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本期創客——陳海沙

陳海沙 David Chen,Strikingly/上線了聯合創始人兼CEO,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2011 年創立 Strikingly 。2013 年 Strikingly 成為第一支從YC畢業並獲得YC投資的中國團隊,同年獲得天使輪投資 150 萬美元。2016 年 Strikingly 國內版“上線了”正式開始運營,同年,陳海沙入選福布斯亞洲 30 under 30 。2017 年 上線了獲得 A 輪融資 600 萬美元,並推出產品“小程序編輯器”。2018 年 上線了 獲得 A+ 輪融資 1000 萬美元,推出產品“超級雲名片”,同年,陳海沙入選創業邦 30 歲以下創業新貴榜單並再次入選 2018 福布斯中國 30 under 30 。

上線了sxl.cn是一個專注自助建站與小程序發佈的SaaS平臺,隸屬於上海鯨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前身為Strikingly,是美國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孵化的第一支中國創業團隊。在上線了,用戶即使不會編程、不懂設計也能在10分鐘內快速搭建網站與小程序併發布。上線了國際、國內產品線已實現總用戶數超300萬、服務區域覆蓋2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了小程序佔微信小程序發佈總量的3%。

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本期主持:伊雯

新站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創智空間執行董事


新站點:為什麼在高盛實習期間會萌發創業的想法?

陳海沙:Moneythink是教芝加哥南部這些貧民窟的學生,一些基礎個人理財,從理財開始做未來規劃的一些事,是一個非盈利機構。

如果說Moneythink算我第一次創業,我感覺到我們能做一些新的東西,把一個本來是什麼樣的現狀給它改變了。

我去實習的時候,包括我們父母肯定是希望在華爾街工作。當時去高盛也是感覺應該繼續走下去,只是在對比的時候,我感覺到在做Moneythink更有成就感。

金融行業或者像高盛這樣的機構,我不是為這個而生的,使命感的召喚好像不在那個地方。當時其實很朦朧,覺得這不是一條我的路,我要去找屬於我的那條路。

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我們並沒有創業的概念,而且去了高盛不回高盛,就像個傻子一樣,老師都會覺得你腦子進水了。很幸運的是我在高盛遇到了合夥人,然後一拍即合,我們很想一起做點事,具體是什麼事不清楚。到了11年,《社交媒體》這電影一出來,大家都覺得要去硅谷創業,這是個熱潮,我們才知道我們在做的事是叫‘創業’。

新站點:為什麼想做經費眾籌平臺?

陳海沙:大學的時候,我是學生會副主席,我負責學校給錢的部門。美國學生會有筆錢可以給學生組織,我負責這個事。當時我們發現每年能給出的錢都不夠,怎麼搞呢?

讓他們自己找自己的成員,組織裡面成員一人籌一點,就應該差不多了吧?現在叫眾籌,當時真的不知道就做了這一個平臺,踩了非常多坑,那算是我們真正半隻腳踏入科技創業。

12年年終算是我們真正全職開始創業,大三後的暑假,我們就開始自己做。做的是我們眾籌的平臺,發現有很多內部的坑、外部的坑,想的這種理想主義和現實的區別等等。感覺要反思一下,看到底這一段經歷學到什麼或發生了什麼,有點被震住了,當時我就直接從學校離開,那是11年的時候。

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從左至右分別為上線了CTO郭達峰、CEO陳海沙、CPO鮑騰

金融那條路決定不走了,創業剛走了一半,又覺得好像很多東西沒有經歷過,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適合,就回去做非營利機構這條線。我們在上海待了大概大半年,做了一個非營利機構的孵化器,第一次申請了YC,去YC面試完還拒掉了,那時候才真的覺得,面對抉擇比較清晰,覺得我們得要試一下。

當時沒想那麼多,我們三個人飛到硅谷,住哪沒搞清楚,也沒買回程機票。我們拿著旅遊簽證,過去住在酒店幾天,才開始去找地方租房子。那是在12年年終,那次才算是我們真正開始全職創業。

新站點:為什麼最終選擇做Strikingly?

陳海沙:Strikingly簡而言之,我們是讓任何人能快速在線上做網站、開店、發佈自己的項目、寫博客等等,能夠快速開始。包括我們在之前做眾籌的時候,也是蠻一致的——降低在線上開始做東西的門檻。

我們在做眾籌平臺時發現,哪怕我們給了錢的那些學生組織,他們的最大筆經費,不是買東西免費吃,就是去做宣傳自己、做網站、做宣傳頁,當時其實比較麻煩的。

在競選學生會的時候,找了現在的合夥人,他幫我把這個網站做出來,把競選宣言列上去,花了好幾個星期。當時覺得不應該這麼麻煩,我們又跟眾籌項目聊,他們說可以放,把頁面做漂亮點,可以在申請工作時候用,做宣講會時候用。

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基於這個想法,我們開始做了第一個版本——一個宣傳著陸頁。兩個星期的註冊量,就跟做了八個月眾籌平臺得到註冊量是一樣的。當時很清晰地找到了真正的訴求點,從這個點出發,一步步開始疊加起來。

我們在降低大家用線上運營、線上開店的門檻,跟隨一起去成長。當時看到小程序的時候就發現我們能夠服務的用戶群擴大了一個維度,很果斷地就進入到小程序發佈領域來了。

新站點:建站服務行業在國內外的大致情況?

陳海沙:從純產品層面上來講,我們有個直接對標公司叫Wix,比我們老牌一些,大概是在06年開始的,以PC為主打,服務傳統中小企業,但我們服務的客群相對年輕一點。

在這個年齡段想問題的方式,跟老一輩做生意、想問題方式還是有區別。它不純是理性成分——我要創業、要賺錢,而是說我想把這個事做好,我想試一試,我有一幫小夥伴一起做事,我們很開心要自己倒騰一點東西。這可能是這個時代的這些創業者,他們想問題的一種方向。所以在提供的價值來講,可能是類似的,但服務人群還有點區別。

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國內B端服務都是近一、兩年才開始熱起來的東西,以工具化服務,把用戶商業化的某一個訴求給他打透、打深,這件事在國內其實比較少。

不管是從人群還是從價值鏈的角度來講,海外我們大概還能看到一些小的創業公司,或者說像這種大的老一輩的公司,他們也在往這方面發展。國內我們現在應該至少在小程序網站領域裡面,SaaS算是走得比較前的。

新站點:為什麼回到國內二次創業?

陳海沙:可能這一路走來,是自然而然被推動的過程。我們是帶著旅遊簽證創業,旅遊簽證是不能在美國創業的,你要拿工作簽證,這個過程當中需要離開美國一段時間。

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對我們來講就只能回來,創新工場也投了我們,我們當時就直接到創新工場待了一段時間。等我們拿到簽證的時候,感覺已經變了,最直觀的是比較清晰地感受到未來是在國內的。

我們回到國內,一直還在經營我們的海外產品,大概是回國三年之後才推出國內產品。真正進入中國市場是因為Strikingly上面有一堆子中國用戶,但體驗肯定不好,在國內是英文版,服務器也比較慢。

我們覺得要把中國這些付費用戶,和已經開始用我們產品產生價值的用戶服務好的唯一方式,是在中國市場認認真真做一箇中國產品。是這樣開始切進來的,大概在我們回國三年多左右的時候。

新站點:上線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陳海沙:其實很直接,我們讓任何人都可以發佈一個小程序和網站,然後在線上經營他們自己的企業和項目。能說我們非常自信,你可以試用所有的產品,最後還會選我們。

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第一,唯一能真的用起來的產品就是我們,非常簡單、非常快。平均市場上發佈一個小程序和網站,需要以小時來計算,我們是以分鐘來計算。另外,除了產品,我們的海外客服體驗是被排列在全球第一,就是這個行業裡全球第一,而且甩第二名有一段距離,所以體驗我們也非常有自信。

同時我們還是一個蠻有品位的公司,只能大家試用後才能有這個感覺,但你能感覺到你希望你的品牌是以我們的產品做出來的,而不是我們的友商。說直白點,我們能讓一個皮包公司看起來就像特斯拉。

新站點:新媒體時代為何建立網站的需求仍然存在?

陳海沙:直接從數據來講,小程序出來之後,其實網站的需求量是在增加的,拿一個熱詞來說,就是數據化轉型線上開個店,就有一個門面,這個門面是怎麼都要有的,而這個門面應該是在哪個載體上面都可以打開。

新創客圖鑑 | 上線了CEO陳海沙:我們能讓皮包公司看起來像特斯拉

陸奇到訪 Strikingly上線了上海辦公室

網站是一種是最無孔不入,能在任何地方接觸到的載體。這個東西代表了你的門面,相當於你在線上的名片只要在線上做運營和做營銷,要去展現自己,這是剛需。

怎樣能把這一整套東西做到?你不需要一個CTO、技術團隊、一個數據專家來幫你分析。能夠以可接受的價格,頂配的方式來完成,怎樣把這件事做到每個人都能用,降低這個門檻。

新站點:“上線了”的願景是什麼?

陳海沙:一句話來說,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讓每一個企業都能夠駕馭互聯網。現在AI、AR、VR、區塊鏈等等新技術,包括互聯網各種平臺層出不窮,你只要不是技術為核心的公司,這是個很痛苦的事,基本上是追不上這個節奏的。

能擁有這個能力的公司會更強,沒有的公司就會被淘汰,我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這種普適化的技術能力和互聯網能力應該是大家都能夠擁有。我們的使命其實就是讓任何一個想要這麼做的企業,都能快速而且以最高標準駕馭互聯網。

新站點:是否參加過創業的培訓班?

陳海沙:我只參加過一個,就是浦軟創業營,當時是一個我們的好朋友強烈推薦,他說他參加了很多創業營,浦軟是最好的。我非常信任我那個朋友,所以他的推薦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能夠在不同創業者身上學到,他們看待一個問題是怎樣去想解決方案,我們在不停討論的過程當中,你就會有下一步大概該怎麼走的一些靈感。你在這種跟你在經歷類似的東西的這些人身上,你反而能學到的東西是最多的。所以我覺得浦軟創業營當時給我們搭的臺子,是讓我們能互相學習到非常多東西,我覺得這是最核心的。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