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業穩就業降成本,這些政策已上路

國務院新一輪的穩就業、促就業政策於近期出臺。除了強調扶持企業穩就業存量、鼓勵創業擴就業增量等重點舉措之外,將企業降成本與穩就業掛鉤,也成為本輪就業政策的重點之一。

12月5日,國務院《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正式發佈。《意見》指出,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持企業穩定崗位,促進就業創業,強化培訓服務,確保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和就業局勢持續穩定。

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在5日國新辦舉辦的政策吹風會上表示,連續出臺的降低社保費率政策,將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等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對第一財經表示,社保稅務徵收等政策正在影響企業的預期,若是預期不好,企業可能會停止招聘或是直接裁員。因此,全面“穩就業”最重要的就是降成本,減稅降費對於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非常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12月5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加大了對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會議指出:要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以訂單等方式參與企業技術攻關;要創新科技金融服務,為中小科技企業包括輕資產、未盈利企業開拓融資渠道。

助企業穩就業降成本,這些政策已上路

穩存量、擴增量

《意見》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的重點舉措。其中,支持企業穩定發展是首要任務之一。

《意見》稱,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其中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的,加大返還力度;同時,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作用,鼓勵各地優先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低費率的擔保支持,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在人社部官網發表解讀文章稱,通過加大企業穩崗補貼、失業保險費返還、加強對小微企業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對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進行幫扶,以維持企業正常經營和用工穩定,不出現規模性的集中裁員減員,保持就業規模和局勢穩定。

張義珍稱,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但國內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和就業會帶來一些影響。

國家統計局的分析顯示,今年7~9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1%、5.0%和4.9%,除7月份與上年持平外,8、9月份均比上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的主要就業人群城鎮調查失業率持續穩定在4.3%~4.4%的較低水平。

人社部的最新數據也顯示,今年1~10月新增就業累計達到120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9萬人。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同比持平。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2%,降至近年來低位。

張義珍表示,中美經貿摩擦會對中國經濟帶來直接和間接影響,從而波及就業領域。從目前監測的情況看,整體就業局勢穩定,與此同時,個別地區、個別企業還面臨著一些新挑戰。

曾湘泉表示,6.5%左右的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效應是非常明顯的。近年來,第三產業的發展和新動能的興起都大大增加了就業彈性,就業景氣指數一直維持在高位。

除了扶持企業穩就業存量之外,《意見》的另一亮點是鼓勵創業擴就業增量。

《意見》提出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支持力度。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自主創業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莫榮分析稱,通過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創業載體建設,推動創業創新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擴大就業容量。他表示,這次一些政策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對符合申請條件的自主創業人員,創業擔保貸款可申請額度由原來的10萬元提高到不超過15萬元。

《意見》要求,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數量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人數25%(超過100人的企業達到15%)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張義珍表示,就業領域固有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以及勞動者對高質量就業、自主創業日益增加的需求,這些都對就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都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完善措施保障。

中國就業研究所發佈的第三季度就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大中型企業在三季度的就業形勢明顯好於去年同期,而小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要低於去年。

曾湘泉表示,小微企業就業景氣度的同比下降與企業的生存週期有關,從2015年“雙創”以來的創業企業,很多已經進入了轉型升級時期,也有一些企業被市場淘汰,因此用人需求有所下降。

此外,《意見》還對扶持創業的資金來源做了具體的安排,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適當放寬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由此產生的貼息資金由地方財政承擔。推動獎補政策落到實處,按各地當年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總額的一定比例,獎勵創業擔保貸款基金運營管理機構等單位,引導其進一步提高服務創業就業的積極性。

12月3日,財政部、稅務總局、人社部聯合發佈通知,部署進一步落實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要求將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人員、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以及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勞動年齡內的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政策落實到位。

穩就業需“降成本”先行

將企業降成本與穩就業掛鉤,是這一輪就業政策的重點之一。

張義珍表示,為了推動解決民企融資難問題,人社部已經按照國務院部署連續出臺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比如,繼續實行階段性降費政策、推出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等。張義珍表示,這些政策相互結合,將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等問題。

曾湘泉認為,企業人工成本過高是穩就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他建議儘快出臺具有真金白銀效應的減稅降費措施,以穩定企業的預期。

事實上,在今年1.3萬億元減稅降費舉措之後,國務院將在2019年推出新一輪更大規模、實質性的減稅降費舉措,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稅和社會保險費將成為主角,萬億級減稅降費落地可期。

助企業穩就業降成本,這些政策已上路

在明年實施減稅降費舉措中,國務院明確提出了降低增值稅稅率和社會保險費率。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增值稅一直是減稅主力軍,目前增值稅稅率有6%、10%和16%三檔,未來將朝著三檔併為兩檔的方向降低稅率,稅率降低一個點一般帶來千億級減收。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降低稅率非常複雜,不僅要考慮財政可承受能力,還要兼顧稅率變動對眾多行業及企業的影響,因此衍生出來的方案至少有幾十種。16%的基本稅率有可能下調一到兩個百分點,而不同稅率適合的行業也將進行調整。

此外,進一步擴大和完善現有增值稅留抵退稅範圍、操作流程,建立留抵退稅制度,清理稅收優惠政策,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也是專家們認為的可選之策。

2019年1月1日,稅務部門將全面負責徵管社會保險費。由於稅務部門信息全、徵管能力強,為了消除企業對社保實際負擔上升的擔憂,國家已經明確,要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穩定繳費方式,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目前,人社部正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具體方案。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在當前企業稅費高、融資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等導致經營困難的背景下,民企社保費實際負擔應該要有實質性下降,政府要通過明顯的降費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近期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透露,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以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

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一個非常重磅的減稅舉措,導向非常好。這意味著未來政府可能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免徵增值稅標準進一步提高,而小微企業未來也可能免交企業所得稅。

而隨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逐步清晰,明年個稅減稅規模將更大,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人力成本的節省。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個稅改革實施首月(10月),全國個人所得稅減稅316億元。此前,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稱,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后,稅收一年大致要減3200億。

此外,習近平還提出,要進一步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範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推進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降低企業成本。

中國政府正在持續推動改善營商環境,簡政放權,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根據世界銀行近期公佈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今年排名大幅上升30多位,從去年的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進入世界排名前50的經濟體之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