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真格基金王強:創業無熱點,會令我們更興奮

記者 | 陸柯言

共享經濟之後,創投圈很久沒有迎來一個令人興奮的刺激點了。對於像真格基金這樣的早期投資機構來說,如何在平淡期判斷下一個潛力項目並幫助其實現價值,是一件極有挑戰性的事。

真格基金專注於早期投資。迄今為止,真格基金陸續投資了 700 餘家創業公司,收穫了14家獨角獸企業和8家上市公司,包括小紅書、依圖科技、出門問問、地平線機器人、VIPKID、一起作業等明星項目,在教育、科技、生物醫療領域均有涉及。

隨著最新一期基金的募集完成,真格資金基金的管理規模超過10億美元。成立八年來,真格基金也在總結過去投資經歷中的變與不變。

對於募資難、創投無熱點的現狀,真格並未感到焦慮。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真格的投資團隊依然感到興奮,因為在無熱點的環境下尋找熱點才是早期投資機構的生存現實。做早期投資的這些年來,王強表示自己的心態已經逐漸從容。

“創業的版圖在不斷擴大,許多有著成熟工作經驗的人蔘與創業,他們的公司初始估值就已經不低了”,王強表示,經濟週期對投資機構的影響並不大,近年來真格的單個項目投資金額反而在上升,甚至是過去開出一張支票金額的兩三倍之多。

王強最為人熟知的經歷是參與創立新東方,也是電影《中國合夥人》當中佟大為飾演的角色原型。2011年,他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和徐小平共同成立了真格基金,由此開啟了早期投資人的新身份。2017年,王強成為未來科學大獎-數學及計算機獎的捐贈人,對於基礎科學投資,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在5月25日舉辦的2019年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王強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的專訪。以下為採訪內容:

界面新聞:你是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捐贈人,當初考慮捐贈這個獎項的初衷是什麼?資本的推動對基礎科研進步有何意義?

王強:未來科學大獎支持的都是商業底下更深層的基礎技術,乃至基礎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在我看來是三個獎項裡直接和基礎科學相關的東西,所以意義非常重大。諾貝爾獎也沒有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這是未來科學大獎的獨創的東西。我們通過這個獎項能夠獎勵那些世界級的數學領域、計算機領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會讓社會公眾對基礎科學產生一種關注和好奇。

界面新聞:真格也有在關注一些基礎科學領域的投資,你在投資這類項目時會有哪些挑選的標準?

王強:基金投資和純科研的基金的投入性質不同。純粹是科研機構或者是院校科研投入會承受更長的週期,10年20年甚至30年不出成果也沒問題。但是基金有投入和回報的要求,這是基金的性質。

真格基金投早期,還是希望投到那些有著深科技、黑科技、或者高科技的這種基因的公司,但同時它已經能夠非常清晰地把這樣的基因轉化到一種應用層面,甚至是市場層面,那我們願意投入。我們投的像依圖科技、地平線、格林深瞳等等,他們把AI的技術迅速清晰地界定到了非常具體的應用場景,並且技術的轉化已經和商業使用密不可分了,所以我們做了投入。我們覺得既符合真格基金的投資屬性,也符合我們對於硬核科技的激情。

界面新聞:真格最新的一期的資金池有多大?

王強:真格是人民幣和美金基金都有,如果把人民幣都折換成美金的話,兩個加起來應該有4億美元左右這樣的一個規模。

界面新聞:最新一期目前已經投了多少錢?

王強:真格基金是非常嚴格把控投資節奏的,每期基金都有投資的紀律,我們募集完每一期基金直到完成有效投入的時間大概在兩年半左右。

界面新聞:因為現在大家都說投資機構的錢比較緊張,在單個項目的投資額度上,和以前相比會有下降嗎?

王強:恰恰相反,最近兩三年創業版圖在發生一些變化,變化最本質的東西在於越來越多成熟的創業者誕生了,也就是說連續創業者或者直接從大公司重要業務相關的那些比較有經驗的人出來創業了,這樣的人出來創業,他的初始估值其實已經不低了。

從這點來說,真格做早期投資的時候,一張支票開出去的金額相當於過去兩三張支票,甚至更多,因為創業者的素質或者是經驗已經不一樣了。

界面新聞:投資的速度有相對放慢嗎?

王強:我們和PE或者是後期基金不一樣,因為越往後可能投的速度會越慢,可能一年投2到5個就足夠了,因為單筆資金投得很大,所以大部分時間要花在研究投哪家上面。對我們早期基金而言,速度不是投不投的一個關鍵,關鍵在於從能不能找到這家公司可以做大或者長期發展的邏輯,比如某種技術或者經驗。

如果一天碰到了五個這種量級的公司我們也可以投,但是下個月可能一個也碰不到,所以我們的投資節奏是看標的的質量,而不是按照純粹的定量化。而且我們早期投資的風險非常大,不像後期都已經快要跑出獨角獸了,你再加一碼就行。早期的難度在於判斷準確。

界面新聞:LP方面的態度還是沒有變化?會不會盯得更緊一些?

王強:中國資本市場的LP和美國資本市場的LP是有區別的。從真格角度來講,美元基金的LP承受能力更強,或者他們的眼光更遠,十年對他們來說都很短暫。中國的LP這兩年有所好轉,以前可能第二年就期望有回報,甚至要好多回報,這個是不可能的現實。

所以我想人民幣投資的整個生態可能要經歷若干年才回到投資的真正的本質,也就是有耐心,有定力。能抗衡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波動所帶來的情緒上的反應,這樣的話你才真正進入到投資的本真狀態,而不是在價格層面完成一次輪迴。但是我也感覺到在進步。而且真格選擇人民幣LP也是非常嚴格的,它必須符合真格長期有耐力的投資哲學。對方太短視的話,我們也不希望拿這樣的錢。

界面新聞:真格一直以來做的都是早期投資,但我們也發現真格開始有一些往後投的動作。

王強:這種情況其實不多。你可能感覺到我們碰到一些A輪,甚至B輪,這不是因為我們整個基金的投資階段往後移了,這些往往是我們追加投資的,就是我們早期天使已經投了,我們非常看好,所以一直追到A甚至B,往後也不是我們所擅長的了。不是說我們投資哲學變了,我們對天使階段的激情始終沒有退卻。

界面新聞:真格有過追風口的這樣的行為嗎?

王強:我個人認為沒有。從我們投資實踐來說,真格還是非常穩健的,風口上的企業其實不是很多,幾乎可能沒有。舉個例子, 2012年真格就開始投現在大熱的AI公司,包括依圖。那個時候我們並沒有非常明確地覺得AI是風口。有一個令我很意外的數據,一個2016年的榜單,列了全世界範圍內投AI非常主動的基金的前十名,這裡邊有八個是美國的基金,有兩個是中國的基金,其中一個就是真格基金,我們整個團隊都覺得大吃一驚。

所以說我們並不是追風口,因為從我個人包括真格投資團隊來看,任何東西只要成了風口了,他的大部分的早期投資價值已經釋放了,從投資角度來說是非常糟糕的。你需要在它成為風口之前就形成判斷,太晚了往往沒有很高的回報,也沒有多大意義。

界面新聞:近幾年真格投資邏輯的變與不變在哪裡?

王強:不變的就是,我們堅定地認為早期基金判斷人是最重要的,它超過了所有的數據、商業模式和技術壁壘。也就是說這些東西我們可能不一定全懂,但是我們應該多維度的多層次地來判斷這個人的深度、學習能力、胸懷和他最後要進入這個領域的世界觀,是不是足夠豐厚,足夠開闊。對於人的判斷,我認為在未來是永遠不變的。

變化的是,真格要不要提升我們對於更多領域或者更深領域的技術層面的理解。也就是說,以前我們的精力大部分花在前面判斷人,但是現在由於新科技會帶來商業模式的一波創新,我們也要求整個團隊的投資人們下沉,要理解這些科技的基本的規律和本質。 把這些東西想清楚了以後,可能會讓我們投資的準確率提升。

界面新聞:真格在未來技術領域方面的投資中有哪些關注的方向?

王強:真格所關注的任何技術領域都是要和現實生活相關的,當然這個現實生活不止指現在,也包括未來。我們關注它有沒有解決具體問題,是不是在某些領域極大提升了效率,甚至能夠改變現在的各個層次的運營方式,那這些技術如果我們能找到它的邏輯節點的話,我們是願意持續投入的。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和市場對接都要找到這個邏輯節點才能夠解決社會現實,而不是解決創始人想象中的問題。

界面新聞:媒體現在經常說創業無熱點,作為一家天使投資機構,你感覺到真格的生存狀態或者說心態有變化嗎?

王強:沒有改變。也許從媒體視角來看現在好像沒有熱點,因為媒體的屬性就是要關注熱點。但從投資人的眼光來看,你不考慮這個點能不能成為熱點的時候,才可能發現那些最後真正成為大熱點的東西,這是投資視角。尤其是天使投資市場,它絕對不能說現在甚至未來的熱點在哪,我來看看要不要投。這個往往是二流的投資人,一流投資人不會這樣,一流投資人腦子裡沒什麼熱點,他們創造的就是熱點。我得有這個定力甚至信念,我只要投了將來就會成為熱點。

所以我們真格不會說現在沒有熱點,我們興奮的是不斷地在各個生態圈裡尋找挖掘,總是會看到一些匪夷所思、奇思妙想的東西,這些事才能令我們不斷產生新的興奮點。無論是一級二級市場,無論經濟週期進行到哪個階段,雖然這些會影響到大的格局,但這些對我們都不重要。我們早期基金生存的現實就是,在大家都覺得暗淡的情況下,去看到那些閃光的地方,否則我們就也就完了。

如果無熱點理解為沒有可投資的標的,那基金怎麼辦?基金的屬性是必須投出去的對吧?其實一有熱點我反而有點緊張,因為在被炒熱的情況下,也許這個公司的估值就會變得莫名其妙,還可能虛漲,這不是好事。

界面新聞:你自己作為一個投資人,心態這些年來一直沒有發生過變化嗎?

王強:我沒有。唯一的變化就是我的心態越來越靜。對於判斷準的投資標的,我越來越能夠持長久的眼光來等待它最後價值的展現。這是我幾十年的變化。

二級市場上也是一樣,大家都希望追求新股,今天買了後天賣,後來發現追求新股的人往往賺不到錢,後來都得頻繁的轉手。反而有些股票你判斷得不差,放個十年甚至更長,最後收穫令你吃驚,一級市場更是如此。

界面新聞:能對未來的創投領域做一個趨勢判斷嗎?

王強:如果趨勢我們理解成下一波可投什麼,我沒法判斷。但是從長遠來說,我覺得有幾個大的判斷我是堅信的。第一,大家覺得創業好像越來越艱難,都被巨無霸們佔領了各個領域,這個我是不同意的。我相信大趨勢是隻要人類進步,只要是在發展,機會就不會少,它只會多,只是說這種機會不會展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眼界之中,你必須拓寬眼界。

第二,我覺得要對深科技、黑科技、教育和醫療領域保持足夠的敏銳度。深科技、黑科技在下一波會更加深遠地影響我們存在的現實和未來,所以圍繞著科技這一塊,距離商業最近的那些探索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所以對於科技發展的趨勢我們要保持足夠的敏銳度。

另外就是教育和醫療健康相關的,因為當人們面對越來越快的變化的時候,人們認知的提升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所以教育始終應該是人的朝陽產業。可以關注從小學到大學再到成人的整個教育鏈,看看哪些東西是能夠更有效地讓人認知提升的。還有一個大的趨勢就是醫療相關的東西,當科技讓人的壽命不斷延續,治癒疾病的效果越來越有效,圍繞著肉體的延伸就是人的一個基本訴求,將來養老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這些領域中,我們會看看有什麼新的商業模式和玩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