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虧損7年,現有2800家店營收過百億,他如何做到的?

近日,百果園發佈大生鮮戰略,宣佈正式進軍生鮮領域。這個創業18年的“水果專賣店”終於要對炙手可熱的生鮮領域下手了。

民以食為天,生鮮食品與民生息息相關,是人們最基礎的需求,所以市場潛力巨大。伴隨著阿里盒馬鮮生、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國美青雲裡等有雄厚背景的商業巨頭紛紛入局生鮮新零售,行業市場已經逐步變為巨頭們的天下。百果園在此時宣佈進軍大生鮮市場,不知能否分到一杯羹?

曾虧損7年,現有2800家店營收過百億,他如何做到的?

兩次“下海”的“深漂”

百果園創立於2001年,是中國最大的水果連鎖品牌。截至到目前,已在全國70多個城市開設超過3700家門店,擁有23個倉儲中心。百果園能有這樣的成就,和創始人餘惠勇的努力分不開。

餘惠勇籍貫江西,23歲從江西農業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江西省農科院搞起了科研,專注做他擅長的食用菌研究和開發。在工作期間,餘惠勇憑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過硬的技術,將原本瀕臨生存危機的基地盤活,並迅速地賺到了十幾萬作為人生的第一桶金。

曾虧損7年,現有2800家店營收過百億,他如何做到的?

1992年,24歲的餘惠勇跟隨南下創業的大潮,帶著賺到的20萬元家當一個人告別家人,來到了深圳。

讓餘惠勇沒想到的是,來到深圳之後他就遭遇了來自事業上的第一個障礙。餘惠勇來到深圳後一眼就看上了瘋漲的股市,一股腦把自己帶來的家當全部投了進去,但卻由於盲目跟風,沒有經驗,一下就賠了個精光。

隨後雖然嘗試過中巴客運承保的工作,但也沒賺到什麼錢。在深圳“漂”了兩年,卻接連受挫,餘惠勇只得返回老家,繼續回到原單位上班。

然而,創業者不甘寂寞的血液在餘惠勇體內流淌。儘管在深圳兩年的經歷並不算順利,但卻令餘惠勇開放了眼界,得到了啟發,午夜夢迴時,在深圳經歷的一幕幕總是迴盪在餘惠勇眼前。

在農科院繼續工作了一年之後,餘惠勇再次選擇了辭職回到了深圳。與初次闖蕩深圳不同,這一次,餘惠勇只帶了400塊錢。

曾虧損7年,現有2800家店營收過百億,他如何做到的?

飛速發展的水果巨頭

有了上一次南下的經驗,這一次餘惠勇不再冒進,踏實了許多。他先從應聘為一個普通的淨菜銷售員開始,一步一步做到了銷售經理,並且帶領團隊,成功將山東的紅富士推廣到了深圳。

這段時間的工作經歷讓餘惠勇摸清了市場,也積累下了深厚的經驗和資源,也為之後創立百果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1年9月,餘惠勇押上了全部家當,正式成立深圳市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2002年,百果園第一家店在深圳福華開業,首月銷售額就達41萬多元。第二個月,第二家門店開業,生意依然火爆。開業的成功給了餘惠勇充分的信心,他堅信,這樣一家區別於商超和批發市場,專門的水果連鎖店是有錢可賺的。

曾虧損7年,現有2800家店營收過百億,他如何做到的?

跟許多連鎖品牌一樣,餘惠勇在百果園逐步壯大之後,首先選擇了加盟模式,對經銷商開放品牌加盟權限。百果園迅速擴張,開一家火一家,成立僅短短7年時間,就開到了第一百家門店。

然而,加盟模式的弊端也伴隨著加盟商越來越多暴露了出來:維護成本高、加盟費用少、加盟商質量參差不齊等,阻礙了百果園繼續前進和發展。

與此同時,一大批競爭者也紛紛效仿,一時間冒出四十多種形形色色的水果連鎖店,也給百果園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為了應對新的競爭與挑戰,2008年,餘惠勇決定回購加盟商門店,從加盟模式轉變為直營模式,對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此後,百果園發展穩定,2010年,門店數量突破200家;2012年,突破300家。

2015年,可以說是百果園發展歷程的一個里程碑。在這一年,百果園完成由天圖資本領投的4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門店總數突破1000家。此後,百果園又拿到了多輪融資,最近一筆是去年初獲得的15億元人民幣以上B輪融資。

曾虧損7年,現有2800家店營收過百億,他如何做到的?

2016年,百果園APP正式上線,伴隨著2017年線上單月銷售額破億,百果園完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佈局。2018年,百果園年銷售額突破了100億元。

如今,這個創立18年的“水果專賣店”的線下門店已突破3700家,遍佈全國40多個城市。餘惠勇說,未來他們要在全國開3萬家門店。

這一次,百果園又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從“賣水果”進軍“賣食品”,餘惠勇還是很有信心,他認為自己憑藉會員、流量、供應鏈構建三大核心競爭力的支撐,百果園就有可能、有能力拿下大生鮮。

至於結果如何,只能靜待時間的檢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