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份禽病檢測分析與總結

傳染病 畜牧業 養生 健康 中國養殖業聯盟 中國養殖業聯盟 2017-08-03

1、全國病料送檢情況

本月份送檢地區與陽性病原統計如下:

2、各地疫情介紹

2.1 山東:

魯中、魯西南地區送檢樣品以水禽居多,泰安、濰坊水禽以細菌病發病為主,以引發腸炎的巴氏桿菌、魏氏梭菌這類疫原為主,發病日齡集中在36-40日齡,除腸道損傷和混感球蟲外,鴨舍、擁擠、潮溼、衛生差是導致頻繁發病的首因。另外黃病毒在蛋鴨與肉鴨上的發病特點有所不同,蛋鴨存在降蛋問題(下降2-3成),剖檢可見卵巢發生出血、萎縮;肉鴨表現高燒、頭部震顫、運動障礙。

魯西聊城、德州一帶有大舌病典型病例出現,需及時補打抗體,個別混感黴菌、鴨疫裡默氏桿菌病例死亡率高達2%。

2.2 黑吉遼:

吉林送檢多例肉種雞喉拭子,個別廠家MS陽性率高達20%,成年雞(25周)感染多呈隱性,被帶菌雞分泌物汙染的飼料、空氣、羽毛、飲水等接觸傳播,發病的公雞在交配時也可傳播此病,本病也能通過帶菌的種蛋垂直傳播,養殖環境差、成年雞與雛雞混養、免疫應激等均可引起發病。

遼南部多地提取送檢關節炎性滲出物,檢測發現葡萄球菌是主要元凶,送檢雞翅腕骨處有囊腫,切開後流出淡黃色膿性液體,經鑑定發現也是感染葡萄球菌所致。

此外,大連、營口等遼南地區送檢咳嗽、支氣管堵塞等呼吸道病例,結果顯示為H9、IB混感。

2.3 河南、河北:

河南東部商丘檢出多例馬立克病例,百日齡蛋雞多表現消瘦、冠白、精神不濟、採食下降,死亡多在50-60只每天;豫西北水禽呼吸道病例多為H9混感鴨疫裡默氏桿菌。

河北西南部石家莊、邢臺多地蛋雞(30-40日齡)表現出脫水症狀,水樣稀糞、皮膚乾枯,同時表現出昏睡、扎堆的現象,結果顯示為法氏囊感染;滄州一帶水禽中鴨肝炎感染問題突出,病鴨頭、背呈觀星狀,肝臟呈點狀或刷狀出血。細胞分毒實驗表明多數情況為Ⅰ+Ⅲ型。

2.4 安徽:

阜陽地區IBD問題依舊嚴重,主要送檢病例為青腳麻雞,日齡在50日齡左右,腿肌出血、法氏囊分泌物增多,死亡率多在0.4%~0.5%。宣城一帶肉雞突發呼吸道,傳播迅速,但死亡率不高,死淘率保持在每天2~3‰,長速變慢、均勻度差,檢出IB混感衣原體。

3、典型病例

鴨屬恆溫動物,鴨體表羽毛覆蓋,皮膚沒有汗腺,血管分佈不多,機體的散熱主要依靠呼吸道蒸發散熱來調節體溫,對環境溫度調能力較差,近來全國高溫高溼天氣持續,極易引起熱應激。熱應激不僅會引起機體交感神經興奮,減緩胃腸蠕動影響採食,而且有研究發現高溫迅速使肉鴨外周血液中 T淋巴細胞的數量減少,淋巴轉化率降低,免疫系統受到損傷,細胞免疫抑制。

鴨熱應激表現為煩躁不安,體溫升高,隨後出現昏迷、麻痺、痙攣而死亡,或呼吸困難、急促,翅膀張開下垂,口渴,走路不穩或不能站立(具體表現為鴨頭觸地或搖頭,站立不穩.當受到驅趕又能正常跑動,但跑不了多遠又出現頭觸地,昏迷或搖頭等神經症狀),最後因虛脫而死亡。剖檢可見大腦實質及腦膜充血、出血,血液凝固不良,腸道水腫,肺及卵巢充血。蛋鴨產蛋量下降,剖檢可見有待產的蛋。

在夏季的肉鴨飼養管理管理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 降低飼養密度,高網6~6.5只/㎡,低網5~5.5只/㎡,及時淘汰殘、弱、病雛;

② 調整飼餵時間,避開高溫時段:早上8點之前,下午5點之後,同時注意料槽、水槽衛生狀況,每日淨槽一次;

③ 育雛前10~15天配合使用信得普力健,每袋兌水2000斤,飲水6~8小時,可增加早期增重,促進腸道發育,解決肉鴨夏季翻個、癱瘓、共濟失調;

④ 高溫天氣使用信得霍舒寧(藿香正氣口服液),每瓶兌水2000斤,可有效防暑、促進採食,減少暴飲引發的腸道疾病;

⑤ 及時補充電解質、維生素。鴨群呼吸量較大,同時飲水量大、排洩量大,易造成電解質流失,酸鹼平衡失調,導致軟退癱瘓,應及時補充電解質,同時補充複合維生素,提高機體抗熱應激能力。信得200ml納米級維生素--納維,每瓶兌水800斤,早上飲水6小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