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出發展新活力——南陽市科技創新工作綜述

創業 投資 經濟 中關村 南陽報業傳媒 2017-06-15

“創”出發展新活力——南陽市科技創新工作綜述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1800年前,科聖張衡發明了地動儀,為世界自然科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古往今來,在南陽這片創新創業沃土上,科技創新一以貫之。尤其是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後,我市乘勢而上,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和項目建設“兩輪驅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之光熠熠生輝,創新大潮奔湧不息。

抓項目求突破

科技為梯,登高景緻好。數據顯示,去年我市共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74項,總經費達3909萬元;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2項,省財政支持1000萬元。全市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9項,其中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年申請專利4169件,同比增長27.3%;授權專利2827件,同比增長22.8%,其中發明專利332件。

多年來,我市著力組織實施科技項目,推進產業轉型發展,以爭取承擔國家、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為重點,組織實施百項科技創新項目109項,目前已全部完成研發階段任務。

我市還積極承擔實施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狠抓對全市主導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和帶動作用的纖維乙醇、新型光學引擎、IE4超超高效電機、兆瓦級風力發電機、柔性印刷版材、渦輪增壓器、石油鑽機等重大科技項目,開發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創新引領作用明顯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設備。實施創新項目培育工程,通過組織市級科技項目,培育壯大了我市的生物能源、光學引擎、防爆電機、高端印刷版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對全市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抓“雙創”增活力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實施,我市相繼出臺了《南陽市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南陽市應用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培養辦法(試行)》、《南陽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激勵政策,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環境支持。

我市積極建設創新創業載體,與北京清控科創公司開展緊密合作,我國內地首個建立於地市級、以街區形態運行的創新創業載體——南陽創業大街,目前已入駐企業46家,完成融資375萬元,舉辦各類活動116場,參與人員5350人。與優埃富歐合作共建“南陽宛創空間”正在積極推進。同時大力培育國家級、省級眾創空間,共創建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4個。

現如今,在南陽大地,科技創新氛圍如潮湧動。繼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河南賽區南陽分賽區暨南陽市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後,我市再次吹響了科技創新號角,啟動實施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河南賽區南陽分賽場和南陽市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有力促進了全市創新創業活動的蓬勃開展。

抓平臺優環境

科技創新平臺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我市以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重點,建設了一批設備先進、技術領先、資源共享、引領帶動作用強的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以產權為紐帶,聯合共建企業技術中心、中試基地、公共科研實驗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

我市積極創優科技孵化平臺,以各產業集聚區、服務業“兩區”為重點,加強同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建設了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區和創新創業孵化園。

我市還大力完善綜合服務平臺,完善了市科技信息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利代理服務機構、科技成果和技術轉移機構等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為全市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提供了高質量、高水平的科技服務。

跨越非終點,創新無止境。近兩年,我市積極深化京宛協作,先後與北京市農業局、京津冀農林高校協同創新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中科院過程研究所開展緊密產學研合作;大力推進市廳合作,在與省科技廳密切對接的基礎上,就廳市會商確定的3個議題徵集申報12項省重點項目和10項科技攻關項目;加強與校、區合作,與鄭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進行“市校合作”,與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等進行市區合作。

2016年,由我市企業獨立或聯合完成的18項科技成果榮獲省科技進步獎,全市共授權專利3531項,增長9%,其中授權發明專利373件,增長49%。

抓應用提效能

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我市積極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鼓勵和支持長期積澱在高校、醫院及民間的各類科技成果與企業、金融、投資主體等開展對接,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創新成果向產業優勢轉化。

在轉型跨越的歷史關口,我市源源不斷地從科技創新中汲取活力。2016年,全市推進技術交易實現歷史性突破,達到了1.16億元,同比增長384.6%,有力地促進了技術市場的日益活躍和繁榮。

我市還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知識產權申報力度,2016年全市申請專利4169件,同比增長27.3%,授權專利2827件,同比增22.8%,其中發明發明專利332件。大力開展知識產權執法活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專利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堅強法制保障。

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南陽分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來,先後發佈科技成果470餘項,徵集技術需求120餘項,組織本地企業交易會5次,與20餘家企業達成轉化或合作意向。引進了清控科創、中科合創等高端科技服務機構,全市技術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到8家,2016年共實現技術合同交易1.16億元,增長384.6%,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0%左右。

抓成果促發展

隨著科技創新音符的跳動,南陽已儼然成了一方科技創新的熱土。今年年初,我市明確提出實施科技創新和項目建設“兩輪驅動”,把科技創新列入市級領導分包重大專項,層層明確責任,級級傳導壓力,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被授予“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榮譽稱號。

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2家、重點實驗室68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6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與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合作共建中關村南陽科技產業園,建成首個地市級、以街區形態運行的創新創業載體南陽創業大街。建有國家高新區和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創建了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基地。

“十二五”以來,全市共獲得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76項,申請專利近2萬件,年均增速達59.5%。近50家企業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230多項,超高效電機、大顆粒金剛石、數字化超深井石油鑽機裝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高新技術產品實現了產業化,科技創新主要指標進入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273.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9.4%,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6%。南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科技部驗收,“車用生物燃料技術重點實驗室”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淅川縣被列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曾慶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