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把財產給了兒子,卻住進了女兒家,給出的理由是女兒心細

春節家書 文章 經濟 老宋說育兒 2019-04-06

文/老宋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跟人轉載分享)

老人的贍養問題一直是擺在子女面前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子女眾多的家庭,當家中老人需要他們在生活上進行照顧,經濟上需要他們接濟時,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就產生了。子女會在老人贍養經費方面,每家每戶輪流照顧老人多少天等一系列問題引發意見和分歧,甚至曾經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在贍養老人的過程中出現無法調和的矛盾而請求法庭審理。

老家農村有一戶人家,老兩口辛辛苦苦把一兒一女拉扯長大,眼看兒子在本地成立家庭,女兒嫁到了鄰村,老兩口操勞一輩子開始享清福了。但一場意外讓老頭撇下老伴兒不幸去世,老屋裡只剩下孤零零的老太太,兒女考慮到老母親年歲大了,商量著把老人接到家裡贍養,對老人的飲食起居進行照顧。頭一年,老人在兒女家裡分別住了半年,一兒一女在老人的贍養問題上也是有商有量,沒紅過臉。第二年,兒女卻在老母親的贍養問題上出現了糾紛,這事都驚動了村裡的民情調解組織,上門勸說他們。

老人把財產給了兒子,卻住進了女兒家,給出的理由是女兒心細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事情的起因是什麼呢?頭年兒女們不是在贍養老人時很和氣嗎?事情的爭端由家中女兒引起,原來,在她贍養老母親時,一天從老母親不小心說出的話裡得知老屋的房屋產權和家中的積蓄,老母親在沒徵得女兒同意的情況下,都悄悄過戶給了兒子。這讓同樣是老人子女的女兒知道後,內心很不舒服,雖然父母辛辛苦苦積攢的家產也值不了多少錢,但自己也不能辛苦侍候母親,最後連老屋裡的一針一線都得不到吧。剛開始,女兒要求母親把自己應得的財產分給自己,不成想母親聽後不僅拒絕了女兒的要求,還和女兒說自己希望讓女兒照顧時間長一些,畢竟兒媳趕不上女兒,兒子又沒有女兒細心。越想越生氣的女兒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請求當地的民情調節機構對出現在家中的矛盾進行調節。

老人把財產給了兒子,卻住進了女兒家,給出的理由是女兒心細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老人把財產給了兒子,卻住進女兒家,希望女兒多費些精力,理由卻是女兒更細心。對此看看一些網友是如何發表評論的?

網友木子:子女贍養老人本來無可厚非,但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老人對兒子的偏心,肯定會讓女兒在這個問題上感到不舒服。

網友叮噹:我家裡就是一兒一女,我是家中的老大,也是女兒。我弟弟和我相差五歲,從小父母就對弟弟比較偏心,讓我什麼事情都得讓著他。我今年結婚的時候,父母也不管我是否會在婆家受委屈,和我老公要十萬元的彩禮錢,為了迎娶我,婆家借了不少外債。而母親在我結婚前一天晚上,卻和我說要彩禮錢,主要是給弟弟娶媳婦做準備,那一刻我的內心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

網友葉子:重男輕女嚴重的家庭,就應該在贍養老人時,讓兒子多出些力,怎能讓女兒又流汗又委屈呢?做女兒的難道沒理了嗎?

老人把財產給了兒子,卻住進了女兒家,給出的理由是女兒心細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對於家中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的家庭,在他們幼時就應該一視同仁,凡事講道理,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些重男輕女,受傳統老觀念困擾的家庭,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很容易讓子女內心缺失,造成這三方面影響。

1:影響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家長出於重男輕女的思想,會讓家裡的女兒什麼事情都要讓著弟弟。女孩子會迫於家長的壓力,不會和年幼的弟弟一般見識,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由於內心的情緒對受家長疼愛的弟弟產生牴觸情緒,與弟弟產生隔閡,影響孩子們之間的親密關係。

2:可能導致子女對父母產生隔閡

家裡老人對孩子不平等的待遇,會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誤以為父母對他厭棄,從心理到行動上照顧老人都會失去耐心,心存抱怨,喪失感恩心,從而對父母的感情出現隔閡。

3:對親情失去信心,孩子會產生自卑和厭惡心裡

家裡老人不能一碗水端平,長久以往孩子會對親情沒有了感知,對自己失去信心,心裡出現強烈落差感,對親人的關愛會越來越少,變得自卑自私,厭惡親情關係,不相信人生的大愛。

老人把財產給了兒子,卻住進了女兒家,給出的理由是女兒心細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