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東區為居家老人提供安裝智能可穿戴設備'

"

清晨的河東區橋園,微風徐徐,草木搖曳;廊橋棧道間,行走著早起晨練的市民,他們沐浴在晨曦中,盡情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突然,幾位散步的市民把目光聚焦在一位老人身上,提醒他:“齊大爺,你上次走丟了,這次可早點回家啊,別讓家裡人著急。”

齊大爺不緊不慢地抬起胳膊,指著一個像手錶一樣的東西說:“別擔心,我戴上了智能腕錶,能定位,家裡人都知道我在哪兒。” 齊大爺患有小腦萎縮,記憶力下降,去年年底走到馬路對面迷了路,害得街坊鄰居找到大半夜。後來,在智慧養老公司的幫助下,戴上了智能腕錶,能記錄行動軌跡,家裡人再也不擔心了。

現在的河東區,每100位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1位,全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了23.12萬人,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如何提高養老服務水平,打通養老服務進社區、進家庭的最後一公里?河東區正在積極探索。民政部門引入專業化的養老公司參與現有全區25家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運營,部分日間照料中心已開始為周邊老人提供配餐服務;提高養老服務的智慧化和專業化水平,為1000餘名老人發放和安裝智能穿戴設備,並搭建安全管理平臺,全部智能設備可遠程報警並響應,平臺快速回訪,實現險情的監控和預警,以智能化手段服務老年人居家養老。

和齊大爺同屬萬新村居住區的姜德玉阿姨,也戴上了智能腕錶。在鳳岐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她指著腕錶說:“這設備幫了我大忙,讓我提早發現自己有高血壓,趕緊到醫院就診,才沒出大的問題。”

原來,今年3月的一天,她在家突然接到腕錶服務平臺的電話提醒,血壓偏離正常區間,在系統中預警多次,建議儘快到醫院檢查、就診。她以前沒有高血壓的毛病,將信將疑地來到最近的社區醫院,一檢查還真是高血壓,而且是近來才有這病,趕緊對症下藥,慢慢控制住了。

65歲的姜德玉是獨居老人,老伴兒離開得早,兒子不在跟前,以前還能下樓騎自行車去買菜,後來腿腳不好了,買菜也成了問題,吃不上飯是常有的事。有了智能腕錶,她就用來給鳳岐裡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員打電話,請他們幫忙給自己買菜送到家裡。幫忙的次數多了,她就特別信賴這些服務員,現在已經把日間照料中心當成家了,有時候來檢查身體做個足部按摩,再和服務員一起做手工香包,度過一個個下午。“我以前對養老有很多擔憂,對未來不抱什麼希望,真沒想到現在過得這麼舒心。”她這樣說。

對濱河新苑73歲居民王炳珍來說,家裡去年12月份裝上的智能設備──煙感報警器幫了大忙。這個家庭養老最大的問題是安全,由於老兩口都記憶力下降,做飯常常忘記關火,數次發生險情。今年春節前的一天,王炳珍的老伴兒在家煮粥,想起別的事就離家去辦,忘了關火。突然,他接到煙感報警器平臺的回訪電話,詢問家中是否在做飯,他在馬路邊猛拍大腿,趕緊回家關了火,避免了火災事故。

王炳珍老人家的這個煙感報警器,如果家中煙氣的濃度超標,每隔一分鐘就會發出警報聲,屋內有人的話會快速得到提醒,趕緊關火。在安全平臺那邊,超標的煙感報警器也會發出信號,顯示老人姓名、聯繫電話等信息,平臺工作人員會快速打電話提醒老人,並上門查看險情。

煙感器安全管理平臺上線至今,已累計接到緊急報警1807條,有效防範、及時處置火情,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可穿戴設備的後臺服務中心,也接到上千次預警信息,幫助數十個家庭找到走失的老人。截至目前,河東區已為千餘名高齡、獨居、半失能老人發放和安裝了智能穿戴設備、一鍵呼叫器和燃氣報警器。

臨近中午,河東區豐盈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逐漸熱鬧起來,附近社區的20多位老人們都聚到了一起,不時瞄一瞄智能配餐櫃,看看今天的午餐送到了沒有。在配餐還沒來的時刻,老人們談天說地,笑語陣陣。

81歲的高邦金是第一個在日間照料中心訂餐的老人,也是每天最早來的老人。以前,吃飯是他擔心的問題,兒女們住得太遠,不能每天前來照顧。偶爾週末來一次,只是放下一盤小燉肉或者紅燒肉,“我又不能連續吃一週,後幾天怎麼辦呢……”他苦惱著。

3月底,聽說豐盈裡日間照料中心在4月份開始提供老年配餐,他第一個交了訂金。提起這配餐,高邦金很滿意:“種類多,主食的米飯中不僅有大米,還有紅豆、小米,有時候還有山芋、煮玉米;兩葷一素,仔細數一數有十多種時令蔬菜,不僅營養豐富,做得還很精緻!”

配餐櫃很智能,應用了先進的保溫、殺菌和物聯網技術,老人們憑密碼領取自己的配餐,一一對應,方便快捷。

14:00,正是犯困的時候,張巧雲到理療室接受中醫理療。她今年74歲了,剛才在社區活動室與合唱團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國》。自從豐盈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運營以來,她白天基本就在這裡了,定期檢查身體,接受理療,參加合唱團……在躺下眯眼的時刻,樓上的合唱仍在繼續,歌聲高亢激昂,她不由自主地跟著唱:“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突然間,她覺得自己的聲音大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為張巧雲提供理療服務的高中穎,出生於中醫世家,對中草藥理療頗有研究。她一邊為張巧雲按摩,一邊和她聊著家常。“我們給老年人服務的同時和她們聊天,能讓她們快樂,自己也很快樂。”高中穎這樣說。

在河東全區內,和豐盈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一樣接受社會化運營的有25家,引入的專業養老服務企業有居家樂、樂聆、櫻桃鄰里、福樂年華4家。這些養老服務企業提供的項目有家政服務、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健康管理、家電維修、法律諮詢、精神慰藉等。

時代在進步,這些養老服務企業積極採用新的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技術,搭建智慧服務平臺,櫻桃鄰里公司建立了櫻桃陣社區消費互助養老平臺、社區為老應急安全管理平臺、社區為老配餐服務體系,老人可互聯網下單,便捷享受養老服務。樂聆依託智能可穿戴設備、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系統平臺、交互式平臺聯動服務中心,建立“雲—管—端”閉環式養老服務生態系統。有了這些智慧服務,社區居民家門口養老已成為現實。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海河東岸的老年人走出家門,享受著快樂的時刻。他們有的三五成群,在海河邊散步;有的排列整齊,在社區廣場歡快地跳舞;有的揮汗如雨,在體育公園鍛鍊……愜意而舒適的生活背後,為他們保駕護航的,正是一個個智能養老設備。他們再也不擔心家中突然失火,再也不擔心身體突然異樣,科技設備已為他們做了預防和監測。河東區智慧養老平臺,覆蓋全區12個街50餘個社區,服務近10萬老年人,讓他們的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記者手記

記者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居民家、居委會以及民政部門採訪時,感受到相關企業和服務人員滿滿的誠意。他們為了一個純粹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放棄了其他高回報的經營項目,參與到養老事業中來。

政府的機制、體制創新,為養老企業參與養老服務事業奠定了基礎。隨著老齡化加劇,政府包辦養老事業的模式已不適用,只有發揮社會參與者的積極性,利用全社會的資源為養老事業服務,才能化解一道道難題。

智能科技時代,智慧產品在養老事業方面的應用還有很大空間。可穿戴設備、煙感報警器、養老機器人等產品,是語音識別、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在養老領域的具體應用,未來,需要更多、更豐富的智能養老服務產品。(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