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進硅谷獲千萬投資,美國開始抄襲中國

創業 自行車 硅谷 美國 富日記 2017-03-28

共享單車進硅谷獲千萬投資,美國開始抄襲中國

2017年,國內最火的共享單車行業熱度不減,雖然已經有摩拜和ofo兩大巨頭,許多看好行業前景的公司還是堅持殺入這個行業,希望能分一杯羹,為了提高辨識度,每種單車都有自己的標誌色,據說共享單車的顏色都快用完了。

許多有錢有資源,但沒有及時進入共享單車行業的大公司和創業者,都有些惋惜錯過這個機會,但真的錯過了嗎,如果僅看國內,競爭的確激烈無比,但放眼世界呢,許多國家還沒有這種模式呢,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這兩天聽到一條值得深思的新聞,兩位華人將共享單車模式帶到了美國科技創新中心硅谷,他們剛創辦的LimeBike還沒開始運營就獲得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硅谷知名風投Andreeseen Horowitz,跟投的有其他知名投資機構IDG、DCM等。

計劃於4月份正式上線運營LimeBike,採用的模式基本和國內一樣,但收費可高多了,LimeBike目前的定價是每30分鐘收取1美元,在智能鎖打開時開始計費,智能鎖關閉時進行結算。

LimeBike融資成功的消息讓許多人看到了新的機會,《紐約時報》就曾撰文指出“中國抄襲美國的時代過去了,在移動領域,美國已經開始抄襲中國”。

以前基本都是中國複製學習美國的模式,騰訊、百度、攜程、微博、美團,許多互聯網巨頭最開始都從複製模仿國外的模式開始。

但在互聯網行業,現在情況開始逆轉,中國已經是互聯網創新最快的國家,我去年看到國外媒體介紹微信,說外國人都驚呆了,社交、支付、購物、搶紅包,微信上什麼都能做,許多國外巨頭,包括Facebook都開始借鑑和模仿微信的功能。

這次共享單車就是一次成功的模式輸出,而且是直接輸出到科技創新中心硅谷,因為這個模式在中國已經得到驗證,供應鏈也比較成熟,LimeBike的供應商就是為ofo生產單車的工廠,所以還沒正式運營,就能拿到上千萬美元的投資。

如果共享單車的模式可以輸出到美國硅谷,那也可以輸出到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很多國家,有資源有實力的創業者們,只要熟悉國外的法律法規和商業環境,就能以較低的風險把這個模式複製過去。

其實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出海早就開始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國內正紅火的這些公司和產品,從微信到今日頭條,幾乎都有其他創業公司做的海外版,這些在國內被驗證過的成功模式,都被敏銳的創業者複製到國外去,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以前富日記公眾號提到把中國小吃做到國外的創業方向,其實和把移動互聯網的成功模式做到國外是一樣的道理,本質上都是把已經在國內被驗證認可的味道或運營經驗帶出去。

說起復制,就不得不提德國那家特別奇葩的企業Rocket Internet,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做硅谷優質的創業公司山寨版,這倒沒什麼,模式的借鑑無可厚非,但他們抄襲的有點過了,幾乎一模一樣,而且他們的目的是等這些公司佔領當地市場之後,再賣給被抄襲的對象,因此口碑不是太好,但成績的確驚人。

這些都給創業者啟示,相信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會產生更多創新和商業模式,有心的創業者如果有海外資源,可以嘗試進行商業模式輸出,是不錯的創業方向。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furiji)原創,如轉載請標明!

微信公眾號:富日記

新浪微博:富日記

富日記,每天一篇原創,創業商機,快人一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