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300251.SZ)發佈2018年財報:增利不增收,電影行業回暖尚早?

自2013年之後,光線傳媒首次遇到了業績“滑鐵盧”。

4月23日,光線傳媒(300251)發佈2018年財報,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92億,同比下降19.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3.73億,同比增長68.47%;扣非後的淨利潤為虧損2.84億元,同比降低161.73%。

值得一提的是,光線傳媒這份財報除了道出營收下滑的事實之外,扣非淨利潤的下降161.73%也反映出了其主營業務(電影業務)不給力的現狀。

在2018年業績遭遇滑坡之下,光線傳媒的股價也在二級市場“起起伏伏”。

從盤面上看,該公司的股價從2017年中開始最低點的7塊多開始上漲,到今年3月的時候股價曾經一度達到13.73元,創下三年以來新高。只可惜後來風向忽然大變,光線4-5月以來股價再次下滑,截止到今日已經跌到8元區間,總市值為237.62億元。

光線傳媒(300251.SZ)發佈2018年財報:增利不增收,電影行業回暖尚早?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那麼,作為電影行業龍頭公司的它又是如何走到今日的局面,而在這其中又隱藏了哪些未知的故事?

業績增利不增收

光線傳媒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以電視節目和影視劇的投資製作和發行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其主要以電視欄目、演藝活動和影視劇是公司的三大傳媒內容為產品。2011年8月,該公司在深交所正式登陸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開始,光線傳媒主營業務重心轉向電影,憑藉上市及增發,該公司一下子拿到了數億元的募資,駛上了電影行業的快車道。

不過,沒想到的是,在“快車道”飛速行駛的光線傳媒卻在2018年折戟而歸。

據其財報顯示,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4.92億,同比下降19.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3.73億,同比增長68.47%;扣非後的淨利潤為虧損2.84億元,同比降低161.73%。而根據這份財報來看,不難發現其處於“增利不增收”的尷尬現狀。

光線傳媒(300251.SZ)發佈2018年財報:增利不增收,電影行業回暖尚早?

(行情來源:光線傳媒財報)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光線傳媒自上上市一來首次出現營收下滑的狀況。對此,該公司在財報中透露了三方面的原因。

1、電影業務“低迷”

據光線傳媒財報披露,營收下滑的背後,主要在於光線傳媒電影業務的低迷。財報顯示,電影及衍生品業務是光線傳媒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佔2018年總營收的72.23%,但收入卻同比下滑了12.99%至10.77億元,毛利率則下滑11.83%至32.18%,由此並拖累了該公司的整體營業收入。

2、視頻業務被“剝離”

據披露,光線傳媒主要收入來源為電影及衍生品、電視劇、視頻直播、遊戲及其他。但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財報中關於視頻直播的收入為零,而2017年公司視頻直播的收入為4.91億元。具體而言,視頻業務的剝離主要源於一次股權轉讓,2018年5月光線將持有的5%股權無償轉讓給浙江齊聚CEO汪海濱,持股比例下降為48.21%,隨後光線的報表不再合併浙江齊聚。

3、資產減值7.26億元

而據光線傳媒財報披露,此次營收下滑的原因還包括資產減值這一因素。具體來說,2018年該公司資產減值金額約7.26億元,主要是計提應收款項的壞賬準備、商譽及長期股權投資等資產的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縱觀光線傳媒2018年全年表現,除了以上三項拖累該公司營業收入之外,還有一項為公司淨利潤“出力”的事件需要指出來,那就是出售新麗傳媒27.64%股權,確認收益近23億元。

據悉,2018年,光線傳媒的非經常性損益為16.58億元,同比增長368.36%,這主要得益於處置新麗傳媒股權確認的投資收益。2018年3月10日,公司將新麗傳媒27.64%的股權,出售給林芝騰訊,作價33.17億元。而這筆交易在去年財報中,為光線傳媒貢獻投資收益22.83億元,佔公司當年利潤總額比例為118.15%。

此外,有意思的是,有業內人士對此財報表示,“光線傳媒一直以來都是電影行業的龍頭公司,受2018年電影行業整體環境影響,增速趨緩已經算是業內的“優等生”了。”由此一來,可以看出光線傳媒這份“增利不增收”的財報在行業人士眼中也並非“一無是處”,在整個電影行業嚴冬之際,該財報的表現也算得上中規中矩。

電影行業回暖尚需時日?

2018年,“寒冬”一詞是電影行業出鏡率最高的關鍵詞,而在電影行業進入冷凍期之際,整個影視圈也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景象。

A股的大門牢牢緊閉著,曾經豪情萬丈的資本消失不見了;
一些內容做好後無法播出,一些內容播出後又被很快下架,一些內容還沒做就胎死腹中;
影視公司被平臺限價砍價,演員、導演、編劇和影視公司一起被稅局追繳談話;
2018年全年電影票房同比大跌,總局影視劇備案數量直線下滑,越來越多的業內公司在考慮堅持還是離開。

事實上,以上影視圈的寒冬景象是有跡可循的。

由於“陰陽合同”“天價逃稅”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集中爆發,2018年,影視行業進入了一段規模大、力度強的調整期,監管層也頒佈了從限制特定題材、治理天價片酬、規範稅收秩序、統一網臺審核標準等多維度持續加強監管的政策,而在這之下,亂象橫生牟取利益的影視企業顯然在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輕鬆度日”了。

而在此之際,沒有爆款吸引票房也成為影視企業走向“衰落”的最後一根稻草,光線傳媒亦不能避免。

不過,觀望光線傳媒2019年的經營業績,相關研究機構也表示其持有“回暖”的狀態。另一方面,該公司持股的貓眼娛樂營收大幅增長,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後續有望繼續為其提供業績助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置身於電影行業的光線傳媒來說,整個行業迎來暖陽之時才是其助力的根本。那麼,電影行業回暖了嗎?

隨著2019年一季度業績的紛紛披露,從不少影視公司的業績和經營狀況來看,似乎仍然在寒冬之中掙扎。據相關數據顯示,光線傳媒預估盈利0.78億-1.05億元,華誼兄弟一季度預計虧損近1億元。電視劇公司中,華策影視一季度預計盈利3000萬-4000萬元,2018年全年虧損的慈文傳媒和華錄百納在一季度小幅盈利,但唐德影視還在繼續虧損。

此外,一季度電影票房數據也不容樂觀。據貓眼娛樂顯示,2019年一季度電影實際票房171.91億元,同比縮水16億元,同比下降9.23%;觀影人次4.79億,同比下降14.46%。2019年2月全媒體廣告刊例收入同比下降18.3%,降幅創近一年來新低。

由此,種種跡象表明,穿越週期非一日之功,影視行業的整體回暖並不明顯,走出寒冬尚需時日。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去年一年的監管只是影視行業步入正軌,而並非“一刀切”,倒掉的公司多半是影視對賭失敗的公司,擠掉盲目擴張的非專業泡沫,迴歸冷靜成熟,影視行業,並沒有那麼悲觀。

小結

在電影行業還回暖之際,光線傳媒當務之急還是趕快以內容充實自己,用“有口皆碑”的作品說話,讓引以為傲的電影業務擺脫低迷的狀態。畢竟在行業監管加劇的同時,倒掉的一批充其量是影視圈的泡沫,而能夠活下來的都是有一定實力的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