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春秋戰國 霍去病 衛青 李牧 史詩雜談 2017-04-06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如今,說起北擊匈奴的一代名將,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應該是:衛青、霍去病,還有飛將軍李廣吧,這三位首先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西漢時期的名將。

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可是說到北擊匈奴,還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才稱得上是"抗擊匈奴第一人",此人就是我國戰國時期趙國一代名將---李牧。李牧將軍,因北擊匈奴而功勳卓著,被後世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整體戰功雖不及白起、王翦等人,但在抗擊匈奴這件事上,當世無人能及!他,一戰斬首十萬匈奴,致使匈奴十餘年不敢南下入趙。

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北部邊境的良將,長期駐守雁門,防備匈奴。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南犯。

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匈奴南下不斷侵擾

戰國時期烽火連天,經過兼併之後,出現了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之中,秦、趙、燕三國邊境與胡人為鄰。趙惠文王末年,北方匈奴部落逐漸強大起來,他們的騎兵數量很多,且教精銳,時常南下趙境騷擾劫掠,成為趙國大患。

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早期對匈奴之戰

趙孝成王即位後,任命李牧駐守代(今河北蔚縣東北)和雁門(今山西右玉南),防備匈奴入侵。李牧到任後,調整官吏積極戰備;將地方收入作為軍費,改善官兵生活;加強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加強烽火報警、通訊聯絡設施,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並派出大批間者,深入邊外,及時掌握匈奴動向。

作戰上,改變以往只要敵軍來犯即出軍迎擊的戰法,採用堅壁自守,示弱避戰,養精蓄銳,伺機反擊。發現匈奴軍隊,即退入營寨城堡避免接戰。匈奴騎兵既無攻堅兵器及手段,又難掠到牲畜食糧,每次都毫無所獲,被迫退去,如此數年邊境地區損失極少。

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但李牧的這些措施,被匈奴及趙王認為是怯戰之舉。趙王召回李牧,另選將軍駐守。此後一年多時間裡,匈奴每次來犯,趙軍即出城交戰。因趙軍分散戍守,倉促集中出戰,對機動性極強的匈奴軍,多陷於被動。屢次失利且傷亡很多,邊境成了戰場,百姓無法耕作放牧,舉目荒涼,一片民不聊生。

戰前準備,積極備戰

鑑於召回李牧之後,趙國對匈奴之戰多失利,趙王只好再次任命李牧出任,李牧託病推辭,趙王再三下令。李牧提出如果用他,就允許用以前的作戰方針,趙王應允。於是,按以往方針施行,邊境局勢又得到控制,相對穩定下來。又經過幾年的經營、訓練,趙軍戰鬥力大為提高,求戰願望日趨強烈,而匈奴則誤認為李牧怯戰,越發輕敵傲慢。

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此時,李牧認為殲滅匈奴的機會已成熟,便於趙悼襄王元年,進行戰鬥編組,選拔人員,組建一支由各兵種編成的出擊兵團。精選戰車1300輛,騎兵13000人,驍勇步兵5萬人,弓弩兵10萬人,總兵力約20萬,並加緊臨戰前的戰鬥訓練及準備。

對匈奴決戰,一戰潰匈奴

李牧真正意義上的與匈奴的對戰只有一次,但僅僅是這一次,就使匈奴十年不敢南下。此戰中李牧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發揮到極至,先放出牛羊和牧人,佈滿山野,匈奴部落小隊侵入。李牧佯裝失敗,故意丟棄人畜讓匈奴搶掠,示弱於敵,麻痺匈奴。果然,匈奴單于得到趙軍“潰逃”的消息,親率騎兵約十萬人深入趙境。

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李牧開始採取守勢作戰,以車陣正面迎戰。接著火速出擊,同時重裝戰車包圍匈奴營地出口,以箭矢射殺匈奴逃亡者。此戰除匈奴單于率少量親衛隊突圍逃走外,匈奴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幾年都難以恢復元氣。在殲滅匈奴主力後,李牧乘勝前進,滅襤國(今河北蔚縣北),破東胡(今內蒙古東部)、降林胡(今山西北部),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進擾趙之邊境。

更重要的是,此戰是軍隊步騎車兵協同作戰的經典戰例,也是我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為日後漢政權與匈奴作戰提供了可借鑑的範本。

北擊匈奴,你想到的是衛青霍去病,其實他才是第一人~

小史個人愚見:

自戰國時期趙國一代名將李牧北擊匈奴,到秦國蒙恬統帥30萬虎狼之師出征匈奴,到漢朝劉邦與匈奴於白登山大戰七天七夜,再到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將領率軍一舉擊潰匈奴,迫使匈奴北移,漠南自此再無匈奴。抗擊匈奴,非一朝一代一將之功!

讀史明志,珍惜和平~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