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自作ofo殘局:不成熟、太執拗、太情懷、太自信、太獨

創業 自行車 風投 北京大學 騎行 中外管理雜誌 2018-11-26

為什麼王興、胡瑋煒都可以及時賣出套現,而偏偏戴威不行?為什麼最有情懷的人會最耽誤事?風口過後的豬,該怎麼辦?


文:景素奇(作者系北京騰駒達獵頭公司董事長)

責任編輯:楊光

《中外管理》總編楊光先生約我寫本期稿,列出了好幾位熱點名流清單,我最終選擇了ofo單車創始人戴威。之所以選擇寫戴威,因為他是90後最有成就的市場化創業者代表,也是截至目前90後創業者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戴威的創業經歷,集中了最年輕一代創業者的特徵,轉瞬成敗,春秋得失。但未來,還是屬於年輕人的。

1

戴威靠啥成就ofo的?


做成一件事,要具備天時、地理、人和等諸多要素。戴威能成為風流人物,有賴於其特有的五個典型特徵。

戴威自作ofo殘局:不成熟、太執拗、太情懷、太自信、太獨

一、年輕,敢想敢幹

年輕就是財富,錯了重來,於是敢想,敢幹。戴威在清華讀研究生期間,就在校園內投放了共享單車,並初步運作成功。於是開始吸引風投,向社會上投放,ofo就這樣誕生了。在風投一輪又一輪的熱捧下ofo一發而不可收,迅速壯大,快速成名,瞬間爆棚,一度成為共享單車行業投放量最多的企業。雖然,盈利模式沒有找到,但靠著年輕、膽大、無所顧忌,一直往前衝啊,殺啊,殺到了行業最前沿。這就是熱血青年!創業需要這樣的激情!忘我拼搏!作為過來人,很能理解那種沸騰青春的感受,征服世界的衝動與願望,這就是年輕的優勢。享單車就是被戴威為首的年輕人熱血燃燒出來的行業。向年輕致敬,為青春乾杯。

二、自信,成事發動機

戴威可謂是最自信的創業者。2014年,戴威和4個創業夥伴在北大發起創業項目,深度騎遊,失敗,不服。2015年,又提出了共享單車概念,喊出的口號是:“一百多年來,有很多北大人改變了北大,也改變了世界,這一次,該輪到你了。”這自信不亞於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不弱於“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豪邁。高度自信的戴威留給周圍人的性格標籤:特別“信自己”、“認自己”、“堅持自己”。年輕人就應該這樣,自信可以改變天下。自信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保持獨立的個性思維,支撐自己前行圓夢,而且還具有超強感染力,會有一群追隨者。

三、情懷,讓事業插上翅膀

我佩服和欣賞有情懷的創業者。2003年我也是揣著情懷創辦的騰駒達獵頭公司。戴威也是有情懷的創業者,他想創造一種騎單車欣賞風景的生活方式,這種情懷來源於他青海支教的體驗:“我覺得騎行是一種最好的瞭解世界的方式”。純粹為了賺錢創業,一定不會吸引有情懷的人,但為了情懷創業,可以吸引到有錢的人一同創業。人有情懷和沒有情懷,在創業中的差別可就大了。有情懷者,能在困難時期抗爭,在逆境中奮發。有篇報道採訪ofo的員工:“尤其是跟摩拜打仗時,我們只有激情,打了雞血一樣去喊口號。我加入ofo時,當時做校園市場,我們會自己貼錢進去做這個項目,或者根本沒有想過報銷,只希望把事情做好。最早加入公司的那批人,都會把ofo視為自己生命中偉大事業的一部分。”這樣願意貼錢做工作、從來沒想報銷的員工,靠的就是情懷。為了一份偉大的事業,為了改善人們出行的方式,一邊騎行,一邊欣賞風景……多麼美好的理想,這樣的一群年輕人,可敬。

戴威自作ofo殘局:不成熟、太執拗、太情懷、太自信、太獨

四、執著,心無旁騖

戴威還有一個突出特點,一條道走到黑,這叫執著。執著精神也是成事的重要因子。戴威,執著於自己的共享單車事業,矢志不渝,無論環境如何改變,堅信共享單車的事業能做成。戴威迷戀騎自行車,加入北大第一個協會,就是自行車協會。青海支教回校後,就開始在北大校園做共享單車。要把共享單車事業做成,尤其需要執著精神——要知道自行車在我國交通工具中是處於衰退的行業,看下面的一組數據:1986年,63%的北京人主要使用自行車出行,然而到了2013年這個比例就急劇下降至14%。從1990年到2010年,全國自行車使用率每年下降2%到5%。就這樣一個衰退的行業,被戴威們的執著楞攪得天翻地覆,充斥滿大街,甚至成災。我很多年都沒有騎過單車了,但有了共享單車後,有一次趕急事,不得不註冊了單車,後來就時不時短途騎一下單車,回味感受一下騎車逛街的青春美好時光。共享單車確實最有效地解決了家門口和辦公室門口一公里的工具。戴威從2016年1月30日拿到了金沙江創投 A 輪投資1000萬美金,在4個月裡拿到了4輪投資,半年後成為中國投資界最熱門的項目。

五、主控,亂局定盤星

90後出生的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其最大特徵就是以我為中心,愛主導人,不願受人控制。戴威就是典型這種主導型控制慾強的人,這種性格特質在創業期是非常有積極作用的。不然你一言我一語,一盤散沙,沒有人控制全局,如何打仗?戴威這樣主控型的人,在艱難困苦階段,在沒有定型階段可以穩定軍心,有序向目標前行。對創業團隊來講,一定要有一位這樣的主導者,把大家捏合在一起,帶領大家前行。ofo初期的成功,與戴威這種能主控局面的性格有密切關係。

戴威自作ofo殘局:不成熟、太執拗、太情懷、太自信、太獨

2

戴威為啥把ofo引入殘局?


俗話講:成業蕭何,敗也蕭何。戴威上述成就ofo的五個特徵,恰恰是他把ofo帶進殘局的關鍵因素。

一、年輕便不成熟

90後的戴威作為商人,未免太年輕了。不知道哪裡有坑,即使別人提醒和勸說,也沒用。太年輕,還沒經歷過風浪,不知道進退,不知道妥協。這方面就不如競爭對手胡瑋煒。胡瑋煒比戴威多十年的工作經驗,知道妥協,向資本妥協,向需要妥協的人妥協。所以摩拜有了騰訊入駐,摩拜被美團收購時,她又投了贊成票。

美團創始人王興早期的創業經歷和戴威相似。當2006年校內網的用戶量暴增後,王興沒有錢增加服務器和帶寬,只能飲恨將校內網賣給千橡互動集團CEO陳一舟。後者從日本軟銀融得4.3億美元,並將校內網改為人人網。2011年人人網上市。由此可見,如果戴威早一點把ofo賣掉,收益要比當初王興多得多。

為什麼王興、胡瑋煒都能賣掉自己創辦的公司,而戴威不能呢?他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其實王興2006年賣掉校內網的時候比戴威現在的年齡差不多,為啥王興做到,戴威做不到呢?這裡面涉及到戴威的另一個性格特徵:太執著

戴威自作ofo殘局:不成熟、太執拗、太情懷、太自信、太獨

二、太執著,就容易一條道走到黑

戴威的執念太重,就是人們常說的倔強,不信邪。所以在同齡人中成就最大。但過於執拗,倔強,不知道妥協與拐彎,一旦碰了釘子就會吃大虧。戴威一心想把ofo做大做強,結果錯過了賣掉的花季,不僅估值一直往下掉,關鍵是沒人接盤了,因為風口過去了。因此,作為商人,最忌諱的就是執拗,過於執拗會讓自己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ofo共享單車這件事,戴威是太想自己做成了,這個執念是如此之深,因此讓他一直在說“不”。2017年6月,有人問戴威:“你更在意事情本身能不能成功,還是誰把它做成功?”戴威回答:“不。我把這件事情做成,比什麼都重要。”看,這執著勁,共享單車的事,不僅要做成,還必須是自己親自做成。這確實是情懷

三、太情懷,就是背離商業的迂腐

戴威也許會說,我就不是商人,我是有情懷的。即使再有情懷,多麼想把共享單車當做事業做,無論你理想多麼崇高和偉大,但本質上還是要靠生意來支撐的。情懷只是把生意安裝上強健的翅膀,可以飛翔得更高更遠。但在商必須言商,該買的時候買,該賣的時候賣。商人必須靈活,抓住買賣商機,及時出手,甚至有時不得不買,或不得不賣。顯然,戴威錯過了很多買賣時機,而ofo的A輪投資人朱嘯虎,勸說戴威的ofo與摩拜合併無果的情況下,發現情況不對,立即套現走人,雖然廣遭詬病,但作為商人無可厚非。同樣,胡瑋煒的及時套現從生意角度看來,也是正確的決策。兵無常勢,水無長形,大道至簡,應變為王。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出手就變成了落水狗。戴威之所以錯過很多商機,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主控意願太強

四、主控意願太強,就是獨

人太獨,就沒有朋友,合作者就會遠離。戴威之所以錯過了很多次進退的商機,除了有情懷外,還有一個根源就是主控意願太強。主控意願強烈在創業階段是很有助於事業成功的,但是主控意願過強,只有跟隨者,沒有合作者,就會適得其反。商場如戰場,既要有跟隨者打江山,也要有很多盟友,共同進退,一起合作把市場做大,共同應對風險。

2016年10月,當滴滴通過C輪融資首次進入ofo,成為第一大股東,ofo人不無歡悅。但滴滴入局後要的是控制權,戴威是絕不能答應的。2017年冬天戴威硬把滴滴派駐的三位高管驅逐出局。第一大股東一定會要控制權的,這一點戴威當然明白,但戴威硬是把進行產業投資的第一股東趕走了。這該有多強勢!隨後,程維提出把ofo賣給滴滴的建議,也被戴威明確拒絕。後來滴滴入股摩拜,摩拜賣身美團,ofo便越來越被動了。而控制慾過強,有一個原因就是太自信。

戴威自作ofo殘局:不成熟、太執拗、太情懷、太自信、太獨


五、太過自信,就會錯失良機

自信是好事,在創業初期有助於事業成功。但創業有成後,過於自信反而有害。世易時移,變化亦宜。

面對騰訊要進行B輪投資,戴威自信地認為ofo的校園模式基本跑通,且開始盈利,希望騰訊等到C輪再進入,結果是在ofo拿到經緯領投的B輪融資一個月後,騰訊轉而參投了摩拜的C輪,此後領投了摩拜的D、E輪。錯過騰訊投資,在競爭的關鍵節點,ofo把行業老大機會拱手讓給了競爭對手。這就是太過自信的代價。

現在分析起來,戴威的自信未免太主觀了。校園ofo跑得通,不一定在社會上跑得通。一是校園內幾乎都是最後一公里距離,最適於共享單車了;二是年輕學生是主體,經濟便捷型的共享單車便成為年輕學生的最愛;三是戴威的ofo最初跑贏校園時,資本還沒有到瘋狂進入期,競爭沒那麼激烈,校園裡能賺錢不一定市場上能賺錢;四是校園不是完全社會化市場化的,而是半壟斷性質的;五是ofo的校園共享單車最初戴威幾個創始人進行的是個體戶性質的創業,用的都是在校生,幾乎是公益狀態,成本極低,而真正進入公司化運作,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是極高的,僅員工工資、五險一金就夠揹負的。而且ofo運行最好時期,也是鉅額虧損的。就是改嫁後的摩拜,至今也沒有找到良好的盈利模式。這個行業還在探索中。所以,戴威自信過了頭,就是自戀、自負,進入了單方向思維。而市場還是按自有的規律運行。

3

都是情懷的錯嗎?


戴威的上述的五個特徵把ofo帶到了困窘的殘局。不僅錯過了賣掉ofo最佳時機,更重要的是沒人接盤了。早期股東撤離,商業自身估值大幅縮水,海外業務停滯,投資人的損失無法套現,拖欠供應商欠款,服務質量無法保證,客戶的押金無法贖回,創業團隊及高管團隊激勵無法兌現,員工夢滅依稀不捨離去,因為裁員不得不離去。

戴威自作ofo殘局:不成熟、太執拗、太情懷、太自信、太獨


請問戴威:你是為了情懷、為了理想,但這情懷和理想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所以有人說,所有的理想情懷都是自私的。要實現個人理想情懷,前提是不能辜負為你實現理想情懷而有所付出的親朋及一起打拼的兄弟、夥伴。這樣的理想情懷才有價值。換句話,談情懷和理想,是要有資格的。不然,空有理想情懷,而讓為你好的人白白付出,那就是騙人的。如同“下週回國”的賈會計,坑了多少人啊!

4

深陷殘局的戴威們如何辦?


ofo的殘局如何收拾?天知道。但給90後的戴威們,有幾點建議。

一、啥都有個度。創業是需要自信、執著、情懷,主控意識。但過度了,就會適得其反。創業之路就是修行之路。修行就是修真,去偽存真,去者為修,存者為真,去掉自己不想要的虛妄的東西,留下自己想要的真實的東西。戴威要不是過分執著、自信和太注重情懷,滿足於自己主控意願,也許就會好很多。雖然說還有人在ofo戰車上戰鬥,但大勢已去。雖然沒有到緬懷的時候,但共享單車的夢已醒,風口已過,而盈利的道路仍漫漫。雖然對戴威來說,現在並不是終局,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殘局。但願90後的戴威們能從慘烈的市場競爭中汲取血淚和營養,再戰未來。

戴威自作ofo殘局:不成熟、太執拗、太情懷、太自信、太獨


二、90後創業,擁有的最大財富就是年輕,失敗了從頭再來。與ofo相關的三位創業者,無論是摩拜的胡瑋煒,還是滴滴的程維,抑或是美團的王興,年齡都幾乎長戴威十歲左右,最年輕的程維也35歲了。戴威作為90後,在商界看來就是小屁孩階段,所以還有很多路要走。即使ofo破產了,戴威也遠遠超越了同齡人的歷練。畢竟操作過數十億的盤子,燒了上百億人民幣,帶過數千人的團隊,輝煌過,精彩過。我的最新著作《老闆是這樣熬成的》一書中,把老闆要熬過四個週期,共十四關:第一個週期,熬成一個合格的生意人,需要熬過五關:第一關熬得住不賺錢,第二關熬得住賠錢,第三關熬得住別人都說你不是人,第四關熬得住自己都認為自己不是人,第五關熬得住賺了錢。從目前來看,戴威是熬得住前三關了,第四關還沒有熬過。因為他還那麼自信,認為自己很牛,說明這一關還沒有熬過。啥時候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實力,懷疑自己不行的時候,並仍能堅持熬下去,熬到開始賺錢,這一關才算熬過了。因為戴威太年輕,從真正創業開始到現在,也就三四年時間,時間遠遠不夠,還得繼續熬。好在他非常年輕,有的是時間,只要堅持熬下去,終會有熬成的那一天。

三、辯證地看待ofo殘局與年少成名。太年輕就成功不是好事,戴威們創業陷入殘局,甚至落入敗局,又並不一定是壞事。反而經過錘鍊幾番後,取得成功才更健康絢麗!

來源:中外管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