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爭不僅讓他丟了性命,而且也讓他成了千古笑談

春秋戰國 宋襄公 齊桓公 黃河 不會下雨的三太子 2017-05-30

在河南省睢縣的北湖中有一個長方形小島,叫襄陵島,這裡就是宋襄公的陵墓所在地。

說到宋襄公,就不得不說說泓水之戰,這場戰爭不僅讓宋襄公丟了性命,而且也讓他成為千古笑談。

一場戰爭不僅讓他丟了性命,而且也讓他成了千古笑談

公元前638年,宋、楚兩國為爭奪中原霸主,在泓水河邊上發生了一場戰爭。當時的楚強宋弱。宋國地處平原,無險可依,只有一條泓水河可以作為屏障,阻擋楚軍的進攻。於是宋軍就在泓水河以北布好了陣。楚國軍隊長途奔襲來到泓水河南岸,開始渡河。

這時候,宋襄公的哥哥——宋軍統帥子魚說:楚軍人多,我軍人少,趁楚軍渡河的時候發起進攻,半渡而擊,可以一舉擊敗楚軍。宋襄公說:不行。

很快,楚軍就順利地渡完了河,和宋軍也就一箭之遠。子魚又說:趁他們還沒有布完陣發起進攻,可以敗敵於立足未穩之時。宋襄公還是淡定地說:不行。

等到楚軍排好了陣勢,一切準備妥當了,宋襄公才下達攻擊的命令。本來就弱小的宋軍哪裡是楚軍的對手,一陣廝殺後,全線崩潰,連護衛軍也悉數被殲,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傷。好在子魚等人拼死相救,才突出重圍,狼狽逃回宋國。泓水之戰就這樣以楚勝宋敗落下帷幕。

一場戰爭不僅讓他丟了性命,而且也讓他成了千古笑談

第二年,宋襄公因為傷病發作,不治而亡。死後就葬在了襄邑,也就是今天的睢縣城內。後來,滄海桑田,黃河決堤,襄邑城下陷成了湖泊,而唯獨宋襄公陵墓所在的土丘沒有下陷,竟成了湖中島嶼。

說到這兒,我們知道宋襄公是因戰負傷而死的,但我說他是“笨”死的。明明知道宋軍不如楚軍強大,卻偏偏不聽子魚的建議,要等到楚軍渡完河、列完陣再打,這不是笨是什麼呀!

但是,宋襄公也有他的道理,他說:君子打仗,不殺戮已經受傷的人,不俘虜頭髮花白的老人。古時候軍隊,也不憑藉險要地形埋伏敵人。我雖然是已經亡了國的商朝後代,但不會攻擊沒有布好陣的敵人。一場戰爭不僅讓他丟了性命,而且也讓他成了千古笑談

由此看來,宋襄公不是不懂得半渡而擊的道理,只是他要做個仁義之君,不想乘人之危罷了。

說到宋襄公的仁義,多為天下人恥笑,說他是假仁假義,那麼他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呢?

宋襄公的名字叫茲父,是宋桓公的嫡長子,他的母親是衛國人。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宋桓公夫婦鬧起了彆扭,宋桓公一氣之下將夫人趕回了衛國。

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預立嫡長子茲父為太子。可茲父推辭說:“請使目夷立,臣為之相以佐之。”還是立目夷吧,我就做個相輔佐他。目夷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子魚,是茲父的庶兄。一場戰爭不僅讓他丟了性命,而且也讓他成了千古笑談

茲父的推辭讓宋桓公很納悶,這是為什麼呀?茲父說:“臣之舅在衛,愛臣,若終立則不可以往,絕跡於衛,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處目夷之上。”噢!原來他是為了母親,怕自己當了國君不能經常去衛國探望母親。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能力不如目夷。

目夷聽說後也堅持不接受,說:“茲父能以國讓之,仁孰大焉?”“且庶立而嫡在下,不順也”。茲父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是多大的仁義呀!況且廢嫡立庶,也不沒道理啊?於是目夷就逃到了衛國。

茲父讓國沒讓掉,宋桓公死後他就繼承了君位,這就是宋襄公。他還任命目夷為司馬,主管軍政大權,輔佐自己處理朝政。

宋襄公當上國君後,齊桓公曾經委託他照顧齊國太子昭。齊桓公死後,齊國的公子為爭奪君位發生了內亂,太子昭逃到了宋國。宋襄公兩次發兵平定齊國內亂,將太子昭扶上了君位。 一場戰爭不僅讓他丟了性命,而且也讓他成了千古笑談

從上面這些事例來看,宋襄公確實是一個至孝至悌、守信重義的真君子。他之所以為人恥笑,不是他的仁義是假的,而是他的仁義選錯了對象,用錯了地方。

所以,在泓水之戰後子魚對他說:您不懂得戰爭。強敵在險隘的地形上受阻不能展開,是老天賜予的最好戰機,如果及時發起進攻,就能一舉擊破。對於敵人,沒有什麼仁慈可講,即使是年長的、受傷的,只要他們還拿著武器,就要消滅他們。

子魚的話是對的,打仗是成者王候敗者寇,人家都打到你家門口了,把刀架在脖子上了,你還斯斯文文的,張口仁義,閉口道德,真是愚蠢之極,笨得要死了。

綜上所述,宋襄公是一個仁義之人,他的至孝至悌、守信重義值得我們學習。但他不分時機和對象,濫用仁義,就值得我們思考了。反過來,有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不顧廉恥,才真正應該被大家唾棄才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