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五種常見養殖模式,因地制宜可有效降成本增效益

畜牧業 黃鱔 農業 養殖 養殖 2017-08-26

一、稻田養殖

稻田不幹涸、不氾濫的田塊均可利用,面積以不超過1畝為宜,水深保持10釐米左右即可。四周田埂最好用磚或條石砌成,高40釐米,寬30釐米,牆頂出簷5釐米,以防黃鱔用尾巴鉤牆或鑽洞逃跑,還可以用70×40釐米的水泥板護田埂與地面成90度角,下端埋入田底10釐米左右,上面加磚、石、土等作埂。如果是粗改粗養,只要加高、加寬田埂注意防逃即可。田中央挖一個面積為4平方米深0.5米左右的水凼。沿田埂四周要開挖圍溝,田中挖井字形魚溜,一般寬30釐米,深30釐米,所有溝與凼必須相通,開溝挖凼在插秧前後均可。如在插秧後,可把秧苗移栽到溝邊、凼邊,這樣就不會減少秧苗的株數。進排水口要安好堅固的欄魚設備,以防黃鱔逃逸。

黃鱔五種常見養殖模式,因地制宜可有效降成本增效益

稻田養黃鱔,要做好防逃逸

二、水泥池養殖

選擇向陽、通風、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一般為水泥、磚面結構,建半地下式池子,大小以6平方米~20平方米為宜,池面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鱔體受傷。池角磚應為圓弧形,池簷向內側伸出,設進排水口和溢水口,進水口一般要高出水面30釐米~40釐米,排水口安裝在池底下。溢水口一般設在高於泥面20釐米處。排水口和溢水口應設在進水口對側,並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屬網做好防逃裝置。上述工作做好後,應對水泥池採取脫鹼措施。因為酸鹼度上升,會使養殖黃鱔受損,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中溶入過磷酸鈣肥料1公斤或酸性磷酸鈉20克,浸泡2日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進行下一步工作。

黃鱔養殖:庭院小規模養殖黃鱔技術要點

水泥池養鱔分有土和無土兩種養殖方式,這兩種方式都要栽種水花生或水葫蘆,以在炎熱季節起調節水溫和供鱔魚避暑的作用,可全池種滿只留幾個投食點(約1/10的空間)

A、有土養殖以底鋪20釐米~30釐米泥土為宜,泥層表面以上水位應保持在20釐米~25釐米。水過深則鱔魚在活動中要消耗過多的能量,過淺則水體易渾濁且水溫變化大;

B、無土養殖水位保持在30釐米~40釐米為宜。其優越性在於水體消毒效果好,易操作;而有土養殖,消毒時藥力較難作用到泥土中、底部,且易滋生各種寄生蟲及其中間寄主,如螞蟥、扁葉螺、框實螺、細菌等。

黃鱔五種常見養殖模式,因地制宜可有效降成本增效益

水泥池+大棚養殖黃鱔

三、土池養殖

採用土池養殖黃鱔,改造1畝稻田,僅需投資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幾口觀察池,總投資僅3000元左右,成本比網箱還低。土池養鱔採用泥埂代替了網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內水的深度為50釐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我國的稻田眾多,利用稻田直接開展黃鱔養殖,平時的管理、觀察、捕撈都很成問題,也不能夠形成產量。將稻田改建成土池便於集約化管理,容易形成較高的產量。據有關數據統計,採用傳統的稻田養鱔,畝產黃鱔僅100-200公斤,將其改建成土池後,畝產可達2000公斤左右。對於沒有其他場地或初期的資金不多的養殖戶,這無疑是養殖的首選。修建土池選用能灌水達40釐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將聚乙烯網布埋20-30釐米到泥土下,其餘網布要打樁固定以防逃。稻田中間也用網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個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鋪水草即可。

黃鱔五種常見養殖模式,因地制宜可有效降成本增效益

土池養殖黃鱔亦可結合種植,以提升效益

四、網箱養殖

採用網箱養殖的方式進行黃鱔養殖現在還處在技術發展階段。網箱養殖適合在大的水體中進行,主要優點是水流通過網孔,使箱體內形成一個活水環境,因而水質清新,溶氧豐富,可實行高密度精養。主要養殖技術如下:網箱面積以20平方米左右為佳,網長5米、寬4米、高1米,其水上部分為40釐米,水下部分為60釐米。網質要好,網眼要密,網條要緊,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黃鱔逃跑。網箱設置在水深0.8米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的網箱放入水中應過35天待其散發出來的有害物 質消失後才可放養鱔種。鱔种放養前幾天應適當培育水質,使水色偏濃,透明度為15釐米左右,這樣可控制或減少池塘中的螞蟎對黃鱔的侵害。網箱可並排設置在池塘中,兩排網箱中間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飼管理。網箱的設置面積不宜超過池塘總面積的50%,否則易引起水質惡化。網箱中放置水草,最好是水花生,其覆蓋面積應占網箱面積的90%-95%,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黃鱔因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故放養時以規格基本一致為宜。一般每平方米可放養鱔種20公斤,每隻網箱放養400公斤。黃鱔吃慣一種飼料後很難改變習慣再去吃另一種飼料,故應將其飼料固定幾個品種,如蚯蚓、蚌肉、小魚或動物內臟,以提高 其生長速度。有條件時可投放活餌料,因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殘餌,對網箱汙染少,有利於黃鱔的生長。

黃鱔養殖:黃鱔能否人工繁育?實戰操作六步驟詳解

黃鱔網箱養殖最為關鍵的階段是放養後一個月內。這一時期是黃鱔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性,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如果方法得當,鱔種成活率可達90%以上,方法不當則成活率有時在30%以下甚至全部死亡。這一個月是黃鱔網箱養殖成敗的關鍵所在,除應做好鱔種的消毒和馴化外,還應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具體方法是用水體強力消毒劑和生石灰交替消毒,杜絕病原體的產生。

黃鱔五種常見養殖模式,因地制宜可有效降成本增效益

網箱養殖的優點是活水

五、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

常規的池塘養殖,易發生疾病且黃鱔冬眠影響常年養殖。用塑料大棚養殖黃鱔可以一年四季連續生產,無土流水養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黃鱔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7℃~30℃。採用塑料大棚,不用專設採暖設備,在春、夏、秋棚內溫度都易保持這一溫度,即使在寒冬,棚內平均溫度也能達到20℃。飼養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質不會惡化。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開放式

適合長年有溫流水的地方建池。優點是流量穩定,適於較大規模的經營。飼養池用磚和水泥砌成,每個池的面積為10平方米-20平方米,池深為40釐米,寬1-2米,池埂寬20-40釐米。在池的相對位置設直徑3-4釐米的進水管、排水管各2個。進水管與池底等高;排水管一個與池底等高,一個高出池底5釐米。進、排水管口均設金屬網防逃。將若干飼養池並列排列成 為一個單元,每單元的面積最好不要超過500平方米。

2、封閉循環過濾式

適宜在大城市或水源缺乏的地方使用。其優點是飼養用水可以重複使用,耗水量較少,便於控制溫度,但投資稍大。飼養池的建法與開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氣池,沉澱池,增加一些淨水設備、抽水設備和加溫設備。塑料大棚的建造與普通大棚 相同,最好每個單元放在同一個大棚內,這樣便於管理。

採用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這種飼養法,由於水質清晰,只要飼料充足,黃鱔一般不會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敵危害。飼養一段時間後,同一池的黃鱔出現大小不均,要及時分開飼養。

對養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養殖,天天都有精彩的養殖資訊、技術文章分享。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