去,強秦循法來

看清朝電視劇,無論男女都是爭鬥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說到底就是個權力之爭,贏家翻身,輸家敗落。咸豐死後,這慈禧上位的第一步便是誅殺八大臣,這一事件被稱為“辛酉政變”,其過程是一波三折,驚險異常,如過山車般地讓人肝顫,最終是慈禧笑到了最後。

八大臣是咸豐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為首的肅順,他們要輔佐的是年幼的皇帝同治,這咸豐為此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機,以兩宮皇太后和八大臣相互制約,以期共治天下,這在他看來,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對肅順是素無好感,原因就是這是個專橫跋扈之人,被慈禧誅殺也屬宮廷中的爭鬥,狗咬狗一嘴毛,誰勝誰敗朝局都是一個走向。但及至後來讀史讀得稍多後,對肅順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他除了專橫不討人喜歡外,無論是個人品行和能力,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個出類拔萃之人,是個讓人佩服之人。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愛新覺羅氏,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首。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臺,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肅順是清初八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代,清初之時只有八位,有清一代總共僅有十二位,後四位是屬於恩封,這前八位是因開國之時的功勳獲得,是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是承襲時無需降等的。其它一般的王爵在繼承時則是要降一等才得世襲的。

世襲罔替是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但肅順卻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一個王的後代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世襲罔替的王爵,所以,世襲這王爵的是肅順的哥哥端華。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同端華的身份是不能相比的,他其實是庶出,母親為其父的側媵,也就是平常說的小老婆,這同嫡出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如三國時袁術罵袁紹是丫頭養的一般,幾乎和奴才樣的沒什麼地位。紅樓夢中賈寶玉同賈環的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妾,當然她的兒子是沒有話語權的。

出身貴族卻沒地位,作為閒散宗室,肅順少時就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浪蕩公子,“好為狹邪遊,惟酒食鷹犬是務”。但他天生聰穎,三教九流無一生疏,更難得的是,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一篇文章只掃一眼便熟記在心,見人一面便多年不忘,“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年能舉其詞。”所以,他是個很奇葩的聰明之人。當時就有人認為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他進入仕途是從做御前侍衛時被咸豐發現,因為他聲音洪亮,身體魁梧。他在與咸豐帝交談的時候,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其風格和那些在朝堂上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老臣們形成鮮明對照。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就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於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

他經過一系列地提升後升任禮部尚書、內大臣。後來又任戶部尚書,是朝廷所倚重之臣,加上咸豐沉湎酒色,倦怠政務,而肅順才氣橫溢,勤於政事,咸豐便讓他代為處理朝內所有之重大事務,成為朝廷裡炙手可熱的大臣,一時權勢傾天,而官員們亦趨炎附勢,形成了“肅黨”。

肅順的見識真是非一般人所比,他雖然生於滿族世家,但他很清楚滿人的毛病,並用公開宣揚自己對滿人的不滿, 他最早提出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對那些為此埋怨而彈劾他的人嚴懲不貸,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所以,後來當他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時,很多八旗子弟追逐著囚車打罵他。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為此,近代史學家黃浚評論:“肅順治事之猛,識別之精,不避權貴,尤不顧八旗貴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清朝自建國以來,統治者均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心在忖度漢臣,一直採取“重滿抑漢”的既定國策,漢人是很難做到總督、巡撫級別的大員,更別說出將入相了。

時太平天國亂起,八旗綠營之兵見之即潰,半壁江山淪陷,肅順提出應重用漢臣,並向朝廷推薦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漢族官員,對他們是禮儀有加,“平時與座客談論,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故文忠公之才略。”甚至到了咸豐皇帝病逝前,全國八大總督外加漕運、河道兩個總督,只有兩廣總督瑞麟是滿人,其餘各省總督都是漢人。在十五省巡撫中,又只有安徽巡撫英翰是滿人。

這不僅為平定太平天國打下了基礎,幫助清廷度過了太平天國這個難關,強行續命半個世紀。從這點可以說肅順居功至偉。並且,隨著一大批漢人官員登上歷史舞臺,以總督、巡撫的身份呼風喚雨,也同時為後來的“同光中興”造就了人才。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著名文人王闓運對其評論道:“肅順之學術經濟,迥非時人之倫,軍書旁午時,廟謨廣運時,皆肅順一人之策,故能成中興之功。”

肅順在外交上也展示了清朝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他對英法聯軍一直是主張堅決抵抗,維持“天朝”尊嚴,對侵略者的過高要求不肯應允,甚至起而抗爭。當俄國將《璦琿條約》提交清廷時,他憤而擲於桌上,並給予痛斥。宣佈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並告訴俄國人,《尼布楚條約》“斷不能更改”。其“才識在滿大臣中實無其比”。但他的這種態度是基於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之上,缺乏基本的外交能力和對外看世界的眼光。

最典型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扣壓英國公使巴夏禮並押解進京。這種公然逮捕外國使節的做法不僅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過去從未有過,也是一起嚴重違反國際公約外交事件。最終此事導致了通州談判的破裂,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英法聯軍兵臨北京,火燒了圓明園。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外交強硬態度在各個方面的表現,不僅使西方列強恨之入骨,也使統治集團中的妥協派視其為眼中釘。辛酉政變時,他們紛紛站到了奕一方,努力以奕取代肅順成為大清中樞人物。這樣,列強保證了在華利益的順利實現,妥協派保證了在統治集團中的穩固地位。

肅順雖然擅權,但他以鐵腕手段扭轉了社會和官場風氣。他嚴厲打擊貪汙腐敗,嚴懲瀆職失職的官員,手段凶狠,為此他幾乎得罪了朝野眾多官僚。早期維新運動領袖薛福成對其評價是:“屢興大獄,竊弄威福,大小臣工,被其賊害,怨毒繁興。”

“戊午科場案”爆發,大清內部腐敗之醜聞公開化,各地學子表示強烈抗議,輿論譁然,咸豐下令肅順徹查此事。大小官員數十人受到牽連,肅順將所有涉案之人全部處斬;肅順在戶部任職時,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戶部司員、商戶及滿族宗室數十家。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肅順反腐工作自然值得肯定,但晚清朝政已經相當腐敗,肅順如此凌厲反腐,無疑會樹敵太多。但他這一做法,革的卻是滿族特權階層的“命”,得罪了一大批滿族官員與貴族,肅順幾乎成為滿人的全民公敵。

特別是他重用漢人時,經常把瞧不起滿人的話掛在嘴邊,招致很多當權的滿清權貴們的忌恨,正是因為如此,慈禧博得了眾人的極大同情,滿蒙官僚無不感到肅順專橫跋扈、罪大惡極。

所以,當咸豐一去世,這些人都站在了慈禧一邊,這其中就包括僧格林沁、勝保、桂良、文祥等人,而這些人在“辛酉政變”中起了關鍵作用,隨著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被剷除,中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統治時期。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當然,不僅是現代,即便是當時或史書對肅順的評價都不高,總體來講是譭譽參半。他是個狠角色,得罪了太多的人,同兩宮皇太后也有很深的矛盾,還勸咸豐效漢武帝殺鉤弋夫人之事,將後來的懿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慈禧殺掉。最後對慈禧疏忽大意,丟了性命。

雖然咸豐最終沒有這樣做,但從中可以看出肅順與懿貴妃都是權欲極強的人,兩人早已經勢不兩立了。在咸豐死後,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與慈禧太后的矛盾更加激化。

“辛酉政變”的過程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但這結果是咸豐完全沒有想到的。肅順是能臣,當時不被待見的恭親王奕同樣也是幹練之臣,尤其是當時處理外事上,幾無人能出其右。如果當時能安排出“外事不決問恭王,內事不決問肅順”,我想,大清將是怎樣地一幅藍圖,至少比現實要好些吧。

在這場政變中,肅順是輕敵了,其實他對那西邊的太后還是有警覺的,也知道她會擇機對自己下狠手,不然他就不會慫恿咸豐效鉤弋之事了。但是,肅順總覺得按當時的情況,這慈禧還不可能對他下手,以後再尋找機會除掉不遲,而對於奕來承德與兩宮見面的後果,也沒引起太多的注意,心中只是在想,我手握兵權,你們能奈我何。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就是這一念之差,讓奕來承德借弔唁之名同兩宮密謀後,讓肅順咸豐的靈柩回去,並且丟掉了對與御林軍的控制權。相比於肅順的大意,奕和兩宮皇太后真是計劃周密,特別是年僅26歲的慈禧,的確有過人的智慧,隨著著名的辛酉政變的發生,肅順命歸黃泉。

在行刑時,肅順還真是一個很有骨氣的硬漢,他寧折不彎,誓死不跪,被打斷腿才行的刑,心中是滿滿地不服啊。

看來,這肅順還是書讀少了,他應該知道對競爭對手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無情,成大事者必定心狠手辣。臨刑前,曾經大紅大紫的肅順,用唐代杜牧的七絕《赤壁》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作為絕筆。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在埋怨咸豐皇帝不聽他的勸言,如果誅殺了西太后,哪裡還會發生這樣的事,如果自己心再狠一點,決策再果斷一點,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也。

肅順:一念之差就敗在慈禧手下的大清能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