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模式厲害了,24立方米水體可養魚5000公斤/年,最高收益是傳統養殖的30倍!

畜牧業 農業 漁業 三農 羅非魚 中國水產門戶網 2018-12-06
這個模式厲害了,24立方米水體可養魚5000公斤/年,最高收益是傳統養殖的30倍!這個模式厲害了,24立方米水體可養魚5000公斤/年,最高收益是傳統養殖的30倍!

廣 · 告

節能、環保、高效的微生物技術運用於畜禽養殖,近年來曾一度在我區引發傳統與現代養殖理念的強烈碰撞,最終得到養殖戶普遍認可。

而今年年初,人們驚喜地發現,微生物養殖技術悄然被運用到養魚之中。“微養魚”遠離魚塘河流,摒棄傳統的養殖方法,在空間不大形似集裝箱的櫃子裡“發力”,除節能、環保、高效外,還具有市場前景好、容易複製、好推廣的優勢,不但引起業界廣泛關注,還激發了地方政府和群眾對這一新鮮事物的熱情。

9月12日,魚類遺傳育種學家、自治區政府主席顧問桂建芳院士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員張奇亞等專家,到訪南寧市“美麗南方”鳳凰園考察“微自然模塊化生態水產養殖項目示範基地”,對“微養魚”進行現場調研。

這個模式厲害了,24立方米水體可養魚5000公斤/年,最高收益是傳統養殖的30倍!

1

小櫃裡大收穫,向空間要效益

傳統養魚,一是利用魚塘,一是網箱。不論前者還是後者,都需要佔用足夠大的空間,幾乎是“靠天吃飯”,而且對環境造成汙染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

區別於傳統的養魚方式,“微養魚”這種全新的養魚模式,魚兒不是長在池塘或網箱裡,而是生長在形似集裝箱的櫃子裡,24立方米水體每年可養魚5000公斤,單位綜合產量是傳統池塘養殖模式的5倍。

在“美麗南方”鳳凰園的一處空地上,排列著60個綠色櫃子,它們大約高2米、長6米、寬2米。和普通集裝箱不同的是,綠色櫃子裡分別安裝了進水管、出水管,箱內不時傳出嘩嘩的水流聲。順著樓梯爬上集裝箱頂部,箱內水體表面平靜,看不到一條魚兒的蹤影。管理員把手中的飼料往櫃子裡一撒,無數條魚兒立刻掀起波瀾來。

傳統魚塘、網箱養的魚,必須半年以上才能達到1公斤,但在集裝箱中,只需3-4個月就能達到1公斤。目前,櫃子裡養殖了羅非魚和禾花魚兩個品種,雖然空間不大,但通過不斷的水循環,魚兒一直處於運動狀態。“整個生態養殖系統利用技術將水溫始終控制在適合魚類生長的溫度;運用微生物益生菌複合功能,保證了水的質量;同時投放富含歐米伽3的水產飼料,羅非魚的肉質會特別嫩,營養價值更高。”“櫃子養魚”模式的研發公司負責人說,集裝箱內水的流動性較大,魚一直處在遊動狀態,能量消耗多,也正因為如此,一個櫃子每批次可以養殖1000-1250公斤魚。羅非魚的生長週期一般在三四個月,一年最多可以收成4造,收益是傳統養殖的20至30倍。

到現場調研的專家認為,目前櫃子養殖的魚品種僅有兩個,羅非魚的市場價不算貴,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但因前期建設集裝箱的投入較大,所以如果能增加一些價值較高的魚類品種,回收成本更快,養殖戶的經濟壓力就會減小。

2

內循環外利用,向環保釋善意

在綠色櫃子的旁邊,15畝綠油油的水稻生機勃勃。公司負責人帶著記者走到稻田旁,“灌溉稻田用的水是從集裝箱裡流出來的,我們與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農業科學院正合作共建廣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禾花鯉稻田生態養殖示範點,種植有機水稻,養殖田螺、小龍蝦,打造循環、立體農業。”他說,養魚排放的水經過處理,可以用來灌溉經濟作物;田地裡的作物經過灌溉後,灌溉用水再次經過處理,用來養魚,達到循環利用,這樣的模式可以解決目前水產養殖存在的水體不環保、產品有安全隱患、效益不高、靠天吃飯等問題,符合綠色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密集的魚兒在水中需要大量的溶氧,而且魚也會排出氨和氮。養魚櫃裡的水循環系統,會促使櫃子裡的水不斷地流動,換水的速度則由智能系統控制——如果水中的含氧量不足,系統會自動輸入氧氣;如果氨、氮超標,系統會自動排水。同時,運用微生物益生菌複合功能,使得櫃子內水質、溫度等處於相對恆定的範圍內。排出的水經過過濾處理,一部分會重新回到櫃中,實現重複利用;一部分帶著氨、氮等元素的水則排入稻田,成為水稻等植物生長所需的水肥。

桂建芳院士對櫃子養魚形成的整個複合生態系統點贊。他認為,首先,養殖採用的是地下水,並經過益生菌養水處理,實現了“水好”;其次,魚的生存環境也改善了;第三,這套生態養殖系統排出來的不是廢水,而是生態有機水肥,因為沒有汙染、富含氨氮和益生菌,對水土汙染治理、改良修復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實現立體循環生態農業。

水肥單純排入稻田渠道單一,到了周邊田地不需要太多水肥的時候,如何綜合利用?在後續擴大養殖規模的情況下,專家建議可以擴大排水處理範圍,比如服務和造福周邊更廣闊的稻田、果園,以及建設配套的生態有機水肥廠。

3

好項目見效快,為群眾拓財路

“‘微養魚’給貧困群眾脫貧和貧困村消除村集體收入‘空殼’提供了一條很好的路子。”8月29日,橫縣那陽鎮大八經聯社組織黨員幹部10人,到研發該模式的公司總部基地——南寧市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美麗南方”參觀考察。大八經聯社首期投資60多萬元,引入廣西微自然智能水產生態養殖系統,用於養殖高品質的羅非魚。

南寧市的西鄉塘區臨近邕江及左右江,網箱養魚曾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全市大力推進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程,涉及邕江及左右江(西鄉塘段)的所有網箱將要在年底完成清理。該區農林水利局副局長、扶貧辦主任馬建德介紹,目前城區已全面完成了網箱的現場確認登記工作,共有網箱養殖戶995戶,網箱格數將近5萬格。

據初步統計,如果取締這些網箱養魚,南寧市場將有近3萬噸魚的缺口。取締網箱養魚後,漁民的生計怎麼辦?南寧市魚肉供給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循環、可持續的養殖方式,來改變傳統養殖模式,既能符合當前綠色養殖環境要求,又能滿足漁民的生計需求。”該區田園辦主任李振鴻說,在這樣的前提下,“微養魚”出現了,其全新的養魚模式讓人眼前一亮。

基地負責人稱,前期一次性投資比較大,每個養殖櫃體的直接成本約5萬元,還需要一些配套系統,因此只有大規模養殖才能攤薄成本。從長遠來看,櫃子的使用壽命大概是10-15年,如果把一次性投資分攤,成本約等於傳統養殖的一半。

目前,橫縣、扶綏、憑祥等地或計劃或正著手將“微養魚”作為精準扶貧項目來發展。“作為扶貧項目,櫃子養魚的確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方式,這是貫徹實施綠色發展理念的有力探索。”馬建德說。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