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個養豬人要告別養豬了,誰來聽聽我們的聲音?

畜牧業 養豬 農民 三農 農業 豬場聯盟 2018-12-16

村民黃德安答應今天籤協議,可是筆一直攥在手上卻再次變了卦。黃德安是一個被要求拆除豬場的養豬人,相信很多養豬人也如他一樣,筆在手裡攥著時心裡的五味雜陳,有太多的無奈、心酸、擔憂和迷茫。


又有一個養豬人要告別養豬了,誰來聽聽我們的聲音?

關注中國養豬聯盟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養豬動態


載著30多頭母豬的貨車開走了,車後是一片狼藉的豬舍……

這兩年來,多少的養豬場被停拆,又有多少的養豬人退出養豬業,這類新聞層出不窮。有多少豬場被招商養豬,規模做上來又被無情趕走;有多少豬場搬遷無門,積蓄泡湯;有多少豬場,拆遷整頓,生計無望;又有多少……

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

是的,各地紛紛劃定禁養區、限養區,政府出臺的治汙條例、新環保法落實地相當到位,相關執法部門都大展十八般武藝,軟的不行來硬的,硬的不行,就紋個身。為拆養豬場,斷水斷電者有;為保高壓態勢,問責到村幹部者有;為對抗豬場拆除,自焚虐心者有。

各地都為環保政策的出臺和實施連連叫好,而在這個過程中,又有誰真正從養豬人的立場考慮過?畢竟養豬業還是弱勢產業,好像總會挨欺負,要養殖戶承擔所有環保成本顯然不公平。

又有一個養豬人要告別養豬了,誰來聽聽我們的聲音?

關注中國養豬聯盟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養豬動態


想不明白!

說實話,養豬業向來不受地方政府喜歡,在中央和省級政府特別支持養豬業的時候如此,更何況又有了環保新政的權杖,養豬業的犧牲也成為必然,養豬人跟著犧牲更是自然。

我們知道不能迴避汙染問題,也明白髮展不能走捷徑,這是硬道理,養豬人也都懂,但是要拆除豬舍,賣掉母豬,損失也確實相當大。所以拆停豬場關係到民生,這塊是養豬人的雷區,丟了生計,背後是無數個家庭吃飯的問題,這個根本要動必然出問題。

有的養豬人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政策變得這麼快?明明報紙電視整天宣傳鼓勵養豬,補貼母豬,但是等到自己養到一定規模,卻被要求拆圈殺豬,這種損失誰來承擔?

有個毛線用啊!

又有一個養豬人要告別養豬了,誰來聽聽我們的聲音?

關注中國養豬聯盟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養豬動態


面對著上游吃飯,下游吃水的兩難抉擇,拆還是不拆?放棄世代的養豬行業,他們又該靠什麼吃飯?不抱怨、不反抗又有誰能來給他們解決問題?

在中國,政府問責制很要命,一涉及到問責,各級都開始特別上心,工作也會“不擇手段”地落地實施。

拆除協議簽完了,下一步該幹什麼,大部分都還在迷茫中,“叫我怎麼生活?”“我歷來就是養豬的,叫我養豬沒得養,幹什麼呢?”……當被問及有沒有其他的想法要做點別的?他門的回答:在農村能做什麼事情呢?

各地拆除豬舍都有不同的補償標準,一般有不等的基本補償標準,並對在規定期限內拆除的養豬戶給予獎勵和一次性轉產轉業補助,但是這些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請原諒我讀書少,領悟低!

如果地方政府的工作都以環保風暴為主,而忽略對養豬人的補貼和後續幫助,那未來生豬市場、民生問題必定會出問題,按下葫蘆也會浮起瓢。執法部門嚴格執行環保新政很重要,被拆除豬舍的養豬戶的後續工作更重要。對於養豬人可不是肌膚之痛,應該算得上是削皮挫骨,錐心之痛

誠然,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養豬業是必然趨勢,這條路是沒有退路的,但在推進過程中,也一定認真考慮養殖戶和豬場的感受。實行“一刀切”地停拆養豬戶,也未必不是政府偷懶的行為。

各地部門輪番晒停拆豬場數字,給筆者一種感覺,數字越多,顯得當地汙染治理的越好,難道在說,數字拿在手,政績考核蹭蹭走。

吃肉的也要考慮養豬的,請給養豬人應有的尊重;請不要忽視養豬人的訴求;請聽聽養豬人的聲音;豬場可以改造調整的,請不要一味驅趕;必須拆停的,請給予合理的補償,也授之於漁。

如果你也是養豬人,請動動你們的小手指轉發出去 給他們一些鼓勵!

別忘了點贊支持小編哦!

免責聲明: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或不實敬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