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創業的發源地武漢,30年後再成全國首創者

創業 武漢東湖 風投 孫中山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 2017-09-20

科技創新創業的發源地武漢,30年後再成全國首創者

中國創業孵化三十週年座談會暨雙創峰會在全國第一家孵化器誕生地召開。記者胡九思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18日訊(記者 肖娟 賀亮 李佳)“我們所有的孵化器人要感謝湖北,感謝武漢,感謝他們邁出的第一步”,18日,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三十週年發展座談會暨雙創峰會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話音剛落,贏得掌聲。

僅2016年,全國創業孵化載體就培育創業企業及團隊40萬個,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00萬個,相當於全國有超200萬的創業孵化載體從業人員。200多萬人緣何感謝武漢?這要從30年前說起。

30年前首創:讓知識分子擁有獨立人格

1987年,剛成立的“東湖智力密集小區規劃辦公室”希望成立“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當年6月,中國第一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在武昌丁字橋108號宣告成立,標誌著中國孵化器事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從而進化為一個跨越時代的夢想。

一開始,一些部門都不買賬。在當時,知識分子下海,多是遮遮掩掩。

而與之相比,孵化企業簡直離經叛道。當時的市領導帶著各大委辦局負責人到丁字橋考察,才算“立了正統”。

當時參與其間的武漢東創人還未預料到:它將改變幾千年來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科技人員長期吃皇糧俸祿,吃國家財政的傳統;將改變區域經濟增長和科技進步主要依靠財政直接投入的方式,為創新提供局部優化環境、提供創新服務,讓有成長性的科技企業獲得成功,創造稅收和就業崗位。最大的意義在於,讓知識分子擁有了獨立的人格。

深刻的體制變革,始於武漢小小一步,“對中國的創業孵化事業卻是一大步”,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激動地說,這拉開了我國創業孵化的大路。

武漢成立中國首家孵化器的報告送到科技部後不久,國家“火炬計劃”正式實施,武漢經驗被複制開來,科技企業孵化器在中國遍地開花。

在中國孵化器原點的武漢,武漢東創創造很多“中國第一”:創建第一家孵化器、第一個對孵化企業進行風險投資,建設第一條科技創業街、第一個走出國門建孵化器……30年裡孵化了2172家科技企業,造就了陳義龍、孫文等一批本土企業家隊伍,孵化培育了凱迪電力、三特索道、凡谷電子、楚天激光、開目軟件、銀泰科技、悅然心動、安天信息等一批本土新興產業企業。

1985年,華中工學院(即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專業畢業、在當時武漢市工程科技研究院自動化研究所工作的孫文決定辭職,籌資10萬元成立武漢楚天光電子公司(全國首家民營激光企業,楚天激光前身)。儘管造出第一臺“中國造”激光焊接機,但沒有改變孫文缺錢的窘迫,1988年,孫文和他的夥伴進入東創中心尋求幫助。幾年後,武漢楚天光電子公司增資擴股,籌集到200萬元。1998年,楚天激光成為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激光企業。目前,也是光谷激光產業鏈上龍頭企業。

以孫文為代表,武漢科技人員到孵化器創業漸成潮流。“騎著自行車來,坐上小汽車出去”成為那時的流行語。

30年後再次全國引領:讓城市成事、個人成功同頻共振

“我們必須要向所有敢幹敢闖敢試的湖北人致敬!”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說,三十年後將這個重要的座談會放在武漢,是對武漢為中國創業孵化事業做出貢獻的敬意。

他說,三十年來,創業孵化從湖北武漢走向全國,不僅成為科技創新創業的起源和根基,而且成為了國家戰略,也成為了幾代孵化器人的畢生追求。

源自武漢、回到武漢、再次出發。掌握“知本”的科技人員全面崛起,成為新經濟“新四軍”,30年前他們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30年後與城市同頻共振。

武漢市委常委、副市長、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局長李有祥說,武漢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積極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新體制、新機制,著力營造英才匯聚的良好生態,激發全社會的創業創新潛能,打造更富特色、更具吸引力的創業創新高地,真正使科技創新成為武漢趕超發展的第一動力。

科技成果供給端與需求端信息不對稱,本地企業承接科技成果動力不夠強、科技金融規模相對偏小,科技成果轉化承接平臺不足,科技成果轉化政務服務不精準、不到位、不集成,“政產學研用”協同不夠……據瞭解,武漢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志在補上述短板。成果轉化為科技產品,往往會有難以逾越的巨大鴻溝,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死亡峽谷”,這條峽谷出現在全國乃至全球各個城市。

政府、全國創新創業行家聚集武漢,要為科技創新創業發源地的武漢獻智,助力武漢再起跑。

——抓好高端項目孵化。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認為,高新區作為全國科技資源最集聚的區域,要在雙創中充分發揮核心載體作用,鼓勵中關村、深圳、武漢東湖等一類園區重點聚焦高端項目孵化,為雙創提供源頭活水。

——中科院政策所研究員藺雷建議內部挖潛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多發展 “內創業”,這會是中國創業孵化下半場的主題詞。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陳憲認為,科技成果轉化,發展成經濟新動能,須建設“創新生態系統”,集聚創業者、投資家和企業家,還要集聚大量科技研發人才即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一起試錯”。

武漢解決“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全國首創,會不會像東創中心一樣,成為可複製經驗?拭目以待。

【編輯:王戎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