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畜牧業 水稻 農業 農資 種植業 農村故事兒 2018-12-18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稻、鴨生態養殖以水田為基礎、種稻為中心進行家鴨野養,不使用農藥,是自然生態和人為干預相結合的複合生態系統養殖方式,具有很高的經濟、生態、社會三方面的效益。

稻、鴨共養的生態養殖模式,能夠降低養殖成本,減少農藥和飼料用量,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經濟效益顯著。在稻田中養鴨,有助於提高水稻的產量。因為鴨子在稻田中不斷行走,其身體的機械碰撞、摩擦和啄食有效抑制了水稻部分無效分櫱的發生和生長,從而提高了水稻分櫱成穗率,利於水稻穗型的增大,每穗粒數增多,產量大大提高,經濟收入增加。近年來,“鴨稻米”備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即稻、鴨共養所生產的米。“鴨稻米”的售價是普通米的很多倍。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鴨在稻田中的活動極為頻繁,使得土表層被耕動的效果明顯,進而使水層保持渾濁狀態,促進土壤氣體交換,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助於增加田間水層中的含氧量,並且減少甲烷和有毒物質的產生、排放,提高土壤氧化還原酶活性。因此,稻田中養鴨,有利於水稻根系的發育和有機物的分解。

由於鴨在稻田中放養,進行不間斷的運動,使得土壤向稻株擁擠,起到培土的作用,有助於加強水稻抗倒伏的能力。除草和施肥往往都是種植水稻必不可少的常規工作,採用稻、鴨共養的生態養殖模式則可省去這些工作。鴨子排出的糞便具有明顯的追肥效果,利於改善土壤的土質,同時也減少了化肥對土壤的汙染。同樣,也使鴨糞便得到了充分利用,避免了由於糞便過多而造成的環境汙染。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一、場地選擇

1.鴨棚

(1)鴨棚選址。

在稻田中養鴨,主要以田埂為鴨的主要棲息地。無田埂的大田,可以在栽秧前在田中築一個高出水面20m以上的土臺,鴨舍坐北朝南,以供鴨子夜宿。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3)鴨棚規模。

鴨棚的規模大小,主要依據養殖者土地資源的多少和養鴨的規模而定。如果鴨的數量少,規模不大,可在田邊製作簡單的棚舍,反之,可考慮修建大棚,但應注意所搭建的棚舍一定要通風且保溫。

2. 稻田地

稻田地的首要條件是陽光充足,其次是水源充足。陽光充足可以很快地提升水溫,促進水中魚類天然餌料生物繁殖、生長,使有機物質中的營養物質釋放轉化。水溫要較高,魚的活動力才能加強,攝食旺盛,生長迅速。還要有肥沃的土壤、獨立的灌排水系統以及連片成方的田塊,以免在治蟲、除草、施肥時被鄰近田塊汙染。而且所有田埂都必須加高到20cm,加寬成80—100cm,以保持稻田內有10cm左右的水層,從而便於鴨子休息、魚保水此外,附近還要有供鴨子暫養的池塘、溝渠等,便於種稻、割稻與保水。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二、基礎設施

1.修建鴨棚

鴨棚可以分區建舍,每區建一個鴨棚,地基加高與田埂相當(可充分利用機械路),長12m,寬2m,可容納300只左右的鴨子在棚內棲息。鴨棚四角可用柱子支頂,上架2根橫樑,高度在1.5m左右,上蓋石棉瓦或塑料編織布,四周圍網,上鋪幹稻草。鴨棚四周立柱上固定U型塑料食槽,用於盛放飼料在鴨棚外圍的水稻田,用防護網圍初放區,面積為50m2左右,供鴨子下田初期試放。

2.設置防護網

為了防範鴨子的天敵襲擊,放養前,在稻田周圍設置防護網,高度一般為0.3—0.5m,鴨子無法翻越即可,每58畝圍一個小區。防護網一般採用價格便宜的結實塑料編織網。如條件允許,可在網的中下部放置三道細鐵絲,這些鐵絲與室內的脈衝電流發生器相連接,用來防止天敵的侵犯。如果有敵害偷襲脈衝電流發生器瞬間產生的12伏高壓電流會將其擊退,以保護幼小的雛鴨。同時,防護網還可以防止鴨子隨意外跑。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3.準備水稻品種

水稻品種宜選擇株型挺拔、大穗型,株高適中、分糵力強,抗稻瘟病、稻曲病,熟期適中以避開二化螟、三化螟為害的高產優質品種。4.準備苗鴨

苗鴨一般選擇體型適中或偏小,身體能夠靈活地活動,食量較小、成本較低、露宿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強的品種,以家鴨與野鴨雜交選育品種為佳。

鴨子的孵化期一般為28天,其中以7—10日齡的苗鴨最為合適放入稻田。所以應提前一個月的時間依此向孵坊、鴨場訂購苗鴨,並且做好育雛的準備工作。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鴨子在稻田裡放養,不斷的踩踏和採食,可代替農藥除草和滅螺,使稻田裡雜草難以生長,還可捕食稻飛蝨葉蟬等害蟲,能有效避免傳統殺蟲除草農藥對農作物以及一些有益昆蟲的傷害,維護稻田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稻與鴨之間相互促進,互利共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立體生存環境,利於二者的生長。

家鴨稻田野養,複合生態養殖,讓你的稻田“動”起來

稻、鴨共養模式提高了稻米和肉鴨的內在質量。因為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沒使用化肥及農藥,所產出的產品均為無公害產品,有益於人民身體健康,增強國民體質。稻、鴨共養的生態養殖模式屬於新型的立體生態農業,對於我國農業結構的優化改革具有重大的影響及借鑑意義。同時,由於產業鏈條的擴大,為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利於農民致富和社會的穩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