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集聚國外“高精尖缺”人才 開展引智工作

集聚國外“高精尖缺”人才

——看威海市如何開展引智工作

◎記者 矯曉虹 通訊員 劉飛

5月17日,一摞《威海市外國專家需求信息手冊》遞到了來威調研的國家外專局經技司副司長王春一行人的手中,該手冊詳細介紹了威海27家企業2017年對高層次外國專家的需求。有了這份手冊,國家外專局就能有針對性地為我市引進急需緊缺的國外人才。

從外引智是行業企業突破發展的加速劑。多年來,威海市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從國外引進“高精尖缺”人才,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目前已實施引智項目370個,有力地促進了企業轉型發展。

當前,威海市引智工作如何佈局?記者就此採訪相關企業、部門,瞭解人才需求和引進進展情況。

威海市集聚國外“高精尖缺”人才 開展引智工作

向外借力

成為突破轉型加分項

5月16日下午,王春一行到威海調研的第一站,選擇了國家級引智成果示範推廣基地——威海園林建設集團。這是威海市首個國家引智成果示範推廣基地。

“發展花卉產業,從國外發達國家與地區直接引進成熟的符合我國需要的優質種質,可極大地縮短花卉產業發展進程。我們多次組織人員赴海外考察,通過與國外專家技術合作,從國外引種了以高山杜鵑為代表的系列冷涼花卉。”威海園林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轉化應用引智成果,從國外採購上盆流水線、動力輸送帶、移動噴灌車等先進生產設備,聘請多名國內外專家指導,利用組培技術實現了主要品種的快速繁育,並將獲得專利的高山杜鵑催花技術大範圍應用,成功對韓出口自產帶基質盆栽高山杜鵑。

借力國外優勢技術和專家人才求發展,是威海市不少企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的明智之選。

“威海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亟需大量人才,我們要向全世界傳遞威海對人才,尤其是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渴求。”威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子明表示。

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後引進了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專家開展碳纖維產業化項目,連續6年獲得國家外專局引智專項資金支持,研發成果打破了日本和歐美國家對碳纖維關鍵技術的長期壟斷。“目前光威已通過證監會審核等待上市,獲批國家引智項目是申請上市的加分點。”威海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十二五”以來,市人社局圍繞“外專千人計劃”、“引領齊魯”、“智惠山東”等國家和省重點引智項目,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積極引進“高精尖缺”人才,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目前,威海市共建立引智示範基地56個,居全省首位。我市建成海外引才工作站9家,引進外國人才2萬多人次,實施引進國外智力項目370個,爭取各級引智經費2000多萬元,引進新技術、新成果220餘項,解決技術難題2100多個,有力助推了企業轉型發展。

精準引智滿足旺盛需求

5月17日,在國家外專局調研座談會上,威高集團、新北洋信息技術、光威複合材料、山東海之寶等企業代表來到現場,一一向國家、省外專局工作人員介紹了企業的引智需求。

“目前我們需要從俄羅斯引進航空複合材料零部件設計、無人機制造方面的人才,從澳大利亞引進船舶、艦艇複合材料製件、開發技術類人才,從美國引入民用航空方面的技術專家等,計劃未來在汽車製造、醫療器械、電子通訊等領域的複合材料製件設計方面尋求突破。”座談會現場,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寶銘說。

翻開《威海市外國專家需求信息手冊》,記者看到,包括尋山集團、泰祥食品、櫻聚緣、恩特花木、晨源分子新材料、天潤曲軸、華東數控等在內的海洋食品加工、傳統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等各行業企業都發出了對高層次外國專家的邀請。

天潤曲軸急需精通曲軸、連桿的設計與製造,具有鍛造、鑄造、熱處理、機加工及金屬材料疲勞知識的專家,開展提高球墨鑄鐵曲軸扭轉疲勞強度項目,從而達到曲軸扭轉疲勞強度提高30%以上或達到鋼軸水平。

立足發展實際,各企業、事業單位對國外高層次專家的需求比較旺盛。據瞭解,威海市各類工業企業2萬多家,機械製造、食品加工、運輸裝備、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信息、新醫藥、新材料、智能裝備、海洋生物、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引智成為不少企業發展的“剛需”。

本次座談會為企業引智提供了精準的平臺。“我們在派駐國外前深入各省市挖掘企業對專家的需求,涉及工業、農業、漁業、醫療等領域,爭取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才項目的對接工作,力求做到精準引智,幫助威海走向世界。”王春表示。

搭平臺 強服務

解決後顧之憂

今年9月,威海市將舉辦“國際英才創業峰會”主會場活動,包括外國專家組織和外國專家走進威海等一系列活動。當前,相關部門正在做籌備工作。“去年,威海市舉辦首屆英創會,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今後將繼續開展類似活動,搭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高端技術項目有效對接的平臺。”威海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積極開放的心態海納百川、聚集人才是威海的引才理念。威海市搭建起靈活的引智平臺,打造“中國威海·國際英才創業峰會”招才引智品牌,連續舉辦四屆“海外博士威海行”活動,促成22個項目落地,投資額上億元。

與“引進來”相對應的是,威海市積極走出去,多次組團赴海外開展人才政策和環境推介宣傳活動,讓威海走進更多海外高層次人才的視野。

“我們為國外專家準備了高層次人才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和公寓等,為專家解決後顧之憂。”當天座談會上,經區工委組織部長侯成陽介紹產業園區規劃及引智需求情況時提到。

記者發現,在外國專家需求信息手冊中,除了對專家需求的介紹外,專家工作條件及交通食宿條件等也成為企業考慮的重點。

提高政策含金量優化服務。威海市制定出臺了“威海英才計劃”等一大批人才激勵政策,專門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對來威創新創業的高層次人才給予優惠補貼等。尤其是加大外國人才智力的引進力度,由市政府專門設立市級引智工作專項資助經費,建立了引智成果轉換推廣機制,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進行表彰獎勵,讓外國人才在威海發展有舞臺。

此外,去年11月起,國家將原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兩證整合後,威海市每年辦理外國人來華許可證件近2000個,辦證數量位居全省前三。為做好來威工作外國人的管理服務,威海市堅持“隨報隨批、隨到隨辦”的辦證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對超齡、學歷不夠等急需緊缺的外國人才,爭取上級支持,開闢綠色通道,全力為外國人和聘請單位提供優質服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