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雙創示範”城市迸發澎湃動力

本報記者 葉偉報道

優化營商環境“雙創示範”城市迸發澎湃動力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創造了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就業,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繁榮市場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2015年4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門聯合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工作,意在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整合政策資源聚集服務要素,縮短政策流程提高效率,創新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新機制。截至目前,先後有36個城市獲批進入小微雙創示範試點,探索以新型載體支撐小微企業發展的有效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放大政策效果。隨著雙創城市示範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眾多小微企業在新常態下快速生長,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小微企業層出不窮。

優化營商環境“雙創示範”城市迸發澎湃動力

小微雙創蓬勃發展 經濟活力日益顯現

小微企業活則全局活,小微企業興則全局興。

據瞭解,小微雙創城市示範工作分三批支持36個示範城市:2015年批覆杭州、廈門、長沙、石嘴山等15個城市為首批示範城市,2016年批覆昆明、揚州、洛陽等15個城市為第二批示範城市,2017年批覆烏魯木齊等6個城市為第三批示範城市,目前全國共有36個城市納入示範範圍。

“雙創示範”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創新創業熱情被激發,小微企業發展迎來高潮,培育發展實體經濟新動能。

支持創新創業,杭州從來都是慷慨的。按照“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的新要求和新期望,杭州以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為契機,不斷厚植創新活力之城特色優勢,不斷培育雙創載體,提高創新活躍度。截至2018年年底,入駐企業超過3萬家,其中2018年新增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在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上市(掛牌企業)74家。

合肥緊抓“雙創示範”的契機,積極營造良好的軟性發展環境,全力構建要素集聚、機制靈活、功能完備的創新創業體系,努力打造區域轉型發展的主引擎。截至2018年年底,合肥實有各類市場主體83.84萬戶、註冊資本(金)3219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6%和29.7%。

對於“雙創示範”,張掖思路清晰、站位高遠,堅持就業優先基本方向,突出改革創新根本動力,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最優良的環境,努力使創業成本最低、創新風險最小、成功機率最大。自“雙創示範”開展以來,張掖雙創主體不斷壯大,雙創活力全面激活,探索了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推進雙創工作的成功之路。2018年,張掖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2019戶。其中,新增小微企業4091家,較上年分別增長了7.53%和18.17%。

優化營商環境“雙創示範”城市迸發澎湃動力

創新體制機制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雙創示範”城市以改革工商登記為切入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凝心聚力謀求改革創新,破解市場主體准入和退出的制度性障礙,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既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打造權力瘦身的“緊身衣”,又善於做加強監管的“加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釋放改革紅利、激活雙創活力,讓更多小微企業在改革創新中收穫滿滿。

不久前,浙江聖達生物研究院的工作人員驚奇地發現,其相關項目的環境影響登記表順利通過了“區域環評+環境標準”審批備案。從提供資料到完成備案,該過程只用時半個月,而在實施審批改革前,至少需要花費45個工作日。

據瞭解,杭州以“最服務”為基本理念,在全國率先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涉及取消行政審批事項,開展行政許可集中審批試點,房屋交易、稅收、不動產登記等,加快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好、投資環境最優的“雙創示範”城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被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標誌著“杭州經驗”向全國進行推廣。創新沒有止境,改革永遠在路上。如今,從“最多跑一次” 到“一次都不用跑”,杭州正奔向“移動辦公之城”和“移動辦事之城”,讓公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如同網購般便捷。

在商事登記制度中,廈門圍繞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提升登記便利化水平。在全國率先啟動“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不斷整合登記流程、簡化登記文書、改造登記系統,減少登記環節,實現申請材料“一次提交、部門流轉、一檔管理”,促進信息互通共享。全面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模式,創新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簡易登記模式。開展簡易註銷登記制度改革,註銷流程大為簡化,提交材料也大幅減少,幫助更多創業者甩掉“退出難”的包袱。

洛陽以“放管服”改革為切入點,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升級政務服務內容,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示範工程,實施“三十五證合一”“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網歸集”模式,形成在河南省推廣的簡易註銷模式,建成“全程電子化”自助打照系統,企業從籌備開辦到進入市場的時長由1個月縮短至3個工作日,竭力讓企業安心、放心、舒心地創業發展。

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在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基礎上,昆明持續深化“放管服”,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行“一窗通辦”“一網通辦”“掌上通辦”“一次辦成”“就近申辦”“馬上辦好”“全市能辦”的“七辦”模式。同時,積極探索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事項“申報表單一次填寫”“申報材料一套提交”“批文證照一庫共享”“審批進度一網查詢”“審批服務一站辦理”的主題服務工作模式,實現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次數,使更多企業和群眾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服務。

自“雙創示範”開展以來,石嘴山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為目標,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廣“不見面、馬上辦”審批模式。同時,強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降低許可門檻,將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變企業註冊資本實繳登記為認繳登記,積極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在寧夏率先開展“容缺受理”“證照聯辦”登記、企業名稱網上自主申報核准、個體工商戶簡易註銷登記、工商營業執照銀行網點代辦服務、“政證快”證照免費送達等工作措施。

優化營商環境“雙創示範”城市迸發澎湃動力

搭建雙創平臺載體 聚集各類資源

小微企業創新創業需要良好的成長空間和發展平臺。雙創載體作為集合政策、企業、技術、金融、服務、人才等各類要素的資源聚合平臺,已成為小微企業生根發芽賴以生存的“土壤”。

近年來,“雙創示範”城市積極拓展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發展空間,整合利用閒置工業廠房和樓宇興辦創業基地,扶持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留創園、特色小鎮等新型雙創載體建設,聚集政策、人才、資本、市場等各類雙創資源要素,不斷降低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成本和進入門檻。

一個人、一個包,2017年11月,出生於1988年的李想懷揣創業夢想來到揚州,在瘦西湖畔的優客工場開啟了創業之路。短短一年時間,李想的“熊貓新車”平臺就成為人人車和滴滴平臺的首家戰略合作伙伴,並獲數百萬元的A輪戰略投資。

李想的創業經歷只是揚州支持創新創業的一個縮影。據瞭解,揚州以入選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為契機,全力推進科技產業綜合體等空間載體建設,為創業創新者厚植“雙創”土壤。截至目前,揚州已建成28個科技產業綜合體,入駐企業近2000家,累計吸納各類創新、創業、就業人才3.2萬人,其中博士333人。此外,52個小企業創業基地、83個眾創空間等雙創載體也全面開花,成為創業者的樂園、小微企業成長的搖籃。

雙創載體是杭州小微企業發芽成長、發展壯大的“溫床”和“土壤”。為提高小微創新創業的成功率,杭州突出產業與城市融合,大力培育各類雙創載體,空置的廠房、倉庫、園中園等被打造成海創園、眾創空間、特色園區、特色小鎮等各具特色的雙創載體,創新“空間+基金”模式,引導形成“管理+品牌”的孵化器管理輸出模式,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四級聯動雙創孵化體系,構建起承載夢想的微空間,努力打造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空間載體高水平發展的“杭州標準”。2018年,杭州擁有眾創空間累計達143家,其中科技部備案眾創空間55家、省級優秀眾創空間25家;新增孵化器28家,累計達148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2家,連續多年居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第一位。

在長沙的雙創地圖上,各具特色的雙創空間載體星羅棋佈、遍地開花:58眾創、夸克倉庫等眾創空間,長沙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湖南金丹科技創業大廈等孵化器,麓谷國際工業園、中電軟件園、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創業服務中心等大型創業基地,有力推進了小微企業發展。

作為新疆創新創業的前沿地區,烏魯木齊以開展“雙創示範”為契機,整合建設了不同類型的創新載體,提高孵化載體運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拓展創新主體發展空間,雙創載體建設呈現新局面。截至目前,烏魯木齊共建成科技孵化器2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已建成孵化器總佔地面積達42.9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018家,累計入孵企業1832家,畢業企業302家,其中33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建成眾創空間35家,其中通過科技部備案15家,已建成眾創空間總場地面積達5.3萬平方米,入駐團隊342個,入駐企業588家。

為讓青藏高原開出“雙創之花”,拉薩凝心聚力,引進搭建基礎好、環境好,有動力、有潛力的創業創新載體,健全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階梯型孵化體系。目前,拉薩已建成眾創空間50家、創新創業基地22個。

優化營商環境“雙創示範”城市迸發澎湃動力

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呵護小微企業更好發展

小微企業在創業初期往往規模小、競爭力不強,往往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

據瞭解,“雙創示範”城市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快網絡化、綜合化公共服務建設,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調動匯聚社會服務力量,擴大對小微企業的公共服務供給,使小微企業可以充分享受低成本、便利化的公共服務。

杭州針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缺經驗和服務等問題,基於“互聯網+”平臺打造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了“創新券、活動券、服務券”的公共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以潤物細無聲的形態,最便利服務小微企業的理念,助力成千上萬小微企業發展。

揚州找準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缺經驗和服務的難點、痛點、堵點,積極開展“互聯網+”創業服務,線上建成“1+N”(“1”即小微企業公共服務總平臺,“N”即融資會計服務、科技服務、人力資源提升、法律維權、檢驗檢測等多個公共服務子平臺)小微企業雙創網絡服務平臺,成為小微企業身邊永不打烊的網上服務大廳;線下按照“五有”(有服務場所、有服務人員、有服務制度、有服務網絡、有服務活動)標準,建成以揚州市雙創服務中心(大廳)為龍頭、9個縣(市、區)、功能區和82個鄉鎮(園區)服務中心(大廳)為骨幹的“1+9+82”三級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實現了市、縣、鄉全覆蓋,讓小微企業辦事更便捷、創新創業更方便。

張掖著眼於為創業者提供優質服務,按照政府引導和市場主體“雙輪驅動”的思路,建立了2個“1+3”公共服務體系:“互聯網+政府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服務”的服務體系,即運用互聯網技術建設張掖“智慧城市”平臺,將政府、企業、社會三方服務創業創新的資源進行有效融合,提高服務效能;“創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的人才服務體系,即將創業教育滲透至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之中,著力增強全民和全社會的創業意識,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

融資難、融資貴是橫亙在小微企業面前的一道坎。對此,“雙創示範”城市積極發揮財政資金槓桿效益和引導作用,加強與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的協調配合,促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揚州推出“e融揚州”品牌,構築了規模達21億元的財政資金池,引導16家金融機構為9016家小微企業貸款近160億元;擴大天使人才專項資金、天使夢想基金、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規模,向7家股權投資基金出資2.6億元,帶動15.1億元社會資本跟投,財政資金槓桿倍數放大近6倍。

為有效解決創業者面臨的融資難、創業風險高等問題,張掖採取政府注資、銀行配資、信用擔保的方式,推出助創貸、助保貸、互助貸三大信貸產品,為501戶企業發放貸款12.79億元;設立創業創新扶持基金和旅遊產業發展基金,為198戶企業投放資金3.94億元等。

新時代,新起點,新徵程。“雙創示範”城市在總結現行工作經驗基礎上,將繼續落實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推動雙創工作向更高質量前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